近日,前臺灣領導人馬英九訪問大陸,掀起了一次不大不小的“馬旋風”。在臺海風云詭譎的當下,人們對馬英九的到訪自然充滿猜測,更有善良的人們對其發揮統臺作用寄予希望。
然而,正如毛主席教導的:“看它的過去,就可以知道它的現在;看它的過去和現在,就可以知道它的將來。”對于馬英九這個人,我們也可以如是觀。馬英九的過去,我們已經很清楚了,在其“總統”任上,實行不獨不統主張,實際是暗獨,在臺du政策上與民進黨并無二致,因而我們很難相信現今乃至今后,他會改弦更張,放棄臺du路線走上和平統一的道路。
此次大陸行,對馬英九來說更多的是一種政客表演,大家完全不必過分激動。
我們還看到,官方對馬英九的到訪相當重視,途經幾個省市的最高官員熱情接待,中臺辦領導也全程倍同,對于一個已經退職的臺灣省領導人,這樣的規格顯然高過其實,但也不必奇怪,官方不過是例行的政治宣示。所以都是心照不宣,局外人就不必有過多想法。
馬英九在大陸的行程中,拜謁了中山陵、參觀了南京總統府和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這些政治地標,表明其代表國民黨的身份,沒有忘記自己的來時路,與其說是“不忘初心”,不如說是行敬祖禮儀。要知道,最初的國民黨也是要革命的,它領導人民推翻封建帝制,消滅了封建軍閥割據,完成了中國在形勢上的統一,這是它在歷史上的巨大功績。然而,孫中山去世后,國民黨由革命黨變成了反革命黨,由此走向沒落也是必然的。
作為反革命的黨,國民黨也是兩敗之黨,作為曾經的國民黨黨首,不知道馬英九在拜謁參觀本黨開創元勛時是否汗顏含愧。國民黨一敗于共產黨,被大陸人民拋棄;二敗于民進黨,進而被臺灣人民拋棄,照理說不僅在島內丟臉,更無顏見大陸父老,從歷史帳和現實帳來看,國民黨實在泛善可陳,馬英九的“大陸秀”實在沒有什么看頭。
但是國民黨的失敗卻是一部絕好的反面教材,它告訴人們一個革命的政黨是如何變成一個不革命反革命的政黨,它又是如何一步步被大陸人民拋棄進而又被臺灣人民拋棄的。顯然國民黨的失敗包括了很多具體因素,但最關鍵的原因在于失去了民心。古人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道理就是這么簡單。
當年龐然大物的國民黨為什么會敗于弱小的共產黨,就在于國民黨取得政權后,變成了既得利益集團,對民眾實行獨裁專制,殘酷壓迫剝削,以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官僚資產階級窮奢極欲,而廣大勞苦人民則陷于水深火熱之中,因而失去民心。而共產黨則反其道而行之,提倡人民當家作主,建設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新社會,因而獲得了民心。表面上的武力較量、戰爭輸贏,背后最終起決定作用的是民心向背。共產黨的領袖毛主席深深懂得這個道理,他說:誰贏得人民,誰就贏得中國,這才是共產黨出奇制勝的最大陽謀。對于一個政黨來說,有了人民的擁護,弱的也會變強;失去人民的擁護,強的也會變弱,強弱轉換,勝敗之理。
同樣在臺灣,國民黨繼續實行獨裁統制,大搞白色恐怖,再一次失去民心,失去政權。此時的民進黨乘虛而入,收拾民心,把政權拿在了手里。國民黨要重新掌權,就要與民進黨爭奪民心。而臺灣人民最大的民心是什么?其實和大陸人民、全世界人民一樣,那就是過上更好的更有尊嚴的生活,創造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社會。誰能給民眾許以這樣的愿景并切實實行,民心自然就會歸于誰。
因而,無論國民黨還是民進黨,想要執掌臺灣政權,就要爭取民心,這是他們的不二選擇。也只有從這個意義出發,才能窺破所謂獨統爭論的奧秘,從而避免陷入非黑即白的二極管思維。
根據臺灣民調顯示,一半以上的臺灣人擁護臺du,作為大陸人,我們雖然從情感上不愿看到,但不得不承認這正是臺灣現實的民心所向。為什么當年國統區的人民盼星星盼月亮盼著共產黨早日來解放,歡唱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而今天的臺灣并沒有出現這種現象,反而熱衷于跟著臺du走,這才是我們今天應該深思的。
已故著名左翼作家曹征路曾寫過一篇文章《臺灣青年:“如果搞社會主義,我愿意做中國人”——從釣魚島看兩岸未來》,其中有這樣的話:“就是在十月革命100周年紀念活動這一天,有年輕人說:“如果搞社會主義,我愿意做中國人。”這話在臺灣聽起來是那樣的振聾發聵。是的,如果搞資本主義,臺灣比大陸成熟得多,他們何必一定要做中國人呢?當奴隸在哪里不是一樣?只有社會主義才能讓他們看到有改變的希望。”這段話道出了臺灣人民的心聲,也反映了臺灣最大的民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