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提高利潤空間
記者:如何看待21世紀的資本主義?
寺島:金錢游戲橫行和金融龐大化是21世紀資本主義的特點。冷戰結束后,美國式的金融資本主義向世界擴展。把世界的實體經濟換算成國內生產總值,其總和約為72萬億美元,而據推算,金融市場的規模超過了上述數字的4倍。金融市場變得如此龐大,是因為信息技術和金融技術相互融合。
水野:我認為發達國家的資本主義已經結束了其任務。資本主義由“中心”和“周邊”構成,這一系統的運作方式是,通過向非洲市場等“周邊”擴展,提高作為“中心”的發達國家的利潤率,來推動資本的自我增值。不過,“地理上的、物理的空間”這種“周邊”恐怕已經不存在。因提高利潤的空間失去,如果勉強制造“電子、金融空間”來追求利潤,就會形成泡沫,泡沫破滅的影響會以收入差距和貧富懸殊的形式集中到弱者身上。
顯示資本主義終結的另一個標志是利率的低下。日本、美國、歐元區的政策利率大致是零。資本主義的基本性質,是投入資本進行擴大再生產,再獲取利潤,使資本自我增值。因此,利潤率極低、資本不可能自我增值,就表明資本主義不再發揮作用。如果把資本主義理解為資本的自我增值過程,那么就可以說,資本主義已經結束。
美國喪失領導能力
記者:資本主義終結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水野:利潤率異常低下,正是從40年前即1974年開始的。1973年和1979年的石油危機使“能源成本不變”的說法不再成立,資源價格暴漲。在1975年結束的越南戰爭中美國未能獲勝,這象征著擴大“地理上的、物理的空間”已經不可能。這些原因導致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資本利潤率降低,促使了資本主義的衰亡。
寺島:資本主義已經遭遇局限、進入了模式轉換,這個視角非常重要。正如最近俄羅斯和烏克蘭問題、伊拉克、巴以局勢所象征的那樣,資本主義的核心——美國正在喪失領導世界的力量。
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目前美國的實體經濟正順利得到恢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4~2015年美國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在3%左右。我認為美國會有更高的經濟增長率。理由有兩個。一是頁巖氣革命。美國已經不再依賴中東的資源,并提高了產業競爭力。另一個理由是大數據、云計算等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新商業模式從美國開始崛起,給美國產業增添了力量。
水野:如果以頁巖氣革命開始的2005年為基準來說,美元是偏弱的。在信息技術革命中,美元也完全沒有堅挺起來。把這一情況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美國不是世界警察”的表態結合起來考慮,可以說,最終地球已變成一個市場,但還沒有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政治制度。
世界正邁向集團化。歐洲與能源供應地北非一體化,美國從中東抽身而在南北美洲建立一個“帝國”。在亞洲,不管喜歡不喜歡,都必須以日中韓為中心建立地區圈。集團化出現之后,以“世界大同”為前提的美元基軸貨幣體制也會產生裂痕,各國都會減少美元儲備。在21世紀,全球化正趨于收縮。
寺島:事情沒那么簡單。美國正失去控制世界的力量,因此需要看清其實體經濟的恢復在下一階段的走向。我把美國在中東的現狀理解為“面包圈現象”。面包圈的空洞是中東海灣國家,這里的權益可以通過派遣艦隊來確保,而處在面包圈部分的敘利亞、伊拉克和阿富汗則被吃掉。“內傾的美國”風潮,反映出實體經濟逐步好轉后,沒有必要向外擴大風險的心理。
重新解決分配問題
記者:今后希望看到的理想狀態是怎樣的?
寺島:資本主義的本來目的就是實現利潤最大化,這是明白無誤的事實。也正因為如此,許多知識分子一直在摸索加以控制的系統。如果歷史要進步,那就需要政策科學,以盡可能讓最大多數人獲得最大幸福。
水野:資本主義已經與提高國民生活水平相背離。全球化造成的資源漲價,使發達國家不能從實體經濟中獲得高額利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期待經濟增長,就會犧牲就業。像“安倍經濟學”那樣過度追求緩和金融、動用財政、放寬限制,只會加重危機。
寺島: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和解決公正分配問題。資本主義是要求每個個體對自己負責的世界,但世間卻有人因為無關本人責任的事情而苦惱。比如生病之后看不起病,出生即窮得上不起學。只有直面并克服這些不合理的事情,才是與歷史進步相符合的。
水野:經營“微笑動畫”網站的川上量生會長在《新資本主義宣言》中指出,“追求銷售額營業利潤的經營者是資本主義的寄生蟲”,“應該把銷售額人事費比率與銷售額研究費比率維持在較高水平”。像他這樣的企業家不只一個人。這是好事。不過,社會整體的意識發生改變還為時尚早。就像不到18世紀不知道“中世紀已經結束”一樣,我想也許要等到100年以后,才明白“資本主義在21世紀初期已經終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