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任、現任及離任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的保障制度》草案條例(以下簡稱“離補法”)建議,澳門特首只要任職滿五年,即可在卸任后獲得月薪70%的“長俸”。澳門特區政府主要官員離職后,除可獲月薪14%(公務員)或30%(非公務員)乘以任職月數的一次性“離任補償”外,還可因禁止擔任私人商業職位而獲得相當于離任時月薪70%的每月補貼。“離補法”建議補償年期可追溯至2000年,即前任特首及上屆官員也包括在內。此外,草案建議特首在任期內可享有刑事豁免權。
“離補法”從政府提交草案文本到立法會小組通過,并沒有進行公開咨詢,澳門主要媒體也沒有報導。該草案于2013年12月16日獲立法會一般性通過,但沒有進行過任何公開咨詢或向公務員團體征詢意見。因此,當市民通過香港媒體獲知有關草案內容后,反對聲音不斷,并質疑特區政府黑箱作業。然而,政府仍強推該草案。
反“離補法”大游行
5月21日“離補法”在立法會獲細則性通過,此舉引起民間極大反彈。5月25日澳門爆發回歸以來最多人參與的反政府游行。游行當晚深夜,澳門政府同意將法案送還立法會重新審議。立法會于5月27日下午開會。首先處理泛民議員提出的動議,要求“撤回草案重新研究”,但這個無約束力的動議最終遭到大比數反對而被否決。立法會在黃昏時,一致通過接納行政長官的要求:刪除細則性表決“高官保障制度”的議程。然而,仍有部份民眾,為阻止該草案的重審,包圍立法會,要求立即撤回“離補法”,更有部份市民手持標語,要求“崔世安落臺”。2014年5月29日早上,行政長官崔世安召開記者會,宣布撤回備受爭議的“離補法”,并表示政府將收集市民意見,再提出文本咨詢,但并無時間緊迫性。
社會深層次矛盾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于2014年1月公布的“澳門居民對公共政策重視度與滿意度民意調查”顯示,居民對特區政府施政長期不滿。受訪居民對公共政策的重視程度和滿意程度評分不高,整體評價呈下降趨勢,尤其是對房屋及交通政策的期望落差最大。該民調反映特區政府的施政成效達不到市民的預期,管治威信有所下降。目前澳門民怨日高,所涉及的問題包括:樓價高企、年青人置業難、醫療人手不足、看病排期長、交通擠塞、市民乘車難、通貨膨脹嚴重、以及輸入外勞影響本地工人就業等,這些都是近年形成的深層次矛盾。此外,以博彩、旅游支撐的澳門經濟,由于產業結構過度單一,導至其他行業的工作機會少和待遇不高,年青人向上流動的機會變得狹小。社會貧富差距加劇,也導至民怨日深。
反“離補法”將澳門長期被掩蓋的矛盾揭露出來。過去,即使社會已經存在著深層次矛盾,但表面上仍然是繁榮安定、歌舞升平,這使得當政者容易對民怨掉以輕心。這次反“離補法”游行的主要參與者是澳門的青少年,他們以往雖然有不滿情緒,但一般只會在網絡互動討論區上發泄對政府的不滿,而不愿站出來表達。但在這次反“離補法”中,這些青少年,響應社會團體“澳門良心”的號召,紛紛從網絡中走出來,參與游行和包圍立法會的行動。“離補法”只是導火線,把市民長久積聚在心中不能發泄的怨氣引爆出來。
其次,澳門的咨詢組織不能發揮民意代表的功能。咨詢組織雖然定性為民意機構,但主要是官方主導。在回歸前后,傳統社團都在官民溝通方面扮演重要的橋梁角色,然而隨著社會急速變遷,傳統社團的凝聚力和橋梁角色已呈下降趨勢。一些沒有社團背景、又不想“被代表”的市民終于打破沉默,以游行方式表達他們的要求。
此外,立法會不能發揮民意代表的功能。社會上雖然也有意見認為草案應公開咨詢,但立法會相關小組多數意見認為,即使公開咨詢,也難以達成一致意見,只會拖延時間而沒有結果。在2013年12月16日一般性表決中,反對的只有三名澳門民主派議員,其他議員皆支持草案,因此草案獲大比數通過。現時澳門立法會內主要是以官委和間選的議員為主,直選組別中亦頗多是通過社團和其他途徑當選,因此能真正代表民意的議員不多,民意亦無法在立法會獲得充分反映。
在這次事件中,澳門媒體不能發揮監察的功能。澳門市民主要是透過香港《東方日報》和《太陽報》的率先報導才知悉有關“離補法”草案的情況。澳門的主流傳媒和報紙都站在政府一方,均沒有刊登有關“離補法”的消息。
對澳門未來政治發展的影響
按照選舉法規定的選舉日程推算,澳門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最快將于今年8月31日舉行。反“離補法”事件對行政長官選舉,多少也會有所影響。自從“離補法”遭撤回,中央官媒對崔世安競選連任一事并無談論。與此同時,澳門民間開始出現反對聲音,要求崔世安先生下臺。這次反“離補法”大游行,中央高度重視民意。如果澳門社會對崔世安的連任普遍存在質疑,這有可能影響其參選下任特首的支持度和認受性,也有可能影響其管治威信。
反“離補法”事件對政制改革和政府施政也有影響。長久以來,市民都傾向于支持政府及親建制的議員,理由是希望政府施政順利,以換取社會和諧、經濟發展,最終個人可以得到生活素質的提升。這是過往澳門民主派以普選動員市民反對政府一直難以收到效果的原因。然而,近年澳門的民生狀況正在不斷惡化,生活成本不斷上升,令市民越來越難承受。澳門市民,特別是年青人,開始意識到要改善生活狀況,是需要通過爭取政治權利才能達到,因此對政改的呼聲近年也越來越高。這次反“離補法”的結果證明,群眾力量是可以迫使政府讓步的。這可能會鼓勵市民日后更多采用如游行、示威等較為激進的抗議方式去抗爭和反對不合民意的施政,以保障自身利益。
最后,澳門年青人的政治意識也因這次反“離補法”的成功而有所增強。長久以來,澳門年青人都普遍對政治冷感,這很大程度是由于對政治的無力感。反“離補法”的團體“澳門良心”指出,反“離補法”事件反映了政府施政和體制的缺陷,主要是缺乏民主成分。此次參與游行和“包圍立法會”都是以年青人為主,反“離補法”事件將喚醒年青人的參政意識,也增強了他們的政治能力感。長遠來看,這會是一個里程碑,標示著會有更多年青人參與政治活動,澳門的民主發展會面臨更多挑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