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之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當下的經濟學論文在形式、內容、技術含量等諸多方面都有了重大變化,學術水平有了整體提高。這一方面是緣于社會的大環境、經濟發展水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育科技水平的全面提升。然而,經濟科學研究和經濟學論文的創作中也存在一些誤區,值得關注。
誤區一:重表述形式,輕思想內容。不少論文充滿公式、圖表、各種模型和假說以及對模型的各種檢驗,但真正觸及所研究主題的核心內容卻少之又少。論文的形式光鮮,但思想貧瘠;對現象陳述描述的多,作深度分析的少;提出問題的多,解決問題的少;數據和文字多,有用出彩的少。論文止于形式,內容空泛,無價值,無意義。
誤區二:重學術性,輕應用性。不少論文過于強調所謂的學術價值,卻輕視研究成果的實際應用價值。大量羅列文獻,不作甄別梳理;堆砌各種理論,不論適宜與否;做遍各種檢驗,不管需要與否;設定眾多假設,不論符合實際與否;還有些論文兜圈子、繞彎彎,不做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嚴謹的邏輯思辨,僅憑一個或多個模型中變量的增減、等式的變換就輕率地做出結論。研究的理論方法無法落地應用;得出的觀點離奇偏執;提出的政策建議或者脫離實際、無法操作,或者滿是空話套話、不著邊際。
誤區三:重研究過程,輕研究結論。有些作者為創作而創作,為論文而論文,忽視論文主題,信馬由韁,洋洋灑灑,熱衷于研究過程的描述,熱衷于復雜的數學推導,熱衷于數據、資料的處理、檢驗,而忽視對數據資料的深刻分析。更有甚者,研究過程與研究結論脫節,過程是過程,結論是結論,結論不是源于前文的數據分析,政策建議不是依據結論而出。
誤區四:重定量分析,輕定性思考。現時的經濟學論文大多使用統計學、經濟計量學的方法進行分析。有些作者將此視為一個通則,盲目追捧模型。不論需要與否,一律使用計量;無論假定條件滿足與否,都要配上模型;無論數據齊全與否,都要使用方法。簡單的問題被復雜化,容易的問題被困難化。有些論文,推崇西方經濟學中的規范性研究,在沒有任何實驗數據和資料支撐的情況下,不作必要的定性分析,不作案例驗證,僅憑純數理的推導證明就輕松地給出結論,缺乏可信度,缺少誠信力。
所以認為這些現象是誤區,是因為有些作者認為這些現象是合理的、正常的。這些作者以為,論文中有了理論、有了方法、有了國際國內的文獻評述,論文的理論水平就高了;有了模型、有了檢驗、有了復雜的數學推理,論文的學術水平就高了;有了數據、有了定量分析,就是科學研究了,研究的結論就可靠了;研究了宏觀的、全國的問題,選題的意義就重大了。
所以存在這些誤區,原因是現時期經濟學研究的功利性趨使。一些學者的經濟學研究,目標不是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不是為了學科的發展,不是為了公眾的利益,而是個人功利使然。因此,在科學研究和學術論文的創作中,脫離火熱的生活實踐,脫離活生生的社會現實,避難趨易,尋捷徑,圖省事,從本本到本本,由數據到數據,囿于書齋,落于窠臼,想當然,拍腦袋。由此,學術界現出一種怪象:一邊是四處尋覓期刊渴求發表的大量論文,一邊則是渴求優質稿源刊載的大量期刊。作者抱怨發文章難,編輯抱怨找到好文章難。
跳出經濟學論文創作的誤區,經濟學家當走出書齋,走出工作室,投入到現實生活實踐,觀察、了解、思考現實,將研究建立在深入的調查研究上。唯有如此,才可能出大作、力作,出精品、經典。
重內容、重觀點、重思想、重實踐意義、重應用價值,是經濟學研究當遵守的根本準則,也是經濟學論文創作的根本出發點。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