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誠于周三離開了美國駐北京大使館。考慮到這六天的逗留引起了外交上的緊張態勢,美國官員宣布,陳光誠離開時受到了中國政府的安全保護。
美方“拋棄”了陳光誠
陳光誠說:“美方人員一直勸我離開,并承諾在醫院時會和我在一起,但下午我到達醫院時,美方人員全離開了。對此我感到非常失望。”據陳光誠的朋友,紐約大學法學院的教授杰羅姆·科恩說,美國外交官告訴陳光誠,如果他繼續逗留在美使館,將會變成一種單獨監禁,禁止與家人聯系,并且不能指望通過使館與外界通訊。
美國德克薩斯州對華援助協會的會長傅希秋(Bob Fu)說,美方“拋棄”了陳光誠。
陳光誠希望留在中國
美國官員描述了中美雙方與陳光誠協商談判的細節,以及希拉里與陳光誠的通話。
在一項聲明中,希拉里說,她“很欣慰,在陳光誠逗留和離開美使館的過程中,美方能夠遵從陳的自愿選擇以及我們的價值觀,來給陳提供便利。今天能與陳進行通話,我感到很高興。”希拉里說:“關于陳光誠的未來,關于他希望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得到高等教育,陳光誠得到了中國政府的理解。將這些承諾化為現實將是下一步的關鍵任務。”
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對希拉里的聲明進行回應:“我愿再次強調,美駐華使館有義務遵守有關國際法和中國的法律,不得從事與其職能不相符的活動。中方絕不接受美方干涉中國內政的做法,已要求美方就此道歉,徹查此事,處理相關責任人,并保證不再發生類似事件。
劉為民說,美方現在要做的,不應是繼續混淆視聽、千方百計推托和掩飾自身在這件事情上的責任,更不得繼續做干涉中國內政的事;而是以負責任的態度,從這次事件中認真汲取教訓,真正反思自己的政策和做法,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再次發生此類事件,以實際行動維護中美關系大局。”
六天前,由于陳光誠的“情況特殊”,他在美國使館人員的幫助下,進入了美國大使館。一美國高級官員說:“基于人道的目的,我們協助了他,并允許他在使館作短暫停留。”該官員還稱,陳光誠在上周離開山東老家時腿部受傷,因此走路時拄著拐杖。
在美使館逗留期間,陳光誠堅持不尋求美國的外交庇護,但他希望能以一個自由人的身份與家人留在中國。一位參與協商的官員告訴記者:“他希望留在中國,這個想法從未改變。”
美國助理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說:“在陳光誠得知他的家人已經平安,并且在醫院等他的時候,他才下決心離開美使館。駱家輝兩次催促他離開。”
陳光誠英語很差,他用中文回答駱家輝說:“走。”
在陳離開大使館前往醫院的過程中,陳光誠要求與希拉里進行通話。兩位美國官員說,這是一場僅限于情感上的對話,無任何實質內容,因為雙方從未會面。
據美國官員說,在通話結束時,陳光誠用英語對希拉里說:“我想親親你。”(I would like to kiss you.)
中美協商 中方妥善安置陳光誠
在大使館協商的時候,陳光誠參與了兩場重要的談判。參與這兩場談判的分別是美國國務院的法律顧問高洪柱,以及負責東亞與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
抵達朝陽醫院之后,陳光誠與妻子袁偉靜和兩個兒子團聚。使館官員說,陳光誠接受了中美雙方醫生的治療,并且,他同意將自己的病歷交由中國醫生。
中國政府將會給予陳光誠什么樣的具體保護,目前還不清楚。但美使館官員贊揚了中國的談判者,認為他們在“努力地解決人權問題”。
談判起始于4月26日。中方由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帶隊,與美方進行交涉,并向陳光誠傳達了中方的觀點。陳光誠從未直接會面中方談判者。
一位高調的中國持異見者尋求美使館的保護,最終回到了中國的懷抱,這樣的情況是前所未有的。美國的人權官員詢問中國是否會履行保護承諾。“這對中國來說是不容易的。”一位美國高級官員說。
就在幾個小時前,這場危機還絲毫沒有緩解的跡象:中方要求美國就干涉中國內政道歉。新華網援引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的話說:“中國對此事件表示強烈不滿。美駐華使館有義務遵守有關國際法和中國的法律,不得從事與其職能不相符的活動。”
美方拒絕對此評論,并辯稱:我們的行為是合法的。
上一位尋求美使館保護的中國異見人士是方勵之。1989年,他與妻子一同進入美國大使館。
陳光誠事件牽動中美大局
希拉里于周三上午九點抵達北京,并將在北京停留兩天,進行中國與安全事務對話。她是否參與了陳光誠事件的談判,目前還不清楚。但在她抵達北京幾小時之后,陳光誠同意轉至醫院。但此事件依舊會給中美戰略經濟對話蒙上陰影。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將涉及朝鮮和國際經濟,奧巴馬政府和中國政府都不希望此事件主導對話,因此,此事件的解決有助于緩解緊張局勢。
希拉里北京之行的每一分鐘都在變得更艱巨、更復雜。法國《費加羅報》2日評論稱,奧巴馬政府一直小心翼翼地遵循一個原則,即可以批評中國人權或政治自由,但這些必須同經濟戰略等重大問題分開談。美中關系委員會董事會成員大衛·藍普敦說,陳光誠事件造成了“1989年以來最緊張的態勢”。奧巴馬不想錯過這次世界超強力量間建立互信的機會。
“一手是人權和民主,一手是與中國的建設性合作,如何尋求兩者之間的平衡對美國來說是個令人畏懼的挑戰。”路透社援引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專家的話如此評論。在美國《時代》周刊看來,陳作出前往美使館決定之際,除了將自己置身復雜的中美關系中,還影響到全球經濟。因為全球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無論發生什么,都會影響所有人。
《紐約時報》稱,現在的中國和二十年前大不相同,美國愈發不愿得罪一個日益崛起的經濟大國,更何況在朝鮮、伊朗等許多安全問題上還需要和中國合作。
《環球時報》今日發表評論《陳光誠和美館都應該保持角色清醒》。文中指出:陳光誠的事情只是中國社會前進路上極小概率的事件。它不會給中國社會的穩定帶來實質傷害,也不會影響中國人權事業的正常發展和進步。“美國駐華使館應當謹慎行事,主動遠離與其職能不相符的活動。美國使館應把興趣放在博取中國主流社會的好感,而不是做中國極端情緒者們的精神倚仗。因為后一角色實為美國使館的不可承受之重。”
觀察者網根據《紐約時報》、《彭博社》、《環球時報》等媒體綜合編譯報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