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務工的農民,他們收入由兩部分構成,一是農村小農經營的部分,一是進城務工的部分。離開其中任何一塊,農民的日子都不好過。若大量農民進城買房或者搬到貧民區去,他們的收入只剩下務工收入,他們生活的貧困就會增加。
若農民的進城不再可逆,他們勢必更加依賴城市的就業機會。而目前中國的經濟結構決定,一旦發生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出口減少,沿海加工企業的倒閉是必然的。城市就業機會減少勢必會引起連鎖反應。中國經濟中因為存在城鄉二元結構而具備的特有的安全機制也就不再能夠發揮作用,中國事實上也就失去了應對大的危機的能力。最終,就可能嚴重影響中國現代化事業的進程。
我反對通過鼓勵農民進城買房或者建貧民區來推進積極的城市化戰略,而主張一種農民可以進城又可以返鄉、城鄉互動的穩健的城市化戰略。穩健的城市化戰略的核心不是人為地阻止農民進城,而是認為切切不要人為地制造農民進城的積極條件。
鼓勵農民進城買房熱情高
報載重慶市鼓勵農民進城購買商品房,重慶一些縣城一半以上商品房被農民購得,縣城房價因此上漲。考慮到很多農民難以一次性支付房款,有人建議銀行應該允許農民按揭貸款購買商品房。重慶市有關部門也因此期待在較短時間將目前47%的城市化率提升到70%。
與重慶市縣城房價每平方米只有千元不同,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的房價一般都在數千元乃至上萬元。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正是農民務工的目的地,數千元的房價遠遠超過了農民的實際購房能力,農民幾乎沒有可能在這些地區購買房子。因此,秦暉建議,深圳應該劃出一塊土地,讓農民自搭自建,發展出全國第一個貧民區,農民因此可以在這里家庭團聚,落地生根。貧民區并非政府之恥,恰恰體現了政府對農民工的關懷。
無論是鼓勵農民進城購房還是允許建城市貧民區,都是要應對農民工進城的需要。農民工有強烈的進城需要,國家也可以借此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提高了,農村人口自然減少,農業規模經營也就有了可能。因此,農民進城購房并城市化是大大的好事。若農民無力購房,建城市貧民區也是不錯的選擇。重慶市的做法和秦暉的建議異曲同工,很有合理性。
在城里買了房子,農民一家子就可以到城里生活了。他們再在城市務工經商,也可以免受離妻別子之痛。農民有了房子,也就不用交房租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房地產商,因為市場上的需求增加了。政府也高興,不僅城市化率上去了,而且房地產市場繁榮,財政收入有了保證。
所有這些,使得一些學者有極高的通過土地制度、按揭貸款制度、戶籍制度改革來加快農民進城步伐的鼓動熱情,使得政府有很高的推進積極城市化戰略的積極性。
但是,站在農民角度和站在中國長期現代化可能遇到困難的角度看,鼓勵農民進城的積極城市化戰略卻可能產生嚴重后果。
全家進城 日子更窮
從農民角度看,農民無疑是有著進城積極性的。大量農民脫離農業進城務工經商,只要條件許可,農民更是渴望到城里享受真正的城市生活。這正是當前已有大量農民不在村里建房而到城市買房的原因。不過,農民在做決策時總會有些猶豫,就是進城容易生活難。他們即使進城買了房子,他們能在城市住得下來嗎?住下來能生活好嗎?
假設農民在城里買了房子,或至少有貧民區可住,從而全家老少都進城享受城市生活來了,他們的處境將會如何?我們來看看。
進城農民的一家老少,其在城里的支出肯定要比在農村大,因為城市生活比農村昂貴,農村很多東西是免費的,城里的任何東西都得花錢買。
再來看收入。進城農民能夠買得起的商品房,只可能是內地小城市的房子,他們不可能買得起沿海大中城市的商品房。這些內地小城市的務工經商機會不多,且尤其是務工收入較少。相對來講,沿海大中城市務工機會多,收入相對高。若進城家庭滿足于在小城市務工,他們的收入就會比之前在沿海所得更少。其結果可能是進城后務工收入更少了。收入少而支出多,他們的生活就會更加困難。
進城后,一家老少可以全家出動賺取收入,可以讓老人幫人看門,讓小孩去撿破爛。城里的破爛的確是比農村多。若只有幾戶農民全家搬進縣城,縣城看門、撿破爛的機會就會有。若農民進城買房已經成為潮流,則城里顯然就沒有那么多的看門和撿破爛的機會,因此農民進城后想通過全家老少出動增加收入的機會并不多。
相反,在未進城時,農村老人和小孩在家種田還是可以賺些收入。在農村,老年人是不存在退休一說的,只要還能動,他們總要做些事情。小孩子至少可以做些喂豬養雞的家務。當前農村人均耕地很少,農業勞動強度不高,幾個不能外出的老人和婦女同志就可以勉強對付。
不要小看了這些老頭老太太對付的小農經營,他們不僅可以養活自己,而且往往還可以解決全家的肉禽蛋奶問題,解決全家的糧食供給問題,可以應付家中一般性的開支。也因此,外出務工的年輕人所賺回來的打工錢,就成了一家一年來凈賺的收入。
當前中國農村,農民收入結構中,外出務工與在家務農收入各占一半。正是務農的收入,使農民可以將外出務工收入作為一年的凈收入積攢下來,或者在村里修建樓房,或者到縣城購買商品房。
一旦全家老少進城了,則務農的那一半收入就沒有了。進城務工收入維持一家老少的城市生活,就越來越捉襟見肘。進城一家老少終于明白,僅僅靠務工收入不足于支撐一家老少的城市生活。城里生活反而不如農村生活舒適。
若農民在縣城買了商品房,又到沿海務工,則農民進城就顯得滑稽。因為他們將一家老少搬到生活費用昂貴的城里,自己卻到沿海務工以勉強維持一家人在城里的糊口生活。一年又一年,一分錢都無法積攢下來。而之前在農村,外出務工是可以攢錢的,也就是可以攢下一些未來的希望和宏大的志向。
若一家老少都搬到沿海大中城市,就只能到貧民區去。這時候一家人倒是可以生活在一起了,但是代價也大。不說貧民區本身的環境好壞,僅僅因為失去了務農收入的那一半,在沿海貧民區生活的一家子人的生活質量就會大幅度下降。他們即使可以糊口,卻很難有積攢下收入以改變命運的希望。他們進城只是為了糊口。——其實,農民今日在家務農也是可以糊口的,他們之所以外出務工,是為了有更多收入積攢下來,以為未來積攢希望。
簡言之,進城務工的農民,他們收入是由兩個部分構成的,一是農村小農經營的部分,一是進城務工的部分。離開其中任何一塊,農民的日子都不好過。若大量農民進城買房或者搬到貧民區去,他們收入的兩個部分就變成了一個部分,他們生活的貧困就會增加。這是農民進城的問題之一。
可能失去應對重大危機的能力
農民進城的問題之二是,若農民已經全家搬到城市,他們事實上就徹底脫離了農村,就再也沒有可能返回農村了。若如此,事情就會變得麻煩。
眾所周之,中國外向型經濟的外貿依存度極高,且中國經濟結構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的加工制造業,利潤低,容易受到世界經濟波動的影響。一旦發生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出口減少,沿海加工企業的倒閉是必然的。這樣,在沿海和大中城市的就業機會就會大幅度減少。
現在農村進城務工的勞動力可以自由流動,即使他們失去城市的就業,他們也可以回到村莊,過至少可以保障溫飽的生活。其實,這正是中國目前能夠在經濟外向程度如此之高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有效應對經濟波動的根本原因,甚至是中國目前社會收入差距如此之大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保持社會穩定的一個秘密。
而若農民的進城不再可逆,農民不再能夠從農業中獲取他們的另一半收入,他們勢必更加依賴城市的就業機會。城市就業機會減少就勢必會引起連鎖反應。中國經濟中因為存在城鄉二元結構而具備的特有的安全機制也就不再能夠發揮作用。中國事實上也就失去了應對大的危機的能力。最終,就可能嚴重影響中國現代化事業的進程。
正是因此,我反對通過鼓勵農民進城買房或者建貧民區來推進積極的城市化戰略,而主張一種農民可以進城又可以返鄉的穩健的城市化戰略。穩健的城市化戰略的核心不是人為地阻止農民進城,而是認為切切不要人為地制造農民進城的積極條件。
在中國經濟發展的目前階段,保持一種農民可以進城又可以返鄉的一體化的城鄉制度設置,有助于農民更加理性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有利于提高中國現代化的安全系數。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必須綜合考慮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經濟結構、農業發展條件、農民生計和農民意愿等等因素。城市化戰略是一項需要全面考慮各項條件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切忌拍腦袋行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