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壩問題分析:黃萬里與屁股論觀點
先從三峽水庫淤積預測說起,黃萬里反對建三峽水庫,主要論點是認為長江上游卵石含量大,建庫后會沉積在水庫中,特別是水庫上游,導致上游水災,從而不得不炸壩。黃認為這個時間很短,會短到收不回投資,從而成為產出不及投入的愚蠢行為。
這里關鍵是淤積時間,黃認為15-20年左右,按照電價9分3計算,這時還沒有收回投資。其依據的淤積速度,黃認為每年卵石輸送量是1億多噸,泥沙輸送量5億多噸,卵石基本都淤積在水庫內,其中淤積在上游重慶段至少1千多萬噸。
參見: http://sanxia2008.org/conter.asp?zid=414&one=2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6/0602/11/1712_126878.shtml
現在看來,其預測與實際相差較大,泥沙加卵石輸送量一年不足2億噸。年淤積量,包括泥沙卵石僅1.3億噸。不過這仍然沒有回答上游淤積問題。
黃提到,三峽淤積炸壩以后,我們還需要花幾億元錢將庫內泥沙運走,我們假設每年淘走1.3億噸淤積泥沙和卵石,需花費13億元,這樣可以保證不增加淤積。三峽發電能力是年847億度電,電價是每度電7分(是按成本核算的電價,遠低于其他電站電價),等于一年收入近60億(按照上網電價25,則是200多億)。顯然三峽還是有經濟效益的。
現在看起來,很簡單就得到問題的答案。十年前,筆者雖然一直從事與水力學相關的研究工作,而且花很多時間,還是沒有辦法判斷三峽卵石淤積問題。筆者當時也想自己親自計算一番,可是,一者需要三峽水庫地形資料,難以找到,二者,模型本身對計算卵石淤積的準確性也是未知的。也只好放手,等大壩建成看實測資料。應該說實測比當初預測好得多。一般來說,每個技術領域都是非常復雜的,就是專業很相近的外專業人員都很難搞得很清楚。而三峽上游卵石淤積問題,本身就是現在難以準確預測的。雖然當時還做了很多水力學模型試驗來研究泥沙淤積問題。
三門峽水庫泥沙淤積是黃萬里先生預測得到驗證的例子。建成后當年就引起上游淤積帶來上游大水。主要原因是黃河泥沙大。后來經過改建,主要措施是降低水頭,設置底部泄水孔,目的是加大排沙,降低泥沙淤積,改建后發電能力下降。 現在發電能力是每年12-14億度。
從經濟和技術上來說,人們是有辦法,保證泥沙淤積不增加,從而不危害上游。主要措施是泥沙大的洪水來臨時,應加大泄洪量,保證水流速度,防止泥沙沉積,必要時人工撈沙。這樣做的結果是防洪和發電功能均減少乃至消失。
問題是,防洪和發電效益屬于下游,而泥沙淤積帶來上游發水,受損的是上游,因此,大壩的建成,上下游的觀點總是相反的。建成后如何使用的態度還是相反的。人們的行為總是根據自己的利益來決定(所謂屁股決定腦袋)。而且水電站屬于啟動快的發電站,這個功能可以用于穩定電網,因此,三門峽水電站還是河南電網的主要調峰、調頻電廠,但是,作為調峰、調頻電廠,其運行時間就根據電網狀況,而不是根據防洪放淤積等要求來安排了,從而引起更多的淤積問題。2003年上游渭河又發水嚴重水災。
在筆者看來,要解決利益問題,也就是屁股問題,應該將水庫和水電站及其周圍區域交給上游管理,具體來說,三門峽水庫應交給陜西,而三峽水庫應交給重慶管理。這樣并不會完全解決利益問題,因為直接管理者還有他自己的算盤,但是,他畢竟不能明顯危害其直接上司的利益,從而減輕屁股問題帶來的危害。這樣可以解決上游洪水與發電之間的矛盾,而涉及下游防洪,還必須由國家來調度,好在防洪運行時間較少。具體到三峽,問題會更加復雜。因為三峽發電量巨大,在電網中地位很重要,并不能輕易自行決定發電時間和發電負荷了。由于長江泥沙含量低,泥沙淤積問題不嚴重,現在不會有多少影響,但是水位問題仍將影響上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