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知名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將全球最大的連鎖零售商沃爾瑪中國總部告至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法院,原因是后者“出售違法轉基因大米”。
就在這一紙訴狀再次引發國內學者、公眾對轉基因問題唇槍舌劍之時,從太平洋彼岸傳來“美國全面反思轉基因技術”,因為轉基因作物的農田出現了對農藥刀槍不入的“超級雜草”和“超級蟲害”等問題,美國的轉基因作物研發正從挑戰天然和違背自然的發展思路轉變到尊重天然和服從自然的框架中。然而,孟山都、杜邦等公司早已嗅到美國官方態度的微妙變化和民眾的抗拒態度,研發的“新一代轉基因”大豆即將面市,它們被譽為真正對“環境友好”和“保障健康”的轉基因作物,并積極在中國大豆產區做宣傳。
而目前我國的大豆產業卻困難重重,過量的進口已致大豆產業鏈幾乎癱瘓,主產區4000多萬農民的生計、數百萬加工企業職工就業、2000多個大豆食品加工企業經營都遭遇威脅。但在WTO談判期間,國內部分專家的“放棄中國非轉基因大豆”、“放棄中國大豆生產”的觀點,至今影響著國家政策導向。
大豆產業淪陷,國家該有什么樣的反思和對策?難道中國大豆產業真的“自救”無望,要引進轉基因大豆嗎?大豆問題引發無數國民熱議。近日,南方農村報記者專訪了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專職副會長劉登高。
本報記者 李曉芬 揭育聰
中國大豆產業困難重重,但仍頑強發展。如果說,中國最具優勢的大豆產業不能自強,要人為地放棄,那么小麥、玉米、棉花的命運就更令人擔憂!
南方農村報(下稱“南農”):目前,我國大豆產業面臨著怎樣的現狀?
劉登高:近幾年面積一直維持在1.5億畝左右,總產量穩定在1600萬噸上下,即使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等主產區面積有所下降,安徽、四川、廣西、廣東等地面積卻逐年增加。我國大豆扎根于國民旺盛的食品消費需求,年食品用豆量從800萬噸增長到1000萬噸。目前,我國大豆進口量占全球貿易量的45%左右,而在1995年前我國一直是大豆凈出口國,從凈出口國到世界上最大的進口國,僅用了短短5年時間。2009年進口4255萬噸,創下歷史最高紀錄,造成國庫擠壓500多萬噸,主要沖擊到我國大豆油脂加工。
今年,我國大豆進口仍在持續增加,據7月10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進口大豆620萬噸,高于5月份的437萬噸,環比增41.87%,2010年1-6月累計進口大豆2580萬噸,較2009年同期的2209萬噸增長16.8%。
南農:過量進口大豆造成了哪些影響?
劉登高:任何國家都不會允許過量進口,這樣意味著對本國產業的損害。目前中國就因過量進口大豆,使農民賣大豆虧本,迫使國家補貼;造成主產區加工國產大豆的企業全線虧本,停工待料。這樣影響到主產區4000多萬豆農生計,影響主產區數百萬加工企業職工就業,還影響2000多個大豆食品加工企業正常經營。6月份進口大豆620萬噸,這種增長速度極不正常,已經達到了WTO規定的啟動保障措施的界限。
南農:然而,在這種形式下,有專家預言“東北大豆十年內可能消失”,還有專家主張“中國應該主動放棄大豆產業”,您怎么看?
劉登高:放棄?這是極不負責任的言論。如果大豆可以放棄,棉花、油菜等農作物要不要放棄?如果放棄了整個農業,正好讓國際壟斷糧商來操縱中國命脈。連工業發達、土地資源非常短缺的日本也不敢輕易放棄農業,我國有人竟如此輕言放棄,我不知道這是在為誰幫腔。
對待進口大豆有三種態度,一種是拒絕進口、一種是允許進口但不能傷害國內大豆產業、第三種是放棄國產大豆完全依靠進口,這反映了不同的立場。我個人支持第二種主張,反對第一、第三種主張。當前大豆產業危機是第三種主張帶來的結果,如果繼續發展,后果不堪設想!放棄大豆產業,就等于讓東北等地區的豆農、加工企業職工失業。
我國擁有90%的野生大豆資源,獨立自主培育了3500多種大豆栽培品種;大豆對保證食品營養安全、糧食安全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間作、套作最理想的作物。如果說,中國最具優勢的大豆產業不能自強,要人為地放棄,那么小麥、玉米、棉花的命運就更令人擔憂!
推廣轉基因大豆而放棄中國非轉基因、高蛋白大豆優勢,將損壞我國可貴的品種資源優勢,使大豆產業徹底淪陷。有一些人在偷換概念,誤導社會輿論,憑借對轉基因技術的壟斷權牟取轉基因產品、種子的暴利。
南農:有專家認為“中國大豆產量低、品質差”,建議用轉基因大豆解決過量進口問題。您怎么看?
劉登高:說“產量低、品質差”,是給中國大豆產業潑污水。我國大豆品種的生產潛力之大、品質之好,在全世界是公認的。
轉基因只是一種現代生物技術。它可以用來制造生化武器,毀滅人類,也可以用來培育良種,造福人類。“轉基因技術,轉基因產品,企業推廣轉基因產品”,是三種不同的概念,籠統地說轉基因安全與否,都是錯誤的。目前有一些人在偷換概念,誤導社會輿論,企圖渾水摸魚,憑借對轉基因技術的壟斷權牟取轉基因產品、種子的暴利。國外許多國家規定,轉基因大豆只能用于飼料,禁止直接使用。另外,轉基因作物存在基因漂流問題,如果污染了大豆原產地以及野生資源,這對國家、人類將是一種災難。中國是大豆品種資源大國,對轉基因大豆問題要慎之又慎。
南農:您是否贊成我國放開轉基因大豆種植?
劉登高:根據最新資料顯示,國外第一代轉基因大豆所轉入的只是抗草甘膦基因,目的是降低除草作業成本,但國外科學家和豆農反映產量卻比一般品種降低5%左右。然而,有人種轉基因大豆,孟山都公司便可獲得“一箭雙雕”之利——轉基因種子的壟斷利潤和擴大草甘膦銷量。
最近一次全國大豆專業會議上,一位推銷外國轉基因大豆的專家污蔑中國大豆的油脂含量只有16%,當場遭到廣大國內專家質疑。事實上,我國大豆油脂含量高于20%以上的品種有上百種,高者達到25%;有的蛋白質含量高達47%;畝產250公斤以上的高產品種有上百種,黑龍江農墾總局的大豆平均畝產在180公斤左右,也高于美國。據了解,孟山都的第二代轉基因大豆很快要上市,據宣傳可提高畝產3%-5%。有關專家介紹,其增產原因是采用了另一種高產大豆作載體,本質上不是轉入增產基因。中國現有的品種通過改進栽培技術,從而提高10%的產量是常見的事,我真不知道熱衷于宣傳國外轉基因大豆品種的理由何在。既然轉基因大豆自身尚無高產作用,如何能提高中國大豆的畝產?怎能解決過量進口問題?
有人說轉基因大豆可以減少草荒,降低大豆生產成本。中國絕大多數地方農業都在實行輪作或間作套種,不同地方對使用除草劑、農業機械有不同的要求,簡單地把美國農業模式搬到中國來,簡單宣揚國外轉基因大豆種植,離開了中國國情,是過去“洋躍進”的做法。
有的人斷章取義,利用移花接木的虛假資料,借科學的名義搞宣傳,貌似有理,實則背離科學,蠱惑民心。放棄中國非轉基因大豆、高蛋白大豆優勢,忽視栽培技術的改進與推廣,就可能丟失中國農業的優良傳統,就會損壞中國可貴的品種資源優勢,使中國大豆產業徹底淪陷。
根源問題在于“農戶一盤散沙,企業孤軍奮戰”的松散產業體系。要借鑒美國大豆協會的經驗,設立大豆產業發展基金。如果把現有農戶的畝產水平從120斤提高到180斤,貢獻是很大的。
南農:我國大豆產業問題出在哪里?
劉登高:我國大豆產業之所以危機重重,主要問題在于“農戶一盤散沙,企業孤軍奮戰”的松散產業體系。
中國農戶規模小,這是中國國情,不是問題的根源。商品生產,關鍵看效率,由于農戶之間缺乏互相協作、產品規格不統一、品種混雜、批量小,使農戶在市場上失去討價還價的權利。要發展和組織農戶之間的協作,而不是用強迫“流轉”的辦法,合并大戶,塑政府形象。
有人說中國大豆加工業技術落后,這也不符合事實。中國目前的大豆油脂加工設備和發達國家是同一水平,大豆食品加工技術和經驗更是十分豐富。問題的根源在于企業只注重生產管理,不善于聯合開發市場。往往在市場互相煞價,惡性競爭,被壟斷企業所利用。而外企善用資金、公關優勢壟斷市場,有的企業已經占領了中國小包裝油脂市場的80%。有的國際糧商通過入股與國企結成利益共同體,通過中國企業爭取對自己有利的國家政策。中國作為最大進口國,卻在國際大豆市場沒有話語權,問題就在這里。
南農:國產大豆還有自救希望嗎?要走出困局,關鍵要做好哪些調控?
劉登高:中國大豆品種資源豐富、市場需求旺盛,我相信中國農民、政府都不會放棄大豆產業。國產大豆發展潛力巨大,只要我們自強不息、團結一致,中國大豆產業一定會重振旗鼓!
振興國產大豆,就是要種好我國當前的1.5億畝大豆,搞好大豆食品加工,讓每一寸金土地都獲得高產量,讓每一粒國產好大豆都賣到好價錢。這需要全國一盤棋,從大豆產業發展機制創新入手,制定和實施《十二五中國大豆產業發展規劃》。
第一,國家要反思大豆產業陷入困境的教訓,把大豆列入國家糧食安全計劃之內;第二,以國家利益為重,清醒對待國際壟斷;第三,從戰略高度對待轉基因技術。政府應該像抓原子彈、氫彈一樣,設立重大專項,研發、儲備有價值的基因,打破轉基因技術壟斷糧商;第四,國家要系統規劃包括大豆在內的農業產業發展;第五,要徹底改革松散產業體系。可借鑒美國大豆協會的經驗,設立大豆產業發展基金,從產業政策、金融政策等各方面引導主產區大豆加工企業的聯合,如果把現有農戶的畝產水平120斤提高到180斤,中國將增產300萬噸大豆。這對中國大豆產業安全,對農民就業和加工企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南方大豆以適宜加工豆制品的大豆為主,適當發展鮮食毛豆。大力開發甘蔗、香蕉、木薯間套種潛力,提高復種指數。保護非轉基因大豆優勢區,拓展出口。
南農:最后請問,南方大豆種植規模有所擴大,應該如何定位?如何保護這個品牌?
劉登高:南方大豆種植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春夏秋三季均可生產應市,種植成本不足200元/畝,畝產值高達2000元。近兩年,華南地區大力發展甘蔗、香蕉、玉米、木瓜、木薯間套種大豆,既提高單位面積土地復種指數又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加了高產蛋白大豆的供給量。廣東現有4600多萬畝的旱坡地,非常適宜種植大豆,按照畝純收1200元計算,可增加農民收入550多億元。
南方大豆要根據市場需求來定位,以適宜加工豆制品的大豆為主,適當發展鮮食毛豆,豐富城市高端消費群體市場需求。這就要求農業高校或科研單位對口培育專業性、地域性強的品種,如華春3號、華夏4號。南方農戶和豆制品加工企業,如果能享受國家對大豆主產區的扶持政策,大豆的間作套種將會有更快的發展。
作者:李曉芬 揭育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