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轉基因主糧產業安全與風險 |
蔣高明 李霄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 本文發表在《工程研究》2010年第2卷第2期 摘 要 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將帶來潛在的環境破壞和食品安全隱患,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種植所帶來的各種問題更已突破科學技術界限。各個商業利益群體尤其是轉基因跨國公司,通過壟斷轉基因種子知識產權、培育并輸出絕育種子,將會控制別國的糧食命脈。轉基因主糧的商業化種植將會對我國糧食安全和糧食主權產生影響,其結果是糧食主權可能受制于人,并引起社會經濟動蕩。中國具備傳統生態循環農業優勢,利用生態學理論進行退化耕地修復將是一條可取之路。本文從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種植的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健康風險、生態環境安全、社會風險等簡要介紹了國內外有關研究進展,最后從生態學角度提出了解決國家糧食安全的對策。 關鍵詞:轉基因主糧,生態風險,環境污染,糧食安全 On the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risks of the rapid application of GM main crops in China Jiang Gaoming and Li Xiao (Institute of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 Nanxincun, Xiangshan, 100093, Beijing,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Crops, grain sovereignt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ealth risks 關于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種植,引發了很多爭論。支持者與反對者在媒體上討論了很多實質問題,如轉基因食物是否能讓人們安全放心地食用?轉基因食物對生態環境是否會造成破壞?轉基因食物是否能提高產量?主糧轉基因技術是否擁有獨立知識產權?開發和應用主糧轉基因技術是否有科學家的自身利益在內?等等。現在看來,糧食安全已經不是簡單的轉基因食物能不能吃和誰來吃的問題,而是涉及國家主權完整,涉及國家安全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相關部門的官員和一些轉基因專家采取不回答、不爭辯、保持沉默、或“王顧左右而言他”的做法,這顯然不是科學的態度。本文從國內外研究得出的事實出發,說明推廣基因主糧安全與風險問題。我們擔憂,本來由中國人自己完全能夠解決的糧食安全問題,可能因為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的引入變得錯綜復雜起來。這一問題事關重大,一旦處理不當,就會大大動搖我國的糧食安全基礎,進而危及國家安全。 一、轉基因主糧大面積推廣的糧食安全風險 2009年9月6日,綠色和平國際組織在中國超市的貨架上,發現了含有轉基因Bt成分的雀巢嬰兒米粉[1]。依據中國法律,在中國生產和銷售轉基因產品都是不合法的。該事件被媒體曝光后,引發了人們對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的又一輪熱議。 目前,中國有關部門正積極推進轉基因作物的研發和應用。對于轉基因,不少專家認為該技術“利大于弊”,并將此舉譽為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二次綠色革鳴”[2]。對于這樣盲目樂觀的態度,我們不敢茍同。除了對生態系統和食品安全造成潛在影響外,我們憂慮的是,大面積推廣轉基因作物——尤其是那些跨國公司控制的轉基因作物——將會對中國糧食生產主權乃至糧食安全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控制不好,將動搖中國糧食安全的根本。讓我們以阿根廷農業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轉基因作物真正推廣起來后,并不如專家們預期的那樣可以減少農藥或除草劑的使用,相反,種植轉基因作物不僅照樣使用大量農藥化肥,而且為了控制雜草,還需使用專用除草劑——“抗農達”。這種同樣由轉基因公司開發的除草劑,會將別國農田里除轉基因大豆之外的一切野生草本植物乃至作物都視同“雜草”予以清除;結果是一段時間后,雜草的抗藥性增強,成為“超級雜草”[4]。而且,這種專用除草劑并不安全。有報道稱,孟山都專用農藥不僅殺死了阿根廷的莊稼,還傷害了牲畜,造成動植物畸形。長期接觸此類農藥,人也頻繁出現惡心、腹瀉、嘔吐等癥狀,并造成皮膚傷害[3]。所有這些對糧食安全造成間接威脅。即使轉基因在控制蟲害方面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轉基因可能控制了主要害蟲,那些次要害蟲可能會因生態平衡失調變成主要害蟲,從而依然使用大量的農業。最近,全球著名刊物《科學》發表了中國科學家對轉基因棉害蟲連續追蹤10年的研究結果[5]。 一家轉基因跨國公司造成一個國家的糧食生產主權喪失,這并不是聳人聽聞,阿根廷已是明證。但轉基因巨頭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繼續在全球實施其轉基因技術的擴張計劃。巴西長期拒絕使用轉基因技術于農業,但相關公司通過不正當手段,得以在該國大面積種植轉基因作物,而后對政府施加壓力。由此,巴西的傳統農業也岌岌可危[3]。 大量轉基因種子“入侵”中國,造成本土農業重創。中國是美國大豆出口第一市場,據中華油脂網數據,2008年中國從美國進口轉基因大豆1543萬噸,占進口總量的41%,而本土大豆卻因價格因素滯銷。2009年黑龍江非轉基因大豆價格竟低于種植成本,40%的大豆銷售不出去;黑龍江68家大豆加工企業全部停工;哈爾濱超市中賣的幾乎全部為轉基因大豆制品[6~7]。 一旦美國從終端控制了中國大宗糧食的消費,中國將會喪失話語權。中國引進的轉基因種子因為不能留種,每年必須從他們那里進口。然而,轉基因巨頭的目標并不在“種子” 本身,中國18億畝基本農田,足夠讓他們的神經興奮起來。只要每公斤種子加上幾元錢,那么,轉基因巨頭就可從中國獲得數億美元的利潤,而其相關的化學產品、農藥、化肥和除草劑,也會接踵而至。 民為邦本,農為民本,土為農本。糧食增產的空間在于退化耕地的修復,在于元素有效循環,在于生態平衡,在于農業生產能夠為農民增收,在于農民愿意種地。如果背離了這些客觀事實,無視轉基因主糧的安全風險,盲目引進轉基因技術,無異于將自身的糧食生產主權拱手交給別國。中國要接受阿根廷、巴西的教訓,時刻警惕來自轉基因巨頭的新型“生物入侵”。 二、銷售轉基因食品的食品安全風險 按照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規定,以及農業部官員的回應,中國尚沒有種植轉基因水稻,嬰兒米粉并不在允許出售的轉基因食品名單內。因此,使用轉基因米粉不符合中國法律規定。然而跨國公司在中國銷售轉基因食品,竟然采取了雙重標準。如作者所知,雀巢公司對歐盟、澳大利亞、俄羅斯和巴西等國家承諾不使用轉基因原料,卻拒絕對中國消費者做出同樣的承諾。 十幾年來,關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過。轉基因食品銷售商為了傾銷其產品,往往采取隱瞞不報、或與其他非轉基因食品“搭車”銷售、或轉移標識目標等手段,向不明真相的消費者“兜售”其產品。市場上銷售的大豆色拉油80%以上為轉基因產品,但商家用該色拉油制作其他食品如豆漿、豆粉、餅干、薯片、方便面等,則不進行標識。 有些轉基因食品標識很小,小到人們一般不容易注意到。還有的商家美化轉基因標識,給人的感覺是什么高科技食品。轉基因木瓜、番茄等根本沒有標識,讓消費者無法知曉是否轉基因。事實上,在美國、加拿大等地,轉基因食品是有專門的商店出售的,他們雖不強行標注轉基因食品,但是,他們是通過標注“有機食品”而區分傳統食品和轉基因食品的[8]。 在中國,雖然市場上轉基因食品在日益增多,但大部分老百姓對其還是知之甚少。在搭乘出租車時,我們曾隨機問過幾名司機,大部分司機不清楚“轉基因”這個詞,很多人是第一次聽說。這說明我們還應加強轉基因食品的知識傳播。 盡管許多專家聲稱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但他們并不能確定長期食用轉基因食品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事實上,由風險的不確定性所決定,技術產品的使用有延遲發生效果,如銷售商曾經對汽油里作為抗震劑的四乙基鉛的安全性作過承諾,當時信誓旦旦承諾其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后來證明這些承諾完全是不負責任的言論。為了揭露事實,人們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價。由于美孚石油公司拒絕承認四乙基鉛的危害性,認定有害事實的科學家與之打了25年的官司;在漫長的四分之一世紀里失去了數千條無辜的生命。美國燒掉的汽油中的700萬噸鉛,貢獻了20世紀20年代以后大氣中鉛增量的90%,至今一些鉛還游離在環境中。而在四乙基鉛最暢銷的時候,石油公司聘用的科學家卻認為汽油排放的鉛微不足道,他們對于科學家采集土壤和空氣樣品,測定鉛含量的做法嗤之以鼻,大加嘲諷。在食品加工領域,蘇丹紅最早上市時也被譽為人類的新發明,但現在向食品里添加蘇丹紅是犯罪行為;家喻戶曉的三聚氰胺剛上市的時候是作為科技進步一等獎流向社會的,直到數千名兒童孩子的生命健康受到致命影響時,人們才認識了這個“殺人”的化學名字。 轉基因技術是高科技,作為科研力量儲備,我們應當大力提倡和支持其研究,但要將之用于人性命相關的食品產業,就一定要慎之又慎。在這方面,國際和國家都有嚴格的標準,為什么執行起來就不徹底呢?人類對基因的掌控力還遠遠未達到從心所欲的地步,輕易地將不同源的基因整合在一起,是否會帶來嚴重后果需要長時間的檢驗;這不是由幾期動物實驗的結果就可以輕易下結論的。至今孟山都公司從未提出任何人體食用轉基因食品無害的直接證據。我們知道,新藥研發尚需四期的臨床人體試驗,而轉基因食品卻因一句輕飄飄的“國際規定,食品不必進行人體試驗”而輕松過關,實在令人膽寒。 我們以為,跨國公司如果在中國生產了轉基因食品,違反了國家的有關規定,就應該予堅決查處;如果是符合規定的轉基因食品,則應當明確地告知消費者,要有明確的標識。消費者有權利選擇自己認為安全的食品,而像雀巢公司那樣在我國采取和在發達國家不一樣的“另樣標準”,是對中國消費者的歧視。“雙重標準”的出現,從另一個方面說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值得懷疑的,只不過是發達國家對這一高科技食品有充分的認識,消費者有足夠的警惕性;而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大部分人對轉基因是怎么回事還不知道,稀里糊涂地成了轉基因食品的消費者。盡管現階段還沒有“吃”出問題來,但一旦發現問題,那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三、推廣轉基因主糧的健康和生態風險 針對專家們擔憂“如果轉基因作物的基因通過授粉等途徑向四周‘漂移’,可能會引發生態危機”的問題,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辯稱:就目前全球資源少人口多的現狀來說,轉基因是解決糧食短缺現狀“唯一可取”技術;就中國制定的2020年新增糧食產量500億公斤的具體目標來看,轉基因技術商業化也是必由之路。 關于“轉基因是提高糧食產量的唯一選擇”這一觀點,我們認為缺乏科學依據,另有文章專門分析,這里不做贅述。但是要強調一點,那就是轉基因水稻存在的健康和生態風險不能忽視。 科學家們之所以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嚴重擔憂,原因在于某些抗蟲轉基因作物含有一種Bt毒蛋白物質,蟲子食用后會被毒死,因而能夠產生防蟲效果。但水稻是人類的主糧,昆蟲無法下口,人類長期食用難道可以確保沒有害處嗎?何況動物實驗后的數據,也表明不是沒有問題的[9]。1998年,匈牙利籍英國科學家阿派特•普斯陶伊教授在電視節目上宣稱:用轉基因馬鈴薯喂養大鼠,導致大鼠體重及器官重量嚴重減輕,免疫系統被損壞。這個實驗結果公布后,普斯陶伊教授受到排擠離開了英國羅威特研究所。在他被除名后,很多科學家出面為其辯護,極力維護其科學家的人品,他的文章也在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上重新發表。英國皇家學會最后組織專家調研,也沒能完全推翻他的實驗結論。 轉基因作物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即基因污染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2001年發生的“墨西哥玉米基因污染事件”、2002年的“轉基因玉米混進美國大豆事件”、2006年“轉基因大馬哈魚逃逸事件”,還有“在中國發生的轉基因棉花盲蝽爆發事件”[2]等等,都是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以及轉基因動物實驗過程中,基因污染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的典型案例。 這并不是說轉基因水稻商業化有害無利,而是說其利在”商”。對生物公司而言,商業化研發轉基因作物,引領了植物轉基因技術發展的潮流,為公司收獲了巨額經濟利潤,從而形成了一套動力機制,才是要害所在。 以生物技術公司為背景的某些轉基因科學家群體,形成了特殊的“科學利益共同體”。某些人士鼓吹,轉基因食品安全、綠色、營養全面,而且能解決世界糧食危機;他們宣稱,在中國銷售轉基因食品,完全可以不加標注;他們認為,反對轉基因的人都是無知的、反科學的、制造恐慌和玩弄陰謀的分子,而支持轉基因的人,都是無私的、正直的和為科學獻身的。我們認為,“科學利益共同體”維護其團體利益的過程,就是剔除異己的過程。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很多專家,持有轉基因專利,或正在申報專利,有些還有自己的轉基因公司。這樣,他們就不愿意聽到反對的聲音,也不愿意公開討論。他們對公眾顯示的實驗結果是,轉基因水稻對試驗動物大鼠未見不良影響,據此推測出轉基因水稻對人體沒有負面影響,長期食用無任何危害。 “長期食用無任何危害!” 這樣輕描淡寫的言論顯然是不負責任的。世界上還沒有一例長期安全食用轉基因稻米的成功例子。轉基因是一種尖端的科學手段,作為高技術儲備我們當然需要重視;但轉基因水稻將要進行商業化種植,讓其進入食物鏈,則事關每一個人的健康和我們的子孫萬代,必須慎之又慎,絕不能為了少數人的利益,而犧牲公眾健康利益和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四、推廣轉基因主糧的社會風險 糧食的極端重要性毋庸置疑。沒有穩定的糧食來源,社會穩定便無從談起。我國農業如拋棄傳統的精耕細作模式,放棄農民的互助合作,大規模引進轉基因生物技術,搞所謂集約化大農場,不啻于抬進了威脅糧食安全的“特洛伊木馬”,將因此而使大量農民破產,從而增加社會管理成本,甚至破壞社會穩定。 我們吃的一切糧食都來自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要將光合產物收獲為人類的食物,必須依靠農民的辛勤勞作,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糧食生產的關鍵就是種子,種子意味著希望,意味著收獲。即便在最困難的時期,農民也不會吃掉用來保命的種子。農民留種子,是從當年收獲的糧食中,挑選質量好的小心保存起來。因此,傳統的農民,就是經驗豐富的遺傳育種“專家”。遵從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農民知道從收成中留種的安全性,認為是天經地義的操作,一點都不會為此感到恐慌。依靠傳統育種技術的農業生產,使農民生活安定,農村社會穩定。然而,轉基因技術主導的農業正在改變這一格局,其巨大風險來自生物技術跨國公司,即轉基因巨頭公司的壟斷。 在中國,農民留種或買常規種子,是不知道什么知識產權的。今年的種子,如果收成好,他會留下一部分當來年的種子,省下種子錢。然而,轉基因種子受知識產權保護,農民第一次買了轉基因種子,獲得了收成,可能嘗到甜頭,想要繼續留種的話,就會遇到很大的麻煩[6]。轉基因種子壟斷企業,為了推廣其產品,往往在最初幾年免費或以優惠的價格向農民提供種子,似乎是農民撿到了便宜,殊不知,轉基因壟斷巨頭憑借強大的資本實力,輕而易舉地占領了別國的種子市場。而當此時,農民會對這種具有知識產權的轉基因種子產生依賴性。以后,農民再留種就困難了,因為,知識產權不允許你留種。具有知識產權,就是受法律保護,任何農民如果自留轉基因糧食種子,就屬于違法。他們會將“違法”農民列入“黑名單”,那些農民將得不到貸款,得不到農機具補貼,農產品也不能正常出售。更嚴重的是,他們會將農民直接告上法庭,最終制服農民。原來種地無憂的農民,變成提心吊膽地種地,任轉基因公司盤剝,屈辱地活著。 凡此種種,對轉基因種子的依賴,使農民的生產生活不得不被生產轉基因種子的壟斷企業控制。壟斷企業為了獲得最大利潤,就會利用其壟斷地位提高轉基因種子的價格,如此,為維持生計,農民就不得不擴大生產規模,采取大規模農場化生產組織方式,這意味著大批農民破產,社會的穩定受到威脅。 退一步講,即使中國科學家獲得了有完全知識產權的轉基因種子,也難以與美國等轉基因大國抗衡。西方國家會以“自由經濟、公平開放”為由,憑借強大的資本實力,鯨吞國內起步較晚、以跟蹤為主的轉基因研究成果,在較短的時間里實現農業生物技術市場的壟斷。更何況不能排除中國的轉基因科學家與國外的生物技術壟斷巨頭有著千絲萬縷的利益聯系,堡壘最容易從內部突破。在這樣復雜的環境下,利用轉基因技術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就不能不令人擔憂。轉基因種子供應商的壟斷力,足以威脅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糧食主權,乃至社會穩定。這個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上述并非杞人憂天,在美國以及推廣美國轉基因種子的拉美國家,壟斷企業通過種子收購價格的控制,讓農民的收入低到無法承受,最終不得不賣出土地,以其他方式謀生。小農經濟被大型農場所取代,被人稱贊為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趨勢。但是,如果這種狀況在中國出現,數億農民將失業,將會引發極為嚴重的社會動蕩。 出于國家社會穩定和糧食主權的考慮,必須在現階段嚴格控制國外轉基因種子進入中國市場,必須接受東北大豆幾乎全軍覆沒的慘痛教訓,必須警惕那些生物技術科學家,打著解決糧食安全旗號牟取私利并出賣國家利益。一旦水稻、玉米、馬鈴薯等主要糧食作物陷入大豆般的處境,中國主糧生產將面臨十分被動的困境。我們不能不吸取一些南美國家的教訓。 五、解決糧食問題的安全之策 利用轉基因提高糧食產量,幾乎是國外生物技術公司和國外轉基因鼓吹者異口同聲的宣傳語。他們的這個聲音,會在不同場合,見縫插針地發出來,直到決策者認同了他們的觀點。比如2009年華北地區大旱,這本來是我們的農田水利設施出了問題,但轉基因科學家和公司及時利用了這個持續已久的旱情進行誘導,讓國人接受他們的轉基因產品。2009年2月6日,全國作物受旱面積已達1.61億畝。干旱重新喚起了人們對抗旱作物的期盼,美國孟山都公司日前宣布將開發4年之久的轉基因抗旱玉米提前投放市場。國內也有專家稱,我國農田灌溉供水不足,大量農田常年處于缺水狀態,培育轉基因抗旱農作物有重要意義。問題是:轉基因技術是解決糧食問題的最好對策嗎? 然而,幾乎與孟山都報道搶灘轉基因作物市場的同時,倫敦科技博物館舉辦了一次名為 “未來的食物”的科普展覽會。2月3日,來自世界各國的重要科學家,就“依靠轉基因農作物是否能解決全世界的溫飽”這一問題,再次展開辯論,各方意見分歧仍然很大。過去幾十年來,人類單純追求高產量造成了嚴重的耕地質量下降和環境污染,食品質量也呈現下降趨勢。轉基因作物的指導思想,是試圖轉入少數目標基因實現抗蟲、抗旱或抗鹽堿的目的,但增加了環境和生物安全風險。 即使我們拋開轉基因的安全性不談,依靠轉基因技術刺激糧食生產也不是好對策。轉基因只是一項生產技術。最近十幾年里,各種農業新技術突飛猛進,其中包括肥料技術、農藥技術、白色覆蓋技術、遺傳育種技術等等,僅化肥用量就以每年200萬噸的速度增長。即使如此,中國糧食產量用了10年才恢復到5.12億噸歷史最高水平。 根據李振生院士的介紹,作者認為目前影響中國糧食保障力的影響因素,一是單產,二是播種面積。其中單產影響因素中,土壤的作用大于品種改良。在單產增幅不大的前提下,播種面積或播種季節減少導致產量下降。 上述才是影響中國糧食生產的根本問題,而這些問題是轉基因技術所不能解決的。轉基因技術只能將農業這塊“利益蛋糕”被更強勢的群體所瓜分,農民被剝削,種地的贏利空間更小,將導致更多的農民離開土地。化肥農藥的濫用再加上轉基因技術,地力還將持續下降,中國糧食緊張問題不是緩解而是雪上加霜。 中國人解決吃飯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的是政策,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政策,調動億萬農民種糧積極性才是硬道理。今后保障我國糧食安全,還得依靠中國農民,而不能靠美國公司。目前,制約中國糧食生產的主觀因素是農民積極性下降,客觀因素是地力下降,單產重又走低。政策制定應為當代人更為后代人著想,引導中國農業走傳統的“用地養地”模式,引導應用以恢復地力為目的的新技術。 六、結語 我們的大豆種植業已經淪陷,玉米種植業有步后塵的可能性,我們還在準備“引狼入稻”。我們的糧倉正在向國外的生物技術公司敞開大門,中國主糧將走向何方?作為世界上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在轉基因糧食問題上一定要謹慎而不能冒進[12]。轉基因作物的研發與推廣必須充分考慮到13億人的生存問題,不能為少數人的利益犧牲大部分人的利益。任何新技術有利必有弊,現在聲音一邊倒,是很危險的。農業的根本出路,依然是毛澤東當年提出的“農業八字憲法”,即水、土、肥、種、密、保、工、管。轉基因技術僅在“種”上做文章,且存在巨大的環境風險和食品安全爭議。對其余7項農業技術的恢復或提升,尤其貫徹“用地養地”理念,將可從根本上提高農業產量,引領中國農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 邱春燕. 2009. 雀巢嬰兒米粉被爆含轉基因可致過敏. 新快報, 10月10日. with Wide-Scale Adoption of Bt Cotton in China. Science, publish online May 13.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abstract/science.1187881v1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