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我前面說過,我們離經濟大衰退前的日本只差半步了(文章摘自《新帝國主義在中國2》)。那么,你們認為美國逼迫我們人民幣升值的真實目的是什么呢?他們明明知道我們很難讓人民幣升值20%!其目的就和當初對付日本一樣,拿著農業和服務業說事,他們就是拿著人民幣匯率說事,其實他們的真正目的是希望我們開放金融市場,允許外資成為交易所會員,以完成轟炸我們的第三部曲,因為我們從2010年3月31日開始了融資融券,2010年4月16日開始了股指期貨。(想通過小說體了解這段轟炸三部曲的各位,可以讀一讀黑木亮的《搏金》。)
2010年4月8日,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在結束了兩天訪問印度的行程后,本應直接返回美國,他卻突然改變行程,臨時到訪北京,在首都國際機場貴賓區與中國副總理王岐山,開了一個多小時的“閉門會議”。中美雙方都分別發表了語焉不詳而且是避重就輕的聲明。
那么,蓋特納究竟獲得了什么呢?跟中國達成如此的默契?我們看看海外的人民幣匯率就明白了,也就是所謂的海外一年期人民幣兌美元的遠期匯率。
這個圖越往下,一美元能換的人民幣越少,所以越往下走,人民幣的匯率越高。那么,大家看到的這個一路往下走的趨勢,就是所謂的人民幣升值預期,雖然我們國內的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沒有大變動,但是海外的市場因為是給華爾街的金融炒家自由交易的,所以這些炒家如果覺得人民幣會升值,這個曲線就會往下走,很明顯,自從美國對中國施壓以來,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就非常明顯。
可是神奇的就是2010年4月8日,王岐山在北京會見了美國現任財政部長蓋特納,遠期匯率收盤價6.61,其后人民幣就開始貶值。遠期人民幣為什么要貶值呢?因為華爾街認為,美國已經取得了美國想要的東西了,因此人民幣不需要升值了,甚至貶值也無所謂了,美國人到底得到了什么?
連奧巴馬的表態都非常客氣,2010年4月13日奧巴馬與胡錦濤在華盛頓核安全峰會的間隙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會談。“總統重申了他的觀點,就是中國邁向一個更為市場化的匯率機制,對全球經濟持續、均衡復蘇非常重要……”奧巴馬政府首席亞洲事務顧問杰夫·巴德表示。同一天,蓋特納更是破天荒地說什么呢?“中國轉向靈活的匯率形成體制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否調整匯率政策是中國政府自己的選擇。”
可是你看看國內外的主流學者,卻比奧巴馬和蓋特納還兇,一邊倒地認為要人民幣升值。其中比較值得我們關切的是央行貨幣委員會的兩位學術委員——李稻葵呼吁人民幣小幅度升值,而周其仁呼吁一步到位。
問題是美國人為什么這么照顧我們呢?杰夫·巴德補充的話提醒了我們:奧巴馬還就中國在市場準入方面的壁壘“表達了關切”。蓋特納怎么跟美國國內表態呢?他說:“美國政府將力促中國政府開放市場,并秉持公平交易規則。”
第一,鼓勵外商投資設立創業投資企業,積極利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完善退出機制,而且明確說支持A股上市公司引入境內外戰略投資者。換句話說,我們允許外資名正言順地收購中國企業,再在中國資本市場高價套現。
第二,支持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公開發行股票、發行企業債和中期票據。換句話說,允許外國企業直接在國內上市圈錢。
第三,總投資(包括增資)3億美元以下的完全交給地方核準。換句話說,外國企業可以一步步地增資最終實現控股。既然外國企業都可以在資本市場公然翻云覆雨了,那么華爾街的金融炒家直接成為中國交易所的會員還遠么?要知道,現在相當一部分的券商已經是合資企業了,比如高盛高華、瑞銀證券、華歐國際、瑞信方正、中德證券、海際大和、華鑫證券等。雖然這個還只是意見,還沒成為正式的細則,但是這樣增資會是什么后果呢?
不過,這個《意見》已經清楚地說明我們中國即將對外資開放資本市場,也就是只差半步就完成了第三部曲,這半步就是合資券商還沒有獲得自營業務牌照,就是說他們還不能拿自己的資本對中國股市上下其手,而純外資的金融機構目前也不許成為交易所的會員。然而,我們不要忘了,狙擊日本的“轟炸三部曲”在中國完成組建,這才是美國人真正的目的。可是,由于我們太多的主流學者在呼吁人民幣升值,甚至包括央行貨幣委員會的兩個學術委員周其仁和李稻葵。即便是周其仁最近改變了論調,轉而強調幣值穩定的意義,可是,他們營造的討論環境仍然是人民幣匯率改革勢在必行,他們卻忘了美國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表面上對匯率制度有意見,實際上是想以此為由逼迫我們同意全面對外資開放金融市場。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