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某些經濟現象適用相應統計口徑
郎咸平用工資總額除以GDP說明中國分配給居民的財富太少,老農夫表示不認可,用了“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農村軍民純收入總額/GDP”進行糾正,并且將得出的數字除以GDP與其他國家比較。九成網友替郎教授辯護,認為城鄉居民收入部分不應該包括儲蓄和投資。
貧道看完后覺得,大家都無所謂錯誤,只在于論述某問題是必須采用一致口徑才能討論。同時,應該找到最貼近說明問題的口徑。
郎教授用工資總額/GDP,面臨的問題有兩個,一是中國國家統計年鑒上沒有全部勞動者工資總額這個口徑,因此也沒有數據。首先,農民是個體農戶,沒有什么工資,而農民工工資總額國家沒有統計。年鑒上只有“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勞動報酬”這一個數,而且主要是國有部門、集體部門和少數其他性質的部門的工資。也就是缺少了包括私營、外企企業職工的工資收入。2007年這個數字約2.95億元,占當年GDP24.95億元的11.8%。這顯然也比郎教授的8%的數字高。但試圖找到確實數字卻是很難的,就算有也不夠權威。
老農夫用“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農村軍民純收入總額/GDP”來糾正郎咸平并不合適。因為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除了工資收入外,還包括財產性收入,也就是投資實業、金融、甚至炒房的現金收入。當然,真正不合適的倒不是這些,而是老農夫將收入相加的數字與其他國家的工資總額相比來給中國排序,就不是一個口徑。因為老農夫給中國居民收入加了一塊財產性收入,這個收入沒加到其他國家數字上。比如美國,工資性收入與財產性收入比大約是2比3。因此老農夫的判斷依據因為口徑不一致而無法做結論。
九成網友試圖扣除儲蓄和投資,也有些問題。因為儲蓄(經濟學往往把儲蓄也看做投資)和投資屬于支出而不是收入。因此難以為郎咸平辯護。
貧道覺得,由于中國沒有全部部門工資總額這個統計口徑,因此郎咸平先生難以找到合適數據來說明問題。而如果我們試圖將中國數據與其他國家比較,因其他國家統計口徑上沒有“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家庭純收入”這樣的口徑,也會面臨同樣問題。也就是說,無論從工資總額還是家庭收入累加來算,都會找不到同一口徑。
GDP有三種算法,一種是生產法,也就是各部門凈增加值的累加,統計對象都是部門而不是家庭。
一種是支出法,就是分作居民消費、政府消費、投資、凈出口(出口減去進口,可以是負數)。這個數字表明居民、政府各自消費了多少,占GDP多少;整個社會儲蓄率是多少(包括儲蓄和投資,包括公共、部門、企業、個人投資);凈出口或凈進口多少。這個數字中國統計年鑒和世行和聯合國統計數字上也都有。
一種是收入法,包括“勞動者報酬” (Compensation of Employees)、“ 營業盈余和混合收入”( Gross Operating Surplus and Gross Mixed Income)和“稅減產品補貼”(Taxes Less Subsidies on Production and Imports)嚴格來講,收入法是最適合說明郎教授和老農夫想說明的問題——中國人創造的財富中勞動者或居民究竟分配了多少。但是,國家統計年鑒沒有給出收入法的口徑。
那么,是不是中國真的完全無法與其他國家在居民收入占財富分配份額方面進行對比了嗎?(還要注意一點,三種算法的GDP總額是不同的,不能混用)
貧道以為支出法國民生產總值這個口徑比較接近說明這個問題。用這個口徑必須注意這幾點:首先,這是說全體居民消費情況的,不分資本家和無產者。而收入法因為口徑是“勞動者報酬”,比較能夠說明無產者收入情況。其次,這里說的是實際發生的消費,扣除了儲蓄(投資)。由于富人儲蓄率要高于窮人(相反的話是富人的消費率要低于窮人。比如2007年城鎮最高收入10%居民消費率只有61%,而農村最低收入20%的居民現金消費率是134%,也就是掙100元,因為種種原因花完掙的,再借34塊錢消費了),因此也不能實際反映不同群體收入情況。但能說明什么呢?能說明市場需求是怎么支撐的。也就是靠國內消費、靠投資、靠國外市場分別是多少。
中國居民消費占GDP比重的特點是:第一,連年下降;第二,占GDP比重與其他國家相比驚人的低。
下面是中國歷年居民消費占GDP比重:
1985:51.6%
1990:48.8%
1995:44.9%
2000:46.4%
2005:37.7%
2007:35.4%
2009年應該延續了這種趨勢。也就是說,一年創造的財富中,居民消費得很少,是不是居民少消費的都讓政府消費了呢?不是,比如1985年政府消費占支出法GDP的14.3%,2005年僅為14.1%。
那么,財富都去哪里了?一是儲蓄,也就是投資了。當然,投資除了國家,還有一大塊是老板們投資了(也就是他們的收入用于投資部分)。另一部分是凈出口了,也就是滿足外國人消費了。下面是中國歷年“資本形成”(前)和“凈出口”(后)占GDP比重:
1985:38.1%、-4.1%(意思是凈進口)
1990:34.9%、2.6%
1995:40.3%、1.6%
2000:35.3%、2.4%
2005:42.7%、5.5%
2007:42.3%、8.9%
估計2009年的資本形成能達到45%以上。
中國35%左右的居民消費在世界上是什么狀況?下面是幾個典型國家和地區的2007年的數字:
香港:59.9%
印度:55.3%
印尼:63.5%
伊朗:47.8%
以色列:55.6%
日本:57.3%(2005年)
韓國:54.1%
泰國:56.0%
美國:70.5%(2005年,一個資料上2007年達到72%)
法國:56.7%
德國:58.4%
意大利:59.3%
俄羅斯:49.5%
英國:64.1%
西班牙:57.7%
縱觀世界銀行提供的數據,中國排世界倒數第一。要知道很窮的國家這個數值并不低,比如南非為62.1%、斯里蘭卡:67.0%、越南61.6%。中國居民消費占GDP的份額基本上是美國的一半,其他國家的的55-60%。
中國人生產的很多,但自己消費得太少,尤其是普通勞動者消費得太少,這是個基本情況。難道不是嗎?
胡錦濤總書記數次提出要調整經濟發展方式。那么,中國最典型的發展方式是什么呢?就是這個偏離世界普遍現象最厲害的國民經濟結構。都說要進行結構調整,放著這個最大的結構偏差不去調。都說要與國際接軌,而這樣一個經濟結構與世界最不接軌。也不知道精英們究竟怎么來論證這個問題。
(數據均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