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陽標:在中國 誰會買碳排量?
來源: 時代周報 發布時間: 2009年09月30日 14:24 作者: 宋陽標
對于大多數購買碳排量的企業而言,其交易目的僅在于塑造企業形象,是一種公益行為,其實在中國,自愿性的碳交易尚屬企業公關范疇。中國碳交易何時由自愿走向強制,由“作秀”成為義務,仍路途漫漫。
北京環境交易所的副總經理靳國良,坐在金融大街臨街的辦公室里,面前一堆文件。
就在一個多月前的8月5日,他們剛剛操作了國內自愿碳減排第一單:上海天平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北京環境交易所的VER(自愿減排標準)平臺,以277699.6元的價格購買了奧運期間北京綠色出行活動產生的8026噸碳減排指標,用于抵消該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來至2008年底全公司運營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成為第一家通過購買自愿碳減排量實現碳中和的中國企業。
奧運催生碳交易
對于公眾來說,碳排量這個東西很神秘,很奇怪,它究竟是什么東西,它能從哪買,又能賣給誰,買了以后又能干什么,大家都不太清楚。而環境交易所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的。
2008年4月3日,一個名為“綠色出行碳路行動”的活動在北京進行,其主旨是要通過選擇更為節能環保的出行方式達到對環境改善的目的,從而為2008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行,作出綠色貢獻。活動開展期間,項目秘書處向企業公益部門負責人集中提供了溫室氣體減排和綠色出行為主題的參與式培訓,10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的代表參加了培訓。2008年7月20日-
9月20日,為了配合奧運會和殘奧會的順利召開,北京市實施了機動車單雙號的限行政策。這一政策的實施,對人們參加綠色出行形成強有力的推動。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2008年7月20日到9月20日奧運單雙號限行期間,北京市近百家企事業單位的81670人注冊參與了該活動,共減排二氧化碳8895.06噸。這批指標于2008年12月11日在北京環境交易所通過確認并正式掛牌,成為國內首個自愿碳減排掛牌項目。
時代周報記者隨機向江蘇一些小企業主詢問他們對碳交易的看法,他們第一反應是減排對環境有好處,但好奇的是,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減排量能干嗎?買了不能看,不能吃,不能用,誰買了他不是傻了嗎?
靳國良回憶:“這些東西并非沒人購買,國外的一些企業來買,我們不賣給他。當時我們一直在尋找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企業,我們要在國內找一家,它的形象要好,又是關注生命的,我們可以對它進行碳中和。”
因此,北京環交所特地組成了專門的工作小組,通過所擁有的眾多渠道對該減排量進行了定向推介,多家國內外機構對此減排量表示了購買意向。考慮到“綠色出行”碳減排量的特殊性,環交所提出了選擇買家的標準:第一,根據交易所“發現價值、發現價格”的功能,同等條件下出價高者獲得該減排量;第二,由于“綠色出行”碳減排量的特殊性,該減排量的買方必須和“綠色出行”具有較高的關聯度并認同“綠色出行”的環保理念。
無義務的碳減排
經過北京環交所的撮合,“綠色出行碳路行動”的組織者和上海天平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接上了頭,一見鐘情,很快就簽署了協議,天平保險出資將北京市民結余的碳排量買走,以沖抵公司創建以來所造成的碳排放數值。
靳國良說:我們交易所實際上是第四方,一個交易平臺,另有買賣雙方加DOE(核證機構)。但是在現在中國碳交易發展初期的情況下,我們也主動做一下買賣雙方的撮合工作,上海這個就是我們親自談的
至于天平保險購買碳排量有什么用處,靳國良說:它在于企業做節能減排要得到社會認可,以此塑造企業形象。企業買了這個,可以把錢交給中國民促會去栽樹,支援老少邊窮地區,它具有一定的公益性。
在《京都議定書》框架下,締約國的政府和企業受碳排放權的限制,需要采購CERs(核定減排量)來抵消其自身的溫室氣體排放。非締約國的政府和企業若愿意參與氣候問題解決,則自發的參與CDM(清潔能源發展機制),并認購CDM項目產生的VERs(自愿減排量)。該類減排量的需求方和認購方沒有義務,多出于慈善、環保、公益事業的追求。
天平保險這一單就顯示出這個特點。天平保險購買碳減排的資金將作為捐贈全部注入“中國民促會綠色出行專項基金”,用于支持綠色出行項目的可持續發展。目前上海世博局、上海環保局正在開展“綠色出行”活動,這筆資金將優先用于上海世博會的“綠色出行”項目,實現從奧運到世博的傳承。
天平保險董事長胡務表示,由于他們所購買的指標是北京奧運期間公眾參與的結果,是北京市民身體力行節能減排的見證,能夠以此來抵消公司的碳排放,公司感到很有意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