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幣泛濫成災誰之過?
某大城市市委機關報近日在其頭版的顯著位置,連續報導和談論了一元錢假硬幣泛濫成災的問題。對于該報組織這樣的報導的真實用心我并不想猜度,然而我對其中的許多內容卻很感興趣,現摘錄若干加以評論?! ?/p>
報導內容之一:以前,我市的公交系統因乘客使用一元錢假硬幣而無法有效識別,三年中共計損失100多萬元的收入?! ?/p>
評論:公交系統雖然是使用一元錢硬幣比較多的地方,但是畢竟不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社會上一元錢假硬幣泛濫成災的嚴重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p>
報導內容之二:根據有關法律,銀行機構負責沒收流通中的假幣。2003年,中國人民銀行我市分行沒收一元假硬幣共25枚,到2006年已累計沒收1890余萬枚。
評論:從2003年到2006年,短短的四年時間,一個市的銀行沒收一元面值的假硬幣竟由25枚迅速增長到1890余萬枚,增長了756萬倍之多。這幾乎是一個幾何級數的增長速度。這里說的還只是一個城市、一種幣值中的硬幣的造假情況。如果把范圍擴大到目前人民幣的全部幣值,擴大到全中國的所有城市與鄉村,那該有多少假幣在流通???!
而且,這里反映的還只是人民幣造假這一個方面的造假實況。大家都知道,在而今的中國早已經是無處不造假,無事不造假的;在一些地方和單位,甚至于是無人不造假,無事不造假,全靠造假起家,全靠造假過日子,全靠造假發橫財實現“先富?!钡?;也是全靠造假出名,不造假那里就會是一事無成的。如果把方方面面的造假統統地都考慮進來,那么可想而知,全中國該有多少的假??!
還有,大家都知道,“假”在中國并非是獨生子女,它與“冒、偽、劣”一起因臭味相投而被人們并稱為四個難兄難弟。這四個難兄難弟,在中國各類市場上,包括生產資料市場,生活資料市場,工程建筑市場,文化教育市場,醫藥衛生市場,人才市場,以及黨政干部選拔運用市場等等市場內橫行無忌已經快30年了。如果把這四個難兄難弟再綜合起來考慮一下,那么中國的造假狀況就肯定是前無古人、旁無比者的。近30年來,因了這假、冒、偽、劣的泛濫,致人受傷、殘廢、死亡的不在少數,因此而弄得家破人亡的也屢見不鮮?! ?/p>
常言道:“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頭?!笨蓱z的中國百姓們,長期以來就提心吊膽地生活在這樣的“矮檐”下。這該是怎樣的一種無奈與悲哀?。 ?/p>
多年來,為了顯示成就的偉大,百姓們常常都要看到當局公布的名目繁多的統計數字。比如,最近一個時期以來,許多的新聞媒體就都以“數字中國”、“數字某?。ㄊ小^)”為題連篇累牘地發布了大量的統計數字。而這其中,有關假、冒、偽、劣極其惡劣后果方面的統計數字,百姓們卻壓根兒就看不到。這也應該算是一個方面的“偉大成就”啊,為什么偏偏就不作報導,而要諱莫如深呢?
更為可笑的是,面對這樣嚴重的假冒偽劣泛濫成災的局面視而不見,近日有位大人物卻沾沾自喜地說什么“我們終于已經找到了一條建設和發展中國的正確道路”。那意思,這是一條再好也不過的路了。那躊躇滿志的神情,宛如渴醉了美酒一般地愜意。可是,令人不得其解的是,難道這些假、冒、偽、劣的事不都是在走上了這條“正確道路”之后出現的么?走在這條“正確無比的道路”上竟有這樣多的濫事、臭事,見不得人的事,傷天害理的事,喪心病狂的事。請問:這樣的路還能稱得上是正確的路么?如果連這樣的路都是正確的路,那么,請問:錯誤的路又應該是怎樣的呢?怪不得某些執政者們面對社會上泛濫成災的假、冒、偽、劣越來越滿不在乎,越來越態度怡然。原來在他們看來,前進的道路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社會本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報導內容之三:為了避免如此巨額的損失,我市公交部門在銀行機構的支持下,給公交車研制并于近日安裝了一元錢假幣自動識別器,從而將乘客投入的一元錢假硬幣一一地拒絕于投幣窗口?! ?/p>
評論:看了該消息,不禁使人真的要佩服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了。那假幣識別器果然“能干”,果然是一只逮得住老鼠的“好貓”。這不禁使人想起了“經濟發展水平是最關鍵的因素”的論斷。的確,只要經濟發展了,科技進步了,其他的問題,比如假幣泛濫的問題就都好辦。事實又一次說明,只有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才是“硬道理”,其他的一切,如思想覺悟,道德水準,等等,都不過是軟指標。這也使人進一步地明白了,為什么近30年來當局一心重視“硬道理”,卻相當蔑視“軟道理”的緣由?! ?/p>
不過,這樣的理論與實踐似乎也有一個疑問。那就是,重視“硬道理”,蔑視“軟道理”,導致在許許多多的人那里,就連最低的道德底線都早已經坍塌殆盡了。這也正是假、冒、偽、劣在社會上泛濫成災的根本原因之一。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是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去修補人們的道德防線,而是挖空心思花大錢去搞“道德損失技術補”。問題是,道德上的缺失通過技術真的能夠彌補么?
報導內容之四:報導在列舉了乘客們諸如“一塊錢也是我掙來的,憑什么不用出去?”、“我們的錢掙得也不容易”等等反映以后說道,“不管乘客反映怎樣,當識別器明確告訴你手上這一塊錢是假幣,用是不用就成了一種考驗?!薄 ?/p>
評論:這對乘客誠然是一種考驗。但是,可別忘記了,假幣的泛濫成災,對執政當局的執政能力更是一種現實的考驗。它考驗執政者有沒有能力控制住假幣泛濫成災的局面,有沒有能力從源頭上解決假幣泛濫的問題。新聞媒體的立場應該公正,不要只把所謂“考驗”的板子打在乘客和其他被迫使用了假幣的老百姓的屁股上,也要把板子向執政者們的屁股上狠狠地揮舞過去,重重地打上一板子。這樣做才算客觀公允?! ?/p>
報導內容之五:報導說,一位乘客氣憤地說道:“假幣又不是我造的,我憑啥要承擔這個責任?要承受這個損失?”
評論:這話問得好。的確,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數以億萬計的百姓們承受的損失的確是太大了。教育的市場化,醫療的市場化,住房的市場化,僅這“三化”就使百姓們背負起了“新的三座大山”。各種各樣的假、冒、偽、劣也是由廣大百姓們承擔的?,F在,貨幣造假上的損失也要百姓們來承擔。請問:百姓們能堪這樣的重負嗎?
報導內容之六:“對于低收入人群來說,一塊錢也不是個小事?!薄 ?/p>
評論:事情的確如此。小額的假幣對于富人來說,算不得什么;而對于每月只有幾百元收入(這樣低收入的人群在目前的中國是數以億萬計的)人來說,的確“不是個小事”。他們巴不得一分錢掰做兩半花,每一天的開支都是精打細算的。所以,假幣的泛濫成災,受害最劇的還是中低收入尤其是低收入群體。當局不是天天都在標榜自己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嗎?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不能對假幣的泛濫持消極態度的啊。
報導內容之七:該報導說:“如果人們在知情的情況下,想方設法把假幣用出去,雖然‘違法難究’,但在客觀上是為假幣制售者留下了犯罪活動的空間?!薄 ?/p>
評論:這話說得真是豈有此理!三歲的孩子都會知道,假幣的使用源于假幣的制售,沒有假幣的制售就根本不會有假幣的使用和流通??梢?,是假幣的制售為假幣的使用‘留下了空間’。而該報導卻說假幣的使用為假幣制售者的犯罪活動‘留下了空間’。照這個說法,在假幣的問題上,第一位的違法者不是那些假幣的制售者,也不是那些管理的失職者,到是眾多假幣的使用者了。請問:世界上還有比這更是非顛倒、更豈有此理的邏輯么?!
報導內容之八:“以前一塊錢花出去時,從來沒有擔心它是假的。”一位乘客說。
評論:這里說的“以前”,當然是指所謂“歷史進入新時期”以前了。的確,假、冒、偽、劣的泛濫成災是所謂社會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后出現的現象。在這個“新時期”以前,花錢是從來不擔心有假的。現在,不僅100元、50元面值的貨幣中假幣泛濫,就連一元錢的硬幣中也假幣泛濫成災,防不勝防。難怪人們都感嘆:現在的這個世道是什么世道啊!
報導內容之九:該報導說:“假幣的出現應該有人負責?!薄 ?/p>
評論:是的,假幣的出現,假幣泛濫(包括其他的假、冒、偽、劣泛濫)到如此程度,確實應該有人負責。那么,究竟應該由誰來負責呢?對此,乘客們的回答是:“職能部門沒有管理好。”這就是說,要由政府的職能部門負責,要由執政當局負責。群眾的意見真是一語中的啊?! ?/p>
報導內容之十:報導說,記者跟一位女乘客搭話:“公民有義務將假幣上交給銀行或公安機關?!薄∧俏弧∨炕卮穑骸叭绻辖?,不說是1比1地兌錢給我,哪怕是1比0.5,我都愿意交。如果要我白交,那我不吃虧了嗎?”
評論:看來,皆位女士是一位極有見地的人物。從她的話中至少可以體現出以下三點:一是收到假幣她愿意上交。這說明她具有公民的基本覺悟和道德素質,比某些當政者,至少是比那些貪官污吏的覺悟要高;二是她懂得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即等價交換的原則。根據這個原則,當我們百姓把一定面值的假幣上交給你政府(銀行)時,你政府(銀行)就應該把同等幣值的非假幣付給我。即進行1:1的交換;三是她提出了一個一直被人們忽略的重要問題,即政府賠償問題。因為如前所述,假幣危害社會,危害百姓,是由執政當局錯誤的理論(如“不管白貓黑貓,逮得住老鼠的就是好貓”的理論)和錯誤政策造成的,是由政府的監管不嚴、打擊不力造成的,因而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政府理應為此買單。也就是如該女士所說的“1比1地兌錢”。這樣做是天經地義的;不這樣做,比如一直以來銀行或公安機關所采取的對假幣進行無償沒收的做法,是對百姓正當權益的掠奪,是對百姓利益的侵害。這既是文明社會所不容許的,也是與執政當局所一再宣稱的執政宗旨相悖的?! ?/p>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