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救了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貧道前幾天寫了個關于信心的帖子,發現很多人注意到了個別詞句或者細節,沒有體會到貧道真實意思,很多人的評論重點放在“因為腐敗沒信心”上了。這當然不能怪讀者,只能是貧道寫的顛三倒四,意思不明確。于是,貧道就再說說。
對于信心問題,貧道恰好在5年前在一個帖子里說到( 2004年3月5日 強國論壇),內容還收到《道說天下》里。下面是這個帖子對世界經濟狀態和趨勢的幾段文字:
“概括起來,世界經濟正處于這樣一個趨勢中:第一,經濟活動的主流越來越偏離物質生產。其次,發達國家集中和發展技術密集型和知識產業,發展中國家從事制造業。第三,品牌與廣告業在知識產權的強化下越來越重要。那么,這三個特點意味著什么呢?
很簡單,意味著西方國家開始干脆寄生在發展中國家身上了。道理也很清楚:
首先,世界90%多的金融財富在西方國家手中,世界金融交易的地點主要在西方國家,美元、歐元和其他被世界貿易愿意接受的本幣基本是西方國家。有了這三個條件,西方國家最優選擇就是把金融活動拼命拉高,并越來越脫離物質生產。如果與物質活動脫離的金融產品交易量達到物質產品活動量的200倍,意味著即使物質生產的銷售利潤率達到10%,而金融產品利潤率為千分之一,也是物質產品活動的2倍。其實,僅僅金融產品交易的印花稅就有這個數字。目前每年2000萬億金融產品交易的印花稅就已經是低收入國家的GDP的2倍,或者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中、低收入國家GDP的60%。如果你從世界工廠——大曼徹斯特一直走到愛丁堡,會發現這個國家好像什么也不生產,沒有工廠,沒有煙囪,到處是綠地花園,美不勝收——這個國家GDP的50%左右與金融活動有關!從事金融相關的人比全部藍領還多。
金融產品活動量越大,需要貨幣就越多,西方國家印鈔機就可以開得越快,而且根本不用考慮是否會引起通貨膨脹。發行大量貨幣而不引起通貨膨脹,本身就意味著從事金融活動獲利高于物質產品生產者。比較辛苦生產幾億條牛仔褲的溫州老板,日本人只用開動印鈔機就比他們掙得多 (現在日本利率比美國低很多,國際倒爺貸款日元去美國吃利差,日本多印數十萬億日元還不擔心通貨膨脹)。不要看這些錢似乎只在金融“賭場”里轉,似乎只是個賭具。其實這些“賭具”照樣是貨真價實的“真金白銀”,拿出來買下你的“徐工”,“雙匯”照樣管用。
這還沒有說金融大鱷都是西方人,隨便刮個什么金融風暴,搞生產的人幾十年的辛苦就泡湯了。東南亞的資本家在上世紀80~90年代拼了命建立起加工業,沒明沒黑地干。可他們總計賺到的錢,還沒有世界金融大鱷們在97年夏秋兩季收獲的多。
本來金融資本就多的西方資本家的錢就更多,賺錢的能力就更強,這個游戲使財富分配上從事物質生產的發展中國家所得就更少。完全一個正反饋系統——損不足以奉有余。
其次,市場經濟中,競爭優勢最主要的是勞動生產率增長空間或者增長潛力所決定的。……西方國家本來科學技術就發達,生活條件就好,科研條件也好,集中的“智力”就多。在這個局面下,西方國家財富分配比發展中國家多,生活條件就更好,科研條件也更好,吸納全世界智力的能力就更強。這又是一個正反饋系統——損不足以奉有余。
第三,名牌產品本來就比非名牌毛利高。一雙阿迪達斯旅游鞋的成本在溫州鞋廠里并不比一雙質量接近的非名牌生產成本高多少。但柜臺上的價格能差幾倍。而名牌香水、名牌女士提包的價格差距能達到幾十甚至上百倍。名牌不名牌無非是“眼球規則”決定的,也就是廣告投入越大,名牌地位越高,發展中國家富裕階層追逐名牌的“癮君子”就越多。
本來幾乎所有消費品,包括文化產品的名牌都在西方。雖然這些東西現在基本都在發展中國家生產,但發展中國家無非拿了點加工費,絕大部分毛利在西方資本家手里。他們每個產品比同類產品多幾倍毛利,就可以投入遠比非名牌多數倍的廣告強化名牌。于是名牌就更加“名牌”,毛利就更高。而只要有知識產權保護著這個規則,一個本來最難完成的正反饋系統也建立了——還是一個損不足以奉有余。
以上說的是西方整體,而西方國家還有個怪物——美國。
今天的美國干脆活生生的一條寄生在全世界其他國家身上的毒龍。美國人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就開始出現貿易逆差,從每年幾十億美元到幾百億美元,再到幾千億美元。目前美國貿易逆差已經達到5000千億美元,很快向7000億甚至1萬億美元邁進。5000億美元,還都是民用品,意味著美國人三分之一強的生活用品是別的國家“供給”的(美國制造業中民品不足1萬億),而且到2010年會超過一半。美國連年這樣做怎么得了?沒事的,因為美國貿易項下雖然虧了5000億,而金融項下的盈余要遠多于這個數字。也就是外國人還把超出5000億美元的錢拿到美國去投資,買國債,買房產、買股票或者干脆存在美國。外國人怎么這么傻?沒辦法,因為美國是國際貨幣,還不與黃金掛鉤。各國都要外匯儲備。而美元儲備只能放在美國才能生息獲利。美元都往美國投資市場跑。美國納斯達克和道瓊斯股票就往上漲。美國又是世界最強大國家,安全性最高,世界游資就更往美國進。又是一個正反饋——損不足以奉有余。而且是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損”……
這就是今天資本主義運行的基本規律。有人稱為“虛擬經濟”,有人稱為“賭博經濟”。貧道不好起名字,如果起了,就叫“寄生經濟”。
世界運行的趨勢是:發達國家無論在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意識形態上越來越占上風,尤其是美國。而發展中國家在經濟、政治、軍事和意識形態上越來越處于下風。明明白白一個西風壓倒東風的大趨勢……
如果有人說資本主義就要滅亡了,恐怕連左派也會說這個人是瘋子。貧道膽子大些,今天就說了:“資本主義就要在貧道可以看見的時間內滅亡了!”貧道是老三屆高中生,今年50多歲了。家里有長壽基因——奶奶活到100歲,父親活到96,母親88歲還很健康。估計貧道再活40多年沒有問題。貧道的意思就是在40年內,也就是本世紀中葉,資本主義將壽終正寢。貧道為什么說資本主義快要完結了,能找到讓人信服的邏輯嗎?哪怕象馬列主義的邏輯論述也行。老實說:“沒有。”……
(貧道例舉了中國古代市場經濟每次王朝末期都搞土地交易為內容的虛擬賭博經濟后寫到:)任何虛擬經濟都是信用經濟。信用這個東西,都是與物質相聯系的。如果離得太遠了,事情就不妙。信用最怕什么呢?最怕有什么突發事件或者大的格局變動,使原來建立的信用崩潰。資本主義構建的這個性命關天的信用體系和信用存在形式一旦有什么三長兩短,恐怕就要辦后事了……
還有,中國和東亞這個東方色彩的經濟體是個很大的變數。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中國在2012年前后將是世界物質生產量最大的國家,出口第一并且是提供凈剩余最多的國家。中國和即將形成的東亞經濟體在2030年前后,一定會生產世界50%以上的物產。而且中國一定會是這個經濟體中的核心。如果物質生產這個經濟生活最核心的東西被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控制著,估計資本主義的日子不會好過。不過貧道沒把世道輪回的希望寄托在中國身上,因為中國正在加緊向非洲、拉美式典型二元結構靠攏,而且富裕一元往西方靠攏的勁頭比非洲和拉美的富裕人口勁頭還足。很難指望這樣的民族承擔什么歷史責任。”
以上是貧道5年前的帖子中的內容,結果虛擬-賭博經濟崩潰的速度比貧道設想的還要早得多。最后一段也表達了對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的信心,同時也表達了可能會落空的想法。因為中國也可能不搞社會主義,去扮演一個新帝國的角色,再給世界走一次崩潰的輪回罷了。
當然,很多人會這樣看,走社會主義也罷,走資本主義也罷,只要中國強大了就好。但是貧道分析后覺得,這次經濟危機與過去西方經濟危機并不相同,中國不選擇社會主義道路,一樣強大不起來。
工業化后世界第一強國出現,都是圍繞制造業第一大國的出現。大英帝國曾經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國,稱霸世界三百年。19世紀后期,德國、美國制造業超過了英國。美國在20世紀初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也成為世界的中心。也就是說,制造業是實實在在創造財富的產業,是人生活離不開的一部分。西方這三十年逐漸變成一個依賴一個生錢機器來生活,把制造業甩給中國,看起來很舒服,其實有問題。因為一旦支撐這個金融體系的信用破產后,這個生錢機器就會失靈,最后可能報廢。到報廢的時候,自己什么也不會生產。當錢失去效用后還不能生產商品,當然麻煩就大了。
因此貧道在5年前的帖子和前幾天的帖子都在強調一個問題,就是這實際是中國重新相對強大的機會。因為中國現在實際成為了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雖然高技術裝備產業還不行,但這都可能去做。而且即使一時沒有,也不影響中國經濟走入正常運行。
但是,中國一樣面臨問題,就是中國本來是耦合在整個世界經濟中的一部分,是個提供產品的國家。西方不買你的東西,中國的制造業就受影響。
有沒問題不在于拍胸脯,算算帳就知道了。2007年中國出口占GDP的35%。服務業不出口,農業也很少,出口部分95%以上是制造業產品。當年制造業占GDP的43%,也就是中國制造業產品77%是用來出口的。2008年西方經濟危機,下半年出口受影響,制造業產品出口比例降到73%。同時GDP增長也就從12%下降到9%。從出口占GDP比重可以換算出,出口下降1個百分點,制造業就下降0.75個百分點,GDP下降0.3個百分點。(1*0.95*0.75*0.43)
雖然政府至今不公布1、2月份的外貿情況,但還是看到這樣的消息:“2009年首月,東南亞外向型經濟的出口增速多出現‘腰斬’:臺灣地區、新加坡、韓國和日本的出口額同比分別下降了44.1%、34.8%、33.8%和45.7%……今年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額分別下降了43.1%和17.5%。 3月3日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2月份進出口較上年同期的降幅將高于1月份。”如果1月份出口下降17.5%,那么制造業增長率就下降13.1%。即使不考慮房地產影響的黑色、有色、水泥、家電和建材等,1月份GDP也已經是負增長5.25%了。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出口已經下降35-45%,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中國全年出口最少下降25%-30%。如果出口下降25%,別的指標都不變,中國GDP增長就是-7.5%。還保什么八,保負八就可以了。這還沒算占GDP10%的房地產業和建筑業呢。況且誰知道世界金融究竟會怎么樣呢?這是中國根本管不住的因素。有點網友奇怪政府為什么要“救美國”,算算帳就知道了。中國一樣怕美國經濟崩潰。
有人認為中央投資4萬億,現在要追加到7.5萬億財政支出會保住8。先不說這4萬億本來就是2年用完的,而且并不是100%形成GDP。就算都是今年投完并全部形成GDP,也不過4萬億。而8%降到-7.5%意味著將需要填進去4.65億。況且一般測算投資4萬億拉動GDP只有2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只算出口降低25%形成-7.5%的虧空,中央財政3.7萬億(按目前追加到兩年7.5萬億后計算),無非是-5.5%的負增長。如果出口減少30%甚至更高呢?
2008年全國房地產銷售面積下降19.7%,2009年下降趨勢很清楚。加上房價下降不會低于5%,因此占GDP10%左右的房地產和建筑業下降20%是可能的。這樣,又少2個百分點。
因此,貧道怎么算都覺得2009年經濟增長將是負8而不是正8。
說實話,只要中國不打算調整發展模式,根本不要指望在西方崩潰情況下占什么便宜。最后誰先崩潰還不知道呢。
那么貧道為什么說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因為中國現在的問題看起來是發展模式問題,本質上講確實“主義模式”問題。也就是貧道在5年前的帖子里說的“因為中國正在加緊向非洲、拉美式典型二元結構靠攏,而且富裕一元往西方靠攏的勁頭比非洲和拉美的富裕人口勁頭還足。”貧道說的這個二元模式,在帖子里是這樣寫的:
從世界經濟運行結果看:財富分配上來越兩極化。世界被分為兩個層次的二元結構:
一個層次的二元結構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即所謂北方和南方。前者占世界人口不足20%,擁有世界90%的財富,創造世界80%的GDP。后者超過世界人口的80%,擁有10%的財富,只創造20%GDP。
第二層次……是發展中國家內部的二元結構。即國內20%人口的收入占國民收入的80%,80%的人口占國民收入的20%。
也就是說,所謂二元結構,就是一個貧富嚴重分化結構。
說中國發展模式要變,就是要從兩頭在外向兩頭在內變。因為“外”這個東西變小了。兩頭在外,外面變多小,你就有多小。兩頭在內,國家有多大發展潛力,你就能發展多大。但是怎么兩頭在內呢?就是要大幅度提高國內消費需求以彌補國外消費需求的虧空。出口80%是消費品,貧道在前一個帖子里說:外國超市里東西要回來了,這才是最麻煩的。目前中國居民消費只占GDP的35%左右,如果能恢復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45%左右,尤其是恢復到改革前的50%以上,什么問題都解決了。居民消費增加到45%,GDP增加10%的增長空間。出口減少30%,GDP縮小10%的增長空間,恰好抵消。居民消費比例增加到50%,GDP增加15%的增長空間。可以給出口減少45.5%的縮小空間。
那么這不就是發展模式轉變問題么,礙體制什么事呢?當然礙了。居民消費減少的部分不是富人,是窮人。貧道上個帖子計算過:目前13億中國人中大約8億窮人消費了總消費的19%,其余5億富裕群體消費了81%。也就是說,你能讓這個比例不是20比80,而是40比60,富人該怎么消費還怎么消費,就會使總消費增加40%。恰好是居民消費占GDP比重從35%增加到50%所要求的42%增幅。也接近讓出口減少45%的余地部分。
那么8億人消費40%,5億人消費60%,也就是1比2.4的消費結構是什么社會能實現的呢?是1962年到1978年中國城鄉居民的平均消費結構。那個時期是什么社會制度呢?是社會主義制度。在市場經濟下,這個比例是不會出現的,是只會擴大的。
因此,要做的不是“救市”,而是“救社會主義”。要實現社會主義時期的消費結構,靠政府救濟是做不到的,必須在一次分配上做文章才有可能。因此,調整消費結構就要動體制,就要動私有制。換句話說,看起來是解決發展問題,最終也解決了體制問題。
只要救了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就能救中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