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良再度“博”轟銀行業改革
2008-7-29
東方早報記者 姚偉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7/node121/userobject1ai105517.shtml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張宏良再度語出驚人,“博”轟銀行業改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早前拋出萬言書直指“銀行賤賣”之后,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張宏良再度語出驚人。
上周五,張宏良在其博客上再度發表長達21000字的宏文,評點中國銀行業改革開放熱點問題研討會。這一題為《不要欺人民太甚!》的文章接連拋出問題——“研討會還是討伐會”,“不良學者的流氓觀點還是金融買辦的殖民化宣言”。
張宏良在文中直指,我國在銀行業改革的過程中給予了外資“超國民待遇”,這樣的改革進程導致了國民財富的流失,并對金融安全構成威脅。
這已不是張宏良第一次評點中國銀行業改革。此前的4月1日,張宏良曾在其博客上刊出萬言書——《控股中國銀行——劫難第一單》。
就其最新表態,早報記者昨天采訪了多位專家,反思中國銀行業改革之路。
質疑銀行業改革
張宏良的這篇博客最早于上周五午間發布在其個人博客上,隨后被廣泛轉載。
早報記者注意到,自6月14日建設銀行公開回應“賤賣論”開始,有關國有銀行賤賣論的討論開始在媒體上急劇升溫。7月6日,中國社科院在北京主辦中國銀行業改革開放熱點問題學術論壇,與會的諸多權威專家大都認為國有銀行沒有賤賣。
細讀張宏良發布在博客上的全文,評論言辭之激烈令人咋舌。而其一貫堅持的觀點——中國銀行業在改革過程中,存在國有銀行被賤賣的問題,也再次被重點提及。
事實上,張宏良早些時候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就提出其“賤賣論”的三大理由:同在一級市場上,國內投資者與國外戰略投資者在獲得股票的過程中存在巨大的差價,這中間包含了極大的不公平;國外戰略投資者是否給中資銀行帶來技術進步,難以量化;國外戰略投資者的進入對中國金融業的安全帶來威脅。
“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結果完全不一樣。對于張教授的言論,我不予置評。”此前曾經參加中國銀行業改革開放熱點問題學術論壇的一位權威專家對早報記者如是表示。
定價偏低有歷史成因?
早報記者注意到,張宏良的一個主要觀點是,國有銀行應屬于全體國民所有,但國有銀行在引進戰略投資者的過程中,僅僅考慮了財政出資的因素,因此導致了定價偏低。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告訴早報記者,定價偏低的問題與我國銀行業改革的路徑選擇有一定關系,“必須站在當時的特定背景下看待我國銀行業改革進程”。
劉煜輝認為,我國銀行業可以對比制造業改革的路徑,即先對內開放,待銀行效率提高后,再對外開放金融市場的改革路徑。“如果可以選擇這樣的改革路徑,現在定價過低的問題將能得到改善,而外資進來和戰略投資者合作的方式也會有所改變。”
“但是很多時候,一些偶然的事件改變了改革的進程。”劉煜輝指出,由于“德隆事件”,中小銀行引入股東的改革路徑被監管層否決。
可查的資料顯示,德隆集團在2004年左右曾一度掌握了包括南昌市商業銀行在內的多家城市商業銀行的股權。同時,德隆還涉及保險公司和信托公司。不過,德隆集團的金融夢想最終隨著德隆集團的倒塌一并結束。
“中國銀行業改革在摸著石頭過河,因此許多事情可能存在急于求成的情況。不過,這將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提供經驗。” 劉煜輝說。
早報記者也注意到,從不同時點看待定價權問題,則是目前認為銀行并未賤賣的學者的普遍觀點。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宋逢明就在此前召開的研討會上指出,關于“賤賣論”又一次出現,根源在于弄錯了概念,是“把不同時點的價格放到一起”。
而此前建設銀行的多位高管及新聞發言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表示,考慮到當年建設銀行的具體經營情況,折價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是合理的,不該將當時的價格與現在的價格進行比較。
技術引進之爭
爭論的問題不僅僅局限于定價。
“對于四大銀行來講,一部分參股的外資商業銀行把你看作是競爭對手,不可能給你什么先進技術;另外一部分是投資銀行,也就是證券公司,是買賣股票的莊家,由于它本身就不是商業銀行,如何能給你帶來商業銀行的先進技術?”張宏良在其博客上對于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根源——引進國外先進管理技術進行了反駁。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的觀點是,金融機構改組上市是打破舊體制的重要方式。金融機構改組上市的最重要意義在于引進新的利益主體,用投資者追求利潤強化我們銀行的利潤合作,用投資者追求收入、追求收益、投資回報的最大化,強化銀行對工業企業的獨立性,強化銀行對政府的獨立性。
金融安全之辯
在張宏良看來,國外戰略投資者是否帶來了技術并不是最主要的。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已經危及我國金融安全才是我國銀行業改革中最嚴重的問題。
“對于四大銀行之外的大多數商業銀行來講,外資的確帶來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但是這些注入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商業銀行,都已經是被外資控股的銀行,資產已經不屬于中國人了,此時這些銀行有沒有先進技術對中國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張宏良尖銳地指出。
張宏良今年4月份亦在《瞭望》雜志撰文指出,“銀行如果被外資控制,也就等于把所有社會成員都置于外方機構的掌控之中,所有社會活動都在其監視之下。”
“美國是世界上金融最強大的國家,所有的金融規則都由美國制定,金融創新大都來自美國,可美國金融市場卻是壁壘森嚴,這令人深思。”張宏良表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