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賤賣”的一個旁證
(北京晚報 蘇文洋)
農行為了股改上市,將要剝離8179.3億元不良資產。不管是海外上市,還是A股上市,銀行都希望把不良資產徹底剝離下來,留給咱們老百姓,然后,拿著優良資產爭取在海外賣個低價,在國內賣個高價。可是,農行湖南常德分行違規剝離46.12億元的不良資產遭到曝光,讓人們看到“賤賣”不僅在上市時,從上市前就已經開始了。
一位前農行常德分行副行長對記者透露:這46.12億元的不良資產并不完全是常德分行的,為達到多剝快剝的目的,這其中有部分不良資產是從湖南的其他二級分行劃轉過來的。據報道,農行常德分行為了將經營損失轉作不良資產順利剝離給長城資產管理公司長沙辦事處(下稱長城長沙辦),便通過私刻公章、復印公章,并采用刀刮裁剪套改等方式偽造國家公文,“炮制”了一系列資產管理公司核銷剝離所需要的工商、法院、公安局、會計事務所等文件,再借劃轉之機,制造順利剝離不良資產的假象。長城長沙辦政策性資產處置部一位經辦人慨嘆:銀行的作假手段越來越高明!當我讀到這里時,感覺恰恰相反:銀行的作假手段越來越拙劣!私刻公章、復印公章這類作假手段,在今日中國,還有技術含量嗎?還能稱之為高明嗎?這點“本領”小學生10分鐘也學會了吧!
并非不良資產的大量資產剝離出去,把不良資產制造得大大的,銀行的好處何在?至少有兩點看得見的好處:一是國家要多多地為上市銀行注入資金,這也是全體納稅人的錢;二是為海外上市“賤賣有理”論提供足夠的根據。
7月6日,十多位經濟方面的專家學者集體反駁“賤賣論”,媒體報道說:“參會的學者們則一致認為當年銀行業不良貸款率超過了30%,甚至被認為基本已經‘技術性破產’,銀行業高危的過去讓當時銀行的資產價格難以達到與現在同等的水平。”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介紹說,當年四家國有銀行風險很高,國內機構也不愿入股……由于國有銀行在改革前資產質量較差,因此,在改革之初,境內外機構并不看好我國銀行業……
我們不知道現在農行的8179.3億元不良資產中,不良貸款率是否超過了30%,是否也基本已經“技術性破產”。但是,我們知道,農行一個二級分行可以通過私刻公章等“技術”讓自身實現“技術性破產”。據長城長沙辦資產經營一部常德組的一名項目經理透露,根據他多年處置農行常德分行不良資產的經驗發現,在處置過程中,銀行的造假行為可以說是司空見慣,而且幾家分行聯手作假也是常有的事,一旦被發現后,銀行都會出來自己主動擺平。
為了證明我們的銀行海外上市沒有“賤賣”,必須要把銀行上市前說得狗屁不值,連“狗不理”包子都不如。如果事實沒有如此,農行常德分行一伙人就要以造假方式把自己搞得“風險很高”、“國有銀行在改革前資產質量較差”。這樣,專家學者將來力挺農行沒有“賤賣”就底氣十足了。可惜,這一次上市前就露出了“賤賣”的馬腳。只是我們還不清楚他們這樣干是前有車后有轍,是專家學者的指點,還是自學成才?這個事件或可成為銀行上市前“賤賣”準備的一個旁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