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陪家人一起去某超市搞了一次年前采購,當我去拿鹽的時候,有一個比較令人吃驚的發現,幾年前還有一塊錢一包的食鹽,已經漲得很離譜了,最便宜的是2.5元一包,且放在極不顯眼的地方,很混亂地擺著,其它類型的食鹽,價格從3元到8.5元不等,擺得很整齊,包裝袋很漂亮。
鹽,就是咸淡調味品,為何價格相差如此之大?我仔細看了一下,有加碘的,有加鈣的,有加硒的,有高活性的,有大青海湖的,有洗菜用的…….不同的“概念”,不同的炒作點,不同的價格。
討論鹽的可炒作性之前,我們必須明白幾個真相:
其一,食鹽,是微量消費品,且是受限消費品,它不像其它商品一樣可隨興趣愛好多吃少吃。大家注意!普通家用鹽都是一斤一包,沒有誰搞五斤或十斤裝。為什么?因為它是微消費品。食鹽的價格戰純屬炒作戰,任何炒作都對消費者不利,炒作的費用都被消費者承擔。
其二,食鹽,加各類所謂的元素,被炒成保健品甚至是藥品,完全是欺騙消費者,對它的消費,本身就很微量,并且醫生反復告誡每一個人要低鹽飲食,它里面的所謂“有益元素”更是微到忽略不計,不可能有宣傳的那么多作用,除非你把鹽當米飯吃。
其三,食鹽,不可替代,它不像豬肉,你嫌它不好,可以吃牛肉和羊肉,想便宜點,可以吃雞肉,甚至可以不吃肉。然而,食鹽,你可以吃淡點,但不能不放鹽,無論鹽怎么漲價,你都得買。
其四,食鹽的生產不需要高新科技,且鹽源越來越多,它的價格上漲并非因為生產成本上漲。相反,由于科技的發展推動生產力提高,直接生產食鹽的成本已經越來越低,五毛錢一包鹽才符合真實情況。引起價格上漲的兩個原因是炒作成本上升和所謂的有益元素添加。引起價格上漲的最大動力則是商家對超額利潤的極限追求,沒有其它。
鹽,食用雖少,但對人影響關鍵,列入專營極其必要,既可以保證質量,又可以穩定價格,新中國幾十年來都這么樣操作,老百姓一直可以吃放心鹽和低價鹽。2016年,市場派突然搞“鹽改”,眼睛盯上了微量消費品,理由是反對國家壟斷,目的是讓百姓享受到市場化的競爭好處。
鹽業,是消費穩定的產業,你搞“做大做強”,只能是漲價,總量不能做大,產值要做大,怎么做?除了價格漲,還有第二條路可走嗎?國家專營,一年假若是百億總量,市場化以后,各省都有自己的省鹽,一年可能就是數百億,“鹽改”的政績就出來了。按現在的節奏,老百姓離吃二十元一包的食鹽為期不遠了。
放開以后,不只是低價實惠沒了,老百姓也很難放心了,食鹽摻假案出了不止一起,工業鹽冒牌食用鹽的案子也經常發生,“鹽改”主推者能否給自己的政績打打分?是為了百姓還是為了自己?
從食鹽的市場化,我又想到了老問題醫改市場化。
大約在八年前,藥店里好像還可以買到“速效”這種感冒藥,一塊錢一板。只要不是特別嚴重,一般來講,感冒了以后,我都是買一板速效,吃兩三粒即可治愈。
現在呢?無論感冒多輕微,在藥店,你絕對買不到一元錢的藥,二十元以下的感冒藥幾乎都找不到,一個大盒子里面裝幾片藥,價格就漲到十幾二十倍。
各類物價在上漲是不錯,但這都不是讓低價藥消失的理由。無論鹽還是藥,同一種商品,在近十年內,它的生產成本一般不可能翻幾倍,更不可能提高十幾倍,如果最后的價格漲幾倍、十幾倍,唯一的原因還是對超額利潤的需求。
藥品價格的市場化變動有一個最顯著怪像是“不允許低價藥的存在”,政府的調控能力永遠跟不上廠家和商家的改頭換面能力,消費者永遠是市場的被玩弄者。
談到藥品,就要扯到醫院,我想講講自己的親身經歷。
2014年,因為胃不舒服,我第一次做胃鏡,當時的費用還算較低,做胃鏡的過程中,醫生發現有一點息肉,并且在做的過程中切了下來做活檢,切息肉未單獨收費。
其后的四年,我年年都去做復查,其中有一年還加做了腸鏡,對息肉的處理如同之前一樣,未單獨加收費用。因為疫情,停了兩年未復查。
2021年,再去胃鏡復查,情況就變了,交費時,程序照舊,未講多收費。等到排隊要做之前,窗口醫生突然問了一個問題:“胃里如果有息肉要不要切除掉?”我反問:“過去不是有就順便切掉嗎?”她又講:“不行,要切就承諾愿意交1100元,話必須講在先。”我告訴她只做胃鏡不切息肉。
后來,我就發現,在所有等待做胃鏡的人中唯有我不同意切除。
我被排在11點鐘做,所以只能坐在門口一長排位置上等待,每一個出來的人,我都問一下是否做息肉切除,然后每個人都說自己做之后交了1100元。換句話講,在跟我同天做胃鏡的人,近乎百分百胃里有息肉。
我做完胃鏡后,醫生沒有要求我交1100元,但給了我一個小瓶,說有息肉,讓我交280元去做個活檢。我看了一小瓶液體,似乎啥肉也沒看到,就問護士息肉在哪里?她回答:“胃里息肉很小,總共只有兩毫米,切除一點放在液體里,是比較難看見。”
關于息肉,我當然不懂,不太好評論醫院對錯,于是我就咨詢了我的一位非常有正義感、很有良知的醫生同學。他是這么跟我講的:“過去呢,做胃鏡,有很小的息肉,一般是順帶給切了做活檢,可以不另收費,但現在的醫院,硬要收費,也不能算違規,因為息肉總是有癌變的風險存在,切的理由是很充分的,收費的理由就看良心了,即使在同一家醫院,不同醫生,都可以收不同價格,真是一言難盡啊!”
現在,我也只能這么想,只要是市場化了,只要能找到理由,醫院的任何收費都明正言順,同一次醫療行為,可以分割成很多個細節進行收費,市場化越充分,患者將要接受越來越細化的分步收費項目(這已經有點像黃宏當年那個單車補胎分步收費的小品了)。無論如何改革,患者的負擔絕對不可能減輕,絕對不可能減輕。
鹽改,藥改,醫改,一切一切的改,都標上了“市場”二字。
市場是啥?不就是老百姓嗎?市場化改革,就是讓老百姓承擔改革成本的改革。
如果說老百姓要怪罪負擔重的話,真不能怪鹽老板、藥老板、醫院院長和醫生,要怪,只能怪推動國計民生市場化的那幫人,你把生命安全的產業也市場化了,那事關生命的標價能不漲嗎?老百姓把命看得重,任何價格也得認命啊!
最近,國人引以為自豪的“科興公司”就發出了擔憂。擔憂啥呢?擔憂疫情減緩會影響到它的業績增長。這是多么不道德的"擔憂"啊?
這是可恥的“擔憂“,這家”主子“不明的公司,竟然被國人崇拜?竟然坐吃中國疫苗最大利潤?它的行為映射了時代悲劇的部分原因,利益之下,生命有時是不那么重要的,誰能分享盛宴,誰就是市場中的英雄。
新冠疫情持續進入到第三年,虛歲是四歲。從covid19到阿爾法,到德爾塔,再到奧密克戎,歷經四代。
有些問題值得大家思考:covid19哪里去了?阿爾法又到哪里去了?令人恐怖的德爾塔也即將"隱身",奧密克戎將成近期主角。
感染力如此強大的病毒,為什么說消失就消失?為什么消失得那么干凈?有序退出,有序進入。病毒自然消失是可能的,但全世界這么同步是難以理解的。流行,是因為人的流動所致,基本同步流行可以理解。消失,與清零政策相關,與抗疫能力相關,與地域條件相關,基本同步是不能理解的。是疫苗讓病毒消失還是疫苗讓病毒變異?抑或是病毒形成與變異均屬人為操控?奧密克戎之后還有新病毒嗎?
這次世界性災難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真的值得追問,真的需要調查,真的遺禍深遠。
放眼未來,比核武器威脅更大的可能是生物武器,希望這波災難不是人類相互毀滅的一次演習。人類需要科學,但科學的兩面性正在和將要更殘酷地考驗人類,人類好不容易從自然叢林法則中獲得競爭優勢,卻又陷入到由科學進行淘汰的社會叢林法則中。
有人問我:“咱們是SHZY市場經濟還是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
我不懂S市場,也不懂新自由,我只是感覺,我們奉行的是“最自由主義經濟“,單純從經濟角度講,咱這里是最自由的地方,想干嘛干嘛,既超越了馬刻絲,也超越了斯密,只要能搞錢,只要能讓GDP上漲,一切都可以接受,老百姓真生氣了,那就改頭換面來個新花樣,只要你敢試,牛鬼蛇神皆為神。
“最自由主義經濟“的最大問題在哪里?在它只局限在”經濟“的最自由,而其它約束項是懸空的,老百姓手上沒有繩子。
疫情一定會過去,疫情過后,世界性競爭會重新啟航。
我說過無數次,盡管美國看起來很糟糕,但我對美國的中期趨勢不看輕,它仍是中國未來五十年最值得重視的標桿,不要被媒體的“美國亂象“所迷惑,后面將會具體討論。
附言:
1,有人問及金域檢測的事是否與鐘院士相關?答:不掌握實際情況,不隨便下定論。但我們已經關注到,柳傳志又與金域相關,“滴滴事件”從目前看會不了了之,“金域事件”估計也會不了了之,因為會越牽越復雜,不如早點熄火算了。鐘院士,還留下來一點值得尊重的光環,希望他老人家真不要卷入到資本圈中,不要把自己的一世英名讓資本給糟蹋了。
2,有人問我如何看待“窯洞對”重新被提及?答:原來是窯洞,現在還有嗎?問與對,老百姓不都看到了嗎?我所有的文字都必須是非常技巧性的,這跟當年的“窯洞對”是格格不入的。答案就在這里。
3,有人問如何看任澤平被禁言?答:沒看到具體原因,但不贊成動不動就禁言。對任某,對方方,對其他任何人,只要不違法,我都反對禁言,讓他(她)講,讓公眾贊揚或批評,讓各種聲音都表達出來,真理在爭論中不就凝結出來了嗎?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
寫于2022年1月16日星期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