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模型分析:一種亟須警惕的危險
眾所周知,我們當下的新冠防疫體系實際上是一種雙重疊加的模式,一種是強力管控物理隔離模式,一種是疫苗防疫模式。前者可定性為科學模式,后者則為技術模式。利用前一種模式,疫情開始以來的近兩年中,我們較有成效地進行過數次規模不一的戰役,短時間內成功控制并清除了病毒。這一防疫模式更是曾經受過SARS疫情的考驗。后一種模式主要表現在海關邊控等對外窗口以及一線醫療系統,有過較多次裝卸、運輸、保潔、醫務等人員被病毒感染的記錄。糟糕的例子是南京祿口機場保潔人員受感染,沒有及時呈報,核酸檢測間隔較長,客貨未進行區隔導致大規模擴散至數個省。另一案例則是鄭州定點醫院疫情外泄。
我們注意到這種十分特殊的雙重疊加防疫體系。對此進行了一些理論分析,但未及展開。
(文1:http://oisum.com/Article/shehui/2021/08/441037.html )。其中,對于強力管控防疫系統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1,邊控窗口和醫療部門的防疫墻。2,疫情警報系統。3,疫情出現后的社區管控物理隔離。三位一體,缺一不可。成效最好的是體現組織和社會動員能力的第3部分。邊控防疫墻已建立穩定的機制,暴露的問題主要是管理不善和違規運作,可能仍然存在漏洞。而疫情警報系統似乎被忽視。問題典型地可從廣州疫情案例上顯現。對雙重疊加防疫系統交互關系研究將著重于此,嘗試進行量化分析討論。
鑒于防疫模型涉及太多變量和假設,建構十分復雜,我們僅通過代入一些預設數據,考察幾種情形下的結果。
廣州疫情類型,即一個或數個城市某些公共場合風險暴露而產生規模化疫情的可能。已證明今年五月發生的廣州疫情由德爾塔變異株傳播引起,但零號傳播源至今未查實。疾控研究人員最新說法是,一號病例似乎是通過醫院隔著樓棟(握手樓)經由所謂的氣溶膠傳染。諸多相關報道均未提及“隔空相遇”的具體日期和時間,也沒有給出論文出處和標題,無從檢索。
(文2: https://www.sohu.com/a/485821361_114988 )
更早的說法是,早茶店可能是本輪疫情傳播中樞。包括1號病例、服務員、其他顧客等確診病例。
( 文3: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210528/content-555293.html )
我們認為傳染溯源不能狹隘地認定來自人際傳染,過度追求“精確”溯源也將其它可能性遺漏了。如此大疫情最早通過隔空傳播感染一個“超級病人”(廣州即是1號病例郭某)可能性很小。實踐表明,我國搭建的防疫墻體系,除非規章制度缺失或違規,隔離措施是有效的。而我們遭遇的絕大多數情況恰恰源自環境被污染而引發疫情,比如最近有關專家再次肯定華南海鮮市場是武漢疫情發源地的可能性。
(文4: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4286955 )
換句話說,零號病源主要是物而非病人。當然,因為病毒無法在環境中增殖,存在很大的環境和物傳人的“損耗”,從物到人的傳播需要相當大的病毒量,因此疫情的非自然原因需要充分考慮。此外,考慮疫苗接種情況、身體素質差異等因素,也不應簡單地以出現癥狀時間判定傳染順序。我們的分析模型即以早期的“中樞”說法為基礎:病源以某個“點”開始,差不多同時由病人或污染物傳染給數人,只不過這個“點”在無預警情況下突破了防疫墻。病毒源未必來自通常的進口冷鏈,即將非正常渠道冷藏污染物或病例輸入的可能情況考慮進去。
以德爾塔變異株為例,假設疫苗目前保護率為50%,考慮到重癥率較低,即使有也是出現在好幾天以后,這里假設保護失效的全部為中輕癥和無癥狀:40%中輕癥,10%無癥狀。第三天開始出現癥狀并有傳染性(無癥狀也是第三天開始傳染),有癥狀者每天傳染人次為4人,無癥狀每天傳染人次為1人。未接種人群保護率設為0,同樣假設都是中輕癥。
這里我們需要考慮加上一個重要心理學假定。一般而言,接種疫苗者出現癥狀,通常會視為疲勞和感冒,因為對疫苗防重癥的信任,對新冠恐懼感較低,加上僥幸心理和自利動機,故假設疫苗接種者出現癥狀均不會去醫院,尤其對外地旅客來說是如此的。
對未接種疫苗感染者而言,僥幸心理、病情輕微、怕麻煩及自利動機下,假設出現癥狀后,10個人會有1人主動去正規醫院發熱門診看病。
在某酒店餐廳,假設一半人是本地,一半是旅游出差。一次(或一天內)傳染20人次。
情形一:出差旅游者100%打了疫苗,本地80%打了疫苗。
結果第一天,本地人感染2(未接種,有癥狀)+4人(已接種,3人中輕癥1人無癥狀)。外地客感染5人,其中無癥狀1人。
第3天本地病人開始傳染。共計傳染21人次,無癥狀仍為1人。但本地接種率80%,實際受到感染者為:4(未接種)+已接種7人+2人(無癥狀)。(這里假設外地客較少“密接”,或者第三天前即離開,故不產生本地傳染)
第4天,傳播鏈第二級尚未具有傳染性,故同第三天:4(未接種)+7人+2人(無癥狀)。
第5天,第三天被傳染者開始出現癥狀并傳染。
第6天,第四天傳染者出現癥狀。這時,共計有10個未接種感染者出現癥狀(第1、3、4天被傳染者),于是有1人主動去發熱門診就診。
第7天,防疫警報拉響。首個確診者不一定來自傳播鏈始端,共有3流調層級(即傳播鏈第二級有兩個子級)。
情形二:出差旅游者70%接種疫苗,本地50%接種疫苗。
第1天本地感染者5(未接種)+2人+1人(無癥狀)。旅游出差者3人(未接種)+3人。
第3天,第1天感染者出現癥狀并傳染,共計傳染29人次。受感染者14人(未接種)+6人+1人(無癥狀)。(依然假設外地客不產生本地傳染)。
第4天,同第3天。
第5天,第1天和第3天感染者均出現癥狀,未接種感染者達到19人,2人前往發熱門診就診。
第6天拉響警報。首個確診者不一定來自傳播鏈始端,共有2流調層級。
情形三:出差旅游者50%接種疫苗,本地30%接種疫苗。
第1天本地感染者7(未接種)+1人。旅游出差者5人(未接種)+2人+1人(無癥狀)。
第3天,第1天感染者出現癥狀并傳染,共計傳染32人次。受感染者22人(未接種)+4人+1人(無癥狀)。(依然假設外地客不產生本地傳染)。
第4天,同第3天。
第5天,第1天和第3天感染者均出現癥狀,未接種感染者達到19人,2人前往發熱門診就診。
第6天拉響警報。首個確診者不一定來自傳播鏈始端,共有2流調層級。
也有另一種可能。第3天時,首日感染的旅游出差者一些人依然留在本地且發病,加上本地感染者,未接種感染者達到10人,此時有一人前往就診。
第4天拉響警報。傳播鏈共有1層級,首個確診者即來自傳播源頭。
情形四:所有人都沒有接種疫苗。
第1天,共計20人感染。其中本地10人。
第3天本地10人出現癥狀,有一人就診。
第4天防疫警報拉響。傳播鏈共有1個流調層級,首個確診者即來自傳播源頭。
分析與結論:
,1,根據上面的推算,疫苗接種率與警報拉響遲滯時間呈高度正相關。有些假設參數可有不同設定,其中有些屬于等比例關系(比如假設第一天傳染10人,每5人未接種出現癥狀者1人會去就診),結論相同。其他假設下,總體也不應該影響上述結論。這與定性分析結論一致。基本原理是,疫苗使得早期感染有癥狀感染者人數減少,疫苗接種者出現感染癥狀其心理傾向是拖延觀望而非就診,導致警報遲滯。
2,流調追溯時間跨度與疫苗接種率高度正相關,最長要追溯到前八天。其次,傳播鏈層級數與疫苗接種率高度正相關,流調路徑更為復雜。其次,首個確診病例(首先就診者)可能并非真正的感染源頭。從而加劇流調失誤,疫情控制難度加劇。
3,外地擴散狀況。所有條件下,都可能出現異地擴散,一次爆發理論上可傳播到數個至十數個城市。,因為它也取決于警報與流調速度。這里還需要考慮兩個因素。第一,根據既往經驗,雙方口罩對于防范病毒傳播似乎還是有效的,因此,嚴格實施交通系統口罩規定提供了防止疫情擴散的制度保障。其次,移動通訊的追蹤措施,參照上面幾種情形,對于疫苗接種率而言,其移動通訊技術追蹤效率很可能隨接種率提高而大幅下降。高疫苗接種率異地擴散概率更大范圍更廣。
4,綜合而論,上述模型雖依賴一定的參數設定,但其基本原理明確,更重要的,這一模型的“中樞”預設,較為符合過往疫情發生經驗,故應有很大的提示價值。從世界疫情發展看,中國的防疫將是長期的。而從傳染病規律看,我們的強力管控防疫策略又是科學的,能夠經受時間的考驗。就公共政策的社會心理影響而言,如果將之視為權宜之計,那么往往會出現與預期相反的結果。一個基本共識是強力管控防疫成本不宜無限增加,我們估計每年十個城市的局地疫情將達到極限。因此防疫體系的完善要非常必要的。
中國社區管控物理隔離策略是以“面”覆蓋“點”。防疫管控成本與管控面積大致是線性正相關,理論上是防疫半徑即病毒擴散距離的幾何級數。而擴散半徑直接決定于警報遲滯時間與流調層級。正是這種特殊的管控“面”能夠容忍最早期多一點感染數嚴格說是發病數,以換取更短的警報遲滯。因此,疫苗的減少感染數的積極效果很大程度已被包含在管控面中,但其消極影響極可能突破管控措施。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疫苗政策早期是根據保護率很高的前提制定,并未充分考慮變異毒株出現后保護率大幅下降對防疫策略的連帶負面影響即兩種策略的交互關系。上述模型或者說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范例事實上也揭示一個經濟-社會學所謂的合成謬誤:對每個人合理的選擇(接種疫苗防重癥),對社會(強力管控防疫策略)卻是不合理的。
政策建議:
1)我們的防疫墻尚存在斷點。應加強防范非正常渠道和方式(走私、販毒等利用干冰等措施)將病毒污染物帶入,以及病毒攜帶者的輸入。
2)加強警報系統。切實降低主動就診者核酸檢測費用,其不應超過普通掛號費。及時就診對于防疫有極大的正面意義,應宣傳鼓勵。特定疫情首位主動就診的確診者,經相關部門事后評估后,給予獎勵,幾千元的懸賞獎勵可以換來社會支出的巨額減輕。
3)防范長途交通工具上的傳播。消除監管盲點,如衛生間內摘除口罩導致傳染風險。盡力實現一地發生疫情當地解決。
4)停止對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疫苗接種。嚴禁地方公開和變相的強制疫苗接種行為。目前看,西方主導的疫苗技術路線其展示的最好結果依然是對人類千百年來所珍視的生活方式的嚴重毀壞。它主要適用于病毒已傳播擴散的情形以控制疫情,并不適用有效實施科學管控維持零本土病例為目標防疫體系下的普通群體,準確說效果適得其反。中國作為世界最多人口國家和重要經濟體,以強力管控隔離措施實現清除本土新冠病毒是罕見的成就,向世界證明了清除新冠的必要性、可行性。隨著疫情的發展其示范作用將愈益彰顯。
2021-09-04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