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一場特大暴雨,讓湖南湘西鳳凰古城瞬間變成了 “水城”,穿鳳凰縣城而過的沱江水位高漲,導致鳳凰古城內4000多家店面不同程度受災。據鳳凰縣防汛部門介紹,這次大雨過程和洪水的量級屬于 “三百年一遇”,是“不可抗拒的重大自然天災”。
在不可抗拒的天災背后,也有鳳凰古城過度、無序的開發和規劃滯后的原因。站在南華橋上向下游望去,沱江兩岸密密麻麻的建筑,數以千計。對于外界質疑鳳凰古城的建筑泛濫,沒有規劃,鳳凰縣旅游局局長任真君并不認同,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沱江兩岸的建筑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建筑都符合鳳凰縣旅游規劃和鳳凰縣城市整體規劃。
此次洪災讓鳳凰古城的旅游業全面受損,4000多家店面被淹。任真君說,鳳凰縣的旅游業直接損失達到1億元,間接損失超過2億元。截至7月20日,鳳凰古城的旅游仍然沒有對外開放,各經營戶都在抓緊時間奮力清淤。
旅游業間接損失2億
對于鳳凰古城內的商戶來說,洪水退去,除了留下滿地的淤泥和破敗的門窗,還有一地的憂傷。
7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沱江北岸的一家商戶,商戶外面的招牌早已被洪水沖走,從老板正在整理桌上的餐具和碗盤大抵可以看出,這是一家餐館。老板指著地面告訴記者,他們花了兩天的時間才清理干凈地面上的淤泥,現在正在清點損失的物品。
“一樓的門窗也被洪水沖壞了,幾乎所有的桌椅都沖走了,碗盤碟餐具大部分被沖走了,剩下的也就是十分之一。還有灶具、空調、冰箱,已經全部損壞,全部要重新購置。”上述老板表示,在這次洪水中,他們飯店損失十多萬元。“這只是直接損失,還不包括重新裝修這段時間錯過的生意損失。”
隨著洪水的消退,沱江兩岸的景觀道也露出了水面。沿著景觀道從上游向下游走去,可以看到,越往下游吊腳樓的方向走,災情越重。上游沿江的商戶早已經打掃清理了店面,有的商鋪已經在開始在柜臺擺放商品了。
鳳凰縣旅游局局長任真君向記者介紹,鳳凰縣的旅游業直接損失達到了1億元,間接損失在2億元左右。鳳凰縣委宣傳部公布的整體災情顯示,7月15日的特大暴雨導致鳳凰縣受災人口達19.8萬人,經濟損失12億元。
專家:景區過度開發埋隱患
在罕見的洪災面前,相對鳳凰古城一些商戶關于分洪的猜測,專家對于鳳凰古城建筑規劃存在不合理之處、景區過度、無序開發的說法顯得更讓人信服。
鳳凰古城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它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環抱,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曾經的古城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甚多。城內石板小街,古代城樓,明清古院;城外沱江蜿蜒,河水清冽,槳聲舟影,山歌互答,好一派寧靜安祥的小城風光。2001年12月17日,鳳凰被國務院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鳳凰古城的旅游開發,就是從2001年開始的。道路和城市的擴建加速了古城的對外開放,除了古城內的城樓、城墻保存還算完好,經濟利益和外來文化的沖擊使鳳凰古城失去了原有的風貌。超過80%的商店業主不是當地人,再也看不到晨霧中在沱江流水中洗衣的婦女,再也看不到原汁原味為當地百姓服務的面條坊、鐵匠鋪;代之而起的是數量眾多的酒吧、銀器店、姜糖店以及餐館。
沿沱江兩岸,北面幾乎全部改成了酒吧,南面依托吊腳樓,建成了密密麻麻的家庭客棧,還有各式商店、餐館、銀器店布滿了古城的路邊巷口。
不僅如此,鳳凰古城原有的部分建筑也發生了不少改變。原來兩層的房子,過幾年便加蓋一層。再過幾年,已經“長”高到四層。為了躲避執法,鳳凰古城的違章建筑大多是晚上修建。由于地基承重有限,這些建筑在洪水來襲時險象環生。
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等多個身份的阮儀三,因對平遙、麗江等眾多古城鎮保護的突出貢獻而被譽為 “古城衛士”,鳳凰古城的旅游剛起步時,當地的旅游規劃就是阮儀三所做的。
阮儀三說,他剛到鳳凰古城調研時,當時完整的吊腳樓是13座,現在130座都不止。“他們現在又叫我做規劃,我說你把這些拆了我再來做。”
鳳凰縣水利局局長毛德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數量眾多的吊腳樓多少會影響到防洪。
據《三湘都市報》報道,鳳凰縣防指辦公室主任吳汝成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鳳凰古城商業開發后,酒店、旅館建得離沱江岸邊越來越近,改變了河流斷面,加重了災情。
另外,沱江上新修的數座橋梁,離水面特別低,每每洪水來臨便被吞沒。此次特大洪水,更是沖垮了彩虹橋,雪橋也損毀嚴重。
鳳凰縣水利部門對此解釋稱,沱江幾座橋的設計是根據鳳凰的水文記錄來考慮防洪措施的,符合規定的防洪設計標準,之前沒有出現過險情。但是這次暴雨是鳳凰縣三百年一遇的巨大洪災,已經超出設計的考慮范圍。
湖南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柳肅認為,沿河不能夠有太多的建設,尤其是建橋,建橋是阻擋洪水的一個很重要因素,凡是有洪水的時候,上游亂七八糟的東西沖下來,樹木、房屋倒塌,大塊的東西在河上漂過來,一遇到橋就容易堵,像水壩一樣,所以這時橋容易被沖垮。
阮儀三對于在沱江上建橋持反對態度,他說,建橋破壞了整個水體,并且破壞了景觀。
不過,任真君一直強調,鳳凰古城核心景區內,所有的建筑都是嚴格按照《鳳凰古城保護條例》和《鳳凰縣城市整體規劃》執行的,并不存在違章建筑。
去過度商業化之路蹣跚難行
鳳凰古城沱江兩岸密集的建筑折射出深厚的商業氣息,鳳凰縣旅游局提供的數據顯示,鳳凰古城內有743家客棧,核心景區內有403家客棧,酒吧63家,其余各類業態的商戶數千家。
2013年,鳳凰縣實現生產總值54.45億元,其中旅游業貢獻了68.5%;完成財稅總收入6.37億元,旅游業貢獻了82%,鳳凰縣從事旅游相關產業工作人達8萬,占全縣五分之一的人口,旅游已經成了鳳凰縣的支柱產業。鳳凰古城核心區內幾乎90%的房屋都被用作商業用途。
任真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鳳凰古城的確過于商業化,鳳凰縣新的旅游規劃正在考慮降低鳳凰古城的商業化比重。“去商業化不是減少商戶的數量,而是改變商戶的格局,比如說增強文化氣息,對咖啡吧、書吧給予重點扶持,酒吧一條街則嚴格限制酒吧的數量。”
對于飽受游客詬病的公廁問題,任真君表示,目前正在規劃設計兩座5星級的公共廁所,同時按照千分之五的蹲位設計公共廁所。
有專家建議,對于游客荷載量密度日益增加的古城核心區,可以“擴容提質”,減輕核心區的壓力,對游客進行適當的分流,同時也能提高游客的旅游滿意度。據測算,如果不進行擴容提質,鳳凰古城的年游客量合理承載量為450萬人次左右,而近兩年鳳凰古城的游客接待量早已經突破650萬人次。
任真君表示,鳳凰縣正在積極開拓新的旅游線路,已經開始了鄉村游、南長城等旅游線路,分流古城的游客。“去年我們的鄉村游客人達到了120萬人次。”
打開中國古城區域圖,可以看出,“鳳凰困局”是中國旅游業的一份樣本——景區商業化潮流盛行多年愈演愈烈,文化保護岌岌可危,外來資本的強勢介入與長期駐扎,讓政府對整個旅游業態失去控制,導致“去商業化”的過程步履維艱。
浙江大學旅游學院院長周玲強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去商業化”首先要做的,就是地方政府努力進行業態調整,不能讓商業文化驅逐原生態文化。地方政府在商業布局上,要建立很好的規劃,通過“看得見的手”去進行調節,其中包括資源調配與重新規劃,對經營活動梳理和規范,從而達到多方利益的“再平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