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跡象表明,即使中國經濟放緩,企業報告雇用人數減少,然而,官方失業率統計亦不為所動。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7月2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與一季度保持同一水平。
幾乎可以斷定,這又是一個充滿爭議的數據呈現。統計數據歷來是政府高層判斷形勢、做出決策的最重要依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官方的失業率統計數據卻屢遭質疑。
現實的情況是,官方公布的城鎮失業率統計數據幾乎一直毫無價值。即使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外貿工廠有數以千萬計的工人失去工作,但政府統計的失業率幾乎沒有變化,在過去十年中一直在略低于4%和4.3%之間浮動。
從我們身邊一些普通人的就業情況來看,與以往相比失業率明顯上升。既然“我們”都是數據統計不可分割的一分子,那么“失業率為4.1%”至少與實際狀況相背離。所以,官方失業率統計數據一出籠,老百姓又一次感覺“被統計”了。
由于諸多不利因素的交織,當前就業率比過去有所減少。7月24日,匯豐銀行公布的初步調查顯示,中國的就業率下降到2009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另一項可作為參考的數據現在也令人失望:人力資源解決方案提供商萬寶盛華7月11日最新發布的一項季度調查顯示,國內企業的招聘計劃陷入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最低迷時期。
2012年12月,由西南財經大學甘犁教授組織的一項調查表明,國內實際失業率水平比官方數據高出一倍,過去1年農民工失業人數大幅上升,凸顯出政府高層維持經濟增長所面臨的挑戰。這項針對8000戶家庭的調查顯示,2012年城鎮人口失業率達到8.05%,比官方給出的失業率數據4.1%高出一倍。
調查顯示,2012年12月底,中國1.6億農民工大軍的失業率大幅上升至6%,而2011年12月為3.4%。此項調查涉及中國勞動力市場、家庭收入和資產所有權狀況,而這些方面的官方數據外界廣泛認為不準確或不全面。
分析人士認為,官方的失業率統計忽視了兩點:
其一,沒有反映中國隱性的長期失業人口狀況,這些人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政府關閉數千家虧損國有企業時下崗,從此再也沒有找到工作。由于很多人繼續從以前供職的企業獲得某種形式的補償,官方失業數據并不把他們納入統計。
其二,已經成為中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農民工經濟,依然沒有納入統計范疇。對于這個龐大的經濟結構,政府有可能長期處于隔膜狀態,在其處于困難階段,無法及時提供相應政策扶持;在其獲得快速發展階段,也不能提供更為良好的制度環境,這無益于社會經濟結構良性調整。
正是由于政府相關部門忽視了這些問題,因此,發布了錯誤的指標——城鎮登記失業率,對于判斷真實失業率幾乎沒有用。因為官方發布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在統計時將農民工等非戶籍人口排除在外,同時也不掌握未主動登記的失業人口。
更重要的是,失業率數據失真對政府官員形成錯誤的導向——只要場面熱鬧、數據漂亮,就能步步高升。一味如此,必然使某些官員只熱衷于應付檢查、編造數字,而把真正的民眾呼聲、民生訴求拋諸腦后。
不客氣地說,市場化改革搞了30年,許多國有企業都民營化了,進城的民工也接近了1.5億人,官方仍按過去的模式登記失業率,其實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如果因為統計數據失真,沒有客觀反映真實情況,導致政府高層對形勢判斷不準,調控措施不到位,或會直接影響經濟增長和發展質量。
由于失業率統計數據失真,將引發一系列嚴重后果:一方面,社會公眾對政府統計產生信任危機。對失業率統計數據的不信任態度會自然轉移到對其他重要數據的不信任,盡管這往往遮蔽了人們對自身狹隘認知的反省。另一方面,一些機構為了自身的利益,可能利用公眾對官方統計的不信任心理,拋出一些可能更失真的統計數據,從而淆亂公眾視聽。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