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農作物問題
轉基因農作物問題因轉基因稻種準入而引起波瀾.除了怕政治貓膩外,這不能資改派的政治體制克隆聯系.為了對轉基因作物有所了解.將我在五年前寫的尚未出版的<本源論.自然篇>中生物工程的兩個章節摘錄下來,請網友斧正
203 生物工程
一、基因是什么
二、生物遺傳的自然法則
遺傳與變異
無性繁殖與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生物遺傳中的自然法則
雜交不育
三、基因與遺傳
蛋白質
染色體
DNA與RNA
遺傳過程
生物技術基因導入法
四、細胞遺傳工程
細胞融合技術
異核細胞
雜交細胞
雜種細胞
五、單克隆抗體工程
六、多倍體生物
七、器官組織工程
八, 克隆動物
九、克隆人與醫療性克隆
十, 人體干細胞的應用研究
十一, 轉基因技術
十二、基因修飾步入基因工程的新時代
十三、基因圖譜
十四, 基因芯片
十五, 蛋白質基因工程
十六、微生物工程
十七、造物主基因改良體
十八、基因資源的保護
十九, 模似仿生,科學技術發展的導航囂
二十, 心魔與慧劍
開拓生物工程的新時代
陽光農業
204 中華傳統農業
205 合作化農業
206 工業化與農業
207 商品經濟與中國農業
208 當代中國農業問題
209 生物改良體農業
十一、轉基因技術
今天,轉基因農產品己普及到了全球農產品國際市場,以不可抗拒的勢力獨領風騷。轉基因技術巳突破了生物遺傳的自然法則,在DNA這個平臺之上
轉基因技術的定義將人工分離和修飾過的基因導入到生物體基因組中,由于導入基因的表達,引起生物體的性狀的可遺傳的修飾,這一技術稱之為轉基因技術。人們常說的"遺傳工程"、"基因工程"、"遺傳轉化"均為轉基因的同義詞。經轉基因技術修飾的生物體在媒體上常被稱為"遺傳修飾過的生物體"(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簡稱GMO)。
轉基技術按應用領域分轉基因農作物、克隆動物與生物基因修飾工程。克隆動物與基因修飾工程將分別列章敘噠。按操作程術分包括目的基因的獲取,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生物的DNA之中及轉基因生物的培育。
目的基因的制取
按照設計目的對生物的品質改良對選取的生物生物品質的改良,就是將目的基因導入別經人工選定生物的個體(受體)的DNA鏈上。目的基因取自于供體生物,其供體生物不受生物界、門、科、屬、種的親緣關系的嚴格限制。如抗病轉基因玉米的抗病基因BT則取自于微生物中的蘇云金桿菌。從而拓寬了生物品質改良的領域。開創人類生物工程的新時代。
從供體上切取目的基因是靠功能專一的核酸內切限制酶來完成的。內切酶就是一種功能專一的蛋白酶,它能識別雙璉DNA分子中的某種特人核苷酥序列,并由此切割DNA雙鏈結構從而或取目的基因。在限位內切酶的作用下。供體即外源DNA分子也在相應的核苷酸位置上被切割成若干片段而獲得目的基因。
基因重組
目的基因要勘入受體DNA分子之中,必須選定微生物作為載體,如農桿菌、噬菌體。它們在限制內切酶的激活下同樣能被切割,而細菌自己應固有的DNA用一種修飾酶(通常是一種甲基化酶)而保護保存下來。
目的基因與載體細菌DNA的整合成新的重組的DNA分子是靠DNA連接酶來實現的。重組的DNA細菌分子經過培養增殖而獲得大量的目的基用試驗用材。
當載有目的基因的細菌重組分子導入到受體細胞核之后,目的基因與受體DNA分子的整合是靠DNA聚合酶來實現基因重組的。
基因重組所需的各種類型功能專一的生物酶是從不同種類的微生物體內提取。沒有相應的生物酶及載體的研制開發,就不會有生物工程時代的到來。
目的基因的導入
幾種常用的植物轉基因方法遺傳轉化的方法按其是否需要通過組織培養、再生植株可分成兩大類,第一類需要通過組織培養再生植株,常用的方法有農桿菌介導轉化法、基因槍法;另一類方法不需要通過組織培養,目前比較成熟的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農桿菌介導轉化法、基因槍介導轉化法、花粉管通道法、顯微注射法。
轉基因技術與傳統技術的關系自從人類耕種作物以來,我們的祖先就從未停止過作物的遺傳改良。過去的幾千年來,農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對自然突變產生的優良基因和重組體的選擇和利用。而產生了生物分類學和建立遺傳理論。遺傳學基因記創立后不到百年,動植物育種則是采用人工雜交的方法,進行優良基因的重組和外源基因的導入而實現遺傳改良。出現了農業生戶地區的綠色革命。轉基因技術與傳統技術是一脈相承的,只不過是在不同層次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進行基因改良體而設計良種生物的獲得。但在基因轉移的范圍和效率上,轉基因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有兩點重要區別。第一,傳統技術一般只能在生物種內個體間實現基因轉移,而轉基因技術所轉移的基因則不受生物體間親緣關系的限制。第二,傳統的雜交和選擇技術一般是在生物個體水平上進行,操作對象是整個基因組,所轉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準確地對某個基因進行操作和選擇,對后代的表現預見性較差。而轉基因技術所操作和轉移的一般是經過明確定義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現可準確預期。因此,轉基因技術是對傳統技術的發展和補充。將兩者緊密結合,可相得益彰,大大地提高動植物品種改良的效率。
轉基因技術開拓了生物工程的廣闊領域
一、轉基因農作物物轉基因植物是基因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它可通過原生質體融合、細胞重組、遺傳物質轉移、染色體工程技術獲得,有可能改變植物的某些遺傳特性,培育高產、優質、抗病毒、抗蟲、抗寒、抗旱、抗澇、抗鹽堿、抗除草劑等的作物新品種
轉基因作物的現狀 1983年,世界第一例轉基因植物——轉基因煙草誕生,此后轉基因技術廣泛應用于農業領域方面的研究。1996年,轉基因作物開始實現商品化種植且發展迅猛,全世界每年的種植面積均以兩位數的百分比增長,據2005年農業生物技術應用國際服務組織(ISAAA)發布的年度報告,全球轉基因農作物種植面積從已從當初的6國170萬公頃,增加到2005年的21國9000萬公頃,其中美國、阿根廷、加拿大及巴西4國的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占全球的90%以上。僅4種主要的轉基因作物(轉基因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的總市值就已攀升至52.5億美元,預計今年將突破55億美元。
在我國批準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植物只有棉花、野天牛花、番茄、甜椒,其中棉花規模最大,占全國棉花種植面積的60%以上,而后兩種已經沒有推廣價值且許可證已經失效。此外,我國進口的轉基因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和油菜籽,據統計,去年僅大豆就進口了1500萬噸,與我國自產的非轉基因大豆數量相當,主要用做加工原料,生產豆油、豆腐、豆奶等制品,其中,轉基因大豆色拉油的比例可能高達80%以上。。
二、保健食物 可用轉基因植物或來生產外源基因的表達的產物,人的生長素、胰島素、干擾素、白介素、表皮生長因子、乙型肝炎疫苗等基因離體培養的細胞,轉入到農作吻中得到表達而獲得的轉基因農產品。
三、基因藥物與基因疫苗、抗體基因轉入到有益細菌中進行培養增殖,用作藥品的有單克隆體,及用于疾病防治的各種疫苗。
四、基因治療 對誘發遺傳性疾病染色體上的相關基因進行修飾達到根治疾病的目的。
五、轉基因動物 是基因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動物。克隆動物就是轉基因動物中的突出代表。轉基因動物是按照預先的設計,將動物作為受體,植入了外源基因的動物。外源基因有巳生長素基因、多產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蟲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基因。此種動物按設計要求而出現育成生長周期短,產仔、生蛋多和泌乳量高,生產的肉類、皮毛品質與加工性能好,并具有抗病性強和營養豐富具有療效的各種保健食品。這些已在牛、羊、豬、雞、魚等家養動物中取得一定成果。還可將轉基因動物作為生物制藥廠(Biofactories),如以轉基因小鼠生產凝血因子IX、組織型血纖維溶酶原激活因子(t-PA)、白細胞介素2、α1-抗胰蛋白酶,以轉基因綿羊生產人的α1-抗胰蛋白酶,以轉基因山羊、奶牛生產LAt-PA,以轉基因豬生產人血紅蛋白等,這些基因產品具有高效、優質、廉價與相應的人體蛋白具有同樣的生物活性,且多隨乳汁分泌,便于分離純化。但由于轉基因動物受遺傳鑲嵌性和雜合性的影響,其有性生殖后代變異較大,難以形成穩定遺傳的轉基因品系。因而,嘗試從受體動物細胞中分離出線粒體,以外源基因對其進行離體轉化,再將轉基因線粒體導入受精卵,所發育成的轉基因動物雌性個體外培養的卵細胞與任一雄性個體交配或體外人工授精,由于線粒體的細胞質遺傳,其有性后代可能全都是轉基因個體。
十九、慧劍斬心魔
基因工程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其發展速度與影響的層面僅次于電子電器行業。轉基因食品和克隆人問題是當今世界的爭論的熱點,也是制約生物工程發展的焦點。
前沿科學的突破往往存在著技術的制約和來自原來勢力的輿論束縛。有的是無知的誤解。任何事是矛盾的統一體,利益與危害共存有的人從本身利益出發而進行攻奸。“地心說”的哥白尼為此而送上了絞型架。歷史的悲劇雖然不會以同一方式發生,但它會定定發生。以此阻擋了歷史前進的步伐。今日則發生在轉基因食品上。
轉基因農作物巳擴展到21個國家,9000萬公頃。轉基因大豆、玉米、花生等農產品作為食品巳有十余年時間,食用人囗巳達數十億人次,而未見有關因此而食物中毒的科學報告,即使對轉基因作物的新聞炒作的報導而罕見。而基因恐慌的頑癥使各國政府相繼頒布有關“轉基因食品安全性” 的各項政策法令、法規給生物工程套上了緊箍咒。
基因恐慌癥源自于1993年一位名叫A。PUSTAI的英國生物學家關于小鼠食用轉基因土豆后的中毒的試驗報告(下稱“報告”)。 其時,美國及南美的轉基因農產品源源不斷進入全球農產品市場,沖擊著以精作傳統農業而自喜的西歐集團的利益,不知是決策集團的授意,還是機緣巧合,這以生物家家名義的“報告”出籠,經媒體的刻意炒作。接著一些歐盟國家關于“轉基因農作物研制與其食品安全性的一系列政策性法規、法令” 出臺。全球的一些國家的盲從,鸚鵡學舌般地出臺了相關的法規。基因恐慌由此而遍及全球。雖然英國皇家科學組織有關科學家對“報告” 進行重審后提出了六項不實之處,而各國政府的有關法規至今仍然有效。禁錮著生物工程的發展。
從基因恐慌出臺了“基因逃逸論”。 會產生超級雜草和超級動物。 有的人編造了各種謊言和新聞報導,蒙混視聽。
基因逃逸論者缺乏起碼的生物遺傳知識。在自然狀態下,生物遺傳受種間排異與受精卵(合子)
唯一遺傳途徑的控制。何況是農作物與雜草之間的種屬不同,必然受種間排異控制, 根本不能交配生成下一代.就是同一種生物的一個新品種的人工選育也要經過上十年時間. 一個新物種的產生往往要經過數十年乃至上百年難遇。何況現代農業是精作農業,在電腦和人工的嚴密監控下,怎么會容許出現超級雜草或超級動物。
食品全性問題是食物中毒論。食中毒有先天性與后天性的原因。后天性的原因主要是腐爛變質。先天的原因是轉基因食品轉入的目的基因的供體生物本個具有毒素、激素等成分。如果供體生物有毒素成份,在限位內切酶切取目的基因時的失誤而混入致毒致病基因而導致轉基因農產品中存在有害有毒分分。有人擔心在目的基因上位時使受體的DNA發生化學變化而產生有毒有害成分。這是概念不清所致。其一、所有生化反應是在生物酶作用下發生的,否則不屬于生物工程范疇。其二、對物種或工程菌的各種誘變是發生在蛋白質這個操作平臺之上,而不在DNA這一平臺的操作之中。就是對隱性基因所激活也得對DNA供體生物的染色體中的蛋白質進行誘變。在基因重組時只有基因的迭加,切除與上位或隱慝,姆辦丶叫而不會有新基因組產生。
基于此美國科學基于各種轉基因食品,基因藥物、基因疫苗十多年來應用結果,提出了遺傳學上的另一法則即“同質等同法則”。 同質是目的基因在轉基因作物與供體生物中表現的性狀是相等的,其產品的品質是相同的。
生物遺傳過程在自然狀態下的“種間排異與人工操作下的“同質等同” 兩大法則是生物工程領域中的慧劍,它是斬除“基因恐怖” 與“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種種疑慮。
依據“種間排異” 積“同質等同” 遺傳法則,各種轉基因食品包括克隆牛肉牛奶與天然食品無異這樣使轉基因生物工程中在食品的安全性上無端的猜忌中重復地作種種測試;在轉基因生物的推向社會中,在漫長的等待。如1983年研制的轉激素基因黃河鯉,至今仍禁錮在試驗的漁池之中。這種漫長的等待沒無端的試驗投資,不僅浪費了科技人員的寶貴年華,也使投資者及生物技術人員望而卻步,最終喪失的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機遇。
沉舟側畔千帆過,枯樹前面萬木春
在人類發展史上,曾出現了工業發展時機,西方發達國家抓住了這個機遇,搶占了先機,利用全球的地球礦產資源,得到了發展。至今不少發展中的國家,在全球資源己枯竭的情況下,仍在追求“工業化”,建立石油經濟。這是一條極其危險的發展道路。
從20世紀70年代,發展生物技術建立生物工程,歷史把全世界所有國家與地區推到同一起跑線上。我國有遼闊的陸地海洋疆域,有多樣性氣候資源與物產物種基因資源。有世界頂尖的生物遺傳學家牛滿江、童第周。他們在動物胎胚克隆技術上獨領一代風騷。在他們指導下轉基因黃河鯉與美國的第一株轉基因玉米同時于1983年問世。八十年代初生物工程引起了舉國上下的興趣。決策者請有關專家授課,在剛恢復的高考中,生物課同英語一同列入必考一科目,發酵工業篷勃發展,以雜交水稻為代表的農業科技如火如萘地開展,以合成胰島素代表了醫藥成果。但曾幾何時,各行各業工程技術人員下崗下海經商。為數不多的生化技術人員或另謀高就。生化行業的蕭條,農業上的冷落,醫療上的為金錢效益。生物課也從也從高考必考科目中消失。生物工程時代又離我們而去。當同時出現的轉基因黃河鯉消聲慝跡的時候,美國的轉基因農作物巳推廣到20多個國家,種植面積達9000余萬公頃,轉基因食品己進入干家萬戶的餐桌上。
對生物遺傳工程我國的決策者們沒有擺脫米丘林理論的束縛。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在生物技術在生物個體這個操作平臺上的自然變異和人工選育,進而出現了米丘林的雜交理論和技術,實現了農業地區的綠色革命。無論是近緣雜交,還是遠緣雜交產都擺脫不了親緣關系的種間排異與受精卵傳輸途徑的自然法則。細胞融合技術的無性雜文是在體細胞這一操作平臺上的遺傳工程,它突破了種間排異和受精卵單一遺傳途徑的自然法則,構筑發展生物工程的高速公路。真正的轉基因技術是在DNA這個操作平臺的遺傳工程,在這一平臺上生物遺傳由隨機操作而實現定向量化控制。從而不能把自熱變異與雜交過程中的基因轉移與轉基因技術混為一談。正因為這種混淆,舉國上下為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的成就而沾沾自喜。失去了生物技術發展目標。從而在大豆、玉米與花生等農作物育種的滯后,與粗放的農作,這些農產品己失去了國內與國際市場,從而產生了中國的農業危機。
昨日燕飛去,何日君再來。
正如電腦泰斗比爾。蓋茨所預言的,接下來的是生物工程時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