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聞2009年12月轉基因大米終獲商業化種植批準,心中感慨萬千.(現在是安全證書,實際大規模投產在2-3年內,不過已經是板上訂釘的事了.)
自從2004年綠色和平首次公開轉基因大米對環境和健康可能帶來的風險后,歷經2004年底南方周末的社論揭露商業化產生的既得利益者集團,2005年湖北轉基因大米泄露丑聞,及至其后國內國外難以遏制的轉基因大米非法流入嬰兒食品,出口米制品等事端,我很遺憾地看到,轉基因大米還是將堂而皇之地擺上餐桌.其一,決策過程完全是黑幕,外界(不僅僅公眾,其他相關部門和專家也無從知曉);其二,幾年前提出的健康風險評估問題,尤其是長期毒性試驗和非預期后果方面是否有了新的進展也無從知曉;其三,05年轉基因大米從試驗室流入制種公司進而流入市場一事從未追究做俑者責任,其四,沒有相應的制度政策調整以適應轉基因稻米大面積環境釋放的管理;其五,公眾不僅沒有參與決策權,也沒有知情權.而且如果不建立整個對轉基因大米生產,加工,運輸,標識體系,公眾也將被剝奪選擇權.
緊接上文的健康風險質疑,下面和大家一起復習一下釋放轉基因稻米的環境風險:
稻米種植區域在中國非常廣泛,大約有3000 萬公頃,占到農地面積的1/4。轉基因稻米的種植不可避免地會引申出環境安全問題。組合這些性狀的單個轉基因品種也在研究之中。
轉基因稻米可能會對環境產生如下的負面影響:
出現更令人頭疼的雜草;
污染遺傳資源;
危害非靶標生物;
害蟲進化產生抗性而迫使施用更多的化學品。
雜草稻
從全球來看,雜草稻或紅稻給直播稻米系統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一般來講,紅稻被
認為與栽培稻(Oryza sativa)是同一種生物,但因為它有一些不同的性狀而使得它成為了問
題雜草,如呈紅色(其它雜草稻都沒有這個特點),對栽培稻的競爭能力,種子更早地落粒和
進入休眠。雜草稻的發生被認為是栽培稻與野生稻雜交的結果3。因為雜草稻與栽培稻是同
一種生物,所以它們也能夠雜交,盡管這種雜交的發生率很低,在0.035%4 到0.75%5 之間。
盡管這種發生率很低,紅稻確實是個問題,隨著時間的推延基因流是不可避免的。對害蟲或
疾病抗性基因的轉入可能增加紅稻的競爭優勢。例如,野生向日葵獲得轉Bt 基因后種子的產量增加了55%。
盡管直播在中國的稻米生產中還沒有被廣泛運用,但它將因減少勞力和減少土壤侵蝕的
需要而被逐漸采用。伴隨直播的增加,紅稻將會變成一個棘手的問題。有清楚的證據表明
草食性昆蟲能影響雜草的生長和繁殖,而這也受著環境條件的影響。如果轉基因稻米獲準
商業化種植,由于紅稻會通過基因流獲取Bt, CpTI 或稻白葉枯病抗性等基因,將會產生更
加有害的紅稻類型。
野生稻
亞洲是稻米的起源中心,能與栽培稻(Oryza sativa)雜交的野生稻分布相當廣泛。普通野
生稻(O. rufipogon)和一年生野生稻(O. nivara)與栽培稻都屬于AA 型基因組型,能在田間發生
雜交。這些野生稻也可以看作是雜草。因為稻米大部分是自花授粉,其與野生稻的異交率也
相當低,最高約2-3%。7,9 這個結果稍微比雜草紅稻的要高些,因為普通野生稻自然的異交
率比栽培稻要高一些。花粉的傳播距離被測量到為43 米遠,但有人認為可以傳得更遠。11
許多野生稻群落分布于靠近栽培稻的種植地區,若種植轉基因品種,其與野生稻的雜交
也將不可避免地發生。某些性狀的引入將提高野生稻種類的競爭力,使得它們成為帶來麻煩
的雜草。這些雜交后代也會將會使原始類型的野生稻種群滅沒,導致它們滅絕。
盡管普通野生稻沒有分布在中國的中部,也不是稻田里的雜草,但它已很瀕危,分布在
中國南部的廣東、廣西、海南和云南等省。然而,轉基因稻米的引入將對野生稻有負面的
影響,會加重防止基因流污染野生稻的負擔。臺灣的一種野生稻就是由于栽培稻的基因
流而遭致“種群滅沒”,最后滅絕了。野生稻種的丟失對自然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構成極大
的威脅,也是對遺傳資源的重大損失,這也將會威脅到未來的育種和糧食安全,因為作物育
種需要依賴于多樣性的遺傳資源。
最近對其它一些作物(包括油菜和向日葵)的研究表明,轉入基因可以在野生種群中保存
并擴散,也產生了令人頭疼的雜草問題。由于還不清楚對Bt 和CpTI 敏感的害蟲及白葉枯
病抗性會對野生稻種群有什么影響,所以現在不能預計不可避免的基因流發生后會有什么樣
的結果。
非轉基因稻米
盡管稻米是自花授粉的植物,但花粉的漂移在100 米的距離仍能檢測到,并且易受風
速和風向的影響。14 所以,與鄰近非轉基因稻米一定程度地交叉授粉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其
它可能的基因污染源包括:上季稻米。多季稻米的種植,如一年種三季半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上季種植的稻米種子會在收割時留落一些在田里,并能與下一季稻米一同生長。如果上一季種
的是轉基因品種,而下一季的是常規品種,那么遺留在田里的轉基因稻米就有可
能造成污染。
最顯而易見的基因污染帶來的問題存在于它的市場化中。要控制基因污染是非常困難
的,而污染一旦發生,損失非常之大。在美國,對種子的取樣調查表明,超過1%污染水平
的基因污染在非轉基因玉米、油菜和大豆的種子中非常廣泛。美國星聯玉米事件(在食品
供應鏈中發現了飼料用途的轉基因玉米成分)使得食品公司賠償了數億美元。Aventis 公司被
迫召回所有包含星聯玉米成分的產品,2000 年時美國農業部還要求該公司回收其種植在全
美35 萬英畝的星聯玉米。盡管之后美國農業部又在回收星聯種子上花費了1300 萬美元,但
2003 年時仍能在玉米種子中檢測到Cry9C 基因序列,很可能是因為被污染了的種子已經混
入了雜交品種種子供應中。
對非靶標生物的影響
是否會對非靶標生物產生影響是對抗蟲轉基因稻米評估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毒素會進入
食物鏈而到達那些對它敏感的非靶標生物,可以通過直接攝入含有毒素的花粉或植物殘體,
也可通過間接途徑,如捕食吃了毒素的昆蟲。這可能會減少重要物種的數量,或是減少自然
中那些幫助控制害蟲的益蟲的數量,從而危害到整個生態系統。例如,由于常規殺蟲劑的施
用,同時也殺滅了稻田害蟲的天敵,促使稻飛虱(Nilapavata lugens)成為很難控制的害蟲。
轉基因稻米如果有重蹈覆轍的可能性的話,也將很不受歡迎。
因為整個生長季節里毒素都會釋放出來,收獲以后毒素也會隨根部或其它殘體而留在土
壤中,對它的風險評估比起那些即時施用的殺蟲劑更加復雜。有證據表明,特別是從Bt 玉
米中分泌的毒素,這種非直接影響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抗蟲轉基因稻米被批準,也
會按這種機制對生態系統產生影響,甚至會對養蠶業有經濟損害。
害蟲產生抗性
已有很多文獻說明了害蟲對Bt 毒素產生抗性的可能性。例如,美國生態協會(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今年這樣說:“普遍的意見認為害蟲對Bt 轉基因作物的抗性將會發生……
抗性的出現將使得Bt 不再是一種有效的控制手段,很可能因此而導致在某些作物上使用更
多、更有害環境或健康的殺蟲劑。”
由于擔心抗性產生及由此帶來的影響,使得人們認為要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以避免在
Bt 棉花和玉米身上發生這樣的問題。其關鍵是要求建立“避難所”,即種植一定面積的非
Bt 作物使得對Bt 敏感的種群得以生存,或是限制轉基因作物的種植數量。避難所可以是與
轉基因作物同種的作物,也可以不是,只要是害蟲的食物就可以。另外,轉入兩種或更多
Bt 毒素基因以形成所謂“堆塔效應”被認為可以增強殺蟲的效率及減少抗性產生的可能性。
這種方法好像已經被用在了中國的轉基因稻米上,即同時轉入了Cry1Ac 和Cry 1Ab Bt 毒素
基因。將CpTI 與Cry 毒素組合也可能會提高殺蟲的效率和減少抗性產生的可能性。
然而,對于Bt 稻米,管理措施卻不那么容易被實現。因為對于很多的小農戶來說,留
一小塊地種植不同的非轉基因稻米是不太可行的。有研究顯示,對于三化螟和二化螟也沒有
其它的宿主植物可供選擇,所以也不能用其它作物來做避難所。有些農民會保留或與他的
鄰居分享種子,所以想通過限制種子供應這個辦法也不太可靠。而且,非法種子貿易在中國
也是一個問題。黃季焜和王清芳(2003)說:“1999 至2001 年我們對全國5 個省轉基因棉田進
行了連續三年的調查表現,農民種植的約一半Bt 棉花品種沒有得到國家生物安全委員會的
商業化種植批準。這些種子主要是通過當地的種子公司、推廣人員以及研究機構和小型貿易
商到達農民手中的。”還可以預料,轉基因種子會與常規非轉基因種子混合、運輸途中發
生溢漏、有關規則沒被很好地遵守,這些問題都是會發生的,正如30%的北美農民就已經
發生了這些情況。這些“人的錯誤”因素意味著想通過所謂“有效管理”來控制種植是不太
可能的。
技術性的方法也還沒有被證明是可行的,現在并不知道“堆塔效應”可以在延遲抗性產
生上有多大的效果。中國的一項關于三化螟對Cry1Ac 和Cry1Ab 敏感度基線研究(Baseline
surveys of susceptibility)顯示,有相當寬的敏感度存在,Cry1Ab 在這兩種毒素中又是更有效
的。然而,每種毒素間敏感度的相關性也表明交叉抗性也會發生,這將妨礙延遲抗性產生
的計劃。在批準商業化種植之前和之后,類似的對其它螟蟲或卷葉類昆蟲敏感度監測與基線
研究也是必需的。
而對于CpTI,就很少考慮抗性是否會影響它的效率以及如何緩和這種抗性。現在已知
昆蟲能夠完全或部分地適應蛋白酶抑制劑,并會受到其它消化酶的活性是否增加或是基因表
達是否改變等因素的影響。38 這種適應并不要求昆蟲作遺傳上的改變,因此抗性的產生將非
常快。如何采取什么措施來管理這樣的適應我們還需要仔細地評估。
結論
中國可能即將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稻米會引起很嚴重的生態問題。它們包括:
1.如果轉基因稻米也種植在野生稻的分布區,對野生稻的基因污染將不可避免。因為
Bt, CpTI 和稻白葉枯病抗性基因會增加雜種的“適宜性”,它們將有可能成為問題
雜草或是滅沒原始野生稻種群。栽培稻基因污染野生稻基因庫現在已經是一個很嚴
重的保育問題。
2. 促進中國直播水稻系統中進化出更為有害的紅稻雜草。這會迫使農民增加使用化學
品來控制新產生的雜草。
3. 非轉基因稻米與轉基因稻米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交叉授粉,由此產生的對非轉基因稻
米的基因污染將使中國稻米喪失國際市場,同時也會危及非轉基因稻米的供應可能
性。如果未來真的出現問題,情況也將無法逆轉。
4. 危害非靶標生物,其中特別有可能威脅到家蠶,如果轉Cry1Aa 基因的稻米鋪開的
話。
5. 因為轉基因技術不可預期的后果導致可能改變土壤的功能,如改變分解過程和土壤
的微生物群落。
6. 害蟲對Bt 抗性的產生或是對CpTI 的適應。管理措施將很難付諸實施,基因“堆
塔效應”是否有效還有待確定。
希望生物安全委員會能公布對以上問題的答案,然后由全民公投是否批準轉基因大米商業化生產.
網投就可以,但要有幾家公證處和網絡技術公司進行第三方監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