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甲說:“千條經驗萬條經驗,最重要的經驗就是堅持黨的領導,把群眾組織起來,走共同富裕道路。”
王宏甲介紹,貴州省畢節市外出打工人口超過200萬,農村中黨員少,年齡老。2017年起,畢節市委注重在農村中發展黨員,在此基礎上把黨支部建到村民組、建到產業鏈。當年有20個農村社區建立了黨委,505個行政村建立了黨總支,下設黨支部1553個,形成了黨委領導,黨總支連支部、支部連小組、小組連黨員、黨員連農戶的基層黨組織機制,由此建立起黨組織領辦新型集體合作社的組織基礎,這就是“黨建引領”,也是鄉村振興中“組織振興”的具體體現。
貴州是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最多的省份,畢節是全省貧困戶最多的地級市,貧困戶幾乎都是在單打獨斗中深陷貧困的狀態。如何把貧困戶組織起來,在發展集體經濟中脫貧解困是畢節突圍的重要方略。畢節就是在“大黨建統領大扶貧”的戰略布局中,創建城鄉新型集體經濟大三級體制,即村級、鄉鎮級、縣市級。從2017年3月開始,畢節在全市9個區縣選擇350個村黨組織為試點先鋒隊首批推行。
2017年春,畢節市開大會推動“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試點工程
取得經驗后,于2019年10月全市推進,成為全國地級市中唯一所有行政村建立了集體合作社,所有貧困戶加入其中,所有村兩委干部率先入社的地級市。
“這是村干部與貧困群眾強弱聯合、同舟共濟的合作社,進而通過利益連接實現全體村民抱團發展,這不僅有利于脫貧,也是防止返貧的有效舉措,是通往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王宏甲說。
論壇上,王宏甲就畢節市建立城鄉新型集體經濟大三級體制進行了舉例分析,其中介紹了白馬村通過創建黨支部領辦“村社一體”的合作社,選準種桑養蠶制絲這個綠色產業,2019年底即實現全村脫貧,村集體經濟達到100多萬元。“這個過程包含著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文化振興。”
白馬村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榮譽。由于村里婦女們(大部分是留守婦女)全部參加到種桑養蠶業,白馬村還被評為“省級巾幗示范村”。
王宏甲說:“白馬村的案例屬于村級集體經濟,在畢節被稱為1.0版本。2.0版本是鄉鎮黨委統領合作社。”
這個介紹引起了大家濃厚的興趣,因為以往各地和媒體都把注意力集中到村集體合作社上,畢節的實踐顯示,當畢節3700多個行政村都建立了集體合作社后,“一個村的單打獨斗”上升為主要矛盾,鄉鎮黨委統領合作社就在畢節應運而生,這使鄉村兩級的集體經濟得以互動發展,拓展出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和活力。實踐顯示,鄉鎮黨委統領合作社是保障和促進村集體合作社穩步發展的重要舉措,還肩負著創辦鄉鎮工業的使命。
2021年1月14日畢節深化黨組織領辦新型集體經濟推進會,到七星關區鴨池鎮觀摩鎮級合作社探索“兩統一干”工作情況
王宏甲接著介紹畢節市縣統籌創建新型縣域經濟。“走到這一步具有重大意義。這3.0版就是發展到村、鄉鎮、縣區融合發展的大三級體制,它使農村集體經濟與地方城鎮國有經濟結成可靠的同盟軍,并最終向一體化融合的方向發展。”王宏甲說,在這樣的發展中,縣委書記才能更有效地成為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在這基礎上發展縣公有制經濟,也已經是縣域經濟的客觀需要。
王宏甲還闡述了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抓牢“四個重點”,即抓牢“黨支部”這個核心,“合作社”這個載體,“利益鏈”這個引擎,“興產業”這個根本,推動質量再提升。
王宏甲稱,畢節著力推動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這種大三級體制就是重要的體制機制創新,它是農村集體經濟與城鎮國有經濟產業鏈條的對接,是農村社區組織化和城鄉產業化組織體系的結合,也是農村集體經濟最終的發展方向和歸宿。
王宏甲認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國際背景下,我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堅持共同富裕,已不僅是發展經濟的需要,更是政治需要和國家安全需要。
“第二屆東西部協作助力鄉村振興論壇”得到了廣州市政府、畢節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其中主論壇在畢節市黔西化屋村和廣州金交會分會場同步舉行,三個分論壇由廣州市協作辦公室、畢節市鄉村振興局、畢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指導,鳳凰網廣東廣州財經主辦,騰訊金融云、微信支付、阿里巴巴(中國)軟件有限公司、廣東德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貴州全農云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承辦,廣東省粵黔協作工作隊畢節工作組、廣東智囊、北京稷下智庫、廣州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貴州省廣東總商會、廣州鳴鳳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協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