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來勢兇猛,對國家、社會、家庭造成了各種各樣的影響。很多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疫情爆發有內外兩方面的因素,內因即病毒來源問題;外因則表現在生態環境退化與人體免疫力下降等方面。疫情還暴露了糧食安全隱患,一些糧食出口國為了自保,紛紛禁止糧食出口,社會上一度出現了糧食囤積潮。在黨和各級政府的努力下,疫情在我國得到了基本控制,但國外疫情依然十分嚴重,且有可能病毒與與人類長期共存。
我國在疫情控制方面有兩大法寶,即中醫與生態農業,這兩大法寶今后需要加強。只有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尤其是保障農業生態系統健康,提高人體免疫力,才能變被動為主動。長期以來,我國十分重視糧食的數量安全,忽視質量安全,造成了農產品價格低廉,農民紛紛撂荒,數量安全方面對進口依賴度大。目前,我國生態農業目前發展較為緩慢,亟待加強政策引導與扶持。
一、我國農業生態安全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 農田生態退化
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實現了“十三連增”,我國用占世界耕地面積不到1/10的土地生產出了世界1/4的糧食。然而,目前我國糧食生產方式依然較為粗放,實現糧食連年增長,消耗了大量的耕地資源,環境壓力很大,過大的承載也給土地帶來超強負擔。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生產一直堅持“高投入、高產出”模式,耕地高強度、超負荷利用,耕地質量呈現出‘三大’‘三低’態勢。‘三大’指中低產田比例大、耕地質量退化面積大、污染耕地面積大;‘三低’指的是有機質含量低(多地耕地有機質不足1%)、補充耕地等級低、基礎地力低。
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全國耕地質量等級情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把全國耕地按質量等級由高到低依次劃分為一至十等。其中,評價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積為4.98億畝,占耕地總面積的27.3%;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積為8.18億畝,占耕地總面積的44.8%;評價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積為5.10億畝,占耕地總面積的27.9%。我國現有耕地中,中低產田占耕地總面積的70%,耕地退化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40%以上,南方土壤酸化,華北平原耕層變淺,西北地區耕地鹽漬化、沙化問題也很突出;全國耕地土壤點位污染超標率達到19.4%,南方地表水富營養化和北方地下水硝酸鹽污染,西北等地農膜殘留較多。
我國很多地方,莊稼生產幾乎全靠化肥“當家”。國際公認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每公頃225千克,但目前我國農用化肥每公頃面積平均施用量超過400千克,是安全上限的1.93倍。土壤pH下降了0.3-0.8。我國化肥使用量一度高達5900萬噸/年。一方面是化肥使用量大,另一方面是化肥的利用率低,肥料沒被農業植物吸收,很大部分(60-90%)變成了污染。我國工廠化養殖動物每年產生大量動物肥料,但因養殖業與種植業分離等原因,這些本可成為很好肥料的動物肥料并未用到應該用的地方。
(二) 國外種業大舉進駐中國
全球種子市場總價值量約500多億美元,其中60%是商業種,約300多億美元。自留種比例不斷下降,目前已低至40%,還有繼續下降的趨勢。圍繞著種子這塊巨大的肥肉,各國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其中科技、資本與軍事實力強大的國家,在種子產業中占據的份額最大。全球70%以上的商業種集中在20多個國家,美國排在第一位,占19%。世界種子貿易也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其中美國最高,其次是荷蘭、法國。而作為農業大國的我國,種子貿易僅排在第19位。
全球著名的十大種子公司,孟山都(Momsanto,美國)、杜邦(Dupout, 美國)、先正達(Syngenta,瑞士)、利馬格蘭(Limagrain)、利馬格蘭(Limagrain,法國)、圣尼斯(Seminis,墨西哥)、埃德瓦塔(Advanta、荷蘭)、道化工(Dow,美國)、KWS AG(德國)、Delta & Pine Land(美國)、Aventis 公司(德國),除墨西哥之外,都分布在發達國家,美國就占四席。
作物種子幾乎為美國等少數公司所壟斷,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苜蓿的優勢在美國。其中孟山都在種業中的霸主地位至今無人撼動。除了上述四大美國種子公司對作物種子的壟斷外,美國一些成規模的公司如Beck's公司(玉米)、AgReliantGenetics(大豆)、藍多湖(苜蓿)S&W Seed(高粱和向日葵)等也表現不俗。毫不夸張地說,美國幾乎實現了對全球作物種子市場的絕對控制。
由于作物種子被美國為主的商業公司壟斷,其他國家的商業資本只好對蔬菜和花卉種子加大了種子“殖民”力度,其中歐洲與以色列瓜分了全球蔬菜種子市場。荷蘭是全球最大的花卉出口國(占國際花卉市場的40-50%),是全球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該國埃德瓦塔(Advanta)主要種子業務是油菜、向日葵;瑞克斯旺種苗公司是全球著名的蔬菜種子企業,在蔬菜經營方面位于世界第五位,其在中國山東壽光推廣的“布列塔”茄子被吹噓為“茄子樹”;另外還有“薩菲羅”菜椒,“塔蘭多”五彩椒等產品已占據中國大部分市場;安莎種子公司是以甘藍(圓白菜)、胡蘿卜、洋蔥起家的老牌荷蘭蔬菜種子企業,其在甘藍育種上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其他國家對種子市場的大概布局如下:法國利馬格蘭農業合作組織,是世界最大的蔬菜種子公司;圣尼斯(Seminis)是墨西哥最大的種子公司,主要種子業務為瓜果和蔬菜;法國安內特(Aventis)公司為世界第四大蔬菜種子公司;以色列海澤拉公司以小番茄種子見長,該公司在中國的主打產品為“夏日陽光”小番茄,創造了中國種子價格的最高記錄,單價幾乎超過了黃金(單價為220元/克,黃金價格為280/克);日本瀧井種苗公司收購土耳其Rito Seed蔬菜育種公司后,在全球蔬菜種子市場也分得一杯羹;丹麥Jensen Seeds是全球雜交菠菜領域的領先企業。
種子強國中不乏當年“八國聯軍”的影子。由于我國對種子入侵不加防范,作為全球最大農業國的中國,變成了發達國家“種子殖民地”。早在上世紀80年代,杜邦、孟山都、先正達等跨國公司就開始悄無聲息地布局和搶占中國市場,紛紛在中國設立辦事機構,聘請技術人員、建立研發中心,布置品種試驗,參股本土市場的優勢種子企業,成立合資公司等等。目前,在我國注冊的外資種子企業已超過了70家。國外大公司憑借其先進的科技、雄厚的資金、豐富的國際市場運作經驗迅速控制了我國高端蔬菜種子50%以上的市場份額。繼美國成功打敗了中國的大豆和棉花種業后,玉米和水稻種子也岌岌可危。
過去100年的時間內,全世界已經有超過1000個品種的家養動物滅絕。在我國,同樣遭受禽畜品種危機,曾經聞名遐邇的原生北京鴨、九斤黃(雞)、溧陽雞、大尾寒羊等畜禽品種已經或瀕臨滅絕。畜禽品種的大量減少會造成品種的單一化,而農業品種多樣性的消失,則是農業崩潰的前兆。
(三)農業生物入侵
2020年3月16日,天津海關所屬新港海關在一批美國進境的78.93噸燕麥種子中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豚草,在燕麥種子中檢出這種有害生物在全國口岸尚屬首次。豚草生命力極強,會抑制其他植物生長,破壞原有生態系統。此次進境繁殖材料批次量大,有害生物豚草易于隨貿易而傳播及擴散,一旦和其他糧食種子一同播種,極有可能搶占生長空間,造成糧食減產,嚴重情況甚至會導致絕收。后經嚴密排查,該海關又先后截獲紅火蟻、新菠蘿灰粉蚧、菜豆象、中對長小蠹等有害生物,嚴防植物疫情傳入。
從2019年1月入侵到2019年10月,草地貪夜蛾入侵了中國除東北三省以及西北青海和新疆外的26個省區的1538個縣,其中22個省發現幼蟲,查實發生面積1500多萬畝,實際為害面積246萬畝。草地貪夜蛾自2018年12月侵入我國后,對于玉米等糧食作物生產安全構成了重大威脅。 除了玉米,還有可能危及小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基于2018年對12個非洲國家的估算,草地貪夜蛾對玉米造成的年損失多達1770萬噸,足夠養活上千萬人口。草地貪夜蛾作為一個入侵害蟲,已經完成了從入侵-定植到暴發前的兩個重要過程,今后幾年將呈重發態勢,對我國糧食安全構成嚴重威脅。草地貪夜蛾幼蟲可取食76科350多種植物。
農業生物入侵不是近年來發生的事情。早在2011年6月,浙江舟山口岸就從一船從美國進口的轉基因玉米中,檢測出糙果莧、長芒莧、西部莧、蒼耳屬、假高粱、三裂葉豚草、豚草、刺蒺藜草7種檢疫性雜草,其中糙果莧為首次檢出。糙果莧等異株莧種類雜草植株中含亞硝酸鹽,其莖葉被食用后對牲畜和人類有毒害作用,且危害熱帶、亞熱帶地區幾乎所有重要作物,與作物爭奪生長空間和資源,導致作物嚴重減產。 這些雜草具有很強的抵抗除草劑能力的雜草,很難被草甘膦等除草劑殺死,被學術界稱為“超級雜草”。
“超級雜草”正是人類自身釀下的苦果。究其成因,它與人類對除草劑的應用以及生物基因工程密切相關,人工干預明顯地加快了超級雜草的進化速度。人類轉給農作物的抗草甘膦除草劑基因,通過花粉傳播以及異花受精等方式,某些外源基因漂入野生近緣種或近緣雜草,從而形成耐多種除草劑、具抗性的野草化雜草。
過去半個世紀以來,人們主要依靠化學除草劑以更便捷地控制雜草,其中被用得最為普遍的是草甘膦,它是當前廣泛應用的除草劑“農達”中的活性成分,也是多種轉基因抗除草劑經濟作物施用的化學劑。然而,拋棄傳統生態農業的耕作方式,能力超強的化學除草劑很快就會讓自然環境陷入困境:雜草將不可避免地進化出能應付各種化學物質的抗性。事實上,在美國除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之外的48個州的空地上或路邊,隨處可見三裂葉豚草。對野莧、豚草以及其他惡性雜草,當前美國主要的經濟作物雜草防控技術束手無策,這些雜草一旦在我國農田泛濫成災,將后患無窮。
(四)植物病害加劇
由于耕地退化,最近幾年多地爆發了植物病害,涉及主糧、油料作物、蔬菜、果樹、中草藥等。以小麥為例,小麥苗期發黃,嚴重的出現根腐死苗,且有愈加嚴重之勢,很多農民朋友都心急如焚。小麥莖基腐病已成為我國麥區常發病害。小麥受紋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階段出現爛芽、病苗枯死、花稈爛莖、枯株白穗等癥狀。該病在小麥主產區河南、山東、河北等省爆發較為頻繁。
除了基部,小麥地上部也出現了植物病害。條銹病在我國西北和西南高海拔地區越夏。越夏區產生的夏孢子經風吹到廣大麥區,成為秋苗的初浸染源。病菌可以隨發病麥苗越冬。春季在越冬病麥苗上產生夏孢子,可擴散造成再次侵染。細菌性條斑病分布在北京、山東、新疆、西藏等地,主要危害小麥葉片,嚴重時也可為害葉鞘、莖稈、穎片和籽粒。病部初現針尖大小的深綠色小斑點,后擴展為半透明水浸狀的條斑,后變深褐色,常出現小顆粒狀細菌膿。褐色條斑出現在葉片上,故稱為細菌性條斑病。病斑出現在穎殼上的稱黑穎。
就像人和動物會生病一樣,植物也會生病。農業上,讓植物生病的原因很多,除了病毒細菌的感染外,也會因營養元素缺乏或環境污染引起莊稼生病,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莊稼生長在健康的環境中,莊稼本身根繁葉茂,就基本不會生病,或者有點小病莊稼也能夠依靠自身的“免疫”力量抵抗過去。營養元素的缺乏,水分的不足或過量,低溫的凍害和高溫的灼病,肥料、農藥使用不合理,或廢水、廢氣造成的藥害、毒害等都能導致植物疾病。由生物引起侵染性病害有傳染性,病原體多種,如真菌、細菌、病毒、線蟲或寄生性種子植物等。
農作物和林木的病害若大面積發生,常使國家經濟和人民生活遭受嚴重損失。有些患病作物還會引起人畜中毒。一些優質高產品種往往因病害嚴重而被淘汰。植物病害的發生和流行,除自然因素外,常與盲目開墾植被、過度獵取生物資源、工業污染以及農業措施不當等人為因素有關。在現代農業中,過度使用化學物質,造成耕地污染并引起生物多樣性下降,長期使用農膜等也造成了病害流行。
(五) 食物鏈污染
為生產和加工食物需要,或為了商品自身需求,或為了滿足消費者對食物品相感官等的不當需要,人類發明的無機或有機化學物質,包括飼料添加劑、農藥、化肥、地膜、除草劑、食品添加劑、獸藥、重金屬等。人類到底發明或使用了多少化學物質?估計是沒有人能夠說得清的。根據我們初步統計,我國有50626種化學物質或商品,是取得合法身份允許使用在農業生產的不同環節的。
農藥的大量使用說明我們的生態環境的惡化進程。人類與“害蟲”抗爭了近一個世紀,但是人類并沒有控制住“害蟲”的危害。一百多年后,人類并沒有放棄滅殺“害蟲”這條錯誤路線,而是越走越遠了,當年西方犯的這個錯誤現在在我國重演。常見的農藥包括溴酸鉀、硝基呋喃代謝物、敵敵畏、百菌清、倍硫磷、苯丁錫、草甘膦、除蟲脲、代森錳鋅、滴滴涕、敵百蟲、毒死蜱、對硫磷、多菌靈、二嗪磷、氟氰戊菊酯、甲拌磷、甲萘威、甲霜靈、抗蚜威、克菌丹、樂果、氟氯氫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炔蟎特、噻蟎酮、三唑錫、殺螟硫磷……
倒退四十年,我國接觸的農藥種類只有六六六、敵敵畏區區幾種,且很少在食物鏈中使用?,F在國家明文規定的,食物中不能超標使用的農藥就高達3650項!其中鮮食農產品高達2495項,這些農藥可能在日常食物中會遇到。
在食物中,已發生了農藥殘留的“雞尾酒”現象。2015年,某環保組織分別在上海、廣州三地抽樣檢測發現,北京40%的樣品含有5種以上農藥殘留,其中油麥菜、番茄、黃瓜混合農殘嚴重;廣州市河漢區棠下農貿市場出售的紅豇豆檢出氧樂果超標64倍,克百威超標26倍。超市中某些精品菜含腐霉利1.1ppm;毒死蜱2.2ppm;某便民市場菜市場韭菜腐霉利高達21.2ppm;即使某綠控基地產的韭菜也檢出腐霉利4.7ppm。抽檢的數據顯示,國內消費的蔬菜比出口的蔬菜含有更高的農藥殘留,且出現明顯的農藥“雞尾酒”現象。如在45 個樣品中,共有40個樣品檢測出50 種農藥殘留,北京某某瑪超市一顆草莓上竟含有13 種農藥殘留,總量早就超過了1ppm。
目前,我國每年農藥使用面積達1.8億公頃次。半個世紀以來,使用的六六六農藥就達400萬噸、DDT 50多萬噸,受污染的農田1330萬公頃。農田耕作層中六六六、DDT的含量分別為0.72 ppm和 0.42 ppm;土壤中累積的DDT總量約為8萬噸。我國每年農藥用量337萬噸,分攤到13億人身上,就是每個人2.59公斤!這些農藥到哪里去?除了非常小的一部分(<1%)發揮了殺蟲的作用外,大部分進入了生態環境。
二、 由糧食質量安全引發的數量安全
按照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2016年我國就實現了“十三連增”??缮杂行┺r業常識的人都知道,農業的特點是四年之內“一豐一歉兩平”。果樹生產尚有大小年之分,糧食生產受天氣變化的影響更大,連續增產的基礎理論是不存在的。不論遭遇旱災還是澇災,且各地撂荒現象越來越嚴重,糧食連年增產的可能不是沒有,但空間很小。
如果增產了就不需要大量進口。2019年,我國累計進口谷物和谷物粉1785.1萬噸,進口大豆8851.1萬噸,合計10609.2萬噸,進口的糧食總量突破了10%警戒線。
由于國外糧食價格低廉,到岸價不到國產糧食的一半,在市場上很有優勢。廉價進口壓低了國內糧食價格,農民紛紛撂荒進城去打工,種地由留守的婦女和老人來完成。據調查,中國種地農民的平均年齡為57歲,且很多勞動力為女性。農民種地如果計算勞動力的話是賠本的買賣。老人和婦女在家閑著也是閑著,種出來滿足自己吃——“夠自己吃就行”。再過十年,我國糧食數量安全是不能繼續依靠老人和婦女來滿足的。與城市化人口越來越多,以及進口糧食壓力越來越大同步進行的是,中國種地農民的平均年齡也是增大的。家庭農場、大戶經營模式都不錯,但適應的范圍僅限于大平原。那些偏僻山區的耕地,我們不能放棄其食物生產功能。
造成我國糧食數量安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糧食的質量安全引起的。進口的糧食以轉基因大豆為主,適合做飼料與工業原料。國外糧食生產很難做到精耕細作,農藥殘留與轉基因成分殘留是難以避免的。這樣的糧食賣低價可以,但不能拉低國內優質糧食價格,農民種地賠錢是不會有人干的。最近幾十年,我們盲目學美國,搞的是工業化與化學化的農業,最近還有人希望借助生物技術化,即搞懶人農業,讓少量的人來種地,滿足大量城市人口的需求,這樣做是更危險的。因為農業效益低,農民只好采取減少人工的辦法,盡量使農活簡單起來,不得不借助于農藥、化肥、地膜乃至轉基因技術。
由于用地不養地,我國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化肥污染,耕地板結、酸化、塑膜化。在北方有些土地pH值已經達到了4~5,而正常土壤是7~8,土壤有機質更下降到1%以下。耕作了幾千年的耕地,由于近三四十年持續發展工業化農業,地力不斷下降是不爭的事實。而在城市消費者那里,由于農藥、化肥殘留增加,不健康的食物帶來的是人體健康風險增大。。
用轉基因技術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這是主流農業技術專家信奉的最高宗旨,政府將主要精力用于該項技術開發。但據有關資料,并從美國、巴西、阿根廷發展轉基因農業的結局來看,轉基因技術面臨的三個問題似乎是繞不過去的,這就是,一不增產,二不環保,三存在潛在的健康風險問題。
新型冠狀病毒來勢兇猛,對國家、社會、家庭造成了各種各樣的影響。很多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疫情爆發有內外兩方面的因素,內因即病毒來源問題;外因則表現在生態環境退化與人體免疫力下降等方面。疫情還暴露了糧食安全隱患,一些糧食出口國為了自保,紛紛禁止糧食出口,社會上一度出現了糧食囤積潮。在黨和各級政府的努力下,疫情在我國得到了基本控制,但國外疫情依然十分嚴重,且有可能病毒與人類長期共存。
我國在疫情控制方面有兩大法寶,即中醫與生態農業,這兩大法寶今后需要加強。只有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尤其是保障農業生態系統健康,提高人體免疫力,才能變被動為主動。長期以來,我國十分重視糧食的數量安全,忽視質量安全,造成了農產品價格低廉,農民紛紛撂荒,數量安全方面對進口依賴度大。目前,我國生態農業目前發展較為緩慢,亟待加強政策引導與扶持。
三、國外的經驗與教訓
現代農業不可持續的一個教訓來自朝鮮。朝鮮國土面積僅12萬平方公里,在中蘇兩大國支持下,迅速提升了農業現代化裝備水平,僅用了17年(1953-1970)時間實現了農業機械化。1960年代,基本完成水稻灌溉;1970年代中期,完成了灌溉和農村通電項目;1975年,野外作業如翻耕、插秧、磨粉全面實現機械化;增加化肥生產,到1980年,化肥的施用量以及增加到1000公斤/公頃。世界銀行報道,在1985-1988年間,朝鮮人均收入是2000美元。一般認為,1979年的朝鮮已成為一個準現代化國家。
遺憾的是,由于1989年前蘇聯解體,石油停供,農機配件短缺,農業機械全面癱瘓,迫使朝鮮動員城里人,重新回農村當農民,并且是使用鋤頭、鐵锨和鐮刀種地。這種城市化的“逆轉”異動,顯然有悖于人的天性,因而遭遇諸多阻力。報告指出,朝鮮80%的農業機械和設備由于缺少燃料和配件而無法使用,由于找不到運輸卡車,已收割的糧食被長期堆放在地里。一段時間,朝鮮城里人遭遇了饑餓痛苦,它殘存的運輸能力甚至不能喂飽它的城市居民。
當年遭受“蘇聯解體、蘇東巨變”影響的不僅有朝鮮,還有加勒比海北部島國古巴。但令人意外的是,古巴的農業并沒有像朝鮮那樣徹底崩潰。相反,它在經歷了第一波打擊之后及時調整政策,終于化險為夷,順利實現了由現代化石油農業向綠色生態農業的轉型,該國通過發展有機農業擺脫了糧食危機。自1991年以來,古巴已建立了280 個在不同地區及省市層面設立的蟲害生物防治中心,用半工業或手工生產生物控制和預防蟲害的材料,被認為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基層控制害蟲的革命。
古巴生態農業的發展,得到了農民、多個機構、大學和研究中心的支持,已成功地找到替代短缺的燃料、肥料和農藥的方法,正如畜力牽引替代拖拉機和燃料使用;輪作,多種作物間作等豐富作物種植的多樣化;綠肥,堆肥,蚯蚓養殖,豆科作物種植,生物肥料如菌根、根瘤菌和生物質等快速地增加土壤肥力;種子保護和生物防控替代化學農藥。到1999年,古巴農業生產已經恢復,并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歷史性水平。
與朝鮮墨守現狀不同,古巴人應對上述農業危機的思路很清晰,那就是果斷放棄“石油農業”,廣泛動員民眾,迅速恢復傳統生態農業。過去20年間,“在有機肥獲取、土壤保持、作物與禽畜管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古巴實現了生態農業的順利轉型,從而扭轉了糧食短缺的被動局面。以上兩個截然相反的例子充分說明,嚴重依賴石油化工的現代農業是不可持續的,而建立在生態循環原理基礎上的生態農業才具有抵抗各種風險的強大能力。
四、來自中國的成功案例
在中國山東弘毅生態農場,來自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發展了一種產量與經濟效益共贏的高效生態農業模式。他們首先用有機肥取代化肥。將作物秸稈加工成飼料養殖肉牛,再將腐熟牛糞作為肥料還田。其中秸稈飼料的加工與儲備是關鍵,該農場自主研發了大型遮雨式分室青貯池,每年加工“微儲鮮秸草”1500噸。這種循環的生態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每種產品的副產物,不僅減少了環境污染,改善土壤,還增加了土壤生物多樣性,并且提高了作物產量。有機果園的蚯蚓數量是普通果園的將近20倍;冬小麥和夏玉米在8年內產量提高了65%;實現了生態、經濟、與社會效益多贏。
他們利用物理+生物方法取代殺蟲劑,即通過脈沖式殺蟲燈、雞、野生鳥類、天敵昆蟲、人工除草控制越冬害蟲。雜草控制,以人工+機械除草取代除草劑。聘請經驗豐富的農民承包除草工作,在果園雜草控制方面,采取“以草治草”策略,種植一些高覆蓋且有固氮固碳功能的本地草本植物,形成單優種群,占據雜草生態位。另外,停用地膜、人工合成激素、轉基因種子,生產優質安全產品,進行線上線下銷售,增加經濟效益,平均每公頃效益是普通農田的3~5倍。
由于農場產品過硬,口感好,沒有農藥殘留,獲得了京、津、滬、穗、深等大城市消費者青睞,在生態食材領域樹立了較好的品牌形象,同時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淘寶、有贊、微商城等),已將農場產品銷售到除西藏之外的所有大陸省份,以北京、上海、廣州、濟南、天津等大城市為主,截止到2020年3月底,弘毅農場淘寶、有贊、微信消費會員7000人,產品獲消費者普遍好評。已在山東、河南、河北、內蒙古、甘肅、浙江、江蘇、廣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某基地等,指導建設六不用生態農場50多家,累計面積21萬畝。
這種生態農業模式解決了現代農業帶來的環境、人類健康等問題,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如果按照這種模式,中國需要2億畝耕地即可滿足人類的主糧需求。然而,此種模式的推廣,還需要政府的推動。
五、對策與建議
從理論上、技術上,以及市場銷售上,我國已經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人類告別百年農藥化肥將從中國開始。在疫情新形勢下,我國糧食的數量安全與質量安全都是重中之重。我們建議,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契機,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引領人類走可持續發展的農業道路,既滿足糧食安全,又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還帶動全民大健康工程實施。具體建議如下:
第一,國家用于扶貧、農業補貼、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鄉村振興、土地治理等的資金向高效生態農業傾斜。在全國大力推廣高效生態農業模式,發揮國家涉農、涉環保、涉健康資金使用的有效性,促進精準扶貧,提高農產品的經濟附加值,保護生態環境。建立研究、技術和教育部門,研發更多生態農耕技術和方法;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比如農民培訓學校,通訊技術等,加強技術的傳播;完善生態產品的貿易、補貼機制,增加農民收入;完善知識產權機制,對開發新技術的農民的研究成果進行保護;同時加強對禁用非生態技術的管理等。
第二,扶持優質“零農殘”產品銷售,向符合要求的銷售平臺提供必要的資助。生態名優農產品的網絡銷售,進一步釋放了城市居民的購買力,是發展生態農業的巨大推動力。如果1億個城市家庭每年消費3萬元的生態優質農產品,即可帶動1億個農村家庭從事生態農業。圍繞生態種植、生態養殖、生態加工與生態農產品的銷售,會增加就業機會,引導農二代、大學生二代進入生態農業領域,吸引年輕人回鄉就業。
第三,建立高效生態農業實驗示范區。選擇有良好條件的縣或市,大范圍推廣高效生態農業技術。如果農民積極參與,利用相對較少的土地,同樣可以保障國家糧食數量安全與質量安全,促進農業良性循環與可持續發展。食物是用來吃的,不是用來看的,必須對各地搞的所謂現代農業產業園、反季節設施等做法進行反思,對用國家政策資金搞形象工程的做法必須盡快禁止。
第四,促進鄉村生態環境保護,恢復農業生態系統健康。優質食品生產對生態環境有嚴格的要求,水、土、空氣都不能污染,從源頭減少化肥、農藥、除草劑、農膜、人工合成激素,通過市場作用倒逼工廠少生產有害化學物質,幫助國家保護生態環境。高效生態農業其實是一種環保產業,更是最大的公益產業。生態農業還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耕地固碳,發揮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第五,跟蹤示范區人群健康指標,獲得第一手健康大數據。從源頭遏制重大疾病年輕化趨勢,為今后實施全民健康工程尋找合理的途徑。病從口入,疾病與農產品質量關系密切。在試驗示范區內,生態農業減少了化肥,農藥,除草劑對食物和環境的污染,從源頭保證了食品安全,實現從“吃飽”向“吃好求健康”的突破,提高全民免疫力,科學應對新冠病毒及其可能變異的病毒,為中華民族崛起奠定堅實的健康基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