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專欄
我們的國家很大,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地方政府的行為決策非常關鍵。然而,部分地方政府的一些行為,實際上會對鄉村振興戰略產生巨大反作用。本期的院長專欄,從歷史和宏觀經濟等角度,為大家梳理“禁止部分地方政府囤積售賣集體建設用地指標”的七點原因,希望大家能盡早意識到這種行為的危害,踩住急剎車。
集體建設用地及其指標屬于農民及農民集體,不可隨意處理
首先,我們搞的是市場經濟,集體建設用地及其指標是市場要素,屬于農民集體,如果集體建設用地及其指標可以買賣的話,售賣集體建設用地及其指標的合法主體只能是農民集體。而現在,屬于農民集體的集體建設用地及指標的售賣主體基本上都是地方政府,這既不符合市場經濟原則和規律,也不合《憲法》和《土地法》等法律精神與規定。對于推動農村要素市場化改革極其艱難的原因,最大阻礙者其實就是一些地方政府——不肯放棄不該屬于自己的利益,反市場經濟行為,在配置資源中發揮基礎性作用。
第二,地方政府囤積農民集體的集體建設用地及指標,不是正常交換所取得。其獲得集體建設用地的成本極低,一般每畝在3萬元以下,有的直接通過土地部門在地圖上就把村集體的集體建設用地調走了,還根本不告訴村民及村民集體,一分錢也不花。地方政府低價取得村集體建設用地指標后,每畝能賣十幾萬元或幾十萬元不等。有的市區縣一年靠賣集體建設用地指標收入10多億。部分地方政府的做法,與人民政府為人民的執政理念背道而馳,敗壞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是導致很多社會問題和信任危機的根源。
鄉村振興戰略,需要給農民與村集體松緊適度的權利
第三,在九十年代,地方政府把鄉村的集體建設用地,強行集中到直屬的工業園區或城區搞發展,站在有利于縣域整體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角度去理解,是有其片面合理性的。但目前各市區縣的工業園區和城區,在閑置著大量土地、廠房,及存在大量僵尸企業的情況下,還以統籌縣域經濟、促進社會發展為由,剝奪鄉村的建設用地長期發展權,以彌補地方政府的財政缺口,這就是赤裸裸的欺負農民和農村集體了,且連片面的合理性也沒有了。必須要求地方政府把城區及開發區的閑置土地、廠房等利用起來,必須為農民及村集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就是自主發展,留下最寶貴的集體建設用地。
第四,從國家宏觀經濟角度來看,農村要素市場化必須盡快實現,以此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這是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根本性改革舉措。但假如地方政府為了自身利益,對農村要素實行強占獨售,那么農村要素市場化根本無法實現,近十年反復強調和推動的擴大內需,促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戰略部署就無法落實。現在外部環境如此惡劣,擴大內需促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迫在眉睫,如果還不出實招,對這種未重視整體大局的做法加以整肅,恐怕建立經濟內循環系統應對危機的設想會化為泡影,經濟增長的被動局面會進一步深化。
發現問題,改變思路,及時糾錯
第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激活農村內生動力和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才是最根本的舉措。但是,部分地方政府為了低成本壟斷鄉村集體建設用地指標賣錢過日子,導致農民、農民集體,參與鄉村振興的社會力量喪失用地自主權或干脆無地可用。這幾乎把鄉村的內生力量與下鄉的社會力量都禁錮死了,市場幾乎在鄉村振興中起不到配置資源的作用,將導致鄉村振興停歇不前。
前幾天一個鄉鎮書記說,他們鄉很多人在外發展得很好,“能人回鄉”發展需要一千多畝的集體建設用地搞發展,可是他們鄉村干部和人民群眾辛苦整理舊村,節約出來的幾千畝集體建設用地指標全被縣政府劃走了,每畝僅補貼二萬元。這樣的情況下,鄉村振興戰略將變成一紙空文。
第六,如果不禁止部分地方政府買賣村集體建設用地,鄉村振興就不可能是農民的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就有可能演化為“當地政府+資本集團”結盟搶奪農村優質資源(主要是建設用地)的一場劫難,鄉村振興可能會偏離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全國各地的農村,正在上演“搶”農村及村集體的集體建設用地指標的行動,無論任何屬性的企業都和政府捆綁在一起進了村,企業要囤積集體建設用地指標,政府要把集體建設用地指標變現,這樣子搞法與初心完全背道而馳了,這是危險的。
第七,部分地方政府因以地生財,所以膨脹再膨脹,支出增加再增加。去各市區縣查一查,朱镕基總理時期吃財政和土地的人是多少人、現在是多少人?政府應該靠稅收收入,如果讓地方政府可以在稅收之外以權謀錢,很可能會亳無節制地膨脹。九十年代講“頭稅輕、二稅重、三稅四稅無底洞”——現在也一樣,只是變了形式。個人預測,一些市區縣及以下的鄉村,很快會全面進入九十年代的困境。
我們這個國家很大,地方政府很重要。地方政府有能力干事,干的大多是有意義的事,國家就很有希望。如果地方政府有能力干事,干的大多是沒有意義的事,則反之。如果不禁止地方政府和資本結盟,“搶”農民及農民集體的建設用地及指標——剝奪農民及其集體的市場主體地位及自主發展權,就很可能會演化成為復興路上的一個大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