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是生物多樣性最重要的保留地,所有的栽培物種與循環物種包括中草藥、菌物等都保留在鄉村。森林、草原、濕地中的野生生物多樣性也與鄉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物種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物種包含的基因是長期進化的結果,可為全人類服務。為了資本的需求,生物技術公司搞基因提取、基因轉移;并制造出所謂的轉基因物種,同時申報專利;最終宣稱物種為個人或生物技術寡頭占有。從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角度來看,這是反自然、反人類、反社會的做法。
在鄉村附近尤其林區、牧區的草原或高寒草甸、天然湖泊、海洋,本身就是生物多樣性的家園。那里保留野生生命的地盤,遠離城市干擾,任其自我維持。種子庫、精子庫、水族館、動物園、植物園都是異地保護的一些做法,但這樣的保護效果并不是明顯的。因為建設上述場館能夠得到大筆的經費,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專家和官員所青睞。甚至為大型水電工程需要,人工建造野生魚類的產卵地,實際上這樣的做法是掩耳盜鈴的。三峽大壩建造以來,白鰭豚的消失就無情地諷刺了一些科學家為迎合官員所采取的所謂挽救生物多樣性消失的愚蠢做法,他們為白鰭豚修建的產卵場所并沒有得到白鰭豚的“認同”。
為了商業需要,許多餐館將眼睛盯上了哪些無辜的野生動物和珍惜植物,為滿足食客對魚翅、燕窩、發菜等奢侈需求,賺取更多的金錢,海洋中的鯨魚、巖洞里的雨燕、荒漠上發菜遭到滅頂之災。甚至有人鼓勵對野生動物進行捕獵,名義上是控制了動物種群,實際上在金錢面前,那些好事之徒是管不住自己的槍口的,必將加重野生動物消失。為了滿足口福,許多地方將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如中華鱘、娃娃魚、穿山甲也用來供應餐館,盡管有些是家養的,而有些就是非法盜獵的。甚至有人提出,為了避免大熊貓消失,可以像養豬那樣將大熊貓圈養,并供應到餐桌。這種僅從技術角度提出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做法,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嚴重違背自然規律的種植與養殖已經影響了鄉村生物多樣性。為了讓動物們長得更快,減少養殖成本,人們將動物的飼養周期大大壓縮了,從出殼到長大出籠,雞、鴨、鵝等禽類生長周期只有短短40多天;公豬四個月就能夠長大;母豬被關在鐵籠子里一生都轉不過屁股來。除了動物“速成班”現象外,還有人發明了活體取熊膽、活體拔鵝毛等殘忍做法。在農田里,大量農藥、除草劑、化肥對農田中的生物多樣性實施無情滅殺,農田、果園、蔬菜大棚里充滿了殺機,其結果是害蟲、雜草越殺越多。農藥、化肥、除草劑商人們賺走了錢,一線生產的農民患了絕癥,城市里的消費者付出了健康代價,這一切都是為了資本的需求。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急需提到日程上來。
自然保護區是人類根據自然界的承受力和保護自然的實際需求而劃定的加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具有為人類提供生態服務、文化休閑、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功能。然而,經濟發展大潮下,自然保護區擁有的森林、草地、濕地、藥用動、植物等自然資源面臨各種利用形式的壓力,盜賣大樹、非法盜獵、過度利用自然資源,甚至為了建水電站、修公路、挖礦、建游覽設施,動輒修改保護區規劃,那些核心區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自然保護無從談起,物種消失與流失現象屢禁不止。今后鄉村振興,自然保護區建設,野生物種的保護工作,應當盡量吸引當地村民或牧民參與,國家的各種政策資金應當向他們傾斜。因為,只有當地人才知道物種對于他們生命的重要意義。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的食物、水和健康的重要保障。人類是動物大家族的一員,動物自身不能制造食物,需要綠色植物提供。在全球30萬種植物中,人類經常利用的農作物不到200種,加上藥用植物,所開發利用的也不到1000種。小麥、水稻、玉米是全人類的淀粉來源,大豆、花生是主要的脂肪來源。可以說,沒有生物的多樣性就沒有人類的食物來源。生物的多樣性還保證了人類必需的水資源。植被通過蒸騰作用將土壤中的水輸送到大氣,然后參加大氣水循環;地球如果沒有綠色植被覆蓋,水循環就絕對不是今天的樣子。
再看一下生物多樣性對人類健康的守護。我們都知道,在化學制藥沒有發明前,我們的祖先就是用天然動植物成分充當藥物,至今生物制藥的主要成分依然是各種動植物;另外,我們呼吸的氧氣也是植物制造的。光合作用、生物固氮作用是地球上發生的規模最大的兩個生物化學反應。更難得的是,這兩個反應是在常溫、常壓下發生的,沒有任何環境污染,是沒有任何成本的最完美的化學反應,它們為人類提供了食物、水、氧氣和優美的生態環境,這是無法用化學合成產品取代的。生物多樣性還具有保持能量合理流動、改良土壤、凈化環境、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多方面的功能。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的國家之一,為全球生態系統第一大國、生物多樣性第三大國。中國有高等植物3萬余種,脊椎動物6347種,分別占世界總種數的10%和14%。中國生物物種不僅數量多,而且特有程度高,生物區系起源古老,成分復雜,并擁有大量的珍稀孑遺物種。中國廣闊的國土、多樣化的氣候以及復雜的自然地理條件形成了類型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包括森林、草原、荒漠、濕地、海洋與海岸自然生態系統,還有多種多樣的農田生態系統,這些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孕育了豐富的物種多樣性。中國有7000年的農業歷史,在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作用下,為適應形形色色的耕作制度和自然條件,形成了異常豐富的農作物和馴養動物遺傳資源。這些物種分布區,都與鄉村有關,那些偏遠的鄉村,野生動物已經把農家院當成了它們的家。
來源:《鄉村振興:選擇與實踐》
作者:蔣高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