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上述土地規模與土地效益矛盾問題,我們的科研團隊,早在12年前就開始研發一種“低成本、零污染、高回報”的農業模式。在該類農業模式下,農民投入的成本已降低到每畝不足500元(徐子雯數據),其主要投入為勞動力,但實現了每畝5000-10000元左右的凈收入,等于自己給自己打工。這個模式就是開始被人詬病,目前被眾多消費者接受的“六不用”農業模式,即在種養過程中,不用農藥、化肥、除草劑、地膜、人工合成激素與轉基因種子,盡量利用可留種的老種子,生產優質食品,實現3-5倍效益提升。從示范農戶來看,我們這個目標已基本實現,部分超額實現。下面就來看看其中10個農戶的收入情況:
表1-1 山東省平邑縣弘毅生態農場“六不用”平臺+農戶帶動農民收入情況
農戶甲 投入土地25畝地建了養牛場、青貯池、堆肥廠、污水池。常年投入兩個管理人員,60后夫妻檔,臨時用3-4名飼養員。有母牛100頭,大小牛250-300頭,每年出欄100頭左右,凈收入30-40萬元。這是個特殊的農戶,要求的技術含量高,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一般農戶較難勝任。
農戶乙 與弘毅生態農場常年合作,種植“六不用”糧食,主要為小麥、玉米、大豆、高梁、谷子、花生、紅薯等。轉租農場土地40畝,自投土地10畝。五口之家,70后夫妻檔,為村里的種植大戶,有70馬力拖拉機、收割機等。已連續三年穩定年收入15-20萬元。
農戶丙投入土地7.5畝(共10畝地,包括親屬土地), 為60后老兩口經營,主要種植“六不用”蘋果、柿子、核桃、山楂、生姜、山藥、毛芋頭、各種順季節露天蔬菜等。每年穩定收入10萬元左右。據我的研究生調查,幾年來該農民生產的“六不用”食材,以物種計,高達70種以上,部分野菜(如薺菜、馬齒莧、蒲公英等)都有很好的市場。這種高的土地利用效率,這種不破壞耕地且保養土地的效果,是工業化農業模式根本無法企及的。
農戶丁 以種植蔬菜和真菌養殖為主。準70后農民,經營土地4.5畝,嚴格按照弘毅團隊技術要求,主要種植順季節六不用蔬菜,如大蔥、大蒜、洋蔥、土豆、胡蘿卜、大白菜、白蘿卜、胡蘿卜、紅皮蘿卜、黃瓜、西紅柿、扁豆、雞腿菇、香菇等蔬菜三四十種。穩定收入10萬元以上。
農戶戊 由兄妹作業組組成,家有土地10畝左右,從事弘毅生態農業淘寶銷售業務。80后兩口,加一個90后妹妹,還有他的老母親為農場勤雜,月總工資收入8300元,年收入9.9萬元。該組合的就業年輕化趨勢十分明顯,較高的農民工返鄉就業率是鄉村振興的硬性指標。
農戶己禽類養殖戶。由60后夫妻組成,投入土地6畝,養殖雞、鴨、鵝、山雞,及各種禽蛋,每年收入約7.5萬元。所有禽類自由放養,水禽能夠自由戲水,且為活水。
農戶庚豆類與面制品加工戶,4口人,自有土地5畝,常年加工弘毅生態農場需要的豆類制品,古法加工豆腐皮、豆腐、腐竹、豆芽等,嚴禁使用防腐劑等化學物質。加工毛收入8萬元,其他收入在3萬元左右,年11萬元。
農戶辛 50后夫妻檔,2口人,承包土地20畝,生態養殖豬20頭。豬糞發酵后搞六不用作物種植,養殖與種植收入超過10萬元。
農戶壬 為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弘毅生態農場的客人,特開了生態食材餐廳,發展一戶農民從事鄉村旅游接待工作。3口人,加上老人與孩子的土地6畝。目前,每年來到農場有5000到10000人左右,人均消費100元,每年是穩定性收入在5-10萬元左右。自種土地也按照弘毅生態農場要求,種植小麥、玉米、花生、大蒜等。來農場參觀與體驗的客人食材,要求95%以上為農場自產。
農戶葵 弘毅生態農場的產品,已經覆蓋除西藏、澳門、香港、臺灣以外的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尤以京、上、廣、深高端客戶為主,約4000名消費者,涉及數千個家庭。因物流業務量大,弘毅生態農場與某物流農戶組建的公司簽訂長期合作協議,該公司每天上門取貨。加上土地收入,物流運輸收入在10萬元以上。該農戶3口之家,80后夫妻,有一輛物流運輸車,已基本不從事農業生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