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荒廢已經不是極個別現象,在農忙時節,農田里也只是老弱婦孺,年富力強的農村勞動力大部分已經背井離鄉去城市尋找生存的希望。
2012年5月3日中國網發出了這樣的疑問“未來靠誰種地?”的警告。在湖南麻陽縣舒家村鄉獅子灣村,全村10個組留守在農村種地的婦女占種地農民的38.6%,因耕種不過來,村里部分土地撂荒。農村留守人員勞動能力不高,農業規模萎縮和耕種效率下降。獅子灣村糧食播種面積10年下降了200畝,糧食年總產量下降了23萬公斤,農業生產后勁嚴重不足。
為了調查農村土地撂荒現象,筆者在全國各地調研,先后到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寧夏、甘肅、西藏、陜西、山西、山東、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貴州、云南、廣東、福建、浙江、江蘇、海南、上海、北京、天津等地,足跡幾乎遍布全國所有內陸省份。為了尋找農業撂荒的原因,2008年4月,筆者現場到毛澤東主席的老家湖南韶山沖調查。只見高速公路兩旁的農民家庭,十室九空,大都是鐵將軍把門,稻田里很少見到勞作的農民。只有到了韶山沖,因為是旅游景區,才看到人山人海,但許多導游都自稱姓毛,拉我們去吃她們家的“毛家菜”,毛主席發動湖南農民“打土豪、分田地”的最初發源地,如今也成“本末倒置”了,他們招待客人的糧食竟然大都是從市場上買來的。
歷史上,當最底層的農民因為吃不飽飯而淪為饑民,甚至盜賊時,只要有人揭竿而起,就會蜂擁而至,一場轟轟烈烈的改朝換代運動就開始了。農民起義的代價是巨大的,誰都盼望和平而痛恨戰爭。過去的農民起義多發生在封建制度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大地主以及富農對小農或雇農的過度欺壓,農民因貧而失去土地,從此吃飯成了問題。但在和平年代,農民只要還有口飯吃,農民起義的概率是很小的,但一輩子與土地打交道的農民紛紛棄荒,任由土地荒蕪,面對這種現實,就不能視而不見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