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87年當鄉鎮黨委書記,一共擔任了四個地方的鄉鎮黨委書記,我看到有些基層政策讓農民折騰了一遍又一遍,就是沒有賺到錢,因為總量過剩,要追求的是附加值的問題,追求溢價的問題。不是農民的產品不好,而是組織起來的問題。我作為基層干部,發現自己做了那么多的改革其實都是瞎折騰,不是我不努力,也不是農民不懂市場,而是我們沒有真正看清楚農業發展的階段問題。我在基層犯了無數個錯誤,所以我希望基層干部不要走我的老路,一定要弄清楚農業發展不同階段的規律。
農業發展第一階段是短缺階段,特點是供求不足
這個時候農業的目標是追求產量,因為增產就可以增收。這個時候農業政策的要點就是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密集加技術密集就等于農產品的產量。這個時期的基本農業制度——家庭為主、合作組織內部統分結合的經營,對于解決產量是有效的。
農業發展第二階段叫供求平衡階段
特點是增產和增收不同步,價格會大幅度波動
例如說水果增產1%時,價格可能下降3%-5%,當減產時,價格就上去了。我國從1985年開始到現在為止,生產農產品的農民基本上掙不到什么錢,或者是一年掙錢就一年虧錢。這個時候應該以追求農產品價值增長和價格提升為主要目標。比如說追求附加值、追求議價的能力。農業發展第二階段的政策應該是——組織密集、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和品牌密集。我們的農業進入到了第二階段,但是我們的政策還是在學安徽的小崗村。可是小崗村的模式只能解決量的問題,而不能解決價的問題。所以鄧小平提出來要二次飛躍,1993年他說,小崗村是我們的一個過渡的模式,未來中國農民還是要組織起來,要學華西村,但是他的理論沒有被我們政策化。所以1985年以來,中國農業主要問題就是我們已經進入第二階段,但是我們的政策依然處于第一個階段。
農業發展第三階段
我稱之為高度發達階段,其特征是高度競爭
此階段的目標是打垮競爭對手、搶占市場份額、獲得穩定長久的市場份額或者是定價權收益。比如說美國人掌握中國大豆及其相關產品的份額和定價權。農業進入第三個階段之后,農業越發達,農業的補貼越高。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為什么農業越發達,補貼越高呢?就是因為要追求市場份額的收益和定價權的收益。很多的跨國集團追求別人的市場份額和定價權,作為國家和國家之間競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比如我們出口日本的產品很多,定價權在日本,我們進口日本的產品很少,定價權還在日本。農業發展階段框架對基層干部有什么好處呢?因為經常有一些基層干部拿了國家的錢之后,想搞這個產業,那個產業。你要明白你在哪一個階段、你能不能追求這個階段的收益。
農業第四階段是一個特殊階段
就是逆城市化階段的農業服務化
比如說北京、深圳、廣州很大城市周圍的農村,它的農村將變成服務業的一部分。我們反對把農村建設得跟城市一樣。因為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農業文明和農村文明將具有很高的消費價值,所以一定要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所以我們幫別人建設新農村的時候,就完全保留下來,很原始的,包括家家戶戶做的醬都要保留下來。在逆城市化條件下這些都是財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