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及農民組織的主體性建設
內因是根本,重建農民和農民組織的主體性,始終是新農村建設的第一任務。重建農民及農民組織的主體性更要抓住重點。
第一,必須基于土地集體所有制為基石的農民村社共同體重建,以增強農民及農民組織的主體性。
第二,村社共同體內置合作金融是激活村社共同體的捷徑。村社內置金融是將農民再組織起來、將資源資產資金集約經營起來、讓財產權金融化證券化實現起來和產權交易起來、讓成員權信用發達起來的最好辦法。
第三,將農民主導的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完善起來——農民,農民組織為生產產品及其價值最大化做服務。
本質目標及關鍵著力點
協助農民建設有品質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暨“建設未來村、共創新生活”。既要保留傳統,又要創新適應未來發展。
其核心是把人的建設放在第一位,靠人的提升來實現生產生活品質的提升。人的建設,就是建設有品格和品味的人——懂得尊重自己,懂得尊重別人,懂得尊重自然的人。鄉建的根本目標主要是通過人的建設來實現,市場經濟條件下,分散的小農是“主體性不足的人”,組織起來的小農才是“有主體性的人”,人建設的關鍵是農民組織建設。
讓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出村,形成小閉環。把創新放在第一位,讓農民生產生活品質比城里人高,農村才有希望,這就是鄉建的本質。
新農村,有好山有好水有文化都很重要,但再好的山水文化,去一次不會去第二次。鄉村民俗、旅游、休閑,但最重要是人與人間的關系。離開了人好這一條,其他條件再好也沒有意義。
鄉村復雜系統梳理、修復和激活的過程
復雜系統包括生態系統、生計系統、人文系統、治理系統和基礎性支撐體系(包括金融)。
在當下農村產品、產業和資金總體過剩的背景下,知識增量投入比資金增量投入更有效。
新鄉村建設需要不同專業背景的、有經驗的人組成團隊為復雜系統的修復與激活提供綜合性“組織鄉村、建設鄉村、經營鄉村”的解決方案,并協作農民及農民組織主導實施。這是一個有始無終的過程,更是一個需要長期、在地服務的過程。
鄉村規劃設計也是農民和農民組織自己的事情
鄉村的硬件規劃設計建設要以三生共贏(生產、生活、生態)為最基本的原則。鄉村的基本組織制度、基本經營制度、基本治理制度等軟件規劃設計建設要以堅守土地集體所有制、村民共同富裕和黨的領導為基本底線。
村莊發展建設和治理的規劃設計營造,是專業的人,協作農民及農民組織依據一定的原則、底線和規律自主創造的過程。
新鄉村建設是一個有始無終的過程
需要農民組織主導、職業鄉建人士長期陪伴
規劃設計部門和機構給農民一個規劃設計文本后收錢走人的鄉村規劃設計服務,對農民的鄉村建設幾乎沒有任何意義。
把城市建設的一套規劃設計服務與管理辦法套用到鄉村建設是不靠譜的。鄉建需要在地化的綜合服務供應商——中國鄉建院,讓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員一起做,并且是一個長期落地式、陪伴式的過程。
破解鄉建“千斤撥不動四兩”難題,服務才是王道
村社內置金融有效將農村農民的組織體系、信用體系和產權交易體系建立起來,農民能夠自主將資產資源資金集約經營起來,產生強大內生動力,激活鄉村自然就可“四兩撥千斤”了。
“千斤撥不動四兩”是當下鄉村建設中的普遍狀態,花成堆的金錢把鄉村打扮得再漂亮,但很快也會變成新的存量。新鄉村建設,必須探索“四兩撥千斤”的鄉建方法。硬件配置再好,如果軟件不行,照樣運行不起來。道路、水系等是農村各種系統有效運行的硬件基礎體系。而鄉村的組織體系、信用體系和產權交易體系等也是鄉村各種系統有效運行的軟件基礎體系,甚至是更加重要的基礎體系,更加稀缺的基礎體系。很多村莊差的不是硬件基礎體系,差的是軟件基礎體系的建設運營。
學習型村莊是經營村莊的捷徑
對至少30%的村莊而言,建設村莊就是為了經營村莊。未來村、新生產生活,是經營村莊的基礎條件之一。
鄉建既要留住優良的鄉愁,更要勇于創新符合生態文明價值觀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學習型的示范村是經營村莊的捷徑。
把鄉村建設成開放的價值創造平臺
● 不同主體(全社會所有主體)能夠在這個平臺上創造價值、實現價值共振。
● 新鄉村是各種要素(包括集體成員權)可以自由流動的村民共同體。
● 村社內置金融是支撐村社要素(包括成員權)流動的基礎。
● 封閉的鄉村,不是新鄉村,是沒有前途的鄉村。
鄉建服務專業機構要有情懷和信仰
信仰就是“為人民服務”,延安時期的共產黨能單槍匹馬在農村建立起黨支部、農會、根據地,為游擊戰爭和人民戰爭提供大后方,正是因為有信仰。
技能+信仰=事半功倍,就能找到四兩撥千斤之法。所以,職業化的專業鄉建機構,最好的體制是“社會企業”。
當今的新鄉村建設也是縣委書記的鄉村建設
鄉建是對復雜巨系統的修復和激活,除資金外,要動組織、制度、體制、政策等,只有縣委書記才有能力做整合和優化配置??h委書記必須懂得鄉建、并且親自抓、鄉建才能事半功倍。
不懂鄉建的縣委書記,專業的鄉建服務機構必須對其進行培訓,然后才能啟動雙方的合作鄉建。否則,就只能在其領導的點上搞千斤撥四兩的鄉建面子工程。前些年搞的農民上樓就是笨蛋縣委書記的鄉建,真正的鄉建機構要抵制這樣的鄉建。
只有在“三起來”充分實現之后
把鄉建的重點放在生產和產業發展上才有意義
在生產和產業過剩的背景下,所謂的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或發展產業優先的鄉建,往往是勞民傷財的鄉建。必須通過村社內置金融、創建內置金融村社新型組織體系——把農民組織起來、把資源資產資金集約經營起來、把產權交易起來,實現“三起來”。
生產是農民的事情,農民生產有沒有積極性是由收入所決定的,農民組織和政府永遠要記住。
為農民生產生活需要服務服務再服務,千萬不要直接搞生產,也不要刺激農民搞生產。
文 / 李昌平
文章內容根據郝堂·鄉村復興講壇授課錄音整理而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