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品種被套牌,種業生死劫
國家農業部連續多年在全國開展種子執法年活動,保持對種子市場的嚴密監管態勢,但品種套牌侵權然屢禁不止,擾亂市場經營秩序,挫傷企業創新,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競爭。嚴格地說,品種被套牌成為中國種業脆弱機體上的“毒瘤”,是種業發展面臨的一場生死劫難,該到下定決心整飭的時刻了。
一、失控的套牌種子充斥市場
套牌品種(黃淮海地區稱套牌,東北地區稱套包)就是采取偷梁換柱、張冠李戴的辦法,把剛剛通過審定的品種或市場熱銷品種盡快地推入市場。套牌種子(仿冒種子)成本低,盈利高,在無視規范管理的種子市場,品種套牌成為規避法律風險、制假販假的主要手段。
據2010年農業部一項調查:“現有種子企業30%存有或無證經營或套牌種子的侵權違法行為,全國種子企業超過9成不具備科研能力。真正具有研發能力的企業不足百家。”調查顯示:國內企業合法生產經營鄭單958的只有5家,不合法的卻多達40余家。市場銷售的先玉335超過一半是仿冒種子,種子仿冒的生產、加工、包裝到銷售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
在種子交易會或互聯網上,可見承攬印制種子包裝袋的公司和制成的樣品。你可以委托批量印制種子袋,也可以私下委托印制某個品牌品種的種子袋。“賣包裝袋”或“套牌種子”已成為一種投機式“暴富產業”。
一是真袋子里裝假種子。鄭單958品種熱銷,管理部門以鄭單958作為品種區試對照,在潛規則護衛下,比鄭單958增產8%到20%的很多類958新品種竟浮出了水面,但產量真正超過鄭單958的寥寥。其結果是鄭單958被套牌,新審定類958品種袋子里裝的多是真正的鄭單958種子。一家擁有鄭單958產權企業在某地區隨機采購54袋類958,竟然發現其中42袋為被“套牌”。又如新品種吉祥1號,植株健壯,生長整齊,有產量優勢,但它的長相和鄭單958只在苗期才有“寬葉”和“窄葉”之分,在其它生育時期難辨真偽。報道說,2011年吉祥1號在西北地區的制種產量可以播種三四千萬畝,但這個品種只在河南、甘肅兩省通過審定。毋須懷疑,被套牌的吉詳1號播撒到全國大部分地區,有鄭單958的真袋子,也有類958的真袋子;有國企、有民企,也有上市公司。
二是假袋子里裝真種子。先玉335品種在東北地區熱銷,套牌公司迅速跟進。由于套牌種子無需研發支出,生產、管理、銷售成本均低,正牌的先玉335每袋凈利潤15~20元,而套牌的每袋凈利潤可達25~30元,暴利倍增。產權單位很難通過法律手段起訴套牌企業,根除市場套牌種子。報道說,吉林有2/3的先玉335種子是套牌的,銷售套牌種子的公司或作坊就有數百家。他們擁有制種基地、加工設施和銷售網絡,人脈廣泛,渠道通暢。農民購買種子不進店先發問:有先玉335嗎?立馬被老板迎進后店,擺放的全是套牌的先玉335。
三是假袋子里裝假種子。經理花幾十萬上百萬元買下新品種權,或買個品種審定號,或買個即將退市、已經退市的品種名字,通過有關部門“拿到”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檢疫證,把從制種基地套購或自繁種子就地裝進印制好的包裝袋。更有甚者將辦好的所有手續和包裝袋“打包”出售,公司老板不必搞制種和加工,便可輕松地賺到大錢。暴利使得一些弄虛作假、劍走偏鋒的人一夜暴富
但要說明一點,不論是真種子、假種子“套來包去”,袋子里絕大部分種子質量還都不錯。因為搞套牌的主兒心中明白,一旦種子在生產上出了事,農民上訪,監管部門刨根問底動真格的,連帶其他制假造假的事都會一古腦兒被端出來,那可就要吃不了兜著走嘍!
二、套牌種子為什么屢禁不止
套牌成為阻礙中國種子產業發展的痼疾,種業老板和科研人員面臨最頭疼的問題:一個新審定的優良品種剛剛進入市場,親本很快被竊取進行擴繁,套牌緊跟其后,哪個品種熱銷,就有人套牌哪個品種,價格越高相應的套牌也越多,被假冒的概率就越大。因為套牌具有“價格”競爭優勢,在高額造假利潤驅動下套牌行為屢禁不止。
1.審定品種數量過多過濫。“品種審定”是服務,把服務異化為權力,腐敗就不可避免;把“審定”異化為收費,檢測就名存實亡。品種區試和審定鏈條上的潛規則已經是公開的秘密:育種材料靠“拿”,品種區試靠“跑”,審定品種靠“送”,經銷種子靠“套”。黃淮海地區一位基層經理說:現在審定品種多,基層經銷店多,每個縣少則三五百家,多則千來家,所經銷種子名副其實的也就二三十個。有關部門對玉米市場暗訪購樣,700個品種中有400多個品種疑似被套牌,占比例高達58%。農作物品種審定制度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2.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合法的被傷害,非法的被保護,結果必然是市場生態混亂,發展環境惡化。有的縣種子監管執法人員為檢查而檢查,為收費而收費,為罰款而罰款,明目張膽地索要“保護費”,交錢就能“保平安”,雙方結成了“貓鼠同盟”,經銷商也就放心大膽地賣套牌種子了。東北地區一位基層官員介紹:我國種子企業育種起步比較晚,科研投入比較低,實力比較弱,企業缺少自育品種或具有合法準入資質的品種,種子市場約有70%是套牌種子。報道說:某經銷店經銷62個品種,經查只有兩袋種子貨真價實!更有甚者,種子管理部門或執法人員利用手中特權,給經銷店送去既套牌侵權又未審定的萬把斤種子、千把個袋子,幾萬元立馬就到手了!有人問:農業部開展種子經營門店清查行動,重點查的不就是套牌和假劣種子嗎!答曰:省種子管理部門一般只抽查種子的純度、發芽率、水分。要是農業部執法檢查人員來動真格的,“貓鼠同盟”保住險哩!縣里會有人立馬手機群發:“上邊”有人來檢查啦!經銷商立即把套牌種子轉移,或甘脆當天關門停業。檢查人員“取樣”走了,有人立馬又一個手機群發:“平安無事嘍!”套牌種子重新擺上櫃臺。
3.制種基地管理失控。一位基層官員說:整飭西北制種基地,發現套牌侵權生產相當普遍。大企業、大品牌種子監管嚴格,而小企業小品種的私繁濫制難以取締。因為違法行為多與當地鄉鎮、農業局、種子管理站甚至與工商局、紀檢委的某些人員有瓜葛。不該生的“孩子”生出來了,生出來的“孩子”不能簡單地掐死,因為涉及制種農民生存、農業供種安全、企業發展和社會穩定,更何況都是“好孩子”,官員也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4.暴利驅使企業鋌而走險。種子企業、經銷商與基地企業結成利益聯盟,勾結個別管理者尋求庇護,肆無忌憚、有恃無恐地假冒硬套。在種子流通領域也存在反常現象:市場競爭的焦點不是比質量,而是炒概念、玩噱頭,正規產品不受青睞,套牌種子大行其道。既便企業投入大筆錢財打廣告、搞促銷也無濟于事。不少已經退出市場的品種,甚至銷號品種還在堂而皇之地叫賣。農民說:“套牌種子便宜,便宜的不少打;正牌種子貴,貴的也不多打,何苦買貴的呢!”
5.監管部門執法不力。《種子法》沒有賦予種子管理部門執法主體權,沒有規定對假劣種子采取封存、扣押等強制措施權。判定套牌種子的真偽,靠肉眼很難鑒別,即使做出了鑒別,到法制部門也很難通過。按照《種子法》規定,種子鑒定需要委托有資質的、合法的種子質量檢驗機構依法檢驗鑒定,所出具的檢驗鑒定報告,是定性處罰的依據。這就需要一定的時間,不可能及時查處違規進入市場的種子。在種子市場套牌種子泛濫的背后,也凸顯監管部門不作為、亂作為的身影,甚至進行地方保護,部分執法監管部門執法不公,縱容套牌產品,引發惡性競爭,破壞正常市場秩序,致使一些違法種子企業長期逍遙法外。
三、品種被套牌危及種業安全
農業部資料,截止2013年10月,全國持證種子企業5948家,注冊資本3000萬元以上企業737家,占總量12.4%。農業部頒證種子企業有211家,擁有知識產權的不足100家,具有產業化能力的不足80家,但在市場上從事種子經營的代理商卻高達18萬家。其中有30%存在無證經營、仿冒種子、套牌種子等違法行為。品種被套牌制約種業的發展,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競爭。
1.挫傷企業科技創新力。科研人員育成一個品種,需要經過一定的技術積累,其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投入相當高。進入管理部門的審定程序,又要再花去3~4年。一位育種人員痛心地訴說:最大的心愿是親手培育出高產優質品種;最大的苦惱是品種的知識產權得不到有效保護。培育一個品種辛勤勞作,付出多少心血,流淌多少汗水。一個新品種在市場上剛剛展露頭角,其親本自交系很快就被多家單位和個人竊取,隨即擴繁、制種,套包銷售。當新培育品種莫明其妙地被套牌時,自己就像孩子被拐賣了,那是親骨肉啊!而不法企業輕松地套牌獲得高額利潤,誰還去花時間研制新品種呢?
2.擾亂市場經營秩序。公平競爭是市場法則的核心,是種子產業健康發展的根本,是促進種子企業做大做強的前提。一個品種在市場上一旦獲得成功,大批的仿制產品就會蜂擁而至,私繁濫制和侵權套牌種子遍地開花,大量同質化產品被無節制地生產出來,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經營秩序。商業道德低下,財富目光短淺,企業缺乏賣點,經銷商難辨虛實,弱勢農民嘆息!
3.嚴重威脅供種安全。套牌種子一旦風靡市場,誰還甘愿冒著自然、技術和市場的風險去培育、生產自己的品牌種子?一旦制種基地遭受自然災害,暢銷品牌種子供不應求或品種權人維權從緊從嚴,就會出現無種可套的局面。種子短缺將對農業供種構成潛在威脅。更為嚴重的是,大量私繁濫制和侵權套牌種子,嚴重損害了科技創新積極性、經營企業利益和消費者權益,干擾了種業正常生產和影響供種安全。長此下去,中國種業還會有美好的明天嗎?
四、從源頭上整飭套牌種子
2013年5月7日,農業部發布《關于開展種子經營門店清查行動的通知》(農辦種〔2013〕9號),要求嚴厲打擊套牌品種侵權、制售假劣種子等違法行為。“通過查標簽、看發票、問來源、檢質量等,逆向追蹤問題種子源頭,嚴肅查處未審先推、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積極組織入戶調查摸排違法種子經營信息,嚴厲打擊非法流動商販。”各級農業部門及種子管理機構要與公安、監察等部門協作聯動,對重點地區、重點品種,從源頭上嚴厲懲處侵權行為。
1.嚴格品種審定制度。種子企業加強新品種研發,用自育品種主導種子市場。這是解決品種套牌的治本之策。要嚴格執行品種審定標準,控制審定數量。審定的品種要有創新性、商業性和安全性。要把品種審定和品種權保護“雙軌”合為“一軌”,加快植物新品種保護申請、審批、授權速度,應在品種審定程序結束的同時獲得新品種保護權,有助于企業維權打假。堅決退出沒有生產面積、存在重大缺陷、未及時上交標準樣品的品種,清除套牌侵權種子的“外殼”。特別指出,應堅決杜絕品種審定鏈條上的“潛規則”,并逐步將品種審定過渡到品種登記制度。
2.加強種業管理創新。首先是狠抓源頭治理,開展制種基地田間真實性檢測,打擊套牌生產行為,使不法企業無種子可套。其次是嚴格品種退出制度,對一些老品種、在生產上沒有面積的品牌品種堅決退出。從品種審定、基地監管、品種退出等源頭抓起,標本兼治,多管齊下,使不法企業和經銷商無牌可套。
3.推進誠信制度建設。實行企業登記備案,將企業資質、資格、年度報告等,由種子行業協會通過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系統予以公示。引導企業守法自律,承諾不涉足套牌種子生產,樹立講規矩、守法經營、公平競爭的意識。大力弘揚守法光榮,侵權可恥的營銷理念。將違規企業及時向社會公布,使其“一處違規、處處受限”。
4.加大懲處力度。罰劣是為了獎優,要讓惡意造假制劣特別是損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違法者付出高昂代價,讓守法經營者路路暢通、受到褒獎,讓廣大科技人員大膽創新、放心創業。要防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以罰代管”不但不會打擊套牌侵權,反而促成侵權套牌產業利益鏈條的形成,罰款成為侵權套牌企業的“買路錢”,使非法行為“合法化”。相關部門對套牌侵權企業嚴厲打擊,堅決取締,罰它個傾家蕩產、逐出種子行業,優化市場環境,保證農民的權益不受損害,保障農民群眾用上“放心種”。
糧為農之本,種為糧之源。一個優秀品種為國家糧食豐產增收做出貢獻,國家主管部門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確保育種家的科成果不被侵權。根治品種套牌“毒瘤”是一個長期的艱巨任務,會遇到很大的阻力。市場的事情應該由市場來解決,但當市場機制失靈時,政府也要伸出那只“看得見的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