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關于提高小麥收購價的緊急呼吁
6月26日,中國最大的報紙手機報報道說:“在小麥主產區,河南、河北、湖北等地,都出現了小麥收購清淡的情況。業內人士分析,在通脹背景下,管理層擔心糧價上漲,因此在夏糧收購領域收緊貸款政策,并且改變去年多元主體入市收購的政策;與此同時,農戶也預期糧食上漲而惜售。購銷雙方的心理博弈將決定今年夏糧收購的進程和價格走勢,夏糧收購或將上演拉鋸戰”。
好一個拉鋸戰!
看過這篇報道,心里涼颼颼的。
就2010-2011年小麥生產和收儲,筆者2010年下半年在小麥冬播前有兩條建議:第一條,最低收購價在2010年最低收購價基礎上提高30%(1.20元/斤),以調動農民擴大糧食種植面積的積極性,為政府有效管理CPI奠定充裕的物質基礎;第二條,在第一條成立的前提下,堅持主渠道收儲優先,防止游資炒作糧食而至CPI失控。
去年小麥冬播前,政府出臺的2011年小麥收購價為0.93-0.95元/斤,與筆者的期待相差甚遠。所以,去冬小麥播種面積與2009年冬播面積持平,這就決定2011年夏糧持續增產有點懸,容易讓人產生供給短缺的預期;今年6月中旬以來,我國的小麥從南到北陸續上市了,在通脹背景下,政府改變多渠道收儲為單一渠道收購——政府主渠道收購,全國幾乎統一執行的是0.98元/斤的“指導價”,與去年實際收購價持平。去年雖然政府保護價沒有今年高,但因為多渠道收儲,是市場定價,因此價格高開高走。今年既不許民間資金進入糧食收儲,主渠道的收儲資金也較去年大幅收緊,今年的小麥上市如政府所愿——呈現低開低走之勢。
政府好厲害!
我們知道,農民生產小麥的生產資料價格都是市場市場價格。在通脹背景下,2011年的各種生產資料價格都有較大幅度上漲。以下是河北大午集團提供的數據。
2010年:
1.粉碎玉米秸每畝45元
2、 耕地1畝 45元
3、 小麥種35—40斤,每斤按1.4元, 計52元
4、 施肥100斤,115元
5、 播種費1畝,15元
6、 刮畦1畝,4元
7、 澆水電費10元,工資10元,計20元
8、 澆凍水電費10元,工資7元,計17元
9、 一次春天交返青水電費1畝10元,工資12元,計22元
10、 一次追肥80斤,70元
11、 打滅草劑每畝4元,工資5元,計9元
12、 二次澆水電費10元,工資12元,計22元
13、 二次追肥35斤 30元
14、 三次澆水電費每畝10元,工資12元,計22元
15、 打治吸漿蟲、白粉病每畝15元,工資7元,計22元
16、 又一次打藥治蚜蟲每畝6元,工資7元,計13元
17、 收小麥每畝45元,拉小麥10元,計55元
18、 曬、入庫小麥每畝10元
每畝總費用共588元
2011年:
1.粉碎玉米秸每畝55元
2、 耕地1畝50元
3、 小麥種40--45斤,每斤按1.45元, 計63元
4、 施肥100斤,125元
5、 播種費1畝,18元
6、 刮畦1畝,5元
7、 澆水電費10元,工資15元,計25元
8、 澆凍水電費10元,工資10元,計20元
9、 一次春天交返青水電費1畝15元,工資15元,計30元
10、 一次追肥80斤,85元
11、 打滅草劑每畝4元,工資10元,計14元
12、 二次澆水電費10元,工資15元,計25元
13、 二次追肥35斤 40元
14、 三次澆水電費每畝10元,工資15元,計25元
15、 打治吸漿蟲、白粉病每畝15元,工資10元,計25元
16、 又一次打藥治蚜蟲每畝8元,工資10元,計18元
17、 收小麥每畝60元,拉小麥15元,計75元
18、 曬、入庫小麥每畝10元
每畝總費用共708元
708-588=120元/畝
農民按照市場價格生產出了小麥,政府主渠道收購——獨占收購權和定價權——排斥市場競爭,在2011年種1畝小麥的費用比2010年上漲了20%多的情況下,政府收購農民小麥的“保護價”卻比去年小麥的實際收購價還下降了1%。這比計劃經濟時期的“剪刀差”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計劃時期的肥料、種子、農藥、柴油等都是平價。
在通脹背景下,筆者理解政府害怕CPI失控的擔憂,但對政府赤裸裸的向農民轉嫁危機——以犧牲糧農利益抗通脹的做法憤憤不平和極度憂慮,這會導致嚴重后果的:
第一,小麥收購價格太低導致農民惜售,這會影響農民對秋糧生產的投入,進而會對2011年全年糧食產量造成極為負面的影響。
第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在政府壟斷收儲的情況下,往往是地下糧莊大規模低價收儲糧食的最好機會,這既會傷害農民,也會導致政府壟斷糧源的計劃落空,還會對下半年穩定物價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第三, 我國已經進入劉易斯拐點,勞動力價格已經步入快速上漲階段,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特別是從事糧食生產的勞動力會加速非農化,未來10年,我國糧食生產可能是“分田單干”以來最不容樂觀的10年。在此背景下,政府故意壓低糧價,會嚴重挫傷農民下年度繼續生產糧食的積極性,對穩定未來幾年糧食生產和供給極為不利;
第四,我國糧食生產已經連續7年增產了,正常情況下,現在應該步入減產周期了,如果此時“谷賤傷農”,有可能導致本次糧食減產周期更長、減幅更深;
第五,自2003年取消農業稅以來,政府好不容易在農民心目中樹立起來的“重視農業、保護農民”的形象會毀于一旦,就有重復90年代中后期到2003年糧食產量8年持續走低的風險,在流動性泛濫的時代,這是非常危險的。
第六, 30多年的農業改革成果之一,就是廢除“統購統銷”制度,建立起了政府最低保護價的多渠道收儲制度。政府今年的做法完全與改革背道而馳,使30年市場化改革成果毀于一旦。
第七,進一步加深中國經濟深層次矛盾。在筆者看來,長期依靠壓低糧食價格向廣大農民轉嫁通脹風險的做法,是中國經濟深層矛盾的根源。譬如:農民收入低、農民工工資低(中國農民工的工資水平很大程度上是有糧食定購價決定的)、內需不振、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困難、中國生產物質他國生產票子、經濟自主性受制于外部市場約束、貿易摩擦不斷、進出口定價權喪失……等等,都是因為政府長期向農民轉嫁經濟危機——持久壓低糧價引起和積累的。
在CPI不斷走高的時候,“糧價漲,百價漲”的觀點很容易受到認同,通過壓低糧價抑制通脹的主張也很容易大行其道。這大錯特錯了。其實,我國的每一次通脹都不是糧食價格上漲導致的,恰恰相反,每一次通脹都是因為糧價上漲而結束。至于為什么漲糧價反而會結束通脹,筆者在《靠壓低糧價轉嫁通脹導致民弱國虛》(東方早報2010年11月)和《僅僅依靠周小川控制CPI會出大事的》兩篇文章中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這里不重復了。
日本農民生產的稻谷,日本政府以每斤12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中國政府以每斤1元的價格收購;相對于“種房子”,“種糧食”的收益實在是太少了,百分之一都不到;最近25年,一般公務員工資上漲了50-60倍左右,農資的價格漲了20倍以上,而糧食價格上漲只了6倍左右。在中國說“物價上漲的根源是因為糧價上漲”完全是胡說八道!
農民是我國的絕大多數,如果長期以犧牲農民的利益應對通脹或經濟危機,其結果一定是民弱國虛!為了農民的利益,國家的強盛,為了公平正義,筆者發出緊急呼吁:
一:如果政府堅持要壟斷糧食收儲,那么請政府把當下的最低收購價至少要在去年的基礎上上調30%,即1.2元/斤,并且要確保糧食收儲資金充裕供給、敞開大門收購、杜絕壓級壓價和短斤少兩的現象。
二,如果政府不愿意將最低收購價上調30%,那么請求政府立即開放市場,準許多主體入市和政府收儲部門競爭收購農民手上的糧食。
三,秋糧很快要上市了,對秋糧的收儲方式和最低收購價格的確定,要開聽證會,讓公眾廣泛參與決策。
小麥收購價1.3元/斤,一斤小麥可以加工成10個大饅頭,一個大饅頭的面粉成本不到0.15元。請不要老是拿城市低收入居民吃不起高價糧作為壓低農民糧價的理由。況且,靠壓低最弱勢的農民的糧食價格救濟城市的貧困居民的辦法——不是辦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