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經濟 > 三農關注

回歸集體化:中國根本不需要轉基因作物

鴻鈞99 · 2010-07-10 · 來源:烏有之鄉
轉基因主糧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中國根本不需要轉基因作物


    據稱中國發展轉基因農作物是為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因為中國地少人多。這一說法果真氣壯如牛。我不懂得高深的理論,不妨來這樣看一看想一想好嗎?


    以人民公社化為標志,從公社化以后,中國的農業開始穩步發展,到1980年做到了國內糧食自給略有盈余(廣大糧工都可以為我作證)。到1995年大豆能自給之后還可以大量出口。

    到今天為什么反而大豆要進口、大米要進口、玉米要進口,而且據預測“中國到2015年玉米的進口量是現在的10倍。”這表明中國的糧食緊張到什么程度了。由于我年幼不懂,這到底是在發展還是倒退呀?改革開放的成果這么輝煌,難道依賴進口就等于發展?假如順著1980年持續發展的話,我們中國還用得著追求轉基因糧食嗎?還用得著進口轉基因大豆來毒害自己嗎?那末,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這副局面的?我沒什么大道理可說,舉幾個例子供大家再看看想想:


    1、我看到過這么幾個字“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有計劃,按比例全面發展”。可能1980年前就是遵循了這幾個字走過來的吧。
    2、因為公有制集體經濟不好,轉化為個體經濟,個體經濟的優越性就是造成農糧大欠缺。
    3、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可是以紅旗渠為例,如今被人為破壞,全線癱瘓,兩岸的農田全部荒棄。1980年前興修的水利,到如今毀了多少?還剩下多少?這些水利設施周邊又有多少農田被荒棄?農糧不缺才怪呢。
    4、由于當今放棄了“有計劃,按比例發展”,就無休止地侵害“農業這個基礎"。對照“三農”工作來說,簡直在倒行逆施。

    沒有毛時代的種子改良、雜交水稻等農業科學技術的投入,改革時代糧食產量能迅速提高?糧食問題的解決很大程度要靠毛時代搞的水利、種子改良、化肥使用,而不是自私自利、分田單干。

    回想1980年前,面對當今的實際,可以說:“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有計劃,按比例全面發展”。是真正的,無可替代的科學發展觀。若繼續這個發展觀,泱泱中華大國,根本不需要對外求人,有同志說過:“中國根本用不著擔心世界經濟危機,就是自給自足也可以持續發展”。妹帝是世界人民的公敵,它要完蛋,中國干嗎要救它?去救它的目的只有一個“放棄‘自力更生,奮發圖強’而買辦資產階級為自己的私利去崇媚”。


    中國根本不需要轉基因農糧。


    同志們!我說完了,請各位高人指正!

附文:

轉基因科研人員黃大昉的學風--為什么“過去10年糧食僅增產2.5%”?

nirendao

關于轉基因水稻的問題,或者說關于轉基因糧食的問題,有專家在論證其必要性的時候指出,由于國家規劃到2020年糧食要增產10%,然而:“過去的那10年,我們整個糧食增產才2.5%,今后10年要達到10%,這是非常非常艱巨的。靠什么呢?剛才我提到了常規育種,常規育種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可是單靠常規育種不行,一定要和新技術結合,這樣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參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黃大昉研究員,2009年12月在人民網的訪談)。換句話說,因為常規育種能力有限-----過去十年糧食僅增產2.5%------所以必須推廣轉基因糧食,才能完成2020年糧食增產10%的目標。

黃大昉研究員的論證,可以說具有相當的代表性,也成為了支持轉基因主糧的一條重要理由:常規技術的增產是有限的,必須要靠轉基因這種高技術

倘若此項推理為真,那么任何對轉基因主糧的質疑都要大打折扣,要么就糧食不足餓死,要么就期待轉基因確實無害放心食用,怎么選擇?然而,如果結合已有數據深入剖析黃大昉研究員的“過去10年糧食僅增產2.5%”,我們將發現一些有意思現象。

以下所有數據,均來自農業部統計,在其網站上可以輕松找到,不再解釋來源。

首先,我不大明白黃大昉研究員的“過去10年、2.5%”是怎么計算的?我分別計算了2000--2009,1999--2008,1998--2007,1997--2006、1996--2005這五個10年段的糧食增長,分別是14.85%、3.99%、-2.1%,0.67%和-4.1%。哪一個跟“2.5%”都不沾邊,總不成現今說“過去10年”,說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的事情吧?看來黃大昉研究員需要再精細些對待數據。

不過,認為縱觀過去十幾年,我國糧食增產幅度小,這倒是沒錯的。姑且把“過去10年糧食僅增產2.5%”當做一個代稱,意思是過去10年我國糧食增產幅度比較低吧。

那么,一旦要說糧食增產、減產,無非就是兩個因素的制約:面積、單產。其實就是一個最簡單的乘法等式:產量=面積*單產。小學生都能明白。既然過去10年糧食增產有限,要么是種植面積增長不多,要么是單產增長不多,或者兩者兼而有之。這個推導,同樣是小學生都能明白。接下來我們看看幾張圖吧,套用劉謙的一句老詞:現在是見證有趣事情的時刻!

先看“產量”

圖一:1999-2008我國糧食產量(單位:萬噸)

 

說明:10年間,我國糧食產量增加3.99%。增長幅度確實不高,雖然不是2.5%。

圖二:1999-2008我國稻谷產量(單位:萬噸)

 

說明:稻谷和小麥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10年間,稻谷產量減少3.4%。

圖三:1999-2008我國小麥產量(單位:萬噸)

 

說明:10年間小麥產量減少1.3%。

看完了“產量”,來看“面積”:

圖四:1999--2008年我國耕地面積(單位:億畝)

  

說明:10年間,我國耕地面積下降5.8%,凈減少超過1億畝。

圖五:1999-2008我國糧食播種面積(單位:億畝)

 

說明:10年間,我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減少5.6%,凈減少9000多萬畝。

圖六:1999-2008年,我國稻谷播種面積(單位:億畝)

 

說明:10年間,稻谷播種面積減少6.6%,凈減少3000多萬畝。

圖七:1999-2008我國小麥播種面積(單位:億畝)

 

說明:10年間,小麥播種面積減少18.2%,凈減少7000多萬畝

看完了“面積”,繼續看“單產”

圖八:1999-2008年我國糧食單產

 

說明:10年間:糧食單產增長10.18%。

圖九:1999-2008年我國稻谷單產

 

說明:10年間,稻谷單產增加7.85%。

圖十:1999-2008年我國小麥單產

 

說明:10年間,小麥單產增加20.63%。

由上述十張圖,我們能很輕松的得出幾個結論:

1、看面積-----無論是耕地面積、糧食播種面積還是稻谷、小麥播種面積,2008年跟1999年比,都在減少,減少幅度都在5%以上,小麥的播種面積減少達到兩位數;

2、看單產-----無論是糧食單產,還是稻谷、小麥單產,2008年跟1999年比,都在增加,其中糧食單產增長10%以上;

3、看總產量-----糧食作物總產量略有增加(3.99%),稻谷、小麥總產量均略有減少。(說明糧食作物里面的玉米、馬鈴薯等增長較多)

到這里還不算完,再稍微深入一點:

4、對比十張圖,發現一個規律:2003年是一個比較明顯的轉折點。以此為界,無論是面積、單產還是總產,前五年(1999-2003)一般的都呈下降趨勢,到2003年降到最低點;后五年(2004-2008)則呈現上升趨勢,2008年的單產、總產均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

5、將第4點量化,以糧食總產量為例:1999--2003,糧食產量下降15.3%;2004--2008,糧食產量提高12.62%。兩下一拉平,所以“過去10年糧食僅增產2.5%”。

這樣看過來,黃大昉研究員的前述觀點就站不住腳了。

首先,“過去10年糧食僅增產2.5%”,跟常規育種的劣勢沒關系。之所以只有2.5%(重申:這個數據有問題,借代糧食增長緩慢而已),原因在于頭五年(1999--2003)不但不增長,反而負增長!而之所以如此,根源于彼時耕地面積、播種面積都在下降,甚至是大幅度下降。這跟采用什么育種方式無關。反過來講,如果有關系,那03年之后怎么就又大幅度上升了?03年之后咱們主糧轉基因了么?如果糧食播種面積、單產能夠十年一貫的按照后五年(2004--2008)的增長趨勢,過去十年的糧食產量增長絕對超過10%,甚至是大大超過!這樣看來,“過去10年糧食僅增產2.5%”能說明常規育種技術不行么?能說明到2020年糧食增產10%(1000億斤)是個格外艱巨的任務么?我看不但不艱巨,好像還比較輕松呢-----前提是,未來十年都能像過去五年那樣。

其次,2003年成為轉折點,跟轉基因的優勢沒關系。農業部剛剛說了“國內沒有轉基因糧食作物種植”。這可是官方表態。因此,03年之后的糧食增長就無關轉基因;因此,未來十年能否像過去五年那樣增長,跟用不用轉基因,也應該沒多大關系。有人可能說,2004--2008年的增長固然是常規手段,但是常規手段已經到了極限,未來十年是不能保持的,還是要靠轉基因這高科技。那就算算。2004--2008糧食播種面積增長了5.1%,假定未來十年增幅減半,2.5%,那么要滿足增長1000億斤的目標,則糧食單產屆時要達到353.7公斤左右,相比2008年,單產增長7.18%。這是個很困難的目標么?常規育種不是還有很大發展潛力么?難道這么點增幅都實現不了?至于說,為什么“常規育種還有很大發展潛力”?那是黃大昉研究員自己分析的,請參見本貼開頭他的訪談實錄。

再次,為什么兩個五年會有那樣的表現?本貼不打算分析,這也不是本貼的目的。有興趣的網友可以自行研究,只要不跟轉基因掛上鉤就行,兩者不沾邊。既然是不沾邊,拿“過去10年糧食僅增產2.5%”,既嚇唬不了誰,也支持不了誰。這就是我想說的。

糧食問題、農業問題,難不難?難!但是再難,也不能用不靠譜的數字忽悠人。希望轉基因的科研人員,不要拿這種學風來搞研究。

再談黃大昉所說的“過去十年糧食僅增產2.5%”

2009年12月,在人民網的訪談中,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黃大昉研究員以“過去10年糧食僅增產2.5%”為例子,論證未來要大幅度增產,必要依靠轉基因。對于此,我在《為什么“過去10年糧食僅增產2.5%”?》一帖中進行了分析(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003/134320.html)。今天從另外的角度再來談談。

前面說了,制約糧食產量的,無非是“面積”和“單產”兩大因素,黃大昉研究員既無視過去十年耕地面積、糧食播種面積顯著下降,又淡化過去五年糧食實質上是顯著增產并不是十年一貫增長緩慢,斷章取義的把一頭一尾的兩個糧食產量做機械的比較,這種研究問題的方式是根本無法證明糧食問題嚴重到必須依靠轉基因的。

黃大昉研究員可能專心轉基因去了,也可能根本就不懂農業的基本常識,雖然名義上是討論轉基因糧食。我上一帖子貼出十張圖,說了多個問題,今天就用一張圖,談一個問題。

“面積”和“單產”合力影響糧食總產,那么又是什么影響“面積”和“單產”?這里面的因素很多,我說其中一個------“自然災害”。它對糧食播種面積和單產的影響顯而易見,毋庸多說。一般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條件的改善,防災抗災能力會相應的提高,成災率(成災面積/受災面積)會隨之下降。這個比例越低,證明防災抗災的成效越明顯。

暫時拋開轉基因不談,我們把眼光放遠些,看看建國以來中國的成災率情況:

圖:1950--2008中國農作物成災率(計算辦法:成災面積/受災面積,單位:%)

 

由上圖可以清晰的看出:

1、五十多年來,除了少數年份外,我國農業受自然災害的影響一直較大,成災率較高;

2、上世紀50、60年代(上圖缺66--69年數據),成災率變動幅度極大,極端數字頻現。證明了當時的農業很大程度上還是處于“望天收”的階段;

3、到了1970年代,成災率從整體上有了明顯的回落,表明農業防災抗災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4、1970年代之后,成災率的波動減緩,但是始終在高位運行,表明此時我國農業的防災抗災水平相對的不但沒有提高,甚至還在下降。

如果要進一步的分析,自1950年開始,每十年計算平均成災率如下:

年代 平均成災率(%) 備注
1950-1959 43.97  
1960-1969 50.7 缺66-69年數據
1970-1979 30.36  
1980-1989 48.94  
1990-1999 50.54  
2000-2008 55.96 累計9年

最近的10年,將是建國以來平均成災率最高的10年(除非09年成災面積大幅度減少);或者說,最近的20年,已經是建國以來平均成災率最高的20年.......那么最近的30年呢?1950--1977年,平均成災率40.26%,1978--2008年,平均成災率50.96%。大小如何?小學數學。

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也有很多,一個重要的因素,在于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滯后的直接原因,就是國家財政投入的劇減。

“五五”時期,國家對財政農業基本建設撥款年均47.61億元,占國家財政總基建撥款的11.91%,同“一五”時期相比,分別增長4.82倍和上升3.83個百分點。然而,自80年以來,國家財政農業基建撥款開始急劇下降: 1981年為24.2億元, 1982年為28.8億元,分別比1979年減少61.2%和53.8%,“六五”時期財政農業基建投資年均31.71億元,較“五五”時期的47.61億元減少了15.9億元;“七五”時期財政農業基建投資年均49.54億元,剛剛恢復到“五五”時期的水平。“八五”以來,我國財政農業基建支出有較快的增長,累計達472.49億元,但其占財政國內基建總支出的比重仍很低。(于愛芝,李崇光,2000年)

相對的,之所以1970年代能夠實現30%左右的低成災率,就在于自1950年代開始的大規模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它們的防災減災效益隨著工程的逐步完工終于在1970年代顯現出來。

如果說農田水利基礎工程建設的效益發揮,有滯后效應,不是當年施工當年就能看到,所以真正的顯出防災優勢要在幾年十幾年后;同樣的,當你忽視上述建設,所受到的懲罰也是有滯后效應的,幾年十幾年,終歸是要落到自己頭上來。仔細看看前面的圖,再對比上一段引用的數據,非常清楚。

當然,實事求是,這些年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確實在加大,要說不重視也不客觀。但是,第一,現在的投入是一分錢當兩半花,五厘先要還以前的舊債;第二,國家投入是一回事,農民“領情”與否是另一回事。去年一些地方大旱,各級政府急得跳腳,許多農民卻無所謂,種糧人自己都不在乎,投入再多,又有何用?

世界上什么最公平?報應最公平。

有人要疑惑了:既然這些年自然災害影響比以前大,為什么糧食還在增產?這不奇怪,我前面說了,制約“面積”和“單產”的因素很多,并不是只有自然災害。但是,如果這些年的成災率不是動輒就五成以上,而是能延續1970年代的勢頭,我國糧食產量豈不是能更高?恐怕還不止高出一點半點哦。據統計,我國由于自然災害造成糧食減產的幅度平均為5%,如果成災率能穩定的下降到40%以下,由此導致的減產幅度即便下降1個百分點,那也能挽救回百億斤糧食。另外,其他導致糧食增產的因素,其實也要一分為二。比如化肥,現在的化肥施用量比三十年前增加六倍以上,即便不考慮濫施肥對環境的副作用,這種增長也是不可能持續的。

有人可能說:你這里的分析跟轉基因有什么關系哦?也許還會說:轉基因作物可以研究成抗旱抗澇特性,不是還可以抵擋自然災害么?

首先,因為轉基因糧食能抗旱抗澇,能否就可以不要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就可以不要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這個答案顯而易見(如果有人是在設想未來的工廠流水線生產糧食,不在這里討論范圍內)。既然都要,那就不能把轉基因之類的夸大神話,必須老老實實的承認農業生產的基本規律。什么規律?“土、肥、水、種、密、保、管、工”。你覺得自己更高明,能總結出更有效的東西也行,但總是離不開這八個方面。轉基因最多就是“種”,占八分之一,如何能被某些人當做救世主一樣呢?

其次,在沒有任何高科技的情況下,中國連續10年的平均成災率曾經低到30.36%,這里的經驗是什么?秘訣有哪些?迫切需要我們去研究,看看現今的成災率,這個迫切性至少不該低于研究轉基因。

一些研究轉基因、力挺轉基因的學者,似乎忘記了,現在是討論糧食、農作物,必然要站在農業生產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能僅僅把“轉基因糧食”當做一項新產品新實驗,只會用些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理論嚇唬人。

一看到有些學者臉紅脖子粗的證明BT蛋白無害、基因漂移無須擔心等等,我除了嘲笑只能苦笑:嘲笑者,純粹一幫根本不懂農業生產的書齋先生;苦笑者,一幫根本不懂農業生產的書齋先生正在推動轉基因主糧在中國實現。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2. 這是一股妖風
  3. 歐洲金靴|教育之亂,禍起蕭墻
  4. 日本女優橫宮七海自殺身亡——畸形的社會還要逼死多少人?
  5. 司馬南:公開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6. 以前那么“窮”,為什么大家還懷念從前?
  7.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8. 《鄧選》學習 (十)
  9. 影評:電影《熔爐》看資本主義特權
  10. 領導者沒有戰略眼光,談啥雄心壯志?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3.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4.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6.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7. 這是一股妖風
  8.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9.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鮮領導落淚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7.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