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老區是可能的
徐亮
(烏有之鄉《中國老區建設》 2009年5月10日 座談會發言)
作者按:本文按照原稿照錄,根據會后朋友的要求,整理發表于烏有之鄉,歡迎批評和指正?! ?/p>
大家好,聽了漆總編的一席話,讓我長了對老區的見識,說實話,以前我只對老區聽過這個詞語但是沒有什么理性的認識。徐部長的發言則使我們對老區為新中國做出的犧牲充滿了敬意,讓人深受感動。我的發言題目是“另一個老區是可能的”,并準備了點稿子。不代表烏有之鄉和今天講座的主旨觀點,只代表我個人的觀點?! ?/p>
我這個題目可能回讓大家覺得奇怪,老區現在的發展已經落后,趕超發達地區尚且成問題,怎么就如此輕松地談到“建設另一個世界的可能呢”。難道這是一個偽問題?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說點題外話?! ?/p>
剛接到烏有之鄉電話,說是要談老區建設內容的時候,我的心里是有壓力的。因為我不是專家,但是幸運的是我的家鄉在蘇北,也是革命老區,剛才聽漆總編的話列出的老區中,有一個蘇北老區,是吧。全國各地有1389個老區,也就是說這是個龐大的群體。我的家鄉不僅是革命老區,而且還有點自己的特點,那就是這個地方有全國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峰,名叫抗日山,山上有751座烈士墓,安葬著800余位烈士的忠骨,塔碑上銘刻著3576位烈士的英名?! ?/p>
生長在革命老區,有著切身的體會,因此雖然準備發言的時間倉促了點,但是也就講講個人感受吧?! ?/p>
第一個問題是,為什么革命老區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了。
這個問題很復雜,實際上也很容易回答。革命老區淡出視野的意思是它如同一個影象,或者是如同一張老照片,逐漸褪色了,因為它名字中就有一個一字“老”嘛。而我們的視野指的是什么,就是我們周邊的信息,無論學校的、媒體的、學術的、政府的,乃至全社會的,喪失了主動發布老區信息和獲得老區信息可能,現在是信息時代,每個人和群體都是一個主體,要將信息進行外化,但是缺乏宣傳和缺乏一種被知曉的“共同知識”,形成了一個雙重的盲點。不是有人說了嗎,21世紀是注意力經濟。咱們姑且不論這觀點是對的是錯的,起碼老區在公眾的視野中身影是模糊的。你身影模糊了,政府和企業就注意不到;決策者注意不到,資本注意不到,自然跟著權力和金錢屁股跑的媒體更是置若罔聞了?! ?/p>
這里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幾條:
1、是老區人民太偉大,沒有伸手向國家要錢要物。咱們有本暢銷書叫《中國不高興》,我們可以想想,問一問,《老區人民高興不高興?》。其實老區人民在革命戰爭、抗日戰爭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多數家庭都有成員死亡、傷殘。即使是革命領袖,也多數都來源于革命老區?! ?/p>
那么國家扶持老區就是還債嗎?這倒不是,債務關系是商品經濟的關系,欠費停機,借債還錢,這還不是那種經濟關系。這個詞語的使用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邏輯前提。老區人民在解放前做出的犧牲不是為了地區利益,也不是因為領袖出生于某的地區,這個地區組成什么親友后援團進行的犧牲。這是為了國家、全民族的利益。但是革命老區不要求還債,那么是不是國家就沒責任了呢?我認為這是一個政治道義、政治責任、政治道德問題。國家要感恩、全民族要感恩。這種感恩,我覺得是首先要體現一種全民族的認同、全社會的共識,如果革命老區人民的貢獻和犧牲不光榮,那么就意味著為國家作出犧牲根本沒前途,喂的是白眼狼,肉包子打狗了。那么以后國家出現問題,發生真正,誰還會站出來?如同《集結號》,為國家立下功勛,結果國家給予個人什么都沒有。這算什么獎勵先進,獎勵進步?更別說什么代表先進文化,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了,全是放屁,臭得整個960萬平方公里土地都得晃一晃。
今天我提到這個問題,我也給《中國老區建設》雜志、老促會提個不成熟的建議,在恰當的時候,直接向全國人大建議,弄個“革命老區人民犧牲紀念日”或至少“老區人民為新中國成立貢獻紀念日”什么的,擴大影響。
2、我理解的第二條是老區之所以淡出我們的視野,根本原因是在市場經濟面前,老區人民的精神狀態是抵觸和不適應的。當然,我是從正面理解這種不適應和抵觸的。我們看到,每年的紀念毛澤東主席活動,老區人民最為積極。這是一個重要的指標,說明在革命老區,保存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可貴的民族精神。這個精神就是:銘記革命理想,惦記從自己的窮山窩土窩子里走出來已經犧牲了的革命兒女,掛念著國家的根本利益,關心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p>
有了這種精神,中華民族才能夠立于不敗之地。國民黨軍隊人數多,裝備先進,軍官的軍事培訓也更加專業化。為什么還失?。课疫@里提個觀點,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國民黨軍隊的個人私心、野心、貪心、賊心導致了勁頭分散,想法炯異,各懷鬼胎。共產黨軍隊則是在理想、獻身精神和軍隊民主旗幟下擰成一股繩,所以能勝利。
市場經濟要求人人都自私,人人都是理性的經濟人。你不自私,你不無恥,怎么發財?我接觸的老區人民,都是心眼憨厚老實,雖然痛恨腐敗但個個都支持國家,個個都覺得這仍然是毛主席的共產黨,而且還能恢復到廉潔、公正上來。你不壞,發財自然不快?! ?/p>
但是我要補充一點,市場經濟實質上是一種自我毀滅、自殺自攻式的經濟,雖練成了武功,但是卻是“葵花寶典”,將環境、民族精神、互助合作精神一起閹割掉了。老區人民暫時經濟趕不上市場化程度高的地區,但是這不是缺點,這是一種可以轉化為巨大生產力的優勢,而且是沿海發達地區一旦喪失花上幾倍幾十倍都無法彌補的優勢?! ?/p>
現在的媒體和政府都有一種錯誤的觀念,就是完全拿純粹的市場經濟觀念來衡量老區人民的精神,認為他們不夠解放思想,觀點更新不夠,還要繼續解放思想。你們從報紙、雜志上看一看,到處都是,鋪天蓋地,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摧毀老區人民的傳統精神?! ?/p>
老區人民的傳統精神里有沒有缺陷,我認為只有一個,那就是自虐,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的精神。還有一個,就是傳統的小農業小農小私有的經濟思想,自己關門搞一套,合作精神差一些,這都是應該破除的?! ?/p>
3、我再講一下第三個原因,那就是老區沒權沒錢,沒有外國資本的光顧,也沒有權力的恩賜,因此追隨著權力和金錢腳步的媒體就更不感冒了。形成了一種:無權無錢也無話的困境、成了一種惡性循環,甚至說形成了一個老區為歷史特色的弱勢群體。
老區多數分布在內陸,而那些經濟發達的地區從宋朝、明朝、清朝、民國以來都是屬于市場經濟開化的地區。這些地區產生的洋奴買辦最多,上海從清末就成了洋人和買辦的花花世界,比現在的花花公子還厲害。而老區呢,都是產生民族魂的地方。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等,哪個不是老區的英雄兒女?
所以我們這里斗膽講一個觀點,老區想依靠政府政策支持喂奶、沿海資本出血支援、吃外國資本投資的二茬飯,只能當乞丐,連人連飯連精神一塊丟光光的了?! ?/p>
4、另外一個原因,我覺得雜志本身定位為老區,給人第一感覺或者說心理學上的第一印象,就是“老”、“陳舊”,這個不好?!袄稀彼坪跻馕吨鴤鹘y,過時了。你說老區不過時,大家沒時間去思考衡量,直觀印象就是老和過時。這可真是個頭疼的問題,社會的一個特點是喜新厭舊,尤其是新聞學,其中一個特點就是新,媒體對報道也會有所偏好,偏向那些經濟發展迅速、變化多采多姿的發達地區。經濟一發展起來,變動的幅度大,媒體的關注度也就多了起來。所以我建議老區該叫新區,這是一片充滿希望的沃土,雖然暫時整體上比較已發展地區是落后的,但是充滿了希望,也是中國的希望。你們看到上海有埔東新區、天津有濱海新區,沈陽有沈北新區,鄭州有鄭東新區,都是個新字。我們知道,這個老區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是總體上是相對落后的,這是中國經濟失衡的一種集中表現。中國經濟不平衡,地區就就分為四個世界。因此,中國經濟的強大最終不取決于那些經濟發達的省份,而是取決于代表多數地區的老區發展的怎么樣。老區占了中國縣行政區域的一半,這些縣發展起來了,強大起來、繁榮起來了,那中國的經濟強大將不得了。所以我建議從策略上考慮,《中國老區建設》該另出一份雜志或版面什么的,或者《中國老區建設》的別名或者副題目就叫《充滿希望的中國未來新區》什么的。當然,這有點知識分子的想象了。但是不是不值得考慮的心理學戰術?! ?/p>
5、還有一個我不得不尖銳批評的原則,那就是政府責任缺失。我聽了總編的說法, 大抵意思的國家扶持的政策很多。但是奇怪的是,為什么還是發展不起來?除了中間執行階層對政策的沉沒作用以及國家老區政策沒有法制化、長效化以外,是否還有一個有限資源的配置問題?我們知道,資金投入、政策扶植力度這是個有限的經濟、政治資源,它的配置是有等級、層次的。這個分配是一個利益博弈的過程,你老區得到了1%的政策,但是你要知道沿海地區得到了超過200%的政策性優惠,甚至還有保稅區、免稅區這樣的高級優惠。國家在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先開放的可是經濟特區和十四個沿海港口城市,后來設的第三個綜合改革配套實驗區也是沿江的重慶成都地區。
當然還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老區自身區位優勢制約等等,但是我想說的是,這都是有用的廢話。聽著都對,實際都沒用。
我認為,在這里我發表一下個人見解,那就是《另一個老區是可能的》。以前有本暢銷書叫《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我借用了這個題目。算是回答了主持人的第二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解決目前的老區困境。
1、解放思想,破除“市場萬能論”,反對自虐
我這個解放思想是和流行的說法同詞不同義。我認為,只要解放“市場經濟萬能論”這種在世界上實質已經落后的思想,破除新自由主義的流毒,在更高層次上運用高科技、生產關系的最優化組織形式,老區會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根據地?! ?/p>
當然有人會說你這是烏托邦。我要說,那是因為你不懂歷史大形勢和辯證法。在貌似落后的地區,可能蘊藏著未來的希望;而那些看似先進的地區,可能已經是在走下坡路?! ?/p>
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其中說到,如果說計劃經濟本身是市場經濟的更高級形式,那么當這種市場經濟在中國多數地區復辟時,而那些落后地區,他們在計劃經濟時期已經存在并發揮作用、變化緩慢的上層建筑反而能夠為跳過冷酷無情的市場經濟,并跨越這一階段在目前沿海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更為發達的計劃經濟體制。革命的辯證法的原則既要照顧到現實,也要從適當地從反的方向來靈活運用列寧所說的“活的革命的辯證法”?! ?/p>
歷史是跳躍式前進的,你們現在還相信嗎?至少我徐某人還是堅信不疑的。
2、你是否想過,老區人民被媒體、某些官員說得一塌糊涂的缺點,實際上一種優點?! ?/p>
這一點我剛才已經說過了。厚黑學的發明者李宗吾說過,人民受到的各種厚面皮、心眼黑政治家和政府的對待久了,就會懷念淳樸、講信義的時代?! ?/p>
中國有句話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純粹市場經濟的探索已經讓那些走在前面的地區吃盡了環境污染、道德敗壞、信仰缺失、人倫失常的苦頭。老區如果不去嘗試一條新路,難道還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還追隨著環境破壞、精神道德滑坡的老路,那么如果真是這樣,這個時候那你可就真的傻到家了。
那么老區應該實行一種什么模式呢?我認為應該是互助合作制。目前多數的老區人民心地善良、淳樸,心眼實,講究誠意和誠信,這很好。大家商品經濟頭腦都不發達,決斷力也不強,但是如果結合起來,組成互助合作組織,那就大不一樣了。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那些講誠信的企業將能夠生存下來,而那些計劃經濟喪失得很厲害,自私自利講得多的企業終將退出歷史的舞臺。這里要引用一下著名學者何新的觀點,他說西方的企業如沃爾瑪超市,實際上都是計劃經濟程度非常高的企業,而且還跨越了國界進行計劃設計。而且這種實質的計劃經濟狀態是我國的主流經濟學家隱匿不談的,恰恰相反,那些主張自私、人人為自己的模式在西方也早已經處于沒落了。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將是一個吸取了市場經濟優點的新生的計劃經濟模式?! ?/p>
我想,如果學者們有興趣,應該在代表真正的先進生產力的最先進的生產關系和模式方面入手,干嗎花那么大力量去研究一個已經沒落并且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的糟糕、反人類的模式呢?! ?/p>
3、我認為,為了使更多的公有制生存,可以采用隱蔽的形式,更講點策略。將大原則神不知鬼不覺地隱含在策略行為中,從而達到目標,是最為可行的方法。比如你搞合作經濟,或者恢復了人民公社,你可以不叫人民公社,我叫“學習以色列基布茲模式”或者“新新農村建設模式”行不行?堅持原則,又非常立足現實講究策略,如果能夠這樣做起來,那就不得了,是一項不得了的事業。毛主席依靠這兩條成功了,我覺得只要老區人民能夠創新思想、更新理念,發揚漆總編所說的老區人民“創新、民主、艱苦奮斗、寬容”等精神,肯定能夠超越那些經濟上發達、環境卻禍國殃民、精神卻萎靡頹廢的地區,將老區變成一個充滿了希望,能夠給中國一個不同道路選擇的、能夠給民族乃至人類希望的社會主義新區?! ?/p>
4、另外,給《中國老區建設》雜志一個建議,是否可以將雜志定期免費贈送到211工程高校的圖書館,大學生是一個重要的群體,誰取得了青年人,誰就能獲得未來。另外我補充一下,關于互助合作制我暫時沒有詳細的計劃,但是我想起碼的一點,這也是底線,就是至少做到不危害老區人民?,F在講什么對口支援,不要把那些高度污染的企業、傷害環境的和老區人民身心健康的企業轉移到中西部地區。不要把老區人民逼迫到產業鏈條的低端上去。我為什么說教育的公共免費制度是一項永恒而偉大的事業。教育這個東西不得了,老區人民的教育水平上去了,就能夠有文化有能力去避免了給發展地區做廉價的打工崽。我還要加幾句,該多弄雜志的幾個版本,比如《讀者》還有鄉村版,不能只盯著上層和政府去訂閱,要用快樂、故事性的語言告訴人民老區的貢獻和真相。甚至將來考慮出英文版,真正達到雜志的宗旨:讓世界了解老區。老區的精神可能是中國未來民族精神的希望所在?! ?/p>
最后,說了這些觀點,還希望大家多批判指正,最后送老區人民一句話:
“上海北京,深圳香港,稍遜風騷;發達地區,只抓經濟沒頭腦;
數風流人物,還看革命老區明朝”。
謝謝?! ?/p>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