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八年以前,我把吉林省的一家的報紙刊登的由記者高大偉寫的一篇關(guān)于吉林省"蛇年農(nóng)家十二月"特別系列報道之五--"窮棒子社"的文章,寫的是吉林省內(nèi)最后一家生產(chǎn)隊一直堅持走社會主義集體化的道路的事跡。 從這個事跡中又進一步證明了毛澤東主席所提倡的社會主義集體化人人為公的道路的正確性,從而也證明了鄧所倡導的資本主義私有化人人為私的道路是怎么樣的阻礙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也給了資產(chǎn)階級右派一個最有力的當頭棒喝。
下面就是全文轉(zhuǎn)抄如下:
"陳玉國,摘東棚的黃瓜、豆角;馬玉海和李仁和頭晌往市場送菜,后晌給西棚的菜松土、噴藥;劉金全老爺子,栽蔥;李桂芹,照管井和泵、、、、、、、"馬玉清手捧著記工本,給眾人一一分工派活。
這是6月的一個清晨,太陽剛剛冒頭,紅色的晨曦中,空氣格外的清新。白城市洮北區(qū)東風鄉(xiāng)長發(fā)村的這伙人領(lǐng)工之后四下散去,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這是一個難以冠名的集合體,有人稱其為"窮棒子社",有人稱其為最后一個生產(chǎn)隊。初始成員都是這個隊的窮戶、困難戶,從實行聯(lián)產(chǎn)承包那年起,他們就在這一塊兒共同勞動,共同分配,至今已經(jīng)是18年了。
"18年了,真不知是咋撲騰過來的。也不能說有啥了不起,最主要的是沒讓一戶掉隊。不但這樣,還讓大家都'小康'了。"--52歲的馬玉清,而精明的紅臉漢子,面對著升起的太陽,感慨萬千。
一.那一年雪下得真大。馬玉清迎著鄉(xiāng)親們的淚光喊了一嗓子:行了,我這一百多斤交給大伙了
18年前的1983年初冬,地處城郊的東風鄉(xiāng)長發(fā)村實行分田到戶,聯(lián)產(chǎn)承包。許多農(nóng)民是興奮而喜悅
的。身為大隊的出納員,當年34歲的馬玉清更是振奮。他信誓旦旦地對妻子說:"這回可得施展了??粗桑怀?年,咱們肯定發(fā)家。"馬玉清是全村公認的能人,頭腦靈活,處事精明,朋友多,路子廣,本身又勤快能干。然而,就在這時,從屯中隱隱傳出陣陣哭聲。原來是一些極端困難的老弱病殘戶,正處在沉重的擔憂和恐懼之中。他們過去一直依靠集體,現(xiàn)在分田單干,一下子失去了依靠,家窮人弱,往后這日子可怎么辦?哭泣之余,覺得還是不分開好,抱在一起興許還能對付下去??墒怯烧l來挑頭呢?眾人的目光不禁都投向他們心中的能人--馬玉清。
"玉清,委屈你領(lǐng)我們干吧,只有你能挑起這個大梁來,咱們20多戶人家就指望你啦。"--劉金老漢顫抖著胡子說。寡婦宋大嫂未曾開言先就淚流滿面:"玉清兄弟你看看,咱這些人除了病殘就是窮掉底的,家家要啥沒啥,要是單個干連地都不上,只有去逃荒要飯了。你是個熱心腸的人,能忍心看著不管嗎?--嗚--"聽著大伙的哭求,馬玉清一支接一支的吸煙。到后來,這個仗義的漢子再也聽不下去了,猛地一拍炕沿,喊了一嗓子:"行了,別再說了。我答應(yīng)跟你們干,這一百多斤從今后就交給大伙了。"
這個由11個老弱病殘戶、13個窮得叮當亂響的特困戶和一戶寡婦人家組成的特殊聯(lián)合體,在馬玉清的帶領(lǐng)下就這樣成立了。家底實在可憐,除了幾十畝地之外,僅有一套馬車,兩匹瘦馬,一個破蔬菜暖棚,還有一桿秤,幾把鍬鎬,5個套包子、、、、、、、、、生活苦得更不用說,事實上有幾戶已經(jīng)快斷炊了。"得趕緊想辦法整點錢,渡過這個冬天的難關(guān)。"--馬玉清轉(zhuǎn)著念頭,開始奔波。那年冬天的雪下得好大,平地半米多深。馬玉清和另一個熱心人陳國生在大雪中奔波了兩天兩夜,城鄉(xiāng)的親戚朋友都求遍了,最后終于籌到了7000多元錢。當懷揣著這筆錢回到屯子的時候,二個人幾乎都累昏過去了。
這7000多元錢是救命錢,更是這個集體開展生產(chǎn)的第一筆本錢。馬玉清用這筆錢買了一個"四輪子",指派一伙人進城拉腳搞運輸。同時,買來蒜種,在暖棚里栽下1。5畝大蒜。到開春時,城里拉腳掙了5000多元,賣三茬蒜苗凈賺1萬多元。這是這個"窮棒子"社的第一個小豐收,冬天的哭泣變成了春天的歡笑,他們開始了此后的18年的集體的奮斗。
所有生產(chǎn)資料--土地、車馬、農(nóng)具都集中到一起;所有的勞力都組織在一起。分工合作,一律記工分;所有的收益都統(tǒng)一分配,按勞取酬,年終分紅。18年來,馬玉清他們就這樣一直干下來,因此被稱為"最后一個生產(chǎn)隊。"馬玉清這樣評價他們的干法:"不管外面咋叫我們,反正沒讓大家受窮,這就算贏。"話語簡短,但明顯聽得出其中的自信與驕傲。
二、一團火燃燒了18年。馬玉清說:這個集體一天不"黃",就一天是大家的靠山。
72歲的劉金全老漢正在栽蔥。他后面的大棚里是已經(jīng)成熟了的滿架黃瓜、豆角、柿子、青椒,紅紅綠綠,蔥蘢肥碩。干了一早晨,老漢有些累了,直起腰捶捶后背,坐在壟頭歇口氣,也打開了話匣子:"原先我們就一個大棚,現(xiàn)在有了6個了。玉清說咱這兒地處近郊,就認準了種菜這條道,耕地的百分之九十都種菜。種菜加搞副業(yè),這日子就好起來了。早幾年,大伙就脫貧了,這幾更是步步高,整勞力年年都分配5000元,一點也不比一般單干人家差。"喘了口氣他又說:"收多了是一宗,更主要的是大伙在一起好辦事。一家一戶解決不了的困難,玉清挑頭一張羅就亮堂了。就說我吧,那年蓋房子,錢湊不齊,人手也不夠,急得什么似的。緊要關(guān)頭,玉清從外邊借來推土機和汽車,3天就平出了房場拉齊了料,社里的人又一齊上手,這3間'北京平'就起來了。不少人都不相信,就憑老劉頭那爺兒仨還能蓋新房?這話也對,要不是集體幫助,誰知道哪年哪月能蓋起來呢?、、、、、、、"
馬玉清老伴快人快語,說話就像放連珠炮:"那年老宋家大兒子相親遭了難,彩禮錢給不齊--也就差八千吧,女方說啥也不干,這婚事眼瞅著要'黃'。老宋太太一大早就跑到我家里來,進門坐地上就開哭,說她求遍了也沒有借來錢,劉玉清幫著她想一想招。玉清聽了連飯都沒有吃,以集體和他本人的名義擔保,東家西家給張羅錢,到底幫著老宋太太把媳婦娶到家里來。像這種事多了,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陳國玉媳婦崔娟接話道:"玉清大哥總是說眾人拾柴火焰高,集體的力量大。也真是,這些年連過冬取暖的煤,還有大米白面都是統(tǒng)一買統(tǒng)一發(fā)的。要不咋說我們活得有底氣呢,誰真有難心事,集體肯定幫,這是不倒的靠山啊。"
長發(fā)村黨支部書記徐金祥帶人看旱情,這會兒正轉(zhuǎn)到這幾片大棚前邊來。他看著滿棚蔥綠豐碩的瓜菜說:"玉清他們這邊是我們最放心的,水利化最好,光井就打了五六眼,咋旱也旱不著他們。"一轉(zhuǎn)話題又說:"要說馬玉清這些年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全村解決了貧困戶的問題--差不多所有的貧困戶都讓他'摟'過去了,幾年就全脫貧了。這可是為黨、為村上挑重擔吶,功臣啊。"
馬玉清坐在大棚偏房一張破舊的辦公桌后邊正算賣菜的賬,算盤打得噼啪響。記者追問了幾次,他才抬起頭,終于慢慢地答道:"我也說不清為啥這么干。老實說,也曾活動過心眼兒,想不干了。特別是一看原先那些各方面都有不如我的,現(xiàn)今都富得淌油了,成了'款兒',這心里就不是滋味??墒且怀虼蠡锬茄郯桶偷臉幼?,就打消了念頭--我實在是放不下這幫人啊。只要大伙能有個好,個人虧不虧的也就不在乎了。"沉默了一會兒,他又說:"脫貧了,也可以自己出去單干了。翅膀硬了就得放飛,我這里是進出自由。反正我是鐵了心了,只要還有一戶在,我就領(lǐng)著干下去。我就這個脾氣,什么事都要干到底。"馬玉清打住了話頭,但兩眼仍放著炯炯的亮光。在他身后是一張舊木床和一套行李,他在這個棚屋里已經(jīng)住了兩年多了,除了過年,一天也未回家去住。他說,集體這點家底攢得不易,得好好的看著點。再說,這里也挺當清靜,一邊打更,一邊好想事情、、、、、、、、
三、出水才看兩腿泥。馬玉清話語擲地有聲:咱"窮棒子社"不差事
中午,長發(fā)村村支書徐金祥在家里殺了一只雞,弄了幾個菜,眨眨眼對記者說:"今天招待你這個記者,同時也把馬玉清請來,我要犒勞'功臣'。""什么意思?"記者問。徐金祥答:"你可別小看這伙人,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是村上開展各項工作的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了,貢獻大著呢。前兩年,村上搞種菜品種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從擴建新棚到嫁接新品種,他們樣樣在前頭,為全村樹立了榜樣。這場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不成功推廣開了?再說今年擴建'萬元棚工程',村上打算育60萬株新品元蔥,可資金一時不到位,沒人肯自己墊錢先干。農(nóng)時不等人啊。節(jié)骨眼上,又是馬玉清他們把任務(wù)接過去,自己籌資,近期完成了育苗任務(wù)?,F(xiàn)在新苗已經(jīng)移到各戶去了,僅此一項,村民就能增收幾十萬元。你看看他們的功勞有多大、、、、、、"
說著話,馬玉清來了。他不喝酒,上桌后只是一個勁的吃菜,顯得特別實在。望著已有白發(fā)的馬玉清,徐金祥不禁動情地說:"老馬三哥,還記得1998年抗洪嗎?村上組織突擊隊,一共60人,你們就出了20人,齊刷刷的,在大堤上干起活來,為咱村和東風鄉(xiāng)爭了光。可誰知道這是一伙'窮棒子'社的人呢?、、、、、"
馬玉清放下筷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金祥別這么說。說到底咱們是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的農(nóng)民,組織上交辦的事,能不好使嗎?再說,咱們大小也是個集體,總比一家一戶的力量大,有啥任務(wù)理應(yīng)站出來先扛。我常和大家說:我們雖然沒有啥大能耐,可在村上和眾人的眼里絕不能差事。"
下午,馬玉清被社外十幾個農(nóng)戶請去幫助指導打井,他指揮下管、安泵,一直忙到了晚上。
夕陽西下,炊煙升起。"窮棒子社"的社員們披著一身晚霞收工了。男男女女一路說笑著歸來,田野上蕩漾著一派醉人的歡快、、、、、、、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luò)無版權(quán)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