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社會化與村委會制度、農村土地制度的矛盾及解決思路
孫壽慧
隨著農民走向廣闊的外在社會,村委會制度、農村土地制度與這一農民社會化趨勢的矛盾已經顯露,而且將發展地更嚴重。
農民社會化與村民委員會制度的矛盾?! ?/p>
村委會是農民自己選出的自治組織。這一選舉制度可行的前提是農民必須在一塊共同生產,共同享有勞動成果,在長期的相處相知中確定自己的“領導人”。但是,實行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后,原先的那種集體生產勞動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共同生產勞動和享有勞動成果的勞動分配制度這個聯系勞動者之間關系的利益紐帶也相應地消失了,獨立地自我生產勞動和自我享有勞動成果使得農民間相處相知度減小,使農民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勞動和勞動成果。集體共同勞動和分配的制度變為個體獨立勞動和占有的制度,使得村委會選舉制度在人的思想觀念上的前提逐漸虛化和喪失。(盡管當初是農民自己創造了自治這一形式,但那時農民的社會化還未顯示)特別的是,實行家庭承包制之后出生的農村人口,尤其是經過了家庭承包制十大幾年以后出生的人口,從入學讀書到走上社會,和同村的人哪里還有什么共同的生產勞動中的相處相知!你要他們選誰?除非實行競選制;但是競選制在這種農村“人口-土地”制度中又是不可行的。(下面將論及)這一虛化和喪失的發展,必然導致產生的村委會干部德才素質的逐漸退化、低劣,走向建立村民自治組織的初衷的反面。
農民在完成自己的土地經營后,經商、打工、辦廠,在外的時間越來越多,甚至是在外地長年不歸,他們已經不能完成真正意義上的選舉了。特別的是,按照現行土地承包法的規定,“減人不減地,增人不增地”,將來越來越多的人口因婚姻、學校畢業就業、出國等長期離開自己的村組,甚至終生不回,他們既然有土地,就應該還有選舉權;土地既然是他們的,也就需要他們來參加選舉,但他們如何參加村委會選舉呢?
農民的社會化,導致村委會選舉已經不能進行真正意義上的選舉了。
農民的社會化,導致能夠擔任村委會干部的人才的缺失。在農民的社會化進程中,大量的有才能的農民經商辦廠等,即便不出村的,也沒有時間和精力擔任村委會干部了。再者,中國目前的政治機制,是利于不良分子當官而壓制優秀之人當官的,在這種政治氣候中,大量不良分子鉆進了村委會,掌握了地方權力。盡管有些地方的農村有優秀人才取得了村委會的權力并帶領農民共同致富的,但是它并不具有普遍的意義。盡管我們的主旋律的影視作品在宣傳這樣的現象,但是這只能是理想而已,不可能普遍實現的。在不良政治現實籠罩下,許多優秀的能人只能選擇“把自己顧好就行了!”他們無力面對強大的不良勢力,只好選擇回避。 農村村委會的干部待遇很低,也是造成優秀人才不愿擔任村干部的原因,因為他們也要面對家庭需要發展經濟增加收入的現實。如今的現實就是:只有那些懷著撈油水貪污等目的的人才竭力擠進村委會。
讓致富能人進入村委會帶領農民共同致富,是個危險的提法。提出這個建議的初衷是好的,認為致富能人進入村委會后就能利用職位之便利帶領農民共同致富,但它對普遍的農村是不妥的。首先,我們不能否認,許多所謂的致富能人都是靠不法手段致富的,他們可謂“黑紅”都通,真正的正當致富的人在取得村委會權力方面無法與之抗衡。因此,這個提倡客觀上成為不良勢力謀取村委會權力所打著的旗號。其次,讓經濟能人掌握村委會權力,具有滋生腐敗的危險。村委會雖然不是一級政府,但它在現實中卻具有最基層的政權的功能。作為經濟能人,既搞實體經濟(無論是集體的還是其私人的),又組織管理村民,很容易走向政治腐敗和經濟腐敗的。他擁有的政治強勢和經濟硬勢對村民形成威懾力,將使村民屈于他的統治和腐敗。更何況本就懷著這樣心理的不良勢力者進入村委會掌握權力以后呢!這實際上早已成為中國農村普遍的事實!干部必須和經濟實體分開,這樣才能保證政治的清明和廉正。這和黨政官員不能在經濟實體中任職是一個道理。 第三,這個提法實際上是舊的集體制時代觀念思維未徹底根除的產物,其愿望是好的,但它畢竟只是未深刻洞悉社會新的變化發展的未來的必然狀況的理想化的愿望。改革前和改革初期,有發展集體經濟的空間,改革前發展了的華西村和改革后興起的江南等地的鄉鎮集體企業就是如此。但后來,許多集體企業都衰敗了,現在,那種雨后春筍般的集體企業的興起現象再也看不到了,村委會興辦集體企業只能是夢想而已。農村優秀干部人才的流失,農民東走西奔的社會化發展,農村資金和科技的匱乏,外部現代工業及其產品的涌占,等等,使得集體共同致富的各種條件不再具備??磕苋烁刹繋ьI農民共同致富只能是舊的意識思維的空想。如果說未來農民還有共同致富的路子的話,那也不會是靠干部帶領群眾創業形成的共同致富,而只能是在某個領域中的產業化等形成的共同致富,只能是民間在市場經濟發展中自然形成的經濟協作組織等共同致富。另外,我們也不能把共同致富理解得太狹隘,作平均共同富裕的理解,無論在哪兒進廠做工、經商辦廠,只要使大家都能獲得發展的就是共同富裕。有了正確的理解,就會把村干部的“自治”這一組織、管理、服務的位置擺正。
農民社會化與農村土地制度的矛盾?! ?/p>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和中央領導的說法,現在承包到戶的土地,實際上成為農民的私有財產了,而農民的社會化的發展,使得現行的土地制度的不合理性凸顯出來。
1阻礙了土地向種地能手集中。原先,不少外出經商等有了另外的非農生存發展手段的農民拋棄了承包地,與土地“決裂”了,但是,現在種地不收糧不交錢還享受種地補貼,使得本可以脫離土地非農化的農民不再拋棄土地。特別的是,農民認識到土地可能是自己未來的一筆可觀的錢財(如被征用),更是不會拋棄土地。這使得土地很難向種地能手集中,很難形成實行現代化農業所需的整體耕種管理的大片田地。
2不能夠促進農民的完全非農化。農民的社會化是社會發展的需要,讓大量農民通過新的社會分工從自身裂變出去是生產力發展的要求,農民的非農化是農村發展進步的標志和追求,但是現有的土地制度對農民的完全社會化、非農化起到了阻礙作用。完全有條件脫離土地的農民不再拋棄土地。土地耕種對在外打工的不少農民還有影響,妨礙他們在外發展的心理意識的形成。我們的土地制度應該起到積極地促進農民的完全非農化的作用。
3給已經基本脫離本土和完全脫離本土的人的未來遺留難題。因工作、婚姻等基本脫離或完全脫離本土的人口將越來越多,但是,他的承包地還是他的個人財產,將來一旦遇到征地等事情,就有手續上的不便,有的還會引發與原家庭親屬、原村組的糾紛。再者,也可能損害了這些人的權益。例如因婚姻而到配偶方生活的人,遠離自己原來的家庭承包地,如果原家中已經無人了,那么他只有出租或被迫低價出租給他人經營,而所得的出租費顯然是遠遠低于自己經營的收益的,但他又有何辦法呢?如果原家庭還存在,而親屬又有不講情理等情況的話,很可能他就會在事實上失去土地或者與親屬發生糾紛。將來,這些人的權益受到損害后,維權是很難的。如果準許出賣“承包地”,就可以消除這一后患了,但是現實的法律不允許。
現有的土地制度阻礙了農民的完全非農化和完全社會化,也就抑制了生產力的釋放和發展,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解決上述兩大矛盾:實行農村土地所有權的國有化和經營權的私有化?! ?/p>
實行農村土地的所有權國有、經營權私有,各級政府根據社會和工業等的發展需要,作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土地使用擴張的規劃,依法劃用國有土地,只要向農民補償合理年限的土地產出(折算成貨幣,存入銀行,逐年向農民支付)等就行了,不必支付土地補償費等。(此見另文)這將解決現有土地制度與社會和經濟發展中對農村土地要求的矛盾。
更為根本的是,這將利于農民的社會化。
經營權的私有證應該發放給個人而不是家庭??梢猿鲑u?,F行的家庭承包制中,家庭成員個人對承包地是沒有單獨的處置之權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個人的自由,不利于個人的發展。私有證發給個人,使個人有權處置自己的土地的經營權,將帶來多方面的益處。
1這樣能夠保證農民的權益不受損害。比如出嫁、遠居外地的人就可以將自己的土地經營權轉賣、贈與,不再與原土地存在關系。
2促進農民的完全非農化和完全社會化。在非農領域獲得了生存和發展的農民,生活中完全可以不依賴土地了,則就可以將土地的經營權賣掉,割斷與土地的聯系。另外,出賣經營權也可以給在非農領域中發展的農民提供資金。
3促進土地向種地大戶集中,形成現代農場化農業。土地的經營權可以出售,就必將出現土地買賣(主要是進入非農領域發展的人、婚出者、異地生存者等),這樣,種田能手才能有大片土地,進行現代化農場生產,促進農業生產力的新的發展。
4促進社會資金向農業投入,使社會資金有新的流向,得到新的整合和利用?,F在,社會資金大都投放在工業、商業、房地產上,幾乎看不到社會資金向農業投放。私有經營權的可賣性必將迎來社會資金投向農業,促進我國農業的現代化,促進我國的社會資金的投放空間的全面化,使社會資金得到新的整合利用,全面促進全社會的生產力的發展。
5使人的自由遷徙權真正得到實現。一個農民若果想到另一個更適合他生存和發展的地方去,就可以賣掉經營權,真的遠走他鄉?;橐龅犬惖厣钫哔u掉原有的土地經營權后,如需要,完全可以在新的生活地再買。
6有利于打破農村落后、消極的親族宗法關系,建立積極的社會化的現代人際關系。經營權可以出賣,就可以加速人口的內外流動,推動經濟的更快發展,使得舊有的思想觀念更快地被沖擊瓦解,農民的消極的親族宗法意識將大為淡化,這將有利于農村治理,有利于農村人際關系的現代化更新。
總之,土地經營權私有化,對于日益社會化的農民的益處是多方面的。它也將消除因土地集體所有而滋生的干群矛盾、群眾矛盾、政治腐敗。
還將使村委會退出歷史舞臺。
村委會只能是原先的社隊向一種純粹社會管理組織過渡的形式,它將隨著勞動和土地制度的變化而變化,這是大家還沒有認識到的,
土地所有權國有,經營權私有,使得建立在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基礎之上的村民委員會失去了存在的經濟的、法律的依據。取消村委會,適應了農民社會化情勢下無法進行真正的選舉集體干部的實情,使得村級干部歷史地消失,從而也就消除了我國政治中的村級腐敗,極大地化解、消除了我國政治中的基層不良問題,極大地解放農民,有利于我國的政治建設。
取消村委會后,可在農村設立民政部門的派出機構進行社會管理,比如設立農村事務管理服務處。這一機構人員由政府招考錄用的人員擔任。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將使我國的整個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人員全部知識分子化,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這也使得管理農村的人員和經濟實體分開,符合現代政治的要求。
取消了村委會,農民的選舉就是鄉鎮級以上的選舉了。由于與被選舉人不再是原來與村委會干部那樣特殊的相互關系了,由于管理者和農村經濟分開了,這將使得農民的選舉減少不利因素的干擾,走向真實化。更者,它將要求政府官員的直接民選,促進中國的民主進程,促進實質性民主的實施。取消土地的集體所有制和村委會,也就從經濟、法律等方面讓農民完全成為了社會人,——他只屬于這個國家和社會,而不是屬于某個狹隘的“集體”了,他的人身和活動也都是屬于整個社會的了,也就使按照公民的現有居住地參加當地選舉得以實現。
取消村委會,也必將給鄉鎮改革指明方向。
實行農村土地國有化、經營權私有化,取消村委會,將從經濟和政治上割斷幾千年來束縛中國農民人身的最后一道繩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