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科大學生:當代青年人要傳染正氣
華中科技大學 鮑磊
一個人,不能只有強壯的體格,更重要的是要有深邃的思想和寬廣的視野。很難想象,一個沒有思想的人,除了被人利用之外,自己到底能支配自己多少,自己到底有多少是自己所希望做的,是對他人、對社會有益的事情?
思想卻不是與生俱來的,當一個人呱呱墜地時,他的行為就是簡單的非條件反射,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閱歷的增加,隨著知識的積累,并且在真實的生活中,他會慢慢地形成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沒有一定的經歷,就不可能有自己完整的思想,當然平時思考的過程也非常的重要。目睹了一件事情的經過,在大腦中進行著自己的分析,同時與別人的方式進行對比,聯系以往所經歷的類似的事情,進行消化吸收,在自己的大腦里進行再加工,逐漸沉淀成自己的思想。
而一個人的思想同樣是由具體的行為所表現出來的。與同學一起去食堂吃飯,每次去放飯后的碗時,同學總是在兩個碗之間插上筷子,而并不是把筷子直接放到最上面的碗里,當時我也很不明白,后來他告訴我,這是方便清潔的阿姨收拾碗筷。隨即想到了之前看過的一篇文章,要給與別人幫助時,就要以方便對方的形式,而不僅僅是拿給別人一件東西。
如今的大學生,往往更重視如何找到一份更加滿意的工作,而忽視了對很多更加長遠大局的
關注。身為一個中國人,不僅僅要安身立命,還要多為社會做些什么。梁啟超先生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有為則國有為……”但是倘若一個人在有能力,他卻沒有對國家對民族的那份熱愛,只是一味的滿足自己的需求,只求自己的生活富足,那么又怎么能代表國家強大了呢?那這樣的青年又怎么能稱為有為青年呢?
在求知的道路上,不僅要學會安身立命的本領,也要學會承擔起作為一個中華兒女的責任,學會如何更好地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做人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很多人做了一輩子還是那樣渾渾噩噩,有些人到了七八十歲了才對生活有所感悟,有些人則在青年時代就立下了遠大的理想,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斷向自己的理想前進。毛主席小時候就寫了一首詩“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做聲?”這一句話就顯示了他的遠大理想,之后毛主席一直朝著自己的方向努力,盡管其間有很多困難險阻,但是就是憑著這份對理想的執著,這份對天下人美好生活的信仰,硬是讓毛主席在經歷了一次次的山回路轉之后,終于迎來了柳暗花明之時。
我們同樣,肩負著中華民族所賦予我們的責任與重擔,總說我們是新世紀的一代,是關系到中華民族是否能實現偉大復興的一代,我們從小就接受這樣的思想教育,只是我們個人方面還有很大的欠缺,只有理論或是思想方面的教育是很難起到作用的,還要通過實踐活動,在實踐中親身體會,才能成長的更快,才能成長的更加成熟,才能做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于我們自身而言,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很是老套的一句話,確細想來,沒有幾人真的做到。同時在我們身上,就要避免出現不好的作風,要形成一股浩然正氣,在自己的周圍慢慢擴散,讓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和影響,進而形成全社會的一股正氣。
(文章轉自:恰同學少年讀行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