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研讀《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的批注
(1951年~1958年)
《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一書是斯大林經濟理論的代表作。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斯大林就很重視蘇聯科學院開始著手改寫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一事。1951年,在斯大林倡議和指導下,聯共(布)中央評定書稿,于11月召開經濟問題討論會,許多人發表了不同的意見。針對不同意見的一些觀點特別是流行的錯誤觀點,斯大林于1952年2至9月間,寫了《對于1951年11月討論會有關的經濟問題的意見》和《答亞歷山大·伊里奇·諾特京同志》、《關于爾·德·雅羅申柯同志的錯誤》、《答阿·荷·薩寧和荷·格·溫什爾兩同志》三封信,發表之后結集出版,定名為《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一書。這部著作是斯大林對蘇聯30多年來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總結。
斯大林的這部著作,1953年中文版一出版,毛澤東就很快地通讀了一遍,并在封面上用鉛筆畫了一個大大的圈圈,表示他已經讀過一遍。1957年,本書又出了第二版,毛澤東又多次閱讀,一邊讀,一邊批畫。我們從存書中看到,他批注、批畫過的就有4個本子,書上留下了不同顏色的批注文字和批畫符號。由此可見,毛澤東研讀《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一書是下了很多功夫的。毛澤東很想從馬恩列斯的這些書中找到解決當時中國社會主義經濟革命和經濟建設所遇到的諸多實際問題的辦法,及時糾正當時“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人們思想認識上和實際工作中所出現的種種錯誤。
第一節 社會主義制度下經濟法則的性質問題
對于蘇聯1951年11月討論會有關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的意見,毛澤東的批注為“這是完全的重要的一章”。
在“有人引證恩格斯的《反杜林論》,引證他如下的這個公式”旁邊,毛澤東的批注為“自由與必然”。
在“這個任務無疑是困難而復雜的,是沒有先例的。……而僅僅是因為它依靠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這個經濟法則。”的旁邊,毛澤東的批注,先后為“我們有先例”和“在往后億萬年中,生產力性質不會不發生變化的,為了一定要適合它,生產關系也得改變,而且將有無數的改變。”
“不能把我們的各個年度計劃和五年計劃跟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客觀經濟法則混為一談。……在國民經濟有計劃發展的經濟法則的基礎上社會主義的國民經濟方能進行。這是說,國民經濟有計劃發展的法則使我們的計劃機關有可能去正確地計劃社會生產。但是,不能把可能與現實混為一談。……不能說,我們的各個年度計劃和五年計劃都完全反映了這個經濟法則的要求。”在此三處,毛澤東先后作了三處批注,分別是“這是一個客觀法則”、“我們是否研究了、掌握了、學會熟練地應用了這個客觀法則?我們的計劃是否完全反映了這個客觀法則?”和“注意”。
第二節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商品生產問題
“某些同志斷定說,黨在我國取得了政權并把生產資料收歸國有以后還保存商品生產,是作得不對的。他們認為,黨在當時便應當消除商品生產。”在此兩處,毛澤東先后作了批注:分別是“不明確”和“我們也有(這)樣的人”。
“恩格斯的這個公式不能認為是十分明確的,因為其中沒有指出,究竟是社會占有一切生產資料,還是只占有一部分生產資料,即一切生產資料轉歸全民所有,還是僅僅一部分生產資料轉歸全民所有。”毛澤東在此批注:“我們現在還只有一部分生產資料歸全民所有”。
“由此可見,恩格斯所指的是這樣一些國家,在那里,不僅在工業中,而且也在農業中,資本主義和生產集中都充分發達,以致可以剝奪全國的一切生產資料,并把它們轉歸全民所有。”毛澤東在此處作了兩個批注:一是“一切歸全民,才能廢商業”。二是“因而產品充分發達”。
“在十九世紀末葉《反權林論》出版的時候,只有英國一個國家是這樣的國家,那里,工業和農業中的資本主義發展和生產集中已達到這樣的高度,以致有可能在無產階級取得政權時,把國內的一切生產資料轉歸全民所有,并且消除商品生產。”毛澤東針對英國的情況,作了兩條批語:一是“直到現在,只有英國一國”。二是“英國是否能廢除商業,還是一個待研究的問題”。
“在這里,我撇開了在英國國民經濟中占有巨大比重的對外貿易對于英國的意義這個問題。我認為,只有研究了這個問題之后,才能最終解決在英國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并把一切生產資料收歸國有以后商品生產的命運問題。”毛澤東為此寫的批注是“看來還得生產商品”。
“甚至,不僅在十九世紀末葉,而且在現時也還沒有一個國家在農業中的資本主義發展和生產集中是已經達到了像我們在英國所看到的那種程度。至于說到其余的國家,雖然那里的農村中有資本主義的發展,可是農村中卻還有人數相當眾多的中小私有生產者階級,這些人的命運是在無產階級取得政權時應該予以確定的。”毛澤東為此寫的批語是:“美、法、德、瑞、挪、丹、荷、比、盧都不如英嗎?”
“列寧的回答可以簡括如下:
(甲)不要放過奪取政權的有利條件,無產階級應該奪取政權,不要等待資本主義使于百萬中小個體生產者居民破產的時候;
(乙)剝奪工業中的生產資料,并把它們轉歸全民所有;
(丙)至于中小個體生產者,那就要逐漸地把他們聯合到生產合作社中,即聯合到大規模的農業企業、集體農莊中;
(丁)以一切方法發展工業,為集體農莊建立大規模生產的現代技術基礎,并且不要剝奪集體農莊,相反地,要加緊供給它們頭等拖拉機和其他機器;
(戊)為了城市和農村、工業和農業的經濟結合,要在一定時期內保持商品生產(通過買賣的交換)這個為農民唯一可以接受的與城市進行經濟聯系的形式,并且要以全力開展蘇維埃貿易,即國營貿易和合作社——集體農莊貿易,把一切資本家從商品流通中排擠出去。”毛澤東為之寫的批語是:“列寧的五條,我們都做了,并且建立了人民公社,以全力發展工業、農業和商業,列寧是要以全力發展商業,問題還是一個農民問題,必須謹慎小心。”
“有人說,商品生產在任何條件下總還是要引導到而且一定會引導到資本主義。這是不對的。”毛澤東在此處的批語是:“不要怕資本主義,因為不會再有資本主義。”
“決不能把商品生產看作是某種不依賴周圍經濟條件而獨立自在的東西。商品生產比資本主義生產更老些。”毛澤東在此處的批注是:“商品生產是有用的工具。”
“有人說,在我國生產資料公有制已經建立,而雇傭勞動制度和剝削制度已經消滅了后,商品生產的存在就失去了意義,因此就應該消除商品生產。”毛澤東在這段話處的批注是:“(一)勞動;(二)土地;(三)工具:都是公社所有的,因此產品也是公社所有的。”
“現今在我國,存在著社會生產的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國家的全民的形式,一種是不能叫做全民的集體農莊的形式。”毛澤東在此處的批注是“1952年”。
“因此,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目前在我國,也像大約一十年以前當列寧宣布必須以全力擴展商品流通時一樣,仍是必要的東西。”毛澤東在此處寫的批注有二,一是“三十年后還如列寧在時那樣。”二是“什么時候,商品才可以消失呢?”
“可見,我國的商品生產并不是通常的商品生產,而是特種的商品生產,是沒有資本家參加的商品生產,這種商品生產基本上是與聯合的社會主義生產者(國家、集體農莊、合作社)的商品有關的。它的活動范圍只限于個人消費品。顯然,它決不能發展為資本主義生產,而且它注定了要和它的‘貨幣’經濟一起共同為發展和鞏固社會主義生產的事業服務。”毛澤東為這段話寫的批注一是:“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特別商品。”二是“限于個人消費品嗎?不,在我國,農業和手工業生產工具也是商品。是否會導致資本主義呢?不。”
……現在,在我國制度下,說勞動力是商品,說工人“被雇傭”,這真是十分荒謬的,好像占有生產資料的工人階級自己被雇傭,把自己的勞動力出賣給自己一樣。現在講到“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也是令人非常奇怪的:仿佛在我國條件下,交給社會去擴大生產、發展教育和保健事業以及組織國防等等的工人勞動,對于現在掌握政權的工人階級來說,并不是像用來滿足工人及其家庭的個人需要的勞動那樣必要的。毛澤東在此處寫的批注是:“兩種勞動都是必要的。”
第三節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價值法則問題
……在我們的企業中,這樣一些問題,如經濟核算和贏利問題、成本問題、價格問題等等,就具有現實的意義。所以,我們的企業是不能不而且不應該不考慮到價值法則的。
這好不好呢?這并不壞。在我國現今條件下,這的確不壞,因為這種情況教育我們的經濟工作人員來合理進行生產,并使他們遵守紀律。其所以不壞,是因為這種情況教我們的經濟工作人員計算生產量,精確地計算生產量,并且同樣精確地估計生產中的現實事物,而不去侈談憑空想出來的“大概數字”。其所以不壞,是因為這種情況教我們的經濟工作人員尋求、發現和利用生產內部潛在的后備力量,而不去糟蹋它們。其所以不壞,是因為這種情況教我們經濟工作人員不斷地改進生產方法,降低生產成本,實行經濟核算,并使企業能夠贏利。毛澤東為之做的批注是“四條”。
“假如這是正確的,那就不能理解,為什么在我國,沒有用全力去發展那么起往往贏利較少而且有時簡直不能贏利的重工業說來是最能贏利的輕工業?”毛澤東在此處的批注是:“值得研究”。
答A·N·諾特查同志:
“第一,生產資料并不‘出售’給集體農莊,而只是由國家分配給自己的企業。”毛澤東在此處的批注是:“可以出售給人民公社”。
“價值法則對于農莊原料價格的影響無論如何不會是有調節作用的。……第二,農業原料的生產規模并不是由自發的力量,不是由什么偶然的因素來決定,而是由計劃來決定的。”毛澤東在此處的批注是“應研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