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新民主主義論》與新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論是毛澤東一九四〇年一月九日在陜甘寧邊區文化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的講演,論述了抗日戰爭初期的戰爭形勢,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步驟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問題,原題為《新民主主義的政治與新民主主義的文化》,載于一九四〇年二月十五日延安出版的《中國文化》創刊號。同年二月二十日在延安出版的中共中央機關《解放》周刊第九十八、九十九期合刊登載時,題目改為《新民主主義論》。
第一節 《新民主主義論》中的經濟理論
《新民主主義論》共分十五節,其中與經濟理論有密切關系的,是中國革命步驟和新民主主義經濟的內容。
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驟 。毛澤東指出:中國是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它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中國的民主主義革命,在國際上從1914年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建立起社會主義國家后,已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在國內從1919年“五四”運動后,革命的政治指導者,已不是資產階級,而是無產階級了。所以這種革命已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這種革命的勝利,要建立的是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它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是新民主主義的。
新民主主義經濟。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經濟,是新民主主義經濟。在這種共和國內,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歸國家所有。實行“節制資本”,使私有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國營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但這個共和國并不沒收其他資本主義的私有財產,并不禁止“不能操縱國民生計”的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這是因為中國經濟還十分落后的緣故。
新民主主義共和國還要采取一定的辦法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實現“耕者有其田”,掃除農村中的封建關系,在這個階段上一般地還不是建立社會主義農業,但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礎上所發展起來的合作經濟,也具有社會主義的因素。農村中的富農經濟,也是容許其存在的。
以國營經濟作為領導力量,有合作經濟,同時還存在著中、小私人資本主義經濟、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多種經濟成份同時存在,這樣的經濟,就是新民主主義的經濟。
第二節 新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由無產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以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統治,建立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為目標的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是毛澤東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結合中國的歷史實際,總結中國近百年的革命經驗,為爭取民主主義革命徹底勝利而創立的科學理論。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產生的歷史條件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相對于舊民主主義革命而言的,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是在封建社會內部出現了資本主義經濟形式,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新的生產力同舊的封建主義生產關系的矛盾日益尖銳的情況下發生的。它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目標的革命。在世界歷史上,從十七世紀中葉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到十九世紀,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先后經歷了這種革命。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開辟了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新紀元。從此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反對國際資本主義的革命,就不再屬于舊的世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疇,而是新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即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了。這種革命的第一階段雖然按性質仍然是資產階級民主主主義的,它的客觀要求是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但由于它發生在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時代,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必須要為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創造條件。因此,它是一種新式的特殊的民主主義的革命。
中國的民主革命經歷了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過程。這一轉變是從1919年的“五四”運動開始的。中國原來是一個封建主義長期統治的國家,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又遭到資本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把中國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中國的民主革命必須同時完成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推翻封建主義統治兩項任務。從鴉片戰爭開始,中經太平天國運動、中法戰爭、中日戰爭、戊戌變法,都常有這種革命的性質。辛亥革命是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這次革命在孫中山的領導下,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了中國3000年左右的君主專制制度,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但是由于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特別是由于國民黨右派蔣介石叛變,大革命失敗,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并沒有完成。1919年“五四”運動以后,中國的無產階級由于自己的成長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已經迅速地變成了一個覺悟的獨立的政治力量。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領導中國各族人民進行了徹底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斗爭。從此,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就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和革命形成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地主階級殘酷剝削和壓迫農民,造成中國農民極端窮苦,小農經濟生產力難以發展;中國封建社會雖然從明朝中后期就孕育了資本主義萌芽,但是由于自然經濟的牢固性,由于封建統治者長期推行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的政策,致使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十分緩慢。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后,西方列強的入侵,截斷了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正常道路,所以社會生產力長期停滯不前,國家貧困落后。帝國主義列強侵入中國,目的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而是利用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種壓迫手段,極力保存封建勢力,使中國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它們扶植官僚資本主義,作為統治中國的工具,殘酷剝削人民,鎮壓人民的革命斗爭。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就是要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的特權,消滅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剝削和壓迫,改變買辦的封建的生產關系,解放被束縛的社會生產力。
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掌握著政權和軍隊,它們互相勾結,狼狽為奸,反革命力量異常強大,革命要取得勝利,需要在長時間內聚積和鍛煉力量,因而決定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長期性和殘酷性,決定了革命的主要形式必須是武裝斗爭,必須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經過反復曲折的斗爭,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
無產階級是革命的領導階級和根本動力。無產階級與最先進的經濟形式相聯系,最富有組織性和紀律性;他們身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大敵人的殘酷剝削和壓迫,革命性最強;他們與廣大農民有天然的聯系。因此,新民主主義革命只有在無產階級領導下才能取得徹底勝利。農民,主要是貧農和中農,約占農村人口的80%,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剝削和壓迫,是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革命隊伍的主力軍。包括廣大知識分子、小商人、手工業者和自由職業者在內的小資產階級,也受三大敵人的壓迫,是革命的動力之一,也是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者。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他們也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束縛和壓迫,有可能參加革命并成為革命力量,但由于它自身的軟弱性,又有妥協的一面,總的來看,它是無產階級團結的對象。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在無產階級經過共產黨的領導下,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團結一切革命階級、階層和個人,結成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才能戰勝強大的敵人。
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為了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建立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人民共和國,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地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客觀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障礙,因而資本主義經濟必然會有一定程度的發展,這也是社會所需要的。但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發展資本主義,而是為社會主義革命創造前提。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的必然趨勢。新民主主義革命進程中發展經濟,保障供給,必然建設和發展國營經濟和合作經濟,培育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只有堅持無產階級通過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才能保證避免資本主義的前途,實現社會主義的前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