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共中央給共產國際的報告得到的是毫不含糊完全肯定的答復,那么不管后來這“打通國際”是成敗如何,是得也好是失也好,說“從前”還是說“當今”,這筆責任賬都是非常清楚的:“組織遠征軍占領新疆”也好,“以四方面軍獨立進取青海及甘西直至聯(lián)系新疆邊境”也好,都是出自中共中央最高決策層的原始動議與自主策劃,始動議者,始作俑者,都至少包括這樣的指向——黨中央,毛主席!
如成敗與否,他們的擔戴都小不了!
然而半個月后的1936年9月11日,共產國際給出的是這樣的答復:
同意你們占領寧夏區(qū)域和甘肅西部的計劃。同時,堅決指出不能允許紅軍再向新疆方面前進,以免紅軍脫離中國主要區(qū)域。在占領寧夏區(qū)域以后,將給你們幫助。[1]
另據同一天的季米特洛夫日記記載,共產國際援助中國紅軍軍火物資的決定是這樣的:
?、磐庵袊t軍的行動計劃,即占領寧夏的部分地區(qū)和甘肅西部,同時明確指出中國紅軍不得繼續(xù)向新疆方向推進,否則紅軍便有可能脫離中國的主要地區(qū)。
?、铺崆皼Q定在中國紅軍攻占寧夏地區(qū)后提供1.5~2萬支步槍、8門火炮、10門迫擊炮和相應數量的外國制式的彈藥。武器將于1936年12月集中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南部邊境,將通過知名的烏拉圭洋行售出。為運進寧夏作準備。[2]
“不能允許紅軍再向新疆方面前進”?也就是說,共產國際已對“并不反對靠攏蘇聯(lián)”之內涵作出了重新定義!而在中共中央此前的設想中,奪取甘西的重要性,是大于奪取寧夏的!——“因為拿打通蘇聯(lián)的意義來說,占領甘、涼、肅比較占領寧夏更為重要,這是不受日本威脅,有永久保障的一條道路”。如今“不能向新疆方面前進”了,那“占領甘肅西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又何在哩?“占領甘肅西部”的必要性迫切性沒多少了,好幾萬人馬的一支紅軍主力還窩在甘南一隅干嘛哩?——那個年頭共產黨軍隊,還遠沒到人馬多得在啥地方都要安營扎寨的地步吧?……
于是,有難言之隱的中共中央“分攻寧、青”的設計,不得不作出重大調整。
接到共產國際的回復電后,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醞釀磋商了好幾天,才為這個“重大調整”定下盤子。1936年9月14日18時,他們將這個重大調整電告了中共西北局朱德、張國燾、任弼時:
朱、張、任三同志:
(甲)國際來電同意占領寧夏及甘肅西部,我軍占領寧夏地域后,即可給我們以幫助。
(乙)胡宗南部第一師及四十三師、七十八師、九十七師十號從長沙開動,先頭十八號到咸陽,月底集中定西,其補充旅已由靜寧向定西開,其目的不外控制蘭州地區(qū),妨礙甲乙兩軍打通蘇聯(lián),使聯(lián)俄后蘇方接濟歸其壟斷,并于某種時機策應綏遠。
(丙)為堅決執(zhí)行國際指示,準備在兩個月后占領寧夏,擬作如下部署:
?、乓环矫孳娭髁拧⑹畠蓚€月仍在海原、固原地區(qū)、十月底或十一月初開始從同心城預旺之線攻取靈武、金積地區(qū),以便十二月渡河占領寧夏北部,一方面軍之其余部隊保衛(wèi)陜甘北蘇區(qū)。
?、?strong>四方面軍以主力立即占領隆德、靜寧、會寧、通渭地區(qū),控制西蘭大道,與一方面軍在固原西部硝河城地區(qū)之部相當靠近,阻止胡宗南西進,并相機打擊之,十月底或十一月初進取靖遠、中衛(wèi)南部及寧安堡之線,以便十二月渡河奪取寧夏南部。
?、嵌矫孳娫陉兏蔬叿e極活動,吸引胡宗南于咸陽、平涼之線以南地區(qū),與四方面軍互相策應,并聯(lián)絡陜南游擊區(qū)。
?、扔申儽迸沙鲇螕糁ш?,經關中蘇區(qū)出至涇水以南活動,牽制胡宗南之側后。
(?。?strong>以上部署主要是四方面軍控制西蘭大道,不便胡宗南切斷并不便妨礙爾后一、四兩方面軍奪取寧夏之行動,當一、四兩方面軍奪取寧夏時,二方面軍仍在西蘭大道以南,包括陜甘邊與甘南,擔負箝制敵軍之任務,至于占領甘肅西部,候寧夏占領取得國際幫助后,再分兵略取之。在這一對于中國紅軍之發(fā)展與中國抗日戰(zhàn)爭之發(fā)動有決定意義的戰(zhàn)略行動中,三個方面軍須用最大的努力與最密切的團結以赴之,并與甲軍取得密切之配合。
?。ㄎ欤幭鸟R部之士兵運動與回民運動,此間正用大力工作,敵情、地形之詳細調查不日電告。
(己)請兄等考慮電復。
育英、洛甫、恩來、博古、澤東[3]
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在向下傳達共產國際指示時(包括向彭德懷這一層次的高級軍事指揮員傳達時),都略去了“堅決指出不能允許紅軍再向新疆方面前進,以免紅軍脫離中國主要區(qū)域”這一帶有強烈禁行意義的祈使句——要知道,在那個年頭,在大多數中國共產黨人的心目中,“共產國際”和“無產階級祖國蘇聯(lián)”的形象都是神圣偉大且至高無上的,任何有可能對其形象產生負面影響的信息都只能局限在最小的范圍內。像“主力紅軍可向西北和北方發(fā)展,并不反對靠攏蘇聯(lián)”與“堅決指出不能允許紅軍再向新疆方面前進,以免紅軍脫離中國主要區(qū)域”這類信息,有“出爾反爾”之嫌而且自相矛盾,肯定會損及紅軍將士對共產國際和“無產階級祖國”的篤定信心,也極有可能不利于激勵他們對“打通國際”軍事行動的高昂士氣……
畢竟,這是在求人,主動權,它不可能完全操在自己手里!所以在三軍會師前夕籌措“提前攻寧”期間,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還曾特別電示“朱張徐陳”:“但請注意爾后將打通某方等勿向下級傳達。[4]”
中共中央領導層只能轉而先求己——自己重新調整部署。
中共中央的部署調整可以概括為三點:
一、“一、四方面軍各自獨立奪取寧夏和甘肅西部”,調整為“一、四方面軍合力奪取寧夏,爾后再分兵略取甘肅西部”——既然共產國際不同意紅軍“向新疆方向前進”,那么“奪取甘肅西部”的迫切性及必要性也就大為降低。為此,四方面軍主力須“立即占領隆德、靜寧、會寧、通渭地區(qū),控制西蘭大道,與一方面軍在固原西部硝河城地區(qū)之部相當靠近,阻止胡宗南西進,并相機打擊之”,并且與紅一方面軍實現會合。
二、根據共產國際批復的精神,改變了“四方面軍在蘭州以南渡河”的原設想,紅四方面軍參加寧夏戰(zhàn)役的渡河點改在蘭州以北之“靖遠、中衛(wèi)南部及寧安堡之線”。
三、建立甘南根據地以作為“四方面軍獨立進取青海及甘西直至聯(lián)系新疆邊境”前進基地及戰(zhàn)略后方的迫切性、必要性也隨之降低,“一、四方面軍主力在靜、會地區(qū)會師”則取而代之,成為當務之急。
注釋
[1]《共產國際書記處關于同意占領寧夏區(qū)域和甘肅西部計劃致中央電(1936年9月11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zhàn)史資料選編•長征時期》第693頁,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2]摘自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1936年9月11日日記,《季米特洛夫日記選編》第46頁,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3]《中央關于占領寧夏的部署致朱德、張國燾、任弼時電(1936年9月14日18時)》,《紅軍長征·文獻》(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第1124~第1125頁,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4]《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關于同意從靖遠、中衛(wèi)渡河及掩護紅二方.面軍北進致朱德、張國燾等電(1936年10月5日)》,《鞏固和發(fā)展陜甘蘇區(qū)的軍事斗爭⑴》(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第765頁,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