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則試點方案引發熱議。
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商務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控局四部門印發《獨資醫院領域擴大開放試點工作方案》,《方案》明確,允許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蘇州、福州、廣州、深圳和海南全島設立外商獨資醫院(中醫類除外,不含并購公立醫院)。
不少人對此表示擔憂,認為這會危害中國民眾身體健康,甚至一些陰謀論者,認同這是西方勢力堂而皇之改變中華民族基因的開始,是未來開展人口消滅和基因戰爭的又一大步。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憂心。先不提中國的醫療產業在世界來說也是較先進的那一批,單想想看,能在中國開辦醫院的國際醫療集團是什么實力?里面的藥物和醫療設備和服務,自然是價格不菲,恐怕不是普通老百姓所服務得起的。
當然,假若外商能推出一些質量好、性價比高的藥為了打響品牌,占有市場份額,那自然是選擇外商。哪邊在同等價錢下更好地治病,就選哪個。
倘若抱著保護所謂“民族企業”而多花錢購買他們的商品,這實在是被本國資本家忽悠的不輕。國家面臨入侵時,支持國貨還能算是民族獨立的進步行為。互相獨立的國家,來中國做生意,對于打工人來說就用腳選,而不是一味支持國貨。宣傳購買國貨就是支持國家的是他們,支持996勞動時間,反對落實《勞動法》最兇的也是他們。
市場經濟社會,你要對外“走出去”開廠投資掙錢,別的有實力的國家自然也盯著這么一塊巨大的市場,資本雙方利益交換,各取所得。
看病貴,看病難,是近幾十年來壓在老百姓頭上的一座大山,有句話說“辛苦打工三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可謂是打工人的真實寫照。普通人有什么都行,就是不能有大病,輕者存款全無,重則變賣家產,外欠一屁股債務。
我們都知道,在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社會的邏輯下,企業之間大吃小、強吃弱,彼此競爭不停歇,競爭產生了壟斷。而在資本主義社會,一個行業最怕形成大壟斷,不只從業的工作人員受苦,消費者也要付出更多的錢,才能得到跟從前相等的服務和商品。
比如外賣行業,幾年前幾大互聯網公司撒錢投資,大打價格戰。現今只剩下龍頭美團,老二餓了么,以及零散的幾家依托自家企業存活的平臺。外賣行業競爭少了,送餐費卻是上漲了,對店鋪商家的抽成增加了,外賣小哥每單單價下降了(意味著需要工作更多的時間才能賺錢跟從前一樣的工資),美團賺了商家、騎手還有消費者,直送創始人登上了千億富豪榜寶座。
外資企業建立獨資醫院,促進了中國醫療行業的競爭力和活力。老百姓又沒得決定權,那就坐山觀虎斗,看著這些醫院競爭。打工人能卷,資本家為何不卷?
擔心外資獨資醫院坑害老百姓,我認為是多慮了。
中國醫院自1985年開始實行自負盈虧政策,從福利性企業轉變為了公益性企業,其實就是讓醫院自負盈虧,除去政府撥款,自己負責盈利。不少醫院靠著套現醫保,沒病小治,小病大治,大病狠治,甚至發生“病人”已經死亡,扔拉到手術室“表演”增加業績的丑聞。老百姓熟悉的“莆田系”醫院,就是因為公立醫院外包醫院科室,為了錢,不加監管而造成種種駭人聽聞的事件。
外資醫院在中國開醫院當然是為了掙錢,難道國內那么多的醫院是為了人民服務?只要活在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這類私有制社會,醫院就不可能是為了打工人的健康而建立,只能是或是為了盈利,或者為了權貴服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