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學技術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須打好。
2.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就無法提高。
3.要加強理論研究,要有專人搞,不搞理論是不行的。
4.給科學家的稿費可以高一點,每年購買外國書刊的經費四百萬美元不算多,可以用一千萬美元。
5.社會科學也要有個十年規劃。
——-節選于1963年12月毛主席在聽取聶榮臻匯報《十年科學技術規劃》時談話
寒牛出欄解讀:
關于《十年科學技術規劃》,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時代背景。
國內方面,受浮夸風、自然災害、蘇聯毀約多重因素影響,經濟遭受重大波折。
為了經濟企穩發展,國家實時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
國際方面,蘇聯在新疆導演了“伊塔事件”,煽動幾萬中國公民集體非法越境前往蘇聯。
此時美帝也沒有閑著,又開始染指越南內政,蓄意在中國南大門制造事端。
基于這種內憂外患的形勢,毛主席對國民經濟進行符合時宜的調整,就非常符合情理。
在調整過程中,就包括科學技術工作在內。
經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批準,決定在原有《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基礎上,重新制定了《1963-1972年十年科學技術規劃》。
《1963-1972年十年科學技術規劃》確定了“自力更生、迎頭趕上”的科學技術發展方針,提出“科學技術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關鍵”的重要觀點。
該規劃于1963年6月正式定稿。
同年12月,聶榮臻元帥正式向毛主席匯報科學技術規劃各項工作。
上述經典箴言,就是節選于毛主席同聶帥等人的談話內容。
時隔幾十年,毛主席經典講話不僅沒有過時,反而顯得更加深刻透徹,釋放了重要而有價值的信息。
這些真知灼見,至今仍是發展科技的真理。
我們來逐句解讀之。
01
“科學技術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須打好。”
這句話,講得非常霸氣,令人振奮。
“一定要打”,彰顯了毛主席大力發展科技的戰略判斷。
“必須打好”,凸顯了毛主席發展科技的戰略決心。
新中國成立時,國家一窮二白。
所謂“窮”,就是指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所謂“白”,就是指一張白紙,文化水平、科學水平都不高。
并不是說新中國一無所有,國民黨也留了點工業基礎,但少得可憐。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毛主席改變中國科技落后現狀的心情非常迫切。
1956年1月,毛主席在全國知識分子工作會議上講到:
“全黨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同黨外知識分子團結一致,為迅速趕上世界科學先進水平而奮斗”。
周總理在此次會議上,也發出“向科學進軍”的著名號召。
半個月后,毛主席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語重心長地講到:
“我國人民應該有一個遠大的規劃,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文化上的落后狀態,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
這一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被正式提上工作議程。
不久就成立了專門負責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的領導機構。
毛主席親自點將,組建了以周恩來、陳毅、李富春、聶榮臻等人為核心團隊的科學技術規劃領導小組,簡稱“10人規劃小組”。
科技規劃小組,先后邀請了全國600多名優秀科學家、工程技術專家參與。
包括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華羅庚、李四光、趙忠堯、趙九章、葛庭燧、殷宏章、吳文俊、黃昆、羅沛霖、侯祥麟、鄧稼先、馬大猷、王大珩、陳芳允等頂尖科學家在內。
經過科學家們集思廣益、反復分析、綜合歸納,確定了57項重大科技任務。
科學家們根據世界科技的最新態勢,決定將無線電、自動化、半導體和計算技術列為“四大緊急措施”,優先重點發展。
時光進入60年代,毛主席在國民經濟遭受重大挫折之時,遭遇國外敵對勢力孤立遏制之際,做出優化調整科學技術發展工作的正確部署。
在規劃制定過程中。
毛主席強調“自力更生、迎頭趕上”的發展精神。
提出“培養又紅又專的科技人才隊伍”發展主張。
明確“科學技術現代化是實現農業、工業、國防現代化關鍵”的發展觀點。
該規劃主要內容包括:
重點項目規劃,事業發展規劃,農業、工業、資源調查、醫藥衛生等方面的各種專業規劃,技術科學規劃,基礎科學規劃共77卷。
其中確定重點研究試驗項目374項,3205個中心問題,15000個研究課題。
正確的戰略布局,往往帶來結構性的勝利。
毛主席制定發展戰略后,科學家沒有辜負歷史使命。
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奮斗,新中國在科學技術的戰場上,攻下了一個個山頭,瓦解了一座座技術堡壘,掌握了一項項核心技術。
我國先后掌握了殲擊機、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人造衛星回收、東風系列核導彈、長征火箭發射、導彈驅逐艦、超音速反艦導彈、核潛艇等尖端國防技術。
同時還在多復變函數論、哥德巴赫猜想、反西格瑪負超子、陸相成油理論、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萬噸水壓機、水輪發電機組、液壓傳動內燃機車、紅寶石激光器、鐵路基建、雜交水稻、能源化工、汽車制造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除此之外,新中國在工業機床、電子計算機、半導體產業、客用大飛機、汽輪機、新材料等新興科學技術方面均有重大突破,自主掌握了大部分關鍵技術。
上世紀80、90年代,科學技術發展方針出現重大調整,從以自主研發為主轉向為國際合作為主,在技術合作過程中,并非如愿以償。
有合作成果,也有重大挫折。
國際風云,波光詭譎。
為了維持世界科技霸權,美國政府先后炮制了遏制日本工業發展的“廣場協議”、打擊德國汽車工業的“大眾尾氣造假”、阻擊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封殺華為”事件。
這些血淋淋的教訓告訴我們:
發展科學技術主要靠自己,不能把希望寄托于外國人身上,否則就會外國人掐住脖子,或按在地上反復蹂躪。
美帝對中國各種使壞,整日咬牙切齒、罵罵咧咧,又不敢對中國動粗。
從根子上講,還是忌憚中國家里擺著性能先進的“打狗棒”,沒有膽量過分造次。
可見,今日之繁榮,今日之和平,今日之安定,離不開毛主席思想的庇佑。
重溫偉人豪言,猶如在戰場耳聽隆隆鼓聲,催人奮進。
02
“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就無法提高。”
這句話,更有生命力。
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就無法提高,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至今仍散發著熠熠的智慧之光。
歷史總是在適當時候,反復檢驗了毛主席這句話,并且用略帶疼痛的方式啟示我們,要想搞好科學技術,就需要重視自主研發。
如果我們不認真搞科學技術,不重視科學技術的自主研發,只想著用金錢購買外國技術,那么我們的生產力就會受到打擊,國民經濟發展就會受到外國人遏制。
在中國近百年史上,科學技術發展的正反例子都有。
以晚清洋務運動為例。
正面案例有張之洞。
張公建漢陽兵工廠,自主生產漢陽造步槍,努力掌握冶煉鋼鐵技術。
盡管步槍品質遠遠不如外國,但是卻掌握了兵器生產自主權,為中國積累了生產槍支技術。
反面案例有李鴻章。
李買辦用銀子向外國購買洋槍洋炮,北洋水師在短時間就變成“實力雄厚”的海軍。
由于自己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在戰爭關鍵時刻,才發現很多炮彈裝的都是沙子,葬送了整個北洋水師。
張之洞,重視科學技術,通過自主研發生產,促進了民族工業發展,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具有深遠與積極的歷史意義。
李鴻章,也知道科學技術重要,卻側重于搞貿易買賣,解決了部分燃眉之急,對民族工業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卻沒有多少實質性的益處。
新中國70年科學技術發展史上,同樣存在正反兩方面的案例。
正面例子有:
航天航空、國防軍工、交通基建、能源化工、特高壓電、高鐵動車、5G通信、移動支付、新能源汽車等。
通過堅持自主研發,掌握了核心技術,提高了國家工業整體競爭力,促進社會生產力提升。
反面例子有:
客運大飛機、半導體產業、工業機床等產業方面。
改開后放棄自主研發,改走貿易合作的發展之路,最終導致核心技術落后區間加大,在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方面,作用微乎其微。
中間案例:
衛星導航技術和巨型計算機技術。
起步階段,靠自主研發打下了技術基礎,后為了追趕歐美技術與經濟效率雙重標準,放棄自主研發改為國際合作。
合作期間被外國人算計后,半途才醒悟過來,痛定思痛,接著繼續搞自主研發,最終自主掌握了核心技術,打破外國人的技術壟斷。
新中國70年科學技術發展史,總體上取得非常大的進步,尤其是前30年的科學技術發展,基礎打得比較全面與牢固。
不僅掌握了很多高精尖技術,還培養了大批科學技術人才隊伍,為后面科學技術飛躍提供了重要支撐。
改開之后,在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一些挫折,在2010年后又開始加快了發展步伐,尤其是近幾年來科學技術進步明顯,進一步縮減同歐美發達國家差距。
正如毛主席所言: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03
“要加強理論研究,要有專人搞,不搞理論是不行的。”
第三句話,更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毛主席提醒我們,要重視科學理論研究,要重視基礎科學研究。
沒有科學理論研究,就沒有系統的基礎科學。
沒有基礎科學,實用科學技術的研究轉化就成了空中樓閣,將會受到關鍵性的限制。
中國很多科學技術,之所以被外國人卡住脖子,往根上尋找原因,就是缺乏相關的基礎科學研究。
“芯片”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
新材料“硅”就是重要的基礎研究對象之一。
為此,任正非多次強調,我們要加強基礎研究,國家在教育方面要重視基礎教育的投入。
從某種程度上講,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及潛力,不在于現已掌握的科學技術,而是在于對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視。
毛主席是具有實踐精神的哲學家。
他善于站在哲學的高度來思考問題,應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原理來解構科學技術發展,明確指出基礎科學研究(理論)是發展科學技術、提高社會生產力的基礎。
因為人類社會發展都是從低級向高級發展,與人類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生產力,也遵循這個發展規律。
所以,科學技術作為社會生產力的重要載體,其發展與運動趨勢,也符合這個哲學規律。
對于萬事萬物而已,基礎都是不可忽略的力量。
科學技術亦不例外。
它離不開基礎技術、基礎研究,而理論研究是基礎研究的主要內容,事關整個科學技術發展的高度與寬度。
科學理論研究很枯燥,是一個長期系統工程,也不怎么容易出成績,并且經濟效益也不是很明顯。
從事理論研究的科學家,往往既沒有名也沒有利,是不折不扣的無名英雄。
從事基礎科學研究,需要坐得住冷板凳,要有淡泊名利的情操。
在這個熱衷追逐名利的環境下,能坐下來認真搞基礎科學研究的人,都是非常之人,都是時代的英雄,都是國家的脊梁。
以材料力學基礎理論研究為例。
俞茂宏先生,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59年就開始從事材料強度理論研究,1961年首次提出“雙剪”概念,1985年提出“廣義雙剪強度理論”,1991年正式發表統一強度理論。
60年來,俞教授專注于材料力學基礎理論研究,原創性地建立了一個有統一力學模型、統一建模方程、統一表達式而又適用各類材料的統一強度理論,將中國人命名的理論第一次鑲嵌在基礎力學的教程中。
其統一強度理論,已被廣泛應用于工程力學、材料力學、塑性力學、土力學、巖石力學、金屬力學、巖土塑性力學以及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巖土工程、機械、軍工等工程問題的研究。
中國科學院院士陶文銓說:
“俞茂宏先生是西遷前輩的典范,他坐冷板凳幾十年而獨創統一強度理論,雙眼幾近失明而仍筆耕力學巨著,將‘何梁何利’獎金全部捐贈為獎學金,為人謙恭而不事張揚,是我輩學習之楷模。”
寒牛出欄贊曰:
俞茂宏教授是典型毛主席時代的科學家,他像一根蠟燭,把自己點燃,照亮了這個世界。
他是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他是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他是一個值得中國人民尊崇的人。
要向所有默默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科技工作者致敬!
國家要提高基礎科學研究人員的待遇,國家要讓基礎科學研究人員找到歸宿感,國家要給基礎科學研究人員榮譽感。
材料力學基礎理論研究專家俞茂宏教授
04
“給科學家的稿費可以高一點,每年購買外國書刊的經費四百萬美元不算多,可以用一千萬美元。”
第四句話,同樣有指導意義。
提高科學家稿費,增加購買外國書刊經費。
這句話的真正內涵,是要提高科學家待遇和增加相關科研經費,讓科學家在生活物質上和科研經費上得到保障,沒有后顧之憂。
尤其是當今過于物質化的社會。
提高科學家的工資待遇,才能能科學家安心從事科學技術研究。
如果搞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那么科學技術就無法得到實質性提高。
毛主席時代的一千萬美元,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絕對是大手筆。
從這個細節,我們就可以知曉,毛主席是多么重視科學技術發展,多么關心科學家工作,多么豪氣干云。
不過很抱歉,毛主席時代的科研經費具體數據,暫時沒有找到相關史料。
我們來看看近幾年,國家對科研投入的情況吧。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
2016年,我國R&D經費(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總量為15676.7億元,比上年增長10.6%。
其中,基礎研究經費為822.9億元,比上年增長14.9%,明顯高于應用研究經費(5.4%)和試驗發展經費(11.1%)的增速。
2018年,我國R&D經費投入總量為19677.9億元,比上年增長11.8%,連續3年保持了兩位數增速。
其中,基礎研究經費為1090.4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占R&D經費比重為5.5%。其中,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經費589.9億元,是基礎研究投入的主體。
到了2022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30782.9億元,比上年增加2826.6億元,增長10.1%。
其中,基礎研究經費2023.5億元,比上年增長11.4%。
我們再來看2017-2022年中國專利申請數據。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布數據顯示:
2017年,中國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提交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48882件,首次超過日本(48208),躍居全球第二。
2018年,中國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PCT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位居全球第二。其中,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專利申請量高達5404件,位居公司申請人全球第一。
2019年,中國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提交提交了58990件PCT專利申請,超過美國提交的57840件,成為該組織PCT框架下國際專利申請量最多的國家。
2020年,中國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提交了68720件PCT專利申請,穩居世界第一,緊隨其后的是美國,日本、韓國和德國。
……
2022年,中國專利申請量約158萬件,在全球總量中占近半數,甚至超過后四位(美、日、韓、德)之和。
美國(50.5萬件)、日本(40.5萬件)、大韓民國(27.2萬件)和德國(15.5萬件)。
這幾組真實數據表明,中國加大對科學經費投入,尤其是基礎科學研究投入得到加強,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效。
這就是堅持自主研發、堅持自力更生、堅持科技創新的成果,它是中國最具競爭力和威懾力的硬實力之一。
這是人民領袖的遠見卓識。
從某種意義上,也是毛澤東思想的又一次偉大勝利。
什么都不用說,為祖國進步點贊吧!
圖片來源于新華社
05
“社會科學也要有個十年規劃。”
第五句話,講的是社會科學,同樣需要做發展規劃。
社會科學是科學三大領域之一。
主要包括:經濟學、政治學、軍事學、哲學、法學、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民俗學、新聞學、傳播學等學科內容。
社會科學主要側重于研究人類社會發展各種規律性,對社會治理發展與國家長治久安有積極意義。
這里面就包括對哲學的研究。
尤其要把唯物辯證法哲學講好,要推動唯物辯證法理論的完善與進步。
哲學進步了,可以用來指導科學技術研究,能促進科學技術發展與生產力的提高。
什么叫哲學?毛主席認為哲學就是認識論。
所謂認識論,是指認識的來源、本質及其規律的學說。
弱弱地理解為,認識世界、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方法。
在寒牛出欄看來,毛澤東思想不僅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更是馬克思主義的升級版。
毫不夸張地說,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要把毛澤東思想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這個是事關民族復興的關鍵性因素,是民族強大與國家崛起的核心軟件。
其,毛澤東主席哲學思想是重點。
毛主席哲學思想,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吸收了馬克思主義的普遍性真理,二是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道儒法兵等學派思想精髓。
偉人曾經講過一句至理名言:
“要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解放出來,變成群眾手里的尖銳武器。”
為什么要說這句話是至理名言呢?
因為毛主席把學習哲學的重要性講出來了。
學習哲學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好看,或者是吹牛皮,而是用哲學思想來指導我們工作,把我們工作做好,取得更多的成績。
哲學之所以能指導我們工作,主要是因為當今世界很多事物的發展規律,并沒有跳出哲學范疇,仍符合哲學所闡發的一般規律。
準確地說,當今世界的政治、軍事、經濟等發展規律,仍然沒有跳出毛主席《實踐論》《矛盾論》的哲學范疇。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黃奇帆,在他新書《結構性改革》自序中,就引用了《矛盾論》的內外因辯證觀點。
告訴金融工作者,要站在唯物辯證法的高度思考金融工作,要從內因和外因兩個維度辯證分析金融工作,要不然就會栽跟頭。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對媒體講:
“我在上大學時就非常喜歡哲學,毛主席的《實踐論》《矛盾論》通俗易懂,更增加了我對哲學的興趣。”
中共元老陳云曾提議:
“建議中央提倡學習,主要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重點是學習毛主席的哲學著作。”
毛主席思想,仍然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學習毛主席思想,你就走在認識真理、實踐真理、發展真理的大道上,修身、齊家、治業、報國……
相關文章
- 人類歷史上最難的事業,需要我們理解一種偉大
- 鐵穆臻|改造中國與世界——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創新
- 江宇:從毛主席詩詞讀懂中國走過的路
- 足尖起舞驚風雷,新宇新人無限美 ——從中外經典對比看樣板戲芭蕾之風華絕代
- 為什么會有越來越多的網友懷念他老人家?
-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 “個人崇拜”的大棒阻止不了億萬人的敬仰
- 侯立虹|跪拜毛主席像是陋習嗎?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之五
- 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 謹以此文紀念偉大領袖毛主席誕辰一百三十周年
- 中共中央舉行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 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 領會斗爭哲學,發揚斗爭精神——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