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毛主席領導經濟建設,的確思路別具一格,既不同于蘇聯的計劃經濟模式,更不同于歐美資本主義模式,而對這兩種模式老人家是心中有數的。老人家精通歷史,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這就包括歐美經濟史,而對于蘇聯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史,老人家更是了然于胸,在延安時期,毛主席就帶領全黨精讀過《聯共(布)黨史》。在文獻研究上,毛主席讀的中外歷史書,恐怕連一些專業人士都望塵莫及,當他們了解了毛主席的讀書經歷之后,無不嘆為觀止,基辛格就是其中之一。作為決策者,毛主席自己同時也充當了智囊角色,加上毛主席善于走群眾路線,所以老人家在決策上的一系列想法說法做法,往往都能在廣大干部和普通老百姓那里想得通說得通行得通,道器變通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
毛主席在經濟建設上的決策,有很多同樣是“至少比我們早看50年”,例如三線建設就是在毛主席逝世后,經歷了被誤解,或不被理解,逐漸又被理解,被視為經典建設案例的過程。
資料來源: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
完全可以說,三線建設,如果不是毛主席的堅定堅持,恐怕不知會是怎樣的結果。這和新中國的包括兩彈一星一艇,以及運十飛機,等等重大項目的決策及實施過程是一樣的。毛主席在建設時期有句名言叫做“抓革命,促生產”,之后還加了“促工作,促戰備”,一般我們我們都說“抓革命,促生產”,這個理念和戰爭年代的“打土豪,分田地”在文化效應是相類似的。下面來看一看,毛主席通過三線建設是如何做到在全國范圍“抓革命”勢如破竹,“促生產”立竿見影的。
01
三線建設:由器而道,由道而器的過程
三線建設,起因是備戰的需要,打起仗來,要有戰略大后方。不然我們當時70%的工業都在沿海,外敵飛機萬一打進來,后果不堪設想。
如果我們在廣袤的內地,尤其是西部山區建立完整的工業基礎設施和國防工業,那打起仗來就有了堅強的后方。
這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社會意識,也就是由器而道的過程。
不是誰心血來潮作出的決定。
簡單說,赫魯曉夫上臺后搞修正主義,毛主席最早警覺,這是矛盾的特殊性。從普遍性看,毛主席更早就下定決心,要獨辟蹊徑,搞一套我們自己的完全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
毛主席由器而道,由道而器的過程,這是和戰爭年代的思路是一致的。
不管是打仗,還是建設,我們都不能受制于人,都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否則就想不通說不通行不通,這是沒有任何討價還價余地可言的。
三線建設加快決策,加快進行,這直接是美帝國主義幫的忙。
1964年4月14日,美國白宮曾制定絕密報告——《針對共產黨中國核設施進行直接行動的基礎》,美國準備聯合臺灣出動空軍徹底摧毀中國即將進行第一顆原子彈實驗的核基地。
毛主席得知這一情報,立馬就果斷作出了加快三線建設的決策。
1964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研究三線布局問題。毛主席說:第一線是沿海,包鋼到蘭州這一條線是第二線,西南是第三線。攀枝花鐵礦下決心要搞,把我們的薪水都拿去搞。在原子彈時期,沒有后方不行的,要準備上山,上山總還要有個地方。當羅瑞卿講到總參謀部擔心密云、官廳這些水庫的泄洪量太小時,毛主席說:北京出了問題,只要有攀枝花就解決問題了。北京淹了,還有攀枝花嘛。應該把攀枝花和聯系到攀枝花的交通、煤、電的建設搞起來。
資料來源: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
1964年6月8日,毛主席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在談到三線建設時說:“攀枝花鋼鐵工業基地的建設要快,但不要潦草,攀枝花搞不起來,睡不著覺。”毛主席還風趣地說:你們不搞攀枝花,我就騎著毛驢子去那里開會,沒有錢,拿我的稿費去搞。
毛主席這樣的說法,說明什么?說明當時還是有同志思想認識沒有跟上形勢,還有有些遲疑,所以毛主席在思想觀念上,要拽一把,這是不是“抓革命”?
抓革命,就是要解決道層面的思想問題。如果思想上想不通,那么就會在語言說法上唱不同的調,在做法上就會出現消極的東西。
所以,毛主席歷來“抓革命”總是勢如破竹,向一切落后的思想觀念開火。
人的認識是有差異的,盡管革命不分先后,但戰備需要,那可是火燒眉毛了,不能有半點遲疑。
馬克思有句名言:
【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里必須根絕一切猶豫;這里任何怯懦都無濟于事。】
抓革命與促生產,一個主要是道層面的無形動作,一個器層面有形的動作,二者一樣都不能偏廢,少一個都不行。
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器變通。
這里要說明一點,毛主席的戰略布局思想,并不是臨時抱佛腳而生,老人家早就有了超前意識。只不過,但蘇修、美帝從反面教育了更多人,這才接受毛主席的設想。
三線建設,有400萬工人、干部和技術人員,由老工業基地到了西南、西北的大山里面,他們是名副其實的創業者。
同時來自各地的解放軍指戰員,以及西南西北當地的同志,都是創業者。
這樣的創業者,和老紅軍長征異曲同工。
他們在毛主席“抓革命,促生產”號令下,建設出了什么成果呢?
1100個大中型廠礦、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
這樣的“促生產”,是不是立竿見影?
這與抗美援朝的決策類似。抗美援朝決策,毛主席早就在心里定下了,只不過要說服周圍的同志,所以才開了那么多會。
毛主席博覽群書,熟讀歷史,同時老人家具有非凡的世事洞察力,那這可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老人家離開我們47年了,我們需要的是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學習老人家道器變通之訣竅,這既是我們提高自身能力的需要,也是愛國的必然要求。
02
三線建設帶來戰略大后方:安全有保障
前面說了,毛主席精通蘇聯歷史。其中與三線建設直接關聯的是,毛主席總結了斯大林二戰中的經驗教訓。
毛主席認為如果斯大林在戰前在蘇聯烏拉爾山地區建立了完整工業體系,那么衛國戰爭的效果還會更好。
毛主席的這個總結,可不是三線建設決策階段才有的。早在延安時期,就有了。
在《論十大關系》里,“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可以說是三線建設的理論依據,同時其他關系也涉及到三線建設的相關問題。
《論十大關系》,實際上就是“抓革命”的提前準備。
三線建設出現兩次建設高潮。1965年和1966年間,國家集中了大批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以西南為重點,以鐵路、冶金和國防工業為骨干,形成三線建設的第一次高潮。
1969年至1972年,是第二個高潮。根據黨中央的指示,三線集中了全國一半以上的投資。各地區建設全面鋪開,各行各業齊頭并進,在不長時間里,初步建成了以重工業為主體、門類比較齊全的戰略后方基地。
三線建設的實施,為增加我國國防實力,改善生產力布局以及中西部地區工業化作出了貢獻。三線建設是中國經濟建設史上的空前壯舉。
請注意:三線建設啟動是1964年,在1964-1970年間,三線建設對于國防科工系統的貢獻,那是不可估量的。僅以與運十飛機相關的航空工業為例。
航空工業三線建設投資規模巨大,建設投資占同期軍工行業總投資額的絕大部分。其中,“三五"計劃期間占93.4%,“四五”計劃期間占83.2%,合計投資40多億元,建成了上百家科研生產單位。重點是建設貴州、陜南、湘西、豫西四大生產基地及五套主輔機廠,同時在四川、湖北、江西等省份也進行了三線布點。主要建設項目包括:建立貴州011殲擊機基地、漢中012運輸機基地、湘西013基地及景德鎮直升機廠、荊門水上飛機廠等。
三線建設中,航空工業一、二線的老廠老所,分批次為三線輸送領導干部和技術業務骨干近10萬人。在“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號召下,這些航空人胸懷建設航空工業新基地的巨大熱情,遠離城市和親人,打起背包,跋山涉水,來到偏遠的深山峽谷、大漠荒野,以驚人的毅力與無悔的付出,扎根創業,戰天斗地,“先生產,后生活”,為國家安全和航空工業發展貢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寶貴青春甚至生命。
通過三線建設,航空工業在西南、西北等地縱深地區建立了上百個各類廠所,建筑面積、設備、職工人數均占全行業的一半左右,中國航空工業的大體系、大布局基本形成,也對邊遠、貧窮的三線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這里再說一下大飛機噪音處理的典故。
乘飛機時,會對飛機發動機的噪聲有體會,在機場內雖然有隔聲裝置,但依然還是會感覺到機場外傳進來的隆隆聲音。運十飛機副總設計師程不時在接受采訪時,講過一個典故。當年研制時,他們用土辦法測試噪音,被稱作“過瀘定橋”的辦法。
運十飛機副總設計師程不時與心愛的飛機合影
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中,有一種想法,也是一種說法,事實上也是一種做法,叫“土法上馬”。這的的確確和當年紅軍在長征途中,強渡大渡河類似。問題不在于做不做得到,而是不做不行——沒有退路。
這其實與王進喜講的“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可謂殊途同歸。
三線建設,不僅建起了工廠,更為關鍵的是,原來的老廠因為有老工人、干部和技術人員在,所以恢復重建也是不難的。
這樣就可以得出結論:三線建設“抓革命,促生產”,無形中讓新的生產力產生了,而老的生產基地并沒有受影響。更關鍵的是,一批新的有組織的創業隊伍,在大山深處形成了,這是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隊伍。
李克勤后記:毛主席領導建設三線,在古今中外經濟史上可謂獨樹一幟。“抓革命”勢如破竹,“促生產”立竿見影。1975年周總理宣布我們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成的工業體系,我們已經是一個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國家,那是有根有據的,是完全想得通說得通行得通的,因為三線建設告訴世人,毛主席領導了那場舉世聞名的道器變通。
47年前毛主席逝世了,無論是熱愛毛主席的人,還是仇恨他的人,都切身的感受到他沒有死,他依然活著,誰也無法否認這一點。有意思的是,愛者,因為恨者而更愛;恨者因為愛者更愛,而更怕。這樣愛者越來越覺得自己愛的對,從而愛的更深;恨者左右為難,不恨吧,不甘心,恨吧,搞得事與愿違——別人因為自己的恨而更愛。這就是歷史的必然,那些恨毛澤東的人,成了人們更加熱愛毛澤東的原因。歷史無情地提示這樣的問題:你還要恨他嗎?你恨他的目的難道是讓更多的人更加愛他嗎?難道你還不明白毛澤東的本事有多大嗎?
毛主席的優勢,不是錢,不是物質,而是精神,是信念。
毛主席的優勢,不是帝國主義,不是霸權主義,而是社會主義,是國際主義。
毛主席的優勢,不是口是心非,坑蒙拐騙,而是“說得到,做得到,全心全意為了人民立功勞”的信譽。
毛主席的優勢,在于由毛澤東個人的本事,轉化成了中國共產黨的優勢,進而造就了人民軍隊和人民共和國的優勢。
毛主席的優勢,最大的來源,最深刻的內涵在于毛澤東最懂人民的優勢,最善于發現人民的優勢,最誠心發揮人民的優勢,最終毛主席的優勢就是人民的優勢,正如人民高喊毛主席萬歲,毛主席高呼人民萬歲那樣。
因而,毛主席帶領人民打敗蔣介石國民黨,建立新中國,那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新中國進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那是必定會成功的事情。
新中國搞出“兩彈一星一艇”,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新中國卓有成效開展三線建設,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新中國走向聯合國,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新中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那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事情。
毛主席的優勢,就是人民的整體優勢,那是任何人,用任何手段都遮蓋不了,抹殺不了的事情。
這一切的起點在毛澤東這個人那里。
毛主席神,還是不神?
你說,崇拜這樣的人,有什么錯呢?
1944年9月8日毛主席在《為人民服務》中指出: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我們還要和全國大多數人民走這一條路。我們今天已經領導著有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斗。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過,我們應當盡量地減少那些不必要的犧牲。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我們要記住毛主席那豪邁的聲音:“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抖吧,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國人民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相關文章
- 孔慶東:向毛主席匯報——在烏有之鄉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 張勤德:清算胡錫進們應抓住資產階級民族主義這個要害——在烏有之鄉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 一生變化的毛澤東——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 現階段該如何看待“毒草?”——讀毛選第五卷有感
- 紀念毛澤東主席撰寫的四部著作
- 葛元仁|熱愛毛主席是熱愛真理!崇拜毛主席是崇拜真理!
- 自鑄雄奇瑰麗詞 一洗萬古凡馬空——毛主席詩詞創作綜覽
- 侯立虹|永遠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之二
- 劉振起:毛主席進京趕考的心路歷程——在烏有之鄉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 鐵穆臻|毛澤東——和數千年腐朽產物進行迄今為止最徹底決戰的領袖
- 為什么毛主席講“懲前毖后,治病救人”?
- 在讀毛主席的《矛盾論》讀后感與齊澤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