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有幸認識并專程探望過李際均老將軍。我與老將軍結識,并不是他在軍隊擔任系列要職(38集團軍軍長、軍委辦公廳主任、軍隊改革辦公室主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之時,而是在老將軍1997年退休多年以后。
這期間,我陸續讀到了老將軍出版的《軍事戰略思維》、《軍事戰略與戰爭實踐》、《論戰略》、《論戰略文化》等戰略學專著。讀后確實打開了自己在戰略學方面的許多認知誤區。
特別是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后,國內外有一股恐美懼美的思潮,甚至在學界和一些媒體的報道中,公開發表一些否定抗美援朝戰爭的錯誤言論。值此之際,李際均將軍發表的《抗美援朝戰爭戰略遺產》一文,堅定捍衛了抗美援朝戰爭寶貴的戰略遺產,系統地回答了這場偉大戰爭的實質性問題,讀來讓人有一種震聾發聵而又大徹大悟的感受。此后,我一直有與將軍見面求教的渴望。
我于2009年10月退休后,參加了省軍區原政委莊紅軍主持的一個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公益組織,我們第一件事情就是促進軍地相關部門解決好抗美援朝紀念陵園的重新改造問題。我們除了向省省市有關部門積極建議外,我還帶人去北京軍事科學院進行調研。完成調研任務后,我特地專門聯系了老將軍,老將軍欣然接受了我的拜訪。
來到老將軍的家中后,老將軍待人非常謙和,他不僅步履穩健、思維敏捷,甚至仍保持著端坐如鐘的標準軍人姿態,真不像是一位已經75歲的老人。
當他得知我們此行是為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改造和烈士遺骸安置問題搞調研時,老將軍贊揚我們這件事做的很有意義。特別是談到志愿軍遺骸安置問題時,老將軍一改溫和的面容,神態嚴肅地說,“目前仍有很多志愿軍遺骸仍丟在三八線韓方一側,這是那場殘酷戰爭的一個很大的遺留問題!”
原來,老將軍當年也是千千萬萬個跨過鴨綠江的祖國好兒女。1950年10月朝鮮戰爭爆發后,他才16歲,在長春讀高中還沒畢業,就毅然報名加入志愿軍。離家時母親流著淚拽住他的衣襟不放,她顫抖著勸說,“你才16歲,太小啊,像你大哥那樣大再走不行嗎?”他掰開母親的手說,“不行啊,敵人都打到國境了,咱們不能再當亡國奴”!他說,“我是從自己母親的送別淚水中懂得了‘訣衣而別’的悲情含義!可以說,所有奔赴戰場的戰士都曾有讓母親無比傷痛過,這場偉大戰爭首先是中國母親們的偉大!”說到這時,我見到老將軍的眼眶開始發濕了,慢慢涌出了激情的淚花,閃射出老將軍發自內心的純真情感與人性光芒!
入伍后,他憑著在同齡人中的早慧與博聞強記,很快就在軍師司令部先后當上了機要、偵察參謀,他說他在朝鮮戰場上親眼見到無數戰友們的負傷和犧牲,“我們總算安全回到了祖國親人身邊,可是那些犧牲戰友的遺骸仍丟在那里,朝鮮戰爭已經停戰五十多年了,不論有什么理由,國家都該接他們回家了!”
當老將軍聽到我們為18萬志愿軍英烈規劃了主題陵園,聽到遼沈軍地有關方面正在籌劃改造烈士陵園、準備做好烈士安置工作時,又十分興奮,表示他在北京也要積極呼吁軍地有關部門促成這件事。他還應邀為我們這項工作題了字。
(上圖為我們組織民間專家團隊設計的主題墓園,下圖為老將軍題字)
當我談到當年讀他的《抗美援朝戰爭戰略遺產》那篇文章的感受,還有對當下社會上對這場戰爭的種種謬誤時,他頓時憤慨了起來,老將軍給我拿出了一本他擔任顧問編寫的《我們見證真相》一書。這本書都是由親歷者和資深研究者撰寫的,67篇文章中就有老將軍那篇重磅文章。他說,我們這些親歷者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不僅有責任站出來駁斥那些搞歷史虛無主義者的謬論,捍衛共和國的旗幟與志愿軍的歷史榮耀,更是要讓我們年輕的后代知道這段歷史的真相!
他說,“我不僅是戰爭的親歷者,還親自研讀過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毛澤東發給彭德懷及志司的所有作戰電報和重要軍事文件,切身領略了毛澤東、彭德懷老一輩革命家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駕馭這場戰爭的高超的指揮藝術。他說這場戰爭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怎樣評價都不過分。”當前,“面對美國在臺海、南海及周邊不斷升級的挑釁活動,我們不僅需要加速提高軍隊的武器裝備水平,更需要發揚我軍在抗美援朝時期那種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勇氣”,我們軍隊“要找回五六十年代令美國人害怕的精神”。我注意到老將軍講出最后那一句話時,他深邃的眼眸里閃出了無比堅毅和自信的光芒!
當我得知老將軍抗美援朝時期曾在原39軍115師司令部工作時,我問他認識不認識我的岳父,時任115師343團參謀長汪明德?他說當然熟了,“我當年在115師司令部當小參謀,汪明德曾經是我們115師司令部很有名氣的老參謀,而且他的實戰經驗豐富,我初寫戰法學術文章時,還把稿子拿給他看,他總是很熱心地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李際均在朝鮮戰場)
老將軍是從朝鮮戰場開啟自己的軍事學術研究生涯的,直至晚年仍沒有停止對這場戰爭的深入思考。他認為,這場同世界最強大的美軍作戰經驗,極大地促進了我軍的現代化建設和軍事科學的發展。他說,這種來自實戰的經驗思維越豐富,后來總結的理論思維就越深刻。
當我們又談起他的老師長,115師師長王扶之時,老將軍又興奮了起來。他說,這場戰爭還為我軍煅造了一大批適應現代戰爭需要的軍事指揮人才,王扶之就是他們中間的優秀代表。他不僅有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更有忘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王扶之擔任343團團長時,在志愿軍首戰云山戰役中擔任阻擊任務時,曾先在龍頭洞指揮全殲了美軍騎兵1師5團B連,后又頑強阻擊企圖增援云山的美騎兵師第五聯隊,斃傷敵四百多人,有力保障了云山阻擊戰的勝利。因為這是志愿軍入朝作戰首次全殲美軍的一個整連,故彭總親自頒令嘉獎343團,王扶之團長也一戰成名,并很快就出任115師副師長、代師長、師長。
他回憶說,“王扶之仼代師長后,每次作戰都把師指揮所設在盡可能靠前的位置,但前線條件簡陋,師指揮所只能設在臨時搭設的掩蔽部里,掩蔽部多用圓木做房屋骨架,屋頂搭上一些秸稈,再覆蓋二、三十公分的土,但美軍飛機來空襲時,只要周邊發生航彈爆炸,指揮所內部就像篩糠式的落下一層塵土。”
(王扶之師長在坑道內指揮作戰)
“有一次,代師長王扶之正在指揮所的地圖前口授作戰決心電報,突遭美軍飛機來襲,一顆炸彈就落在指揮所的頂部附近,巨大的爆炸聲震耳欲聾,指揮所內的設置也被爆炸氣浪沖得一片狼藉,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捂住腦袋、緊急避險,原來坐在他旁邊的一位國內大報記者更是驚恐萬分,一下子就鉆進桌子底下“潛伏”了起來。”
面對突如其來的爆炸,王師長表現出超乎尋常的巨大勇氣,“他站立在原地一動不動,當他打算繼續口授命令時,卻發現身邊的參謀怔呆著不再動筆,才揮動手臂指著那位參謀說,快記!那位參謀迅速返過神兒來,王師長繼續順著自己的思路,一字一句地完成了師的作戰決心命令。”
王師長這種忘我無畏的氣魄,給了部屬們極大的鼓舞和影響,大家迅速各就各位、恢復了指揮所的常態,“那位大報記者也悻悻地從桌子底下鉆了出來。李際均說,在殘酷的戰爭面前,恐懼是人的生存本能反應,何況是沒有戰場經歷的記者。”
過了不久,王師長又有一次更為驚心動魄的生死經歷。1952年8月,部隊正在臨津江以東進行陣地防御,部隊也修筑了坑道陣地,師指揮所就設在一個叫梨木洞的地方。8月2號,美軍B一26轟炸機對我防御陣地進行狂轟亂炸。王師長正在師指揮坑道內研究情況時,美機投下的重磅炸彈直接命中坑道,將坑口炸塌,王師長等7人被深埋在坑道里面。
(志愿軍挖掘坑道照片)
師里一面組織挖掘救援,一面向軍和志司報告王扶之師長被埋坑道內幾無生還可能的消息。彭總得知后急令抓緊救援,“就是犧牲了也要挖出尸體,運回國內安葬”。他的夫人曾毅當時也在師直工作,得知情況后哭得死去活來。
在大家都認為毫無生還希望的時侯,工兵連副連長劉文才驚奇發現大石縫里有兩只蒼蠅飛進飛出,他認為這說明坑道里面仍有空氣,師長還有生還的希望,于是又組織力量拼命挖了起來。在坑道炸塌38個小時后,終于挖開了坑口亂石。
可遺憾的是,坑道內的人民日報記者劉鳴等四名同志犧牲了;萬幸的是,王師長、作訓科蘇盛軾副科長、陳志茂參謀三人獲救了。他們三人當時正處在坑道一處三角地和石桌邊,因此才有一定的空間支撐,并贏得了生還的機會。
“當王師長等三人被抬出坑道時,現場一片歡騰。但在不遠處的曾毅夫人已經哭的神思恍惚,心如死灰!當王師長的擔架抬過來時,一位同事跑去告訴她,“曾毅,老王獲救了,他還活著!”曾毅根本不相信地說,“你們別哄我了,棺材都備好了,老王早死在里面了!”說玩又嗚嗚地哭了起來。”
有位師領導見狀后,馬上伏在王師長耳邊說,“老王,曾毅不相信你活著,還在哭你呢,你給她擺擺手,讓她看到你還活著!”“這時王師長的眼睛被黑布罩住,腿部被砸傷,人虛脫的實在說不出話來了,只能吃力地擺了擺手。曾毅這才確信自己的丈夫真的還活著,一下撲上去拉住了丈夫的大手,這才破啼為笑了起來。”
(左為115師作訓科蘇盛軾副科長、中為王扶之代師長,右為陳志茂參謀)
親眼見到這一幕的李際均感概地說,“我軍那一代優秀將領,都是經歷無數戰場生死考驗的幸存者。王扶之當團長參加平津戰役時,就率領343團最先突破天津城防,又最先把戰旗插上天津城樓,當他自己的大腿被子彈對穿后,仍在前沿堅持指揮,直到部隊突破后向縱深穿插后,才被硬抬下去搶救治療。
他到朝鮮戰場后,每戰都堅持深入前沿,對敵情了如指掌,做到縝密布署、成竹在胸;作戰中對各種復雜局面,都能判斷無誤、果斷處置。他感慨地說,“部隊跟著這樣堅毅自信、又有超常組織指揮能力的師長打仗,總是充滿著必勝的信心。”
這時我發現他的眼眶又一次濕了,他動情地說,“我很慶幸自己參加了開國第一戰,又是在王扶之這樣杰出的指揮員(1969年至1975年王扶之任總參作戰部長)身邊工作,我永遠也忘不了他對我軍旅人生的影響,還有他指揮我們師打勝仗的那些日日夜夜!我永遠也忘不了在這場戰爭中犧牲的戰友和英烈們,還有這場戰爭所激發出來中華民族自強、自尊、自信的愛國主義精神!”
聽著老將軍動情而又淸晰的回憶敘事,不僅使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憾,還受到一次國家歷史與安全戰略觀的深刻教育感悟!
回來后,我們積極履行建言獻策的責任,但推進這項工作也是時有波折。黨的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解決抗美援朝烈士遺骸回歸問題,省市政府也大大加快了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改造的工作進程。
2014年3月8日至2022年9月4日,共有8批825位志愿軍烈士遺骸回歸祖國,并將烈士遺骸隆重安置到重新改造的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內。
記得2014年第一批烈士遺骸回歸后,我還專門給老將軍打電話報告,老將軍說,他在電視上已經看到國家在沈陽迎接烈士遺骸的隆重場面,話語中仍難抑激動的心情,他說“烈士們用生命捍衛了祖國的尊嚴,他們應該享有這樣的最高榮耀!我們終于可以告慰志愿軍烈士的在天之靈了!”
(滕建華寫于2023年春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