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98年10月19日至21日,由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主辦的第四屆孫子兵法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名代表參會,10多個國家的駐華大使與武官列席會議,圍繞“孫子兵法與世紀之交的國際安全”展開熱烈研討,其中不乏真知灼見,這也是20世紀最后一次規模空前的國際學術盛會,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矚目。
會議快訊:由江澤民同志題寫書名,李際均將軍擔任編委會主任,軍內外40多位專家精心撰就的17卷20本《中國軍事通史》于1998年11月由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向國內外公開發行。該書是列入國家“七五”規劃、全國“八五”重點出版項目的重大課題。作為海內外第一部綜合性軍事史的出版,集中體現了中國軍事史研究的最新水平。
【李際均將軍大會發言】
大會發言中,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李際均將軍的《對孫子兵法文化遺產與跨世紀國際安全的思考》引起與會學者的共同關注。在即將邁入21世紀之際,李將軍借鑒孫子的思維方式,以嶄新的視角指出:孫子兵法得到許多國家學術界認同,在東西方文明還很難融合的世界,堪稱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其原因在于它有多重性、深刻性的內涵:謀略內涵、道德內涵、哲學內涵。它反映了古代中華民族的哲學觀念,使命感和生存斗爭智慧,具有高于所處時代的思想性、創造性和革新政治的訴求。《孫子兵法》對研究當代有關問題仍具有方法論的意義。對20世紀戰略遺產進行清理,不僅有助于鞏固和平與發展的積極成果,而且有助于建立符合實際的歷史觀念。在世界性軍事革命中,《孫子兵法》的謀略原則與軍事辯證法思想仍有啟迪作用。
李際均將軍多年擔任我軍高級領導職務,用畢生精力研究軍事戰略和軍事斗爭,把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國防和軍隊建設視為自己最神圣的職責和使命。他的發言深受與會學者的敬重。按會議安排,第二天晚上,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召開第二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58位理事中,參加四屆會的34位,增補6人,共計40名。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姚有志將軍主持會議。主要議題是推舉名譽會長和改選會長。
【時任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姚有志主持】
進行人數清點時,當主持人念及最后一名“薛寧東”時,我應聲起立,靜了片刻,馬上引起哄堂大笑。原來整個會議室里只有我一個參會的女理事,成了大家的笑談。慶幸的是借這次機會認識了新當選的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會長李際均將軍,我作為山東《人文與自然》雜志主編,約到了他在大會發言的那篇跨世紀思考的文章。后不久,最先在《人文與自然》刊物1998年第四期發表。
對李際均將軍當選會長大家熱烈鼓掌。
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李會長在新一屆理事會上講話:
第四屆《孫子兵法》國際研討會是集中華文化研究、對外文化交流于一體的活動,也是軍事外交斗爭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進一步挖掘《孫子兵法》的精華,把中華文化發揚光大,使之成為聯系海內外炎黃子孫和中外有關學者的紐帶,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服務,為保衛國家安全和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服務。
《孫子兵法》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在全世界得到認同。如果說19世紀的戰爭和戰略是受約米尼的影響,20世紀是受克勞賽維茨的影響,那么21世紀的戰爭和戰略應當接受《孫子兵法》的思想。要在《孫子兵法》中的“慎戰”、“全勝”和“不戰而屈人之兵”思想中得到啟發,獲得盡量避免流血而又達成政治目的的智慧。建立非零和對抗的安全觀;同時運用它所提供的認識論與方法論來解決作戰指導、行政管理和商業經營中的問題。今后對《孫子兵法》的研究要向系統化、科學化、社會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中國學者走在世界前列責無旁貸。
【李會長與臺灣中華戰略學會常務理事、海軍退役將軍劉達材交流】
【國際研討會期間,李會長與美國學者交流】
【李際均將軍(右)為蘇州穹窿山孫武塑像揭幕】
【劉精松,李際均(中)糜振玉三位將軍參加孫子兵法國際研討會】
李將軍謙虛和藹,平易近人,關于約稿的事,很快收到李會長的回信和指導。
薛寧東同志:
來信收到,非常感謝。
《人文與自然》發表我的文章,很高興。但文中有一處引文錯誤,未及相告。即全文第七段“《易經》說:無坡不陡,無往不復……”應為“無平不坡”,特此更正,并致知歉意,如尚未發排,務請更正為盼。
元旦、春節愉快,幸福,諸事順遂。
李際均
99年元月一日
【李際均會長的回信】
文章經李際均將軍審查修改同意在《人與自然》刊物發表 。
【1998年第四期《人文與自然》刊登李際均將軍文章】
(二)
2003年10月14日,山東孫子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三屆孫子兵法應用國際講壇在濟南珍珠泉賓館禮堂隆重召開。
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會長李際均將軍親自蒞臨指導并致賀詞。他指出: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兵學的最高成就,它是以對戰爭反思為基礎升華的哲學觀念和戰略文化,達到“知兵非好戰”的境界,從而超越廝雜的原始,具有人類智慧的美感和認識論方法論的普遍意義。山東是中國歷史文化高度發達地區之一。可謂齊魯遺風,人杰地靈;文武兩圣,邦家之光。作為孔子與孫武的故鄉傳人,山東孫子研究會的成立,必將對國內外孫子兵法的研究與應用起到推動作用。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愿意與山東孫子研究會緊密合作,共同努力,為孫子兵法應用研究和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做出新的貢獻。
在李會長和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的大力支持、指導下,借山東孫子研究會成立之機,我們同時舉辦了第三屆孫子兵法應用國際論壇、海峽兩岸“孫子兵法”當代應用價值學術座談會,中國軍事科學院、臺灣中華戰略學會各派出學者代表參加,李際均會長和山東會的領導同志親自接見了臺灣學者,加深了感情交流,架起了山東、臺灣兩岸學者兵學研究的橋梁,產生了很好的影響和效果。
【李際均將軍(左十)與山東孫子研究會成立大會代表合影】
【李會長(左五)與山東孫子研究會領導接見臺灣中華戰略學會學者代表】
【兩岸學者在進行學術交流】
【第三屆孫子兵法應用國際講壇主講人介紹】
【山東省政府主持纂修《齊魯諸子名家志》,其中《孫子志》是有史來第一部全面記述孫武一生及其軍事思想的權威著述】
2004年,由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指導,山東孫子研究會主編,國內第一部全面反映國內外孫子兵學最新研究動態、成果的綜合性刊物《孫子兵學年鑒》問世。該刊以其資料性、服務性、系統性、向讀者展現孫子研究發展的足跡,它的出版,為國內外政治家、軍事家、企業家和各級領導者查詢資料、獲取信息,提供決策服務和智力支持。
【2004年《孫子兵學年鑒》】
李將軍的第二封來信,是他收到《孫子兵學年鑒》編委會約稿“當代學者欄目”的回復,并附照片一張。文字簡練,親力親為,保證了內容的準確性和權威性。
小薛:按照來信要求,現將《孫子兵學年鑒》需要的簡歷及近照寄去,請參用。
李際均
04. 4. 28.
【李將軍的第二封來信】
個人簡歷
李際均,1934年5月生于哈爾濱,定居長春。1949年4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共青團,195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底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4月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歷任師、軍司令部參謀,軍事科學院研究室主任,北京軍區陸軍師長、軍長、機械化集團軍軍長,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2003年退休。中共第12屆至14屆中央委員。第9屆全國政協委員。現任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會長,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
主要著作有《論戰略》、《軍事戰略思維》、《軍事理論與戰爭實踐》、《軍事科研思考與學術對話》《中國軍事思想傳統與防御戰略》(單行本,美國陸軍戰爭學院出版),近期發表的論文有《毛澤東軍事戰略思維》《中華民族的統一信念》《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生命的一本書》等;他還領導編寫了《中國軍事通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等。1980年作為中國軍事歷史學家代表團首席代表出席在布加勒斯特召開的第15屆國際軍事歷史學家會議,并發表論文。1995年作為前中國人民志愿軍代表團副團長訪問朝鮮。1997年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代表團團長訪問美國,并在美國陸軍軍事學院做學術講演。
(三)
李際均將軍博學多才、大智大勇、剛直不阿、清正廉潔。他始終把忠于黨、忠于祖國和人民作為自己生命的全部;把研究軍事和戰爭規律作為自己的職責和畢生的事業及所追求的奮斗目標。他在涉及國家和軍隊戰略全局的重大問題上,以及在我軍現代化建設轉型過程中幾個關鍵性的歷史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貢獻。
雖然我與李將軍只是工作原因接觸了幾次,但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如眾多專家學者的評價,他是一位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和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具備扎實的軍事理論功底和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具有豐富戰爭閱歷和戰爭實踐,以及具有建設現代化革命軍隊的真知灼見和戰略視野的我軍著名軍事戰略專家。
今年年初,傳來李際均將軍于2023年1月13日因新冠醫治無效不幸去世的消息,終年89歲。我們深表哀悼和惋惜。耳邊又想起李際均將軍在第四屆孫子兵法國際學術研討會上那鏗鏘有力的聲音:
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戰略遺產就是認同意識和統一觀念,這是中華文明不朽的奧秘所在。其賦予軍事戰略的靈魂是保和平、謀統一、重防御。這種戰略涵養,是中國歷史文化傳統與社會主義國家政策的體現。實現中國的統一是歷史的必然。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容外國干涉。中國主張并致力于和平解決臺灣問題,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武力是迫不得已時對付外國干涉、制止臺灣分裂出去的最后手段,因而也是和平解決統一的最后保證。選擇分裂就是選擇戰爭。深受“和為貴”文化傳統熏陶的中華民族的振興,只能對世界繁榮,而決不可能對別國構成威脅。中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防強大,是周邊安全環境重要條件。世人終將明白一個道理,就是中國越強大越有利于亞洲和世界的和平,中國越強大越有利于亞洲和世界的發展。
25年后,今天再細讀當年李將軍那篇跨世紀的思考,深感受益。
李際均會長在第六屆孫子兵法國際研討會上作“研討兵法精髓 促進世界和平”的開幕詞,他要求我們:
要把研討兵法的會議,變成研討和平,研討運用兵法原理維護和平、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會議,“化理論為方法,化理論為德性”,把軍事學術交流作為由軍事對抗轉變為軍事對話的一種理性選擇。多元世界需要多元視覺,大家可以各抒己見,友好交流,加深理解,為控制戰爭爆發因素,營造和平發展環境而貢獻我們的智慧。
【《孫子研究》2005年第1期載李際均《在第六屆孫子兵法國際研討會上作“研討兵法精髓 促進世界和平”的開幕詞》】
【第七屆孫子兵法國際研討 會在杭州舉行】
【山東孫子研究會創辦的《孫子研究》2004年第一期創刊(左), 如今已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研究孫子兵法和兵學文化的專業學術期刊,獲第三屆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成果獎一等獎(右)】
【孫子兵法國際研討會1-9屆論文集】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李際均將軍為國家安全為世界和平立下不朽的功績,
人民永遠紀念他!
【附】李際均將軍歸納毛澤東主席的八條軍事戰略思維
第一,是戰爭哲學思維,即關于戰爭的認識論與方法論,這是戰略思維的最高層次,具有穩定性和長遠指導作用。
第二,是戰略全局思維,即從世界、國家、戰略區的角度觀察和處理問題,正確解決局部與全局的關系,并使兩者構成有機的整體。
第三,是戰爭藝術思維,即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如: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防御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內線中的外線;主動性、靈活性、計劃性;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不打無把握、無準備之仗;實行有利決戰,避免不利決戰等等。
第四,是戰爭力量建設思維,即人民軍隊的建軍路線,包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惟一宗旨;黨指揮槍的原則;政治工作生命線;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鐵的紀律等。
第五,是統一戰線思維,在每一個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都建立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統一戰線,以對付共同的敵人,并強調中國共產黨在統一戰線中的領導權和獨立自主原則。
第六,是強國與統一思維,即把中國建設成統一的、強大的、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國家。中國的國家獨立、統一、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不容任何人侵犯。
第七,是憂患意識與國家安全思維,即警惕注視國家安危,對于侵略威脅,提早做好應戰準備。毛澤東把憂患意識與必勝信念結合起來使之具有積極意義。
第八,是國際戰略與反霸思維,包括提出"一邊倒"、"一條線"、"一大片"、"兩個中間地帶"、"三個世界"等,反映各個歷史時期,我們國家和民族為了生存與發展,在國際戰略上的明智選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