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東北易幟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1917年張作霖軍中服役。1919年就讀于東三省陸軍講武堂,1920年后以炮兵科畢業,19歲的張學良任東北軍第三混成旅第二團團長,負責保衛張作霖人身安全,以及奉天維持治安。
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戰爆發,年僅21歲的張學良指揮奉軍第三混成旅,經過霸縣和山海關阻擊戰,驚險取勝。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大戰中,張學良率領奉軍第三軍入關,突破山海關防線,奪下北平。直系全軍覆沒,奉系奪取了中央政權,張作霖成為北洋軍閥的領導人,張學良升職為京榆地區衛戍總司令。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火車由北平返回沈陽途中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27歲的青年才俊張學良臨危受命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一星期后,悲憤于國難家仇的張學良主政東北易幟,使中國從形式上走向統一。張學良被國民政府任命為陸??哲姼彼玖睢|北邊防司令長官。清朝結束后東北地區離心力若隱若現,游離于中華之外,張學良的壯舉維護了中國領土的完整,使覬覦東北多時的日本帝國主義圖謀破產,確立了今日中國的基本版圖。
1929年7月,張學良欲取消蘇聯在東北的特權,查封哈爾濱蘇聯商業機構,開始著手收回中東鐵路。惱羞成怒的斯大林命令蘇聯軍隊沿中東路一線向東北進攻,東北軍戰敗,張學良努力收回主權的努力付諸東流。
1930年3月,為爭奪中央統治權,汪精衛聯合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軍閥發起挑戰蔣介石的內戰,史稱中原大戰。張學良發表《勸告蔣閻息爭通電》,表示“邦家多難,非息爭不足以圖存”,聲稱中立并調停勸和。張學良在沈陽主持召開東北最高會議。在會上張學良詳細闡述了他決定出兵華北武裝調停內戰的理由:“1, 東北地處邊陲,日本窺伺已久,欲抵御日寇,必須國內統一,南京政府是全國統一的政府,支持了這個政府方能保證國內的統一;2,擴大會議內部派系多,分歧大,閻馮反復無常,不能成大事;3,蔣介石亦系一陰謀野心家,對東北無特殊關系,如想搞垮東北會不擇手段,為防止蔣介石繼續分化東北軍,只有從速實現全國統一,早停內戰。”1930年9月18日, 東北軍出兵華北,10多天時間,東北軍即完成了對平津地區的占領。大勢已去的閻錫山、馮玉祥、汪精衛聯電張學良,表示接受和平解決。隨后,閻、馮下野,中原大戰結束。戰后29歲的張學良獲得了中華民國陸??哲姼彼玖畹穆毼唬y治晉、冀、察、綏四省和平、津、青島三市的地盤,統領整編后的晉軍和西北軍一部,實力和聲望達到了其人生的頂點。
二,“918事變”
中原大戰后,進入關內的大批東北軍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及時回防,東三省兵力空虛。圖謀東北已久的日本帝國主義抓住這難得的可乘之機,于1931年9月18日發動了“918事變”。
張學良認為:“此時如與日本開戰,我方必敗。敗則日方將對我要求割地償款,東北將萬劫不復,亟宜力避沖突,以公理為周旋”。“對于日人,無論其如何尋釁,我方務須萬方容忍,不可與之反抗,致釀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屬,確實注意為要。”蔣介石和國民政府也分別發表講話和告國民書,要求“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斷”、“希望我全國軍隊,對日軍避免沖突”。事實上默認了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東北軍退守錦州。
在“不抵抗政策”指導下,張學良和蔣介石都寄希望于國聯,1931年10月24日國聯作出決議:“要求日方撤軍”,而日本不加理會,繼續進攻,日本野心侵略暴露無遺。在嫩江橋戰役中,張學良令守軍于兆麟部;“和平撤退,以免靡亂地方。”張學良受到社會輿論猛烈抨擊。上海市民聯合會致電國民政府,指責“張學良坐視日寇侵略東北,辱國喪地,放棄職守”。全國學生抗日救國聯合會電請政府“嚴懲張學良,克日出兵”。張學良寄希望于“錦州中立化”方案,蔣介石于12月8日致電張學良:“錦州軍隊此時勿撤退。”“積極籌劃自衛,以固疆圉”;張學良部隊開始從錦州撤退后,國民政府急電其“無論如何,必積極抵抗”。東北軍撤離錦州后,日軍完成了對東三省的軍事占領,偽滿州國成立,從此東北千萬民眾淪為亡國奴。張學良之“不抵抗”,主因是由于東北軍沒有能力單獨抵抗日本的軍事攻擊。日本最希望張學良反擊,所以不斷升級挑釁行為,借機找理由大打。而張學良一旦與日本開戰,他不可能得到任何來自中央政府的支援,結果只會是丟掉東北的領土和損耗掉東北軍的軍事實力,所以他嚴格命令軍民百姓“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不給日本人挑起戰端的借口;而蔣介石之“不抵抗”,則是為了貫徹他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路線,蔣介石的中央軍坐視東北丟失不理,視東北軍為異己,圖謀借日本之手消滅削弱心腹大患。
而幾個月后的第一次淞滬戰爭,著實確認了張學良的基本判斷。蔣介石對艱苦抗擊日軍的十九路軍進行經濟封鎖,拖欠糧餉,拒發援兵彈藥,扣押民眾捐款,民國海軍甚至與日軍達成互不攻擊協定,日軍參謀乘坐民國海軍汽車在十九路軍陣地里四處偵查。面對各部隊高漲的愛國抗戰熱情,蔣介石下令:“第十九路軍兵源充足,有足夠實力,上海附近部隊不得增援!”“凡擅自增援者以軍法論處”。1932年5月5日國民黨政府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淞滬停戰協定》。不久,蔣介石將英勇抗戰的十九路軍調往福建“剿共”。后來,蔣介石終于如愿以償消滅了異己,
而以抗日中流砥柱自我標榜的蔣介石在東北軍撤出東北后,并沒有向東北派一兵一卒,反而步步退縮,先后與日本簽訂《秦土協定》《何梅協定》《塘沽協定》以中央政府的身份正式確認了日本對東北和華北的占領,承認的東北的獨立。張學良的倒霉之處在于日本最先拿東北開刀,如果日軍先入侵廣西,李宗仁一樣不戰而逃。當時的中國軍閥們都在奉行不抵抗綏靖政策,沒有一個能夠真正抗日的,少數熱血軍人的英勇抵抗只是大潰敗大逃亡之中的星光一閃,轉瞬即逝。直至日本發動77事變全面侵華,軍閥們才不得不硬著頭皮為生存自保進行掙扎和抵抗。
1933年3月7日張學良致電國民黨中央,主動引咎辭職。他在電文中說:“熱河之變,未逾旬日,失地千里,固有種種原因,釀成惡果,要皆學良一人誠未孚,指揮不當,致上負政府督責之殷,下無以對國民托付之重……”918事變無疑是張學良的歷史污點,但是在當時,有誰又能挺身而出堅決抗日呢?張學良晚年還在自我檢討和澄清:“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占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盡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借口。”把歷史包袱全部攬到自己身上,愧疚之意,寫滿紙上。
三,西安事變
1936年10月,在五次反圍剿遭到重創的紅軍歷經艱難險阻,爬雪山過草地,轉戰兩萬五千里,第一、二、四方面軍終于在甘肅會寧會合。但是危險并沒有結束,蔣介石派40萬大軍尾隨而來,繼續對立足未穩、人困馬乏、嚴重減員的紅軍進行圍剿。張學良被蔣介石任命為西北剿總副司令并代行總司令職權。此時,日本侵華步步進逼,國民政府一再妥協,簽訂賣國條約,割地求得茍安。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王明在莫斯科以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的名義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全國要求停止內戰實行抗日的呼聲日益高漲。
1936年12月4日,蔣介石到西安督戰。張學良與西安綏靖公署主任、第17路軍總指揮楊虎城共同向蔣面諫:“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卻遭到蔣拒絕。蔣介石令張學良、楊虎城立即進攻陜北紅軍,否則將其所部分別調往福建。
1936年12月9日,中國共產黨組織大規模的群眾游行示威,紀念“129”運動一周年。學生隊伍欲到臨潼直接向蔣介石請愿示威。蔣介石強令張學良制止學生運動,必要時可以向學生開槍。張學良接到命令后,趕上游行隊伍,極力勸說學生回去。東北大學流亡學生高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東北軍打回老家去,收復東北失地!”等口號。張學良向群眾表示一周內以實際行動答復學生要求。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兵諫蔣介石,共同逼蔣聯共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時的當天,張學良、楊虎城向全國發出關于救國八項主張的通電,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停止一切內戰。立即釋放上海被捕的愛國領袖。釋放全國一切政治犯。開放民眾愛國運動。保障人民集會結社一切政治自由。確實遵行孫總理遺囑。立即召開救國會議”的要求。親日派的何應欽等人借機發難,以“救蔣伐逆”為名派重兵進剿,并派空軍轟炸,逼張學良殺掉蔣介石。張學良、楊虎城二人在共產黨和各界愛國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與蔣介石達成口頭協議::(1)令中央入關之部隊于二十五日起調出潼關。(2)停止內戰,集中國力,一致對外。(3)改組政府,集中各方人才,容納抗日主張。(4)改變外交政策,聯合一切同情中國民族解放的國家。(5)釋放上海各被捕領袖,即下令辦理。(6)西北各省軍政,統由張、楊兩將軍負其全責。蔣介石以“領袖的人格”名義,“赤誠陳詞”信誓旦旦地做了若干保證。
為了防止狡猾善變的蔣介石日后生變,張學良大義凌然,冒死毅然護送蔣介石回南京,用自己的義舉逼蔣介石兌現承諾,當得知張學良要親自護送蔣介石回南京時,周恩來馬上乘車趕往機場攔截,但是等他到了機場,飛機已經起飛了。周恩來頓足惋惜的說:“張漢卿就是看《連環套》那些舊戲看壞了,現在他不但要‘擺隊送天霸’,而且還要‘負荊請罪’啊!”飛行途中遭遇一場沙塵暴,護航機被甩下一大截,消失在滾涌的黃云里。此時,駕駛員對張學良說:“也許我們不去南京最好。”張學良平靜的說“不管它,如果有人要殺我,讓他殺吧,我不在乎。”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張學良到南京后,立即被送交軍事法庭審判,面對審判長李烈鈞的提問,張學良慷慨陳詞:“我絕對不是劫持委員長,而是愛護委員長;我也決不是叛變,相反我是愛護我們國家和民族。我迫不得已實行兵諫,完全是為抗日救國而發。眼看我中華民族,黨已不黨,國將不國,兵連禍結,政以賄成。滿心期望通過兵諫,委員長能受到震動,反躬自問,沒想到我一片赤忱卻落得這個下場,耿耿此心,天日可以作證。我在委員長面前陳述過我們的意見,表示我們的主張,怎能說是叛變呢?如果說是叛變的話,請問審判長,蔣委員長不是安全回到南京,我張某人不是跟隨他到南京了嗎?”;“我在事變中,看到委員長的日記,從日記中看出委員長被國民黨內的頑固派及恐日病等分子所包圍,其本人還不是沒有團結御侮抗日救國的想法,且委員長又答應了我所提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要求。團結御侮抗日救國的目的既達,個人得失,在所不計,特隨委員長來京待罪,請給以應得的處分。”:“審判長,您不提這班大員倒也罷了,您定要提起他們,我只好直說。這班大員平時窮奢極欲,把國家大事丟在腦后,我國糟到今天這種地步,他們是有責任的。這班大員勇于營私,怯于抗戰,一點為國家民族犧牲的思想都沒有,難道這班人也值得受人敬佩嗎?比如陳調元身為軍事參議院院長,在西安扣留期間,還有心情調戲萬耀煌的姨娘,這種老而好色之徒,您還認為值得敬佩嗎?”軍事法庭審判無法繼續,只能草草了事,判決“張學良首謀伙黨,對于上官為暴行脅迫,減處有期徒刑10年,褫奪公權5年”。張學良從此被監禁長達52年之久,直至蔣氏父子去世,才獲自由,此時已90高齡。在逃離大陸后,政治大勢已定,張學良也就沒有什么政治價值,蔣氏父子仍然長期囚禁張學良就是惡字做蠱,如同殺死楊虎城全家一樣的殘忍和邪惡。用張學良長期被監禁的悲苦凄涼來滿足自己發泄積郁心中的仇恨。
審判長李烈鈞日后回憶起審判張學良時說:“那簡直是演戲,我不過是奉命扮演這幕戲的主角而已。張漢卿發動西安事變,是反對蔣介石獨裁,謀求全國團結一致抗日,何罪之有?蔣介石以怨報德,表面上是特赦,實際上是把張漢卿終生禁錮。”時年35歲的張學良在日寇入侵之際,以一己之軀制止了國共內戰,以失去終身自由甚至生命為代價,促成了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西安事變之后不久,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紅軍改編為十八路軍和新編第四軍,開赴抗日前線,中華民族第一次組織起來同仇敵愾,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軍。而此時民族英雄卻身陷囹圄,失去自由。對于共產黨來說,張學良在危難之際不惜代價出手相救,張學良是給予共產黨最大幫助的朋友。對于中國人來說,張學良不但把東北劃歸了中國版圖,而且結束了內戰,開辟了全國空前一致的抗日救亡運動。沒有西安事變,紅軍極有可能被國民黨剿滅,或許也就沒有新中國。
四,有關張學良的種種傳說
東北易幟后的張學良曾經被中國人民交口稱贊,被榮譽鮮花掌聲團團包圍,紅到發紫。但是隨后的918事變,又把張學良從巔峰打到了谷底,成為全中華民族眾口討伐的對象。尤其是在民國時期盛產批評家的時代,張學良更是被批的體無完膚。而張學良又被蔣介石長期拘押,失去到抗日前線立功的機會的同時也失去話語權和辯護權,所以在民國時期張學良就成了十惡不赦罄竹難書的花花公子。而以蔣介石為首的其他軍閥都在權力中心,并在抗日戰場鏖戰,就都成了抗日功臣。就算是從前曾經消極抗日,也被抗日戰場上的鮮血洗白了。以漫畫家馬君武的打油詩最負盛名,在民間廣為流傳:“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當行。溫柔鄉是英雄冢,哪管東師入沈陽。告急軍書夜半來,開場弦管又相催。沈陽已陷休回顧,更抱阿嬌舞幾回。”詩里所說的趙四,就是趙一荻小姐。所謂朱五,是當年北洋政府內務總長朱啟鈐的五女兒湄筠,是張學良二弟張學銘的大姨子,她經常與張學良跳舞,后來嫁給張學良的好友朱秀峰為妻。至于胡蝶,則是當時上海灘著名的電影明星。馬君武諷刺張學良思想腐化墮落,把國難家仇置于腦后,“918”事變之際,他正在北京六國飯店與胡蝶跳舞。這并不是事實,那晚他是在北京中和劇院看戲。胡蝶當時并不在北京,并且他們從來也沒有見過面。 馬君武這兩首詩沒有將鋒芒指向不抵抗的罪魁蔣介石,卻把替罪羊張學良罵了一番。后來,馬君武弄清了‘不抵抗’的內幕之后,在《致蔣介石、汪精衛電》中指責蔣介石“對內面獰如鬼,對外膽小如鼠”。
還有張學良吸毒的傳聞,據說是出自汪精衛、宋子文、杜月笙之口,但是汪精衛、宋子文、杜月笙著書寫字卻在從未提及半個字。據傳:“張學良中毒很深,平均每15至20分鐘就得注射一針。他的夫人于鳳至和女秘書趙一荻小姐一并吸毒。據說:“戒毒期間張學良出現了難以忍受的痛苦,大喊大叫,鼻涕眼淚流個不停。醫生把張學良捆在床上,任他掙扎,一直到筋疲力盡。就這樣,經過個把月的時間,張學良終于戒去了毒癮。”這樣的傳聞顯然是有悖于科學和常識。一個每15至20分鐘就得注射一針的癮君子得憔悴到何種程度?張學良當時留下的照片都是年輕勇武英姿颯爽,哪里有一點癮君子的疲憊之態。而且個把月就能成功戒毒,顯然是把張學良比成金剛不壞之身的神仙了。八成又是民國那些以罵人維生的文人們不滿張學良的不抵抗而造的謠。其時,民國時代,毒品泛濫,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都有吸毒,包括民國高官軍事將領直至士兵很多人都有毒癮。就算是張學良有吸毒史,也并不能說明張學良荒唐頹廢,奧巴馬年輕時還吸過大麻呢。
最嚼舌的是張學良的風流史,但是也只是傳說,至今沒有確鑿證據說明除于鳳至和趙一荻小姐以外,還有誰是張學良的紅顏知己。于鳳至是張作霖給張學良訂下的的包辦婚姻,張學良一生鐘情于趙一荻小姐,而趙一荻陪失勢的張學良走過了寂寞清貧的一生,本應是千古傳唱的愛情佳話,卻被口舌相傳成為風流艷史。民國時期很多高官顯貴都有三妻四妾,反而是張學良與趙一荻堅貞不渝的愛情卻飽受詬病。
1988年蔣經國去世后,張學良恢復人身自由,于1993年4月受聘為東北大學名譽校長和哈爾冰工業大學名譽理事長,為兩岸交流做出了貢獻。1995年 張學良攜趙一荻離臺,僑居美國夏威夷。2000年6月22日,無怨無悔陪伴張學良70余載的趙一荻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早晨8時,張學良坐著輪椅來到床邊,伸手握住夫人的手,喊著自己私下對老伴的昵稱,無限眷戀。 趙一荻看著張學良,無法開口說話。上午11時11分,監視脈搏跳動的儀器顯示她已離開人世。牧師帶領親友向上蒼禱告。張學良此時還一直握著妻子的手,就這樣又握了將近一個小時,才在眾人的勸說下回到家中,在空寂清冷的室內,百歲高齡的張學良沉默不語地坐在輪椅上,淚水緩緩地流下。張學良曾說過,他這一生欠趙四小姐太多。一年后的2001年10月北京時間10月14日8時50分,張學良在檀香山史特勞比醫院病逝,享年101歲。
民國時期張學良被描黑是因為得罪了蔣,但是還不至于太離譜。新中國之后,張學良被共產黨重新確定歷史地位。
毛主席評價張學良是: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
周總理說:我們中國共產黨評張學良將軍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江澤民總結道:張學良先生是偉大的愛國者。65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張學良將軍和楊虎城將軍以愛國的赤誠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義,毅然發動西安事變,聯共抗日,為結束10年內戰、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實行全民族抗戰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堪稱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
臺灣學者李熬認為:張學良是民族英雄。張學良最偉大的是他本可以做東北王,但是張學良熱愛祖國,東北有獨立的本錢卻沒有獨立,比臺灣大36倍的地方不肯獨立。他的爸爸為此而死,他自己為了中國的主權獨立尊嚴,被蔣中正從38歲關到83歲。
張學良晚年自評:我們張家父子,若不是為了愛國,會有這種下場嗎?
每一個有良心的中國人要永遠銘記在西安機場那個登上飛機堅毅勇敢視死如歸的的背影。那一刻,他挽救了整個中華民族,挽救了被國民黨軍隊圍困的共產黨,喚醒了中華民族抵御倭寇入侵的斗志,一盤散沙內斗不止的中華民族空前一致的團結起來掀起了抗日斗爭的高潮。當我們端詳地圖時,不要忘了,八十六年前,一個年僅27歲的青年人把這片富饒的黑土地無條件的劃歸中國版圖。反觀被右派公知吹上天的蔣介石父子逃離大陸時卻把百姓的黃金外匯搶劫一空,把工廠橋梁發電廠炸毀,依靠美國主子的庇佑,子承父業死死地把臺灣與大陸分割至今。
今天,不甘寂寞上躥下跳的右派公知們邪惡的攻擊張學良:“嗜毒、好色、花花公子、假將軍、假英雄、假基督徒。”不值得一辯,千古一帝毛澤東不也是被他們誹謗的一文不值嗎?張學良之所以躺著中槍,只是因為張學良是中國共產黨的朋友,曾經幫助了中國共產黨。按右派公知們一貫的“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誹謗,凡是敵人發對的我們就要吹捧的”斗爭原則。別說張學良,就是連孫中山都成了國賊,被他們追捧的只有共產黨的敵人--蔣介石。美國打壓中國,就成了人類的希望,成為普世價值。普京因為與中國友好就成了“普特勒”。52年的漫長囚徒歲月中,趙四小姐身著藍衣,腳登布鞋,洗盡鉛華,終日陪伴在被囚禁的張學良身邊。1964年7月4日,張學良與趙一荻正式結婚,二人信奉耶穌基督,心如止水,豁達而忠貞。相伴70余載,無怨無悔,趙四小姐在《新生命》一文中寫道的“為什么才肯舍己?只有為了愛,才肯舍己。世人為了愛自己的國家和為他們所愛的人,才肯舍去他們的性命。”張學良稱趙四小姐:“這是我的姑娘”。那些嫖娼被警察抓到,在電視機里像狗一樣的猥猥瑣瑣的向小警察表現順從的公知大V有什么資格舔臉談論少帥與趙四小姐的純潔美好的愛情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