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要打內戰——《雙十協定》其實就是蔣介石內戰的集結號
(修改稿)
(引用資料來自網絡)
湖北孝感我的網易博客http://chutianguke.blog.163.com/
此為發于網易,到現在還在被屏蔽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為避免內戰、爭取和平,中囯共產黨同國民黨政府在重慶進行了為期43天的和平談判,史稱重慶談判。 整個事件過程從 1945年8月29日 開始,至 10月10日 結束,國共雙方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但好景不長,不到一年半之時間國共即已兵戎相見,以武力決戰來決定中國之前途。
眼光,不得不回望1945年的情形,內戰,為什么,不可不免的要發生,《雙十協定》,為什么不如一張遮羞布有用。
因為,蔣介石,要發動內戰,用武力的手段,消滅中共的勢力。
一、內戰是蔣介石的既定國策,蔣介石沒有跟共產黨及其他民主力量民主共建國家的思維。共產黨也吸取歷史經驗,放棄對蔣的幻想,積極準備反擊蔣介石的內戰。國內和平,本懸于一線。
1、蔣介石出賣國家利益——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一切為了內戰
蘇軍于1945年8月9日開展了對日作戰行動。蘇聯是為了履行在雅爾塔會議上作出的關于在對德戰爭結束后2—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的承諾。戰斗結果,蘇軍擊斃日軍8.3萬人,俘敵59.4萬人。蘇軍對日作戰的勝利,加速了日本的滅亡,幫助解放了中國東北全境。周保中領導的抗日聯軍隨蘇軍進行了收復東北的對日作戰。
借蘇軍對日作戰的東風,在蘇軍對日作戰開始后,朱德命令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準備接受日軍投降,作為離日軍最近的中國軍隊——共產黨的武裝力量理應具有這種權利。這時,國民黨的主力,在什么地方,只要不故意遺忘,是清楚的。
但是,蔣介石卻宣布日軍只能向國民黨軍隊投降。就在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數小時之前,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世杰與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條約的要點是,落實蘇聯在《雅爾塔協定》中取得的在華利益。
當時有外國記者評論說:“一切都已昭然若揭,如果內戰爆發,中共將獨立作戰。”。
蔣介石用出賣國家利益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企圖達到2個目的:一是捆住蘇聯人的手腳,讓蘇聯人把東北移交給國民黨。二是讓蘇聯人掐斷蘇聯人對共產黨武裝的明目張膽的支持。
這是一個十分愚蠢的條約,但他卻適應了蔣介石發動內戰的需要。因為,東北交給誰,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都是中國人,是一樣的,況且,共產黨的抗日力量,也是國民革命軍系列,只有不是為了發動內戰而消滅共產黨,就沒有本質的區別。同作為共產黨人,蘇聯人不會受條約的限制,該幫的忙,還是要幫的。所以,這種條約,就是一個一切為了內戰的賣國條約。
根據歷史記載,中共抗聯領導人周保中在長春見到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要擴軍,你要支援我武器。”,華西列夫斯基說:“盡你的力量拿,你要多少就拿多少,你拿走剩下的歸我。中蘇友好條約沒規定我將戰利品交給國民黨,我只給它武器庫房,給它長春市。”并且讓蘇軍幫周保中搬運武器。周保中忙著搶運武器,擴充軍隊。1945年9月,東北抗日聯軍改名為東北人民自衛軍,周保中任總司令。到10月,隊伍已發展到7萬余人。
蔣介石如此賣國,徒子徒孫也一直在否認蔣介石賣國,因為事實證明,這一次蔣介石的賣國,是得不償失的。名義的東北,真的不如守住老國統區重要。自己跑快了,用賣國條約也是挽回不來的。
2、蔣介石的三道命令——蔣介石內戰的宣言書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一日,蔣介石發布了三道命令:
一、命令國民黨軍前線各部隊“對敵放棄要點,應即派部隊進駐”,“距敵較遠之部隊,應察狀況可能向前推進”,“對于敵人遺留之武器彈藥材料財物,必須派兵嚴為看管”,共產黨武裝“如有爭奪城鎮,妨害我之行動,應斷然剿辦為要”;
二、命令各淪陷區偽軍“應就現駐地點負責維持地方治安,保護人民。各偽軍尤應乘機贖罪,努力自新,非本蔣委員長命令,不得擅自移動駐地,并不得受未經本委員長許可之收編”;
三、命令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應就原地駐防待命”。
蔣介石的第一條命令,剝奪了共產黨軍隊的受降權力,授予了國軍對共軍使用武力的權力。這道命令,對于處于敵后的共產黨抗日武裝,是一種公然的挑戰和對公平正義蔑視。
蔣介石的第二道命令,是對漢奸軍隊的全部接受。這道命令,是對國家民族的公然背棄和對道德公理的全盤否定。漢奸罪行不加清算是蔣介石犯下的不可饒恕的錯誤。讓這些人直接投入到反共戰場,也直接導致蔣介石失去道義和民心的支持。
蔣介石的第三條命令,涉及日本投降后共產黨的核心利益。這個問題,也涉及到在敵后堅持抗日武裝斗爭的中國共產黨及其武裝力量是否“合法”的問題。這個問題,決定到共產黨及其所代表的階級在今后的國家中的地位和命運問題。
3、共產黨的維權抗爭——被迫接受內戰思維做好反擊準備
針對蔣介石的命令,同日,毛澤東起草了發至各戰略區的電報:《關于日本宣布投降后我黨任務的決定》:日本投降后,面對國民黨軍準備向解放區“收復失地”,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任務分為兩個階段:目前階段,“應集中主要力量迫使敵偽向我投降,不投降者,按具體情況發動進攻,逐一消滅之,猛力擴大解放區,占領一切可能與必須占領的大小城市和交通要道,奪取武器與資源,并放手武裝基本群眾,不應稍有猶豫”;將來階段,“國民黨可能向我大舉進攻,我黨應準備調動兵力,對付內戰,其數量與規模,依情況決定。一部分地區如江南、豫、鄂、晉、綏等地,第一階段之時間可能甚短,對此應有充分估計”。
這一電報,跟蔣介石的命令是針鋒相對的:主動和堅決地行使受降權力,堅決消滅一切拒絕向共產黨武裝投降的日偽力量,擴大解放區,占領戰略要道,擴充戰略物資,放手武裝群眾,做好對付內戰的準備。
一個被蔣介石4.12反革命政變沒有屠殺完全,五次圍剿沒有被消滅干凈,抗日戰爭中在日本人和蔣介石雙重絞殺下沒有被滅亡的共產黨力量,是不會自取滅亡的。
東北,是共產黨準備的重點。
1945年6月,毛澤東在七大的一次講話中,高瞻遠矚地指出:“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的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極其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末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地。”“現在,我們的基礎是不鞏固的,不要以為很鞏固了。為什么不鞏固呢?因為我們現在的根據地在經濟上還是手工業的,沒有大工業,沒有重工業,在地域上也沒有連成一片。”。
跟蔣介石覬覦東北不同,毛澤東說話是有底氣的。在蘇軍進入東北作戰時,國民黨沒有一兵一卒在東北,而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聯軍,一直在東北堅持抗日斗爭,共產黨在東北有深厚的政治基礎,而國民黨自從9.18事變以來,沒有踏足東北。
在蘇聯紅軍進占東北對日作戰的時候,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配合蘇軍參加了松花江下游和烏蘇里江流域的饒河、寶清等地作戰,并分赴東北各地進駐了8個地區和57座城市,積極進行建黨、建政工作。
1946年8月11日 (蘇軍進入東北的第4天),八路軍總部連下6道命令:原東北軍的呂正操、張學思、萬毅和八路軍駐冀熱遼邊區李運昌部,分別從山海關至張家口以北沿長城內外線,向察哈爾、熱河、遼寧、吉林進發,配合蘇軍和外蒙軍作戰,接受日偽投降。李運昌部前鋒在12日凌晨已經進入東北。
8月28日 ,在毛澤東飛赴重慶時,晉綏軍區干部400人隨呂正操、林楓已經開赴東北。山東的萬毅支隊4000余人向熱河進發,相機進入東北。李運昌部兵分三路挺進熱河和東北,解放了山海關,控制了錦州和遼西,向沈陽、遼南、遼東等地發展。此時,東北已經事實上被共產黨接收。
毛澤東心有成竹地進入重慶,并不想與虎謀皮,只是想看看蔣介石葫蘆里買的到底是什么藥,順手揭穿老蔣的畫皮而已。
前幾天在鳳凰網看到一個視頻,講的是《雙十協定》的談判過程,其中一節,涉及到誰破壞了重慶談判,就只講中共挺進東北,而不講談判期間發生的上黨戰役。想將重慶談判沒有落實的責任推給毛澤東。但是,他故意忽略共軍挺進東北是在重慶談判之前就已經完成了的,而不是在重慶談判期間。
我要指出的是,中共向東北進軍時,東北不是國民黨占領區。但是,國民黨在重慶談判前進入的上黨地區,卻是共產黨的解放區和占領區。兩者,在本質上是不同的,實際上,在國民黨進占上當地區時,內戰就已經不可避免,共產黨沒有立即反擊進占上上黨地區的國民黨軍隊,本身就是為了贏得國內和平而采取的退讓行動。
二、虛偽的談判——蔣對全面內戰的顧忌:國民黨政府的精銳軍隊抗戰期間大都退到中國西南和西北地區,要迅速開赴共產黨控制區前線還需要有一段時間,重慶談判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同時認為毛澤東根本不會來,想握和平的旗幟于自己之手。
1、蔣介石的談判——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抗戰勝利后,共同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已經被逐出中國,國共之爭自然再次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國人擔心內戰在中國重演,友邦也不希望中國再次次陷入內戰。
前面說過,此時的蔣介石仍以消滅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為國策,但蔣對全面內戰底氣也不足:經過八年抗戰,民心待和平建國,包括民主黨派甚至國民黨內部均有人反對戰爭。英、美、蘇三國都表示不贊成中國發生內戰。關鍵是國民黨政府的精銳軍隊抗戰期間大都退到中國西南和西北地區,要迅速開赴共產黨控制區前線還需要有一段時間。
所以,蔣介石在調兵遣將的同時,發動對毛澤東的和平攻勢,于 1945年8月14日 、20日、23日連續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談判。蔣介石依據潛伏在延安的特務的報告,本以為毛澤東不來,自以為得計。
不料,8月28日,毛澤東登機前往重慶談判。毛澤東在延安機場向新聞界發表講話,指出目前最迫切的任務,是保證國內和平,實現民主政治,鞏固國內團結,以期實現全國統一,建立獨立、自由與富強的新中國。
毛澤東親自到重慶談判,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民主、團結的誠意受到全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和擁護。毛澤東到重慶后,蔣介石作出了以禮相待的姿態,由于國民黨本來沒有和談的誠意,沒作談判的任何準備,談判的程序、議案均由共產黨方面首先提出,才使談判籌備工作得以基本完成。
2、談判場外的戰爭——偷雞不成反折一把米
談判前(1945年8月中旬),閻錫山秉承蔣介石旨意,以其第19軍軍長史澤波率第19軍、第61軍一部和部分偽軍共1.7萬人入侵晉東南,占領了八路軍從日偽軍手中解放的襄垣、潞城以及被人民武裝包圍的長治、長子等縣城,其軍部率3個師駐守長治(以長治為中心的地區,古稱上黨郡)其余部隊和地方團隊守備襄垣、長子、屯留、潞城和壺關等縣,企圖以此為依托擴占整個晉東南。
重慶談判期間,蔣介石秘密發布了抗戰前的《剿匪手冊》,調運37個軍、73個師將共產黨的解放區分割包圍,企圖奪取華北,打開通往東北的道路,武力爭奪東北。
美國軍艦、飛機也向天津、青島、北平、秦皇島等地加緊運送國民黨軍隊,并派蔣經國擔任與蘇聯談判的特派員。
中共的對策是以打促談,邊談邊打。9月10日,上黨戰役打響,劉伯承、鄧小平指揮晉冀魯豫軍民,一舉消滅侵入解放區(晉東南地區)的閻錫山部隊13個師。迫使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不得不在談判桌前坐穩了屁股。
東北,曾克林的部隊以“東北人民自治軍”的名義開展工作。9月16日,沈陽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曾克林擔任衛戍區司令。為進一步鞏固東北,中共中央于 1945年9月11日 電告山東分局:“抽調4個師12個團,共2.5萬人至3萬人分散經海道進入東北活動,并派肖華前去統一指揮。我軍進入東北一律不用八路軍名義,而用東北義勇軍及東北其他地方軍隊名義,首先進駐鄉村、小城市及蘇聯紅軍尚未占領之中等城市和交通線,發動群眾壯大力量,建立地方政權。”。 9月20日 ,劉少奇電告中共山東分局:“發展東北控制冀東、熱河進而控制東北,除去各地派去之部隊和干部外,中央是完全依靠你們及山東的部隊和干部。原則上以山東全部力量去完成這個任務,其他各地加以幫助。”。 9月28日 ,中共中央要求山東分局“必須在20天至一月內渡過二三萬部隊和干部,否則決不能完成你們的戰略任務。”“必須用全力迅速組織渡海。”。中共盡全力鞏固東北。
三、《雙十協定》——是符合當時中國國情和國共兩黨利益的建國協定,這種協議被撕毀,蔣介石是罪魁禍首。
今天是2010年10月10日,1945年10月10日,是國共兩黨在重慶簽訂旨在避免內戰的《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的65周年的紀念日。總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
我總覺得,1945年,本應該是中國崛起的最好時間點,因為,沿著《雙十協定》走下去,和平的中國,會建立起跟世界不同的政治經濟體制——我認為應當是一種階級共和的混合的經濟政治體制。特別是政治體制,很可能走上多黨政治體制。在國際環境上也對中國有利,共產黨與蘇聯同盟有聯系,國民黨跟美國同盟有聯系,中國就是東西兩大陣營的平衡點。那么,國民黨就不會跟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從法理上去承認外蒙獨立,也不會拒絕美國的琉球回歸中國的提議,就不會出現琉球被美國托管的局面。共產黨也不會在1950年去跟蘇聯簽訂《中蘇友好條約》,去繼續默認外蒙的獨立,也不會為了建交而放棄日本的戰爭賠償。琉球是中國的領土,太平島在大中國的控制下,東海會有問題嗎?南海會有問題嗎?大陸和臺灣能會被列強利用放棄很多國家利益嗎?我想,強大的中國,早就出現在世界了。
問題是,一場內戰,將這些打碎。中國最終被一分為三——外蒙、大陸、臺灣。列強利用中國的分裂,達到了很多不能達到的目的。美國對臺灣賣武器支持臺灣獨立,對大陸搞技術封鎖,打壓大陸發展空間。南海群國覬覦中國南海,石油和旅游資源,被別人剝奪。日本強占釣魚島,瓜分東海油田,大陸不敢提琉球主權問題,反倒在沖繩海槽上與日本糾纏。這一切,都是內戰的后果和內戰的延續。歷史的罪魁禍首,上面的分析就已經表明:就是獨夫蔣介石。
1945年的軍事局勢,國民黨對于共產黨,有決定性的優勢。抗戰結束,共產黨軍事力量是90萬左右。國民黨的軍隊,400萬左右,其主力都在西南大后方,武器裝備都是美式先進武器,飛機大炮軍艦各軍種齊全。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共產黨可能會爭一些利益,但決沒有發動內戰的本錢,毛澤東怎么會在1945年去跟“龍王比寶”呢?所以,共產黨怎么會去跳動內戰呢?
共產黨武裝的發展,不是跟國民黨作戰的結果,也不是國民黨支持的結果,而是靠堅持敵后武裝斗爭發展的結果。作為一支在敵后堅持了8年的武裝,是最渴望實現和平的。他們的土地,是一寸一寸在日偽手中以血肉之軀搏來的,他們的武器裝備,是一槍一彈用血肉之軀從日偽手中奪來的。他們沒有大后方可以撤退,只能在廝殺中求生存。這種力量,蔣介石憑什么不讓他們分享抗戰勝利的果實?憑什么要取消他們的政治合法性?
我看到了一段資料,對于國共分裂,認為:“ 國共的分裂,是革命路線的分裂,而不是對革命的背叛。盡管國共雙方都指責對方叛變革命,因為從雙方的政治綱領上看,雙方的最終目標是存在沖突的。孫文的國民黨要在中國建設資本主義,而共產黨要實現共產主義。雙方的分裂是必然的結果。之所以兩黨能夠組成同盟,是因為兩者在當時擁有共同的敵人 ——北洋軍閥。另外國共的合作方式也是雙方分裂的原因之一。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方式與國民黨進行合作。這種方式在各自黨內都存在分歧。共產黨在加入國民黨后迅速發展,引起了國民黨右派的不安。1927年馬日事變和四一二政變之后。大量共產黨人被拘捕或屠殺,共產黨人的活動也轉為地下。共產黨為了反抗國民黨的鎮壓,利用手中控制的少量的國民革命軍武裝反抗。1927年,共產黨發動了南昌起義(國民黨稱之為“南昌暴動”),建立了自己的軍事力量“中國工農紅軍”,而原本的國民革命軍,大多數被國民黨控制,繼續北伐統一全國。從此,軍隊為黨的事業而戰,國共兩黨都有了開戰的資本。內戰爆發了。”
對于國共內戰,認為:“國共內戰是國共兩黨因為政見上的分爭,而引發的戰爭。和以往不同的是雙方的軍隊都是黨控制的軍隊。軍隊成了黨的政治工具,為黨的理想互相廝殺。黨能夠有控制軍隊的行為或職能,起源就在于蘇聯的十月革命模式和孫文的引進。如果沒有黨對軍隊的控制,就不會有國共內戰;然而,如果沒有黨對軍隊的控制,也不太可能會出現北伐的勝利。不管怎么說國共內戰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損失,無論結局如何雙方的都對戰爭負有責任。”
以上觀點,實際是把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內戰的責任,推給了共產黨,別看其貌似中肯。第一次國共合作,國民黨政權眼看要統一了中國,蔣介石隨即發動了對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工農階級)的大屠殺,共產黨在北伐勝利后,不管共產黨有什么政治主張,但在這個時候,還沒有來得及對以后的國家建立什么制度發表意見,就糊里糊涂地被蔣介石汪精衛聯合絞殺轉入地下。可見,這不是什么政治主張的問題,而就是蔣介石不愿跟共產黨分享勝利果實的問題,本質上就是蔣介石叛變革命。
轉入地下的共產黨,血的教訓就是認識到“槍桿子內面出政權”,這是國民黨蔣介石教育的結果,不是共產黨受蘇聯影響和孫文引進的結果。因為共產黨在一心一意進行國民革命的開始,并沒有掌握武裝的思想。
國共內戰,也不是主義之爭,而是蔣介石在抗日戰爭勝利后,再一次不想和共產黨及其代表的階級分享勝利成果,不是主義之爭。
毛澤東1941年發表的《新民主主義論》,1945年的《論聯合政府》,并沒有要求中國一步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愿意和資產階級一起,建立一個新中國的。毛澤東和劉少奇的路線問題,就是在劉少奇在建國后,思想還一直停留在新民主主義階段,而沒有跟上毛澤東的社會主義階段,可見,國共建立聯合政府,共產黨是有思想準備的,而且這種思想一直停留在劉少奇腦海內不能拔出,才有劉少奇的“剝削有理”的和資產階級共生理論。
只是,違背蔣介石意愿的是,第二次要消滅共產黨,共產黨已經不那么好消滅了。
蔣介石其實一直沒有放棄“一黨獨裁”的思想,在臺灣,搞了戡亂戒嚴20多年。但他吸取了一條經驗,就是要讓勞動階級有生存下去的指望,搞了臺灣式的土改,鞏固了國民黨在臺灣的地位。在民主上,他的兒子蔣經國繼承了臺灣總統的位置。也許是為了消除蔣氏留給國人的獨裁口實,他在執政12年后,搞起了臺灣式的民主。在大陸,蔣氏政權不愿和共產黨分享民主,卻白癡式地和臺獨政黨“民進黨”分享政權,他根本不明白,多黨政治的基礎是什么?多黨政治憲法是基礎,“民進黨”不承認中華民國憲法,卻在國父孫中山像前宣誓就職,豈不滑稽?這種滑稽的民主,也只有蔣氏父子能夠發明。
附文:蔣毛電報
蔣介石給毛澤東同志的第一封電報
萬急,延安
毛澤東先生勛鑒: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迫切懸盼之至。
蔣中正未寒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選自1945年8月16日重慶《中央日報》)
毛澤東同志給蔣介石的第一封復電
重慶
蔣委員長勛鑒:
未寒電悉。朱德總司令本日午有一電給你,陳述敝方意見,待你表示意見后,我將考慮和你會見的問題。
毛澤東未銑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六日
(選自1945年8月21日重慶《新華日報》)
蔣介石給毛澤東同志的第二封電報
延安
毛澤東先生勛鑒:
來電誦悉,期待正殷,而行旌遲遲未發,不無歉然。朱總司令電稱一節,似于現在受降程序未盡明了。查此次受降辦法,系由盟軍總部所規定,分行各戰區,均予依照辦理,中國戰區亦然,自未便以朱總司令之一電破壞我對盟軍共同之信守。朱總司令對于執行命令,往往未能貫徹,然事關對內妨礙猶小,今于盟軍所已規定者亦倡異議,則對我國家與軍人之人格將置于何地。朱總司令如為一愛國愛民之將領,只有嚴守紀律,恪遵軍令,完成我抗戰建國之使命。抗戰八年,全國同胞日在水深火熱之中,一旦解放,必須有以安輯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誤。大戰方告終結,內爭不容再有。深望足下體念國家之艱危,憫懷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從事建設。如何以建國之功收抗戰之果,甚有賴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計,則受益拜惠,豈僅個人而已哉!特再馳電奉邀,務懇惠諾為感。
蔣中正哿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選自1945年8月21日重慶《中央日報》)
毛澤東同志給蔣介石的第二封復電
重慶
蔣委員長勛鑒:
從中央社新聞電中,得讀先生復電,茲為團結大計,特先派周恩來同志前來進謁,希予接洽,為懇。
毛澤東未養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選自1945年8月24日重慶《新華日報》)
蔣介石給毛澤東同志的第三封電報
延安
毛澤東先生勛鑒:
未養電誦悉,承派周恩來先生來渝洽商,至為欣慰。惟目前各種重要問題,均待與先生面商,時機迫切,仍盼先生能與恩來先生惠然偕臨,則重要問題,方得迅速解決,國家前途實利賴之。茲已準備飛機迎迓,特再馳電速駕!
蔣中正梗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選自1945年8月25日重慶《中央日報》)
毛澤東同志給蔣介石的第三封復電
特急,重慶
蔣介石先生勛鑒:
梗電誦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與先生會見,共商和平建國之大計,俟飛機到,恩來同志立即赴渝進謁,弟亦準備隨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復。
毛澤東敬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四日
說明:“未寒、未銑等”是指電報的日期,相當于幾月幾日。
附文: 國共雙十協定 ( 1945年10月10日 )
中國國民政府蔣主席于抗戰勝利后,邀請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先生,商討國家大計。毛先生于8月28日應邀來渝,進見蔣主席,曾作多次會談;同時雙方各派出代表,政府方面為王世杰、張群、張治中、邵力子四先生,中共方面為周恩來、王若飛兩先生,迭在友好和諧的空氣中,進行商談。已獲得下列之結果,并仍將在互信互讓之基礎上,繼續商談,求得圓滿之解決。茲特發表會談紀要如下:
一致認為中國抗日戰爭業已勝利結束,和平建國的新階段即將開始,必須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團結為第一基礎,并在蔣主席領導之下,長期合作,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平之新中國,實行三民主義。
雙方又同認蔣主席所倡導之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及黨派平等合作,為達成和平建國必由之途徑。
一致認為應迅速結束訓政,實施憲政,并先采必要之步驟,由國民政府召開政治協商會議,邀集各黨派代表及社會賢達,協商國是,討論和平建國方案,及召開國民大會各項問題。現雙方正與各方洽商政治協商會議名額組織及其職權等項問題,雙方同意一俟洽商完畢,政治協商會議即應迅速召開。
中共方面提出重選國民大會代表,延緩國民大會召開日期,及修改國民大會組織選舉法,和五五憲法草案等三項主張。政府方面表示國民大會已選出之代表應為有效,其名額可使合理增加,和合法的解決,五五 憲法草案,原曾發動各界研討,貢獻修改意見。因此雙方同意成立協議。但中共方面聲明,中共不愿見因此項問題之爭論而破壞團結,同時雙方均同意將此問題,提交政治協商會議解決。
一致認為政府保證人民享受一切民主國家人民在平時應享受全部信仰言論出版集會結社之自由。現行法令,當依此原則分別予以廢止或修正。
中共方面提出政府應承認國民黨、共產黨及一切黨派皆有平等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各黨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為憲政常軌,今可即行承認。
雙方同意政府應嚴禁司法和警察以外機關有拘捕審訊人民之權。
中共方面提出除漢奸以外之政治犯,政府應一律釋放。政府方面表示:政府準備自動辦理,中共可將應釋放之人提出名單。
雙方同意應積極推行地方自治,實行由下而上的普選,惟政府希望不以影響國民大會之召開。
中共方面提出政府應公平合理地整編全國軍隊
,確定分期實施計劃,應重劃軍區,確定征補制度,以維軍令之統一。在此計劃下,中共愿將其所領導的抗日軍隊,由現有數目,縮編為24個師,并表示迅速將其所領導下散布在廣東、浙江、蘇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不在內)各地之部隊,由上述地區,逐次撤退,應整編的軍隊調至隴海路以北及蘇北皖北的解放區集中。
政府方面表示,全國整編計劃,正在進行,此次提出商談之各項問題,果能全盤解決,則中共所領導的抗日軍隊縮編為20個師的數目,可由中共方面提出方案。中共方面提出中共及地方軍人應參加軍事委員會及其各部的工作,政府應保障人事制度,任用部隊人員為各級官佐,縮編軍官佐、應實行分區訓練,設立公平合理的補編制度,并確定政治教育計劃。
政府方面表示所提各項,均無問題,亦愿商談詳細辦法。中共方面提出解放區民兵,應一律編為地方自衛隊。政府方面表示,自能視地方情勢有必要與可能時,酌量編置。為討論計劃上
述各問題起見,雙方同意組織三人小組,(軍令部軍政部及第十八集團軍)各派一人進行之。
中共方面提出政府應承認解放區各級政府的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解放區名詞,在日本無條件投降以后,應成為過去,全國政令,必須統一。中共方面開始提出三方案,為依照現在十八個解放區的情形,重劃省區和行政區,并即以原由民選之各級地方政府名單,呈請中央加委,以維政令之統一。政府方面表示,重劃省區變動太大,必須通盤籌劃,非短時間所能決定。同時政府方面表示:依據蔣主席曾向毛先生表示,在全國軍令統一之后,中央可考慮中共推薦之行政人選;收復區內原有抗戰行政工作人員,政府可依其工作能力與成績,酌量使其繼續為地方服務,不因為黨派關系,而有所差別。于是中共方面,提出第二解決方案,請中央于陜、甘、寧邊區,及熱、察、山西、山東、河北5省,委任中共推選之人為省府主席及委員;于綏遠、河南、江蘇、安徽、湖北、廣東等6省,委任中共推選之人為省府副主席及委員(因以上11省或有廣大解放區或有部分解放區);于北平、天津、青島、上海4市,得委任中共推選之人為副市長。于東北委中共推選之人參加行政。此事討論多次后,中共方面對上述提議所列推選省府主席及委員者,改為陜、甘、寧邊區及熱、察、冀、魯4省,請推選省府副主席及委員者,改為晉、綏兩省。政府方面表示中共對于其抗戰軍事著有勞績,且在政府具有能力之同志,可提請政府決定任用之。倘要由中共推薦某某省主席及委員,某某省副主席等,則即非真誠做到軍令之統一。于是中共方面表示可放棄第二種主張,改提第三種解決方案,由解放區各級民選政府重行舉行人民普選,在政治協商會議派員監督之下,歡迎各黨派各界人士選賢參加舉辦。凡一縣有過半數區鄉已舉行人民普選,實行民選者,即舉行縣級民選,一省或一行政區有過半數縣,已實行民選者,即舉行省級行政區級民選,選出之省區縣級政府,一律呈請中央加委,以謀政令之統一。政府方面表示,此省區加委方式,乃非謀政令之統一,惟縣級民選加委,可以考慮,而省級民選,須待憲法頒布,省的地位確定以后,方可實施,目前只能由中央任命之省政府,前往各地接管行政,俾即恢復常態。至此中共方面提出第四種解決方案,各解放區,暫維現狀不變,留待憲法規定之民選省級政府實施后,再行解決,而目前則規定臨時辦法,以保證和平秩序之恢復。同時中共方面認為可將此項問題,提交政治協商會議解決。政府方面,則以政令統一必須提前實現,此項問題之懸而不決,慮為和平建設之障礙,仍盼能商得具體解決方案。中共方面亦同意繼續商談。
中共方面提出嚴懲漢奸,解散偽軍。政府方面表示,此在原則上自無問題,惟懲治漢奸,要依法律行之,解散偽軍,亦須妥慎辦理,以免影響當地安寧。
中共方面提出,重劃受降地區,參加受降工作。政府方面表示:參加受降工作,在已接受中央命令之后,自可考慮。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國慶紀念日于重慶
王世杰 張 群 張治中
邵力子 周恩來 王若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