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立葉的教育思想
彼 岸
沙利·傅立葉(1772~1837)是十九世紀初期法國偉大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的著作數量很多,內容豐富,涉及到哲學、政治、經濟、教育等各個方面的龐雜體系。1827年,傅立葉在他的第三部重要著作,即《經濟的和協作的新世界,或發現依情欲分類的吸引人的勞動和適合天性的勞動的方法》一書中,曾以很大的篇幅,專門論述未來和諧制度下的教育問題。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馬克思、恩格斯,對傅立葉一系列杰出思想給以很高的評價。在談到傅立葉的教育思想時,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指出:“這些觀點是這方面的精華,并且包含著最天才的觀測。”可是,在過去的教育史著作中,很少有人專門論述傅立葉的教育思想,當然更談不到全面地評價了。本文根據傅立葉在教育方面的論述,試圖說明傅立葉的教育觀點為什么“是這方面的精華,并且包含著最天才的觀測”,從而批判地汲取其中合理的內核。
一、對資本主義教育制度的揭露和批判
傅立葉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最突出的特點是機智而深刻地諷刺和批判了資本主義制度。正如恩格斯所說:“在傅立葉的著作中,幾乎每一頁都放射出對備受稱頌的文明造成的災禍所作的諷刺和批判的火花”。傅立葉從對當時社會的考察中,看到這種文明制度的種種罪惡。他說,“文明制度過去是,將來也只能是一個罪惡的淵數”,“是幸運的對立物,是顛倒世界,是社會地獄。”(《傅立葉選集》第二卷27頁,第三卷321頁。商務印書館。以下只注明卷數、頁數者,均見此書)
傅立葉在批判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論述中,包含著對資本主義教育制度的揭露和批判。
(一)在教育的指導思想上,傅立葉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教育違反兒童的本性,需求和興趣。他說:“在文明制度的教育中,你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出符合本性的方法的一點點痕跡,也找不到對本能和性別所作的嚴格區別”。(三卷278頁)他認為這種違反兒童本性的教育表現在教育目的上,總希望按照一個模子培養所有的兒童。在古成斯巴達,它希望兒童都成為清湯的朋友,而在資本主義的法國,則希望兒童成為商業的朋友。“它要兒童服從符合等級精神的各種不同的道德,以及服從適應內閣的更迭精神的各種不同原則”。(卷三278頁)這種違反兒童本性的教育,表現在教育方法上,是簡單化的、千篇一律的。兒童一年到頭,從早到晚被幽禁在教室內,只做一種工作,這就是學習。這種監禁兒童的作法和教學方法的單一化,不能不使兒童發生反感。
傅立葉認為,由于資本主義社會的教育違反兒童的本性和興趣,它嚴重地摧殘了兒童的健康。他指出:“文明制度下的教育是違反健康的,它使兒童隨著在教育上的精力消耗,身體相應地衰弱下去。”(三卷217頁)即使是富有階級的兒童,雖然有保姆和醫生的照顧,而且有良好的營養,但他們的身體遠不如一百個半饑餓、不斷遭受惡劣天氣影響,以黑面包充饑的鄉村兒童強壯。
傅立葉還認為,這種違反兒童本性的教育,不僅摧殘了兒童的健康,而且壓抑了人才的成長。本來兒童從小就有愛好勞動的天性,富有創造精神,可是由于文明制度教育的不合理,把富人的子弟培養成好吃懶做的人,窮人的子弟只能把精力用于打架、鬧事一類活動上去。本來自然界在賦于人的天才方面是很慷慨大方的,而人也本來是被賦有能力發現和發展這些萌芽。可是,“這些萌芽被文明制度的教育踐踏和撲滅了。”(一卷119頁)“這件事便是對文明制度一切教育體系的譴責:它們沒有提供從人的幼年起識別和揭示他們的二、三十種而不是單獨一種勞動才干的任何手段。恰恰相反,它們卻使一切性格都惡化了”。(三卷219頁)
(二)在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上,傅立葉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教育是一個顛倒的世界。他說:“文明制度的教育在進程上具有相反的意義,它把理論擺在實踐的前面——這是真正顛倒世界”。(三卷280頁)這種顛倒世界的教育,做了一件蠢事,即把兒童整年地關禁在某個學校中,把理論擺在實踐的前面。它們不善于誘導兒童在實踐中學習,而是虛度光陰去求取他們根本不發生興趣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兒童既對學習感到苦腦,也對教師感到苦腦。如果讓兒童通過實際活動去學習,“他們在每次只有兩小時的百堂冬季課中所學到的東西,將遠遠超過強迫把他們送到被稱作寄宿學校的幽禁所中三百天內所學到的東西”。(三卷281頁)
(三)在教育手段上,傅立葉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教育是強制性的。他說,“文明制度下的兒童只有在窮困、懲罰、藤條、皮規尺的威脅下,才迫不得已養成學習的興慣”。(三卷281頁)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不可能是自覺自愿的。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也不可能是真誠一致的。有一些兒童,最多是八分之一的兒童順從地接受學習,而不是要求學習,而其余的八分之七的兒童對學校感到煩惱,只想逃學。
從上述可以看出,傅立葉從教育的指導思想上、從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上,從教育的手段上,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教育制度。他雖然是從人性論的角度,去揭露資本主義教育的,沒有、也不可能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去揭示資本主義教育的階級本質問題。但是,傅立葉指出了資本主義的教育“要兒童服從符合等級精神的各種不同的道德,以及服從適應內閣的更迭精神的各種不同原則。”這種觀點,對于資產階級理論家鼓吹的教育是不從屬于社會關系的獨立力量的荒謬理論,是一個有力的揭露;對于今天那些美化資本主義制度的人,也是一個有力的抨擊。
二、和諧制度下的教育
傅立葉從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批判中得出的結論是:文明制度的各種弊端是惡性循環,必須跳出這個深淵。傅立葉提出代替資本主義制度的叫做“和諧制度”或稱協作制度。他設計的和諧社會的基層組織叫“法郎吉”。法郎吉是一種生產和消費的聯合組織,它既組織生產,也組織社會生活。法郎吉的人員都過著集體的生活,兒童從小受集體的照管。傅立葉在描繪未來的和諧社會的生活圖景時,特別關心教育事業。他提出,在和諧制度下,“教育將是必須首先加以安排的結構部門。”(三卷2l7頁)使兒童在幼年時就養成適合和諧制度人的心靈的一切服務的習慣,亦即養成公正和誠實,協調表現均勻一致的習慣。”(三卷284頁)可見,傅立葉把培養法郎吉新生一代的教育,看作是鞏固、完善和諧制度的重要一環,是實在未來理想社會的重要條件。
傅立葉設想,法郎吉是城鄉結合、工農結合的生產單位。在這里人人都要學習,人人都要參加勞動。每個成員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同一天要從事各種不同的勞動。為了適應這種需要,“協作教育的目的在于實現體力和智力的全面發展”。(三卷2l7頁)這種全面發展的人,既“從事生產勞動,又從事藝術和科學的勞動。”(四卷11頁)傅立葉認為,這種全面發展的人,只有在和諧制度下才有可能實現。到那時,將會涌現出數以千計的荷馬式的詩人、牛頓式的數學家、莫里哀式的劇作家以及各種各樣的卓越人物。
由上可以看出,傅立葉針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及其舊式分工對人的發展的危害,提出改造舊式分工的設想,并明確提出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容是體力和智力的充分發展。傅立葉的這一觀點,遠遠超過早期資產階級思想家提出的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的主張,這在教育史上是一個重大貢獻。當然,傅立葉的這一思想還有一定的局限性。他是從人性自身需要出發的,還沒有從社會生產的發展規律上認識人的全面發展的客觀必然性。即使是這樣,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高度評價傅立葉的這一思想。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一書中說:“在他們兩人看來(指傅立葉和歐文——引者注),人應當通過全面的實踐活動獲得全面的發展,勞動應當重新獲得它由于分工而喪失的那種吸引人的力量,這首先是通過經常調換工種和相應地使勞動的每一‘會期’(用傅立葉的話)不過長的辦法來實現。他們兩人遠遠超出了 杜林 先生所承襲的剝削階級的思維方式。”為了能夠培養這種體力和智力全面發展的人,傅立葉從教育制度、教育措施、教育方法上作了精心的設計。這個設計的主要內容是:
(一)適應法郎吉組織原則的幼兒教育。傅立葉設想,在法郎吉中,由于共同勞動和公共服務事業的發展,婦女將獲得完全的解放,成為法郎吉中完全平等的成員。任何婦女不管如何富有,都必須參加集體的生產勞動和科學、藝術活動。這樣,作為經濟單位,教育單位的家庭將會消失,教育制度應該貫徹法郎吉的原則。在這種情況下,兒童從搖籃時期開始,教育就要以整個社會為基礎。他設想三歲以前的兒童全部住在托兒所中,兒童的全部生活費用由社會負擔。在這里,有各種完善的設備,有專門照料兒童的保姆、護士。傅立葉認為對兒童進行這種早期的集體的教育,有如下好處,一是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傅立葉認為在文明制度下,人們既沒有單獨的房間來安頓嬰兒,又沒有一定的物質來滿足嬰兒的需要,這種小家庭對幼兒來說,簡直是一種地獄。可是,在和諧制度下,兒童受到精心的照顧,家長不用操心兒童的衣食住行和學習。二是可以避免家長的溺愛和不良的影響。傅立葉認為在文明制度下,家長以各種有害的怪癬毒害兒童。而在和諧制度下,道德禁止家長溺愛兒童,如果幼兒有什么毛病、缺點、就會及時受到保姆的教育與幫助。三是可以使幼兒的體力和智力得到健康發展。在和諧制度下,擔任培育幼兒的保姆、護士是經過一定訓練的,是從非常機敏、適合兒童性格的人中挑選出來的,并“不象法國的保姆那樣,亂哼一些小曲或用狼來恐嚇孩子”。(三卷229頁)經過早期的,集體的教育出來的兒童,“到四歲時,力氣就會比文明制度時期的六歲兒童大的多,智力的發展更會遠遠超過大部分十歲的兒童”。(三卷147頁)
從上述可以看出,傅立葉提出早期的幼兒教育的主張,基本上是正確的。這些觀點,為以后學前教育的發展產生過積極的影響。但是,他在論述這一問題時,完全否定家庭教育的必要性,這不復過于偏激和片面。
(二)適應兒童天性的教育主張。傅立葉認為文明制度下的教育是違反兒童天性的,而和諧制度下的教育則要適合兒童的天性。他提出適應兒童天性進行教育的主張,是建立在他的情欲學說(即情欲引力論)的基礎之上的。他認為人的情欲是人的本性的反映,教育的任務就在于適應和發展人的這種自然本性。他說:“教育應發展自然所賦予的一切萌芽并適應于自然的教育”。(一卷118頁)
怎樣實施這種適應兒童天性的教育呢?傅立葉根據他的情欲引力論認為,一是要充分了解兒童的愛好、興趣和性格。他認為所有兒童中占支配地位的愛好是喜好探索、觀察、瀏覽和不斷地使作業多樣化的傾向。教育工作者就應該善于引導兒童去觀察、思考,并且根據兒童不同的性格和愛好,分別編組,以便進行教育。二是要按照兒童不同的年齡階段進行教育。傅立葉把兒童分為嬰兒時代(從零歲到2歲),幼兒時代(從2歲到4.5歲),中期幼年時代(從4.5到9歲),年長幼年時代(從9歲到15.5歲),混合童年時代(從15.5到20歲)等5個年齡階段。在不同年齡階段,教育的側重點是不同的。在第一、二段,著重發展兒童的天然稟賦,鍛煉兒童的外部感官;在第三階段,著重發展兒童的體力,在第四階段,著重發展兒童的精神的能力,在第五階段,讓兒童參加眾多的“謝利葉”小組活動,在那里施展才干。三是建立和諧制度,讓兒童得到充分發展。他認為在文明制度下,人類情欲的發展是畸形的,不可能有任何適合天性的教育。只有在和諧社會中“孩子在按情欲組成的謝利葉中獲得了適合天性的教育,他在學習上用不著來自任何方面的鼓勵和監視”。(一卷96頁)
從上述可以看出,傅立葉提出適應兒童天性進行教育的主張,有其正確的一面。因為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它的工作對象是正在成長的青少年。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必須自覺地認識和掌握人的身心發展規律。這樣,教育的效果才會事半功倍。但是,傅立葉提出的這一主張,不是建立在科學的人體解剖生理和心理學的基礎之上,而是以唯心主義的情欲引力論為基礎的。他企圖運用這種情欲引力論去解釋社會歷史現象,認為資本主義制度之所以不合理,是因為不合乎人的天性,而他所設想的和諧制度之所以合理,是因為滿足了人的天性。這樣,勢必抹殺客觀存在的階級和階級斗爭的事實,導致階級調和論。傅立葉自己就曾這樣說過:“我們要提醒注意的是,兒童在符合本性的教育下所取得的成就或不需父親或教師的任何鼓勵而自愿參加勞動和學習,將是實現這種階級融合的主要手段之一”。(三卷356頁)當然,傅立葉提出針對兒童的不同特點和不同年齡階段,進行不同的教育,確有可取之處。但是,他提出的劃分兒童年齡階段的方法,沒有什么科學根據,可以說是一種主觀的猜測。
(三)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思想。傅立葉在教育史上的另一個重要貢獻,就是提出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思想。他說:“我們現在的教育是把科學和勞動分開的,而在協作制度下,科學和勞動永遠是結合在一起。在這里,兒童將同時從事農業和工業生產,以及科學和藝術的活動”。(三卷259頁),為了實現這種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傅立葉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具體的辦法。他提出兒童從兩歲起就接觸勞動,三歲進入小工廠,法郎吉有專門適合兒童的小工具和小型生產項目,并且要求兒童從小就能對社會作出貢獻,例如男孩打掃馬廄、清除污物,女孩美化環境等等。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在于借助合理的誘餌把兒童的全部才能都引向生產勞動和正當的學習上。這樣,兒童“到十五歲時,將會差不多熟悉他的法郎吉和鄰近法郎吉內的農業、工業、科學和藝術的一切部門”。(三卷243頁)
傅立葉為什么如此重視和諧制度下的勞動教育?按照傅立葉的說法,實施勞動教育一是社會制度的要求。他認為文明制度充斥著欺騙和令人厭惡的勞動,“而協作制度則被稱為以誠實和誘人的勞動為基礎的正面世界”。(三卷19頁)在這個世界里,人人都必須參加勞動。在這種情況下,教育的任務在于培養法郎吉的新一代成員,使他們形成勞動習慣和技能。“如果說,人必須依靠農業勞動和工業勞動而生活,那末,在使他成為學者以前,就必須使他成為鄉村的主人和工廠的生產者。和諧制度下的教育步驟就是如此”。(三卷374頁)二是實施勞動教育有利于兒童體力和智力的全面發展。傅立葉指出,文明制度下的教育壓抑和歪曲兒童的才能。這種教育只會使兒童脫離勞動,使勞動變成兒童的一件可恨的事,并鼓勵他去從事破壞性的活動。與此相反,和諧制度下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實現體力和智力的全面發展。在和諧制度下,兒童從小就要參加勞動,在勞動中使兒童的勞動天賦有所表現“他們在那里輪流鍛煉自己的體力和智力,使之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三卷65頁)三是實施勞動教育有利于兒童獲得科學知識。傅立葉認為在和諧制度下,兒童學習目的是為了在勞動上應用,這樣可以激發兒童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如果兒童的學習同生產勞動脫離,那末,這種學習對兒童來說永遠是一種苦惱,而教師也同樣苦惱地進行兒童所不希望接受的那種教育。傅立葉曾經列舉一個具體事例,說明兒童參加勞動可以促進他去掌握科學知識。這個例子是:有一個兒童,從三歲起就顯示出對修理皮鞋職業的愛好,并想去參加修鞋工廠的勞動。對此,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加以引導,而不能壓制和阻撓。這樣,這個兒童“從修理皮鞋開始,那他便會很快產生一種誘惑力,試圖熟悉縫制皮鞋,熟悉制革生產,從而試圖在制革的各種不同過程方面熟悉化學,然后試圖在某種飼養體系和某一類牧場下所能夠提供的獸皮的質量方面來熟悉農藝學了”。(三卷243頁)
從上述可以看出,在傅立葉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主張中,盡管有許多不科學之處,如要讓三歲兒童參加勞動,讓四歲兒童熟練參加二十種勞動謝利葉的工作等等。而是,他明確指出和諧制度下的教育是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并試圖通過這種辦法,使人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全面發展。這種觀點,無疑是難能可貴的,對于我們今天糾正一些學校忽視勞動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仍然具有借鑒意義。
總之,傅立葉對資本主義教育制度作了深刻,尖銳的揭露和批判,并以畢生精力,詳細制訂了和諧社會的方案。在這個方案中,精心描繪了和諧社會的教育事業。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和唯心史觀的影響,傅立葉對未來社會的教育有許多離奇荒唐的玄想,但其中也閃爍著一系列合理的因素。如培養體力和智力全面發展的人,早期的幼兒教育,適應兒童年齡特點進行教育的主張,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等等“這些觀點是這方面的精華,并且包含著最天才的觀測”。傅立葉的這些天才的觀測,為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說的建立,提供了極其寶貴的思想材料。(完)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2009年5月27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