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 于 2005-12-03 11:17:41上貼
本貼子給出一個新的觀點,就是認為,毛澤東時代的經濟,是原子彈經濟。
那么還是先要定義,什么叫原子彈經濟。那就是,整個國家的經濟,完全圍繞著怎樣獲得原子彈,導彈,火箭,衛星,核潛艇等戰略武器的制造技術,并能夠制造出這些東西,裝備軍隊,保衛國家,這樣一個目標來進行的經濟。這里面核心中的核心,目標中的目標,是把原子彈制造出來。而且,還要以最低的代價,把原子彈制造出來。就是說,我下面將要論證,在毛澤東時代的這種制造出原子彈的代價,已經到達最低,基本上不可能更低。
我們知道,每一個家庭的經濟,都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大件,如住房,汽車,彩電,冰箱,等等。那么,家庭的經濟根據各家主人的不同,策略通常不同。有的家庭,是過一天算一天,有了錢就逛商場,買一些好吃的好玩的,大件不大件的,并不感興趣。
但是我來深圳,當時房改不久,因此當時先來的人就買房子,兩萬元多元人民幣一套,這對于當時的深圳人來講,也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因此自己拼命掙,加銀行分期付款,加上從親戚借,為了買這么一套房子,全家人可是過了相當一段時間的苦日子,包括每天喝稀飯吃咸菜。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想要買大件,那就得自己節衣縮食。
有的打工的,一來深圳,一開始就計劃好了,因此錢不亂花不亂用,節衣縮食,目標就是要買住房買大件,為了這個目標艱苦奮斗多年。
那么,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原子彈就是一個很大的大件。因此,我以為,毛澤東的心中在考慮經濟的時候,一定在想著“我們一定要有原子彈!一定要有一定要有,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都要有!”而毛澤東的這個考慮,實際上代表了絕大多數活著的中國人民和死去的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民的想法,并不是說,中國人民統統都不這么想,就毛澤東一人這么想。直到現在,如果你搞一個民意測驗,對于我國擁有核武器持正面評價的中國人,仍然占據絕對優勢。因此,對于一些右派,持有少數人的不同意見,以為原子彈沒有什么用處,那你哼哼你的,但是要想讓大多數中國人這么認為,那是癡心妄想,這我也是實是求事地說話。
原子彈是在二戰中發明的,由美國先發明出來,并在日本投下兩顆。殺傷力也是巨大的,舉世震驚。
那么,作為美國自己,肯定不喜歡別的國家也能夠制造原子彈,更不希望自己的國家的某個城市落下原子彈。因此,從那個時候起,美國就一定處于擔驚受怕之中。美國人每天都在想:“別國什么時候也能制造核彈?什么時候?那太可怕了,會不會是我的敵國?”我們一定要做這種換位思考,才能夠理解美國人的想法。
但是后來蘇聯有了,這對于美國來講是極度失望的。
那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而且,全世界都注意到,經濟開始恢復和迅速發展。因此,美國人一定在日思夜想這個問題:“中國什么時候會有核彈?什么時候能夠制造出來?什么時候?什么時候?什么時候?那太可怕了!”
為什么美國人會感到特別可怕?蘇聯有核彈,美國都不一定特別覺得可怕。因為,美英蘇是二戰中的三巨頭,是合作的盟友,美國和蘇聯好歹有一定的友好關系。如果我是一個美國人,當時對一個二戰中協手合作的蘇聯,一個聯合國常任理事會的理事國,并不會感到特別地害怕。
但是中國則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被美國視為非法國家,是一群土匪占領著的地盤。美國人當時一想著毛澤東,那就和近年美國人想塔利班想拉登那樣。那么,一群土匪如果擁有了核彈,這件事情害怕不害怕?假想你是美國人,聽到拉登有了核武器,已經試爆成功一枚,你害怕不害怕?一定會覺得事態極為嚴重的。
而且,中國如果擁有核武器,將是第三世界國家中,第一個擁有核武器的。這第一個的擁有,本身是美國最不能夠容忍的事情,是一定要管,一定要阻止的。而在中國擁有核武器之后,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第三世界國家擁有核武器,阻力雖然也很大,但已經不是那么大了。
或者說,如果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核武器,是印度成為第一個擁有核武的國家,則美國和蘇聯都一定會向印度發動戰爭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獲得核武器,完全是在托中國的福。當年印度試爆成功第一顆核彈時,美國已經注意到了中印之間已經發生過一場邊境戰爭,因此,也就是希望印度也能夠起到制衡中國的作用。但是,美國沒有想到巴基斯坦更加不能夠容忍,結果兩國都試爆核武。但不管怎么說,這兩個國家,都是對美國示好的國家。而象伊朗或者北朝鮮要擁有核武,美國人就要害怕得多了。
即便如此,印度和巴基斯坦在獲得核武的代價上,比中國的成本要低么?這兩個國家立國比中華人民共和國早,且一直實行市場經濟。到現在,有誰認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人民生活水平要比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好的?如果中印巴三國都是發展到今天都沒有核武器,從今天開始發展,則美國一定會進行軍事力量的打擊的。而且,今天的美國,和五六十年代的不同在于,那個時候的美國,衛星技術,數字成像技術,等等,還遠不如今天這么先進,不能夠通過衛星的實時監測來及時反應,來保證消滅對方的核武時,自己國家不受到核彈襲擊。因此,這件事情的確是越早進行越好,越晚越被動。
因此,美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的全面的目標,就是盡一切努力,阻止中國擁有核武器。美國的情報也將全面圍繞著這個目標而展開。
美國人的行動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盡最大的努力破壞中國經濟發展,或者破壞不了也要阻止中國的經濟發展。因為,只要經濟發展不上去,國家是很窮的,則科學技術也會受到阻礙,就能夠延緩中國獲得核武器的時間。
但是,美國人當時的情報來源還是不大行。因為當時美國人還沒有衛星,建國之后毛澤東的許多情報美國人搞不到。因此就派偵察機進入大陸偵察。但是,偵察機有被擊落的危險,事實上也擊落了不少。當時美國也沒有多少測量什么地方核彈爆炸的技術。美國人也在迅速發展這種偵測技術。美國人也在全面阻止任何的核材料進入中國。實際上后來在美國有了間諜衛星之后,也還是在分辨率問題上要不斷提高。在數字攝影出現之前,拍照就只能夠用膠卷,衛星只有回收并進行膠卷沖選才能夠看得到照片,這對于準確定位和打擊核設施是不夠的。
美國人的行動的另一個方面,就是極力說服蘇聯人,讓蘇聯人來壓制中國人不要獲得核武器。要說服蘇聯人,中國擁有核武器不僅美國害怕,蘇聯也是應當害怕的。美國人說服不了斯大林,但是斯大林死了以后,卻成功地說服了赫魯曉夫。因此,赫魯曉夫感到中國擁有核武器是特別可怕的事情,尤其是經過試探,發現毛澤東不是一個聽話的人,中蘇有可能有大的沖突。在這種情況下赫魯曉夫就更害怕中國擁有核武器了。
只要作一作對位思考就行。比如說,現在北朝鮮就不大聽中國的話,那么,國內就有一些人,對北朝鮮擁有核武器,感到害怕,對不對?如果越南擁有了核武,我們會不會感到害怕?會不會害怕他們哪一天發神經扔到我們頭上?但是,現在看來越南似乎暫時沒有研制核武的能力,是因為越南要比北朝鮮窮,科技實力要弱很多。
所以,當時我們在國內,對這個問題并沒有什么深切的了解,而在我們之外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國擁有核武,那是一件特別特別可怕的事情。我想,現在的北朝鮮的一個普通人民,想法可能和我當年一樣,覺得自己國家擁有核武是理所當然的嘛。因為他是在內部思考,正如我當年是在內部思考一樣。
好了,現在美國人和蘇聯人,就是赫魯曉夫,要聯手壓制中國不能夠獲得核武了,因此雙方聯手對中國進行經濟封鎖,兩家用盡了吃奶的力氣:“我們就是不要讓你有就是不要就是不要,要困死你餓死你困死你餓死你!”加上中國的三年自然災難,導致了極為困難的時期。
而中國的最關鍵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大躍進中發現了大慶油田,能源問題一解決,大慶油田1959年發現,到1962年石油滾滾而出,中國就告別了饑荒了。因此在1964年,美國和蘇聯,加上日本軍國主義,最害怕最害怕的事情發生了,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而且在那個時候美英蘇剛達成一個核不擴展的條約,中國完全無視!
因此,當時的美國人和蘇聯人的想法一定是:不惜發動戰爭干掉中國的核彈!
但是這件事情是需要策劃的。如果要干掉中國的核彈,必須一舉完成目標,不能夠有一個拖泥帶水的過程,一定是這樣,要干掉中國的核彈,卻讓中國的核彈沒有機會扔到他們頭上。這才是非常難的事情。
而且,美國和蘇聯,由誰先來干?是美國還是蘇聯?兩家在這個時候相互推,都希望對方先干。因為,誰先干,誰就可能嘗到一顆中國的核彈。但是,當時的中國還沒有火箭,沒有洲際導彈。如果要扔核彈,只能夠派飛機投彈。中國的飛機續航能力究竟如何?也不清楚。
但是,戰爭是一定要發動的,中國的核武器是一定要干掉的。因此,兩家就在積極籌備之中。美國率先在越南發動了進攻,但是,克制住自己沒有使用核彈,是因為自己戰爭不升級,就希望中國的戰爭也不會升級。蘇聯在赫魯曉夫倒臺之后仍然繼續就核彈問題向中國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戰爭已經迫在眉睫。尤其是中國居然安然地又爆炸了第二顆,第三顆核彈,而且第三顆象是一顆失敗的氫彈,因此當時被稱作為有熱核材料的原子彈。因此,帝國主義是一定要動手了。
但是這個時候毛澤東發動了文革。則一方面,中國國內的動亂讓美國和蘇聯都看呆了。通常而言,當一個國家處于動亂之中的時候,美國和蘇聯都不想發動進攻。因為,動亂對他們而言是好事。他們希望這個國家在動亂中經濟崩潰。而這個時候發動進攻,反而使國內人民團結一致抵御外來侵略,等于幫助對方消除動亂了。既然處于動亂狀態,當然就希望中國共產黨在動亂中完蛋,誰能夠最后上臺還不一定,無論是親蘇派上臺還是親美派上臺,蘇聯和美國都能夠繼續施加政治壓力使其消除核武器。我想蘇聯是希望林彪上臺的,就從林彪政變失敗后逃往蘇聯這一點看,也應當如此。
此外,三年動亂并不僅僅是大陸內亂,這個亂還向日本向美國蔓延,導致日本紅衛兵的造反美國紅衛兵的造反,激起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反戰運動。
而當三年動亂結束時,美國和蘇聯失望地看到,原來還是即不親蘇,也不親美的毛澤東在掌權,因此又趕緊策劃和推進戰爭進程。因此這個時候中國的處境是最危險的,戰爭一觸即發,而且,最大的危險來自蘇聯。因為美國已經在相當程度上被越南戰爭和美國國內的紅衛兵運動拖住了,蘇聯卻向全蘇聯封鎖住了中國文化大革命的消息。
因此,九大召開完后立即的動作就是迅速地備戰,而且是準備核戰爭,這才有了將二千萬知識青年從城市轉移到鄉村的大行動,即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因此中國就深挖洞,廣積糧。有人問為什么準備戰爭就要將二千萬知識青年轉移到農村?為什么蘇聯當年準備戰爭就不是這樣?要知道中國要準備的可是核戰爭呀!對于核戰爭,防守城市是沒有意義的,而先行轉移到農村,就能夠保存大量的力量。當然,城市的生產也要維持,但大量的工業設施也向三線轉移。
因此,在1969年,戰爭的危險的確是太大太大了。
可是到了1970年,中國利用了動亂的這段時間,即讓美國蘇聯看得目瞪口呆的時候,贏得了制造火箭的技術,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了。這對于蘇聯和美國又是最可怕最可怕的消息。因為,原來的一切戰爭籌備,所有的計劃又要改變了。
原來只以為中國也許會用飛機扔核彈,因此用先進的雷達系統嚴密監視,不使中國的飛機突破防線,還是有把握干掉中國卻不讓核彈落到自己頭上的。但現在中國的衛星上天,就說明中國具備了用火箭把核彈扔到美蘇大城市的能力,而當時的美國和蘇聯都沒有特別可靠的反洲際彈道導彈的技術,美國直到今天也沒有,也正在籌備國家導彈防御系統。
這樣一來,想要在干掉中國的同時自己的國家大城市不挨核彈,已經成了不可能的事情。在這種絕望之下,美國和蘇聯漸漸都放棄了干掉中國核彈的想法,美國的尼克松在1972年訪華,策劃卻始于1970年。而毛澤東很清楚美國為什么急于甚至不惜拋棄臺灣這個忠實的盟友要和中國關系正常化的努力是什么,因此見尼克松的第一句話就是開門見山:美國的核彈這么大(樹起大姆指),中國的核彈只有這么大(豎起小姆指),你美國為什么要害怕中國的核彈?
再以后,國際社會漸漸把中國擁有核彈擁有戰略核武器當作一件平常事,因此以后就漸漸正常了。
好,現在我把這個故事這么說了一遍。現在回想,有沒有什么更便宜的造出核彈的辦法,我將要經過分析認為,可能沒有。也就是說,也許市場經濟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后是正確的。但是,就建國開始的這個制造核彈為核心目標的經濟來說,市場經濟幫不了太大的忙。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制造出核彈的成本,并不僅僅是錢和技術的問題,而是人家不能夠容忍,人家要來打你的問題,這一點成本一定要計算清楚。這個成本,是無論市場經濟還是計劃經濟還是別的什么經濟,都是這樣的。
比方說吧。開個飯店的成本,似乎是租或者借一間臨街的房子,裝修一下,買來桌椅板凳,鍋碗瓢勺,買來油鹽醬醋,各種蔬菜,雞鴨魚肉,聘些廚師服務員,收銀員,所有的這些成本,就是飯店的成本嗎?不。如果你的街對面已經有了一幫黑社會先開了一家飯店,你的成本還包括他們沒完沒了的破壞搗亂,甚至要派團伙進到你的飯店到處亂砸,所有的這些成本,即擊退或者成功防御黑社會的成本,統統計算在內。這個成本就要比沒有黑社會時的成本,大得太多了。
老野叟說的對,其實制造核彈的技術沒有什么大不了的,臺灣制造的時候,美軍派飛機用水泥給封了。那么,臺灣真的想制造核彈,就必須包括進和美國徹底翻臉的成本在內,這個成本對臺灣來講,就太大了,大到付不起的地步。
那么有人可能以為,在毛澤東時代就實行市場經濟,就可以做到即有核彈,人民生活又能夠改善。下面說明,這也是不大可能的。我不是說市場經濟不好,在這里我要和諸位左派劃清界限。我認為市場經濟是好的。我只是認為,如果以制造核彈為最終目標,市場經濟起不到什么作用,甚至可能會阻礙核彈的制造。而核彈已經制造出,各國已經承認了中國擁有核彈的合法性之后,市場經濟很可能是正確的。
為什么?國家統計局顯示,改革開放前中國的GDP平均年增百分之七,而改革開放后,則年均增長百分之九,這說明了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威力。
但是,如果你去仔細觀察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各個年份的增長速度,會發現,有那么兩年,增長率是百分之四左右的,因為那兩年受到了帝國主義經濟制裁。
因此,也就可以得出結論,市場經濟條件下,帝國主義的經濟制裁,能夠將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壓縮到年增百分之四,即還不如毛澤東時代的經濟表現。
因此,如果中國在建國以后一直搞市場經濟,則如果還要想搞核彈,人家一看你要搞核彈,就必然要經濟制裁,那么,如果你要硬頂,不服軟,年增也就只有百分之四,不如毛澤東時代已經達到的平均年增百分之七的程度。
那么,還有一種可能的反駁就是,在1989年中國受到經濟制裁的時候,中國的經濟已經發展到足夠發達的時候,所以增長速度才會慢。如果是在中國更窮一些的時候,增長就不會那么慢的。這里面暗藏了一種說法,一種理論,就是當一個國家或者地區還遠不夠發展的時候,經濟增長速度理當很快的,隨便弄弄就是年增百分之七以上的。因此下面我就要反駁這樣一種說法,就是經濟落后的地區理應增長速度快。
就說這幾年,中國的年均增長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八到百分之九左右。但是深圳可是中國的發達城市,深圳這幾年一直保持著年增百分之十四的增長率,就是說,增長速度遠高于中國的平均增長速度。那么,換言之,既然深圳遠高于國家增長的平均速度,也就意味著國家有不少地區的增長速度不夠平均值,比如說,國家年均增長百分之八到九左右,可是那些地區則增長速度只有百分之五到六左右,這樣和深圳的百分之十四的增長率一起平均,才能夠平均到國家的年均增長百分之八到九左右。是什么地區呢?是貧窮地區。
那么,也就是說,一個貧窮地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它的經濟增長率,將遠低于象深圳這樣的發達地區,而只能達到年增百分之五到六左右。因此可以推斷,毛澤東時代,是整個大陸,都相當于現在的中國的貧窮地區,因此,也就只能達到年增百分之五到六左右,而不是毛澤東時代已經達到的百分之七的成績。因為你現在的市場經濟的實現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嘛。
再重復一遍我的推理:即使在市場經濟下要搞核彈,也會受到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因此,經濟增長率也就不會高,人民照樣要度過一段節衣縮食的日子。而在這種情況下,市場經濟還會有其它的副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副作用,就是市場經濟會急劇抬高知識分子的勞動成本。
在建國初期,大陸人民有相當多的文盲,因此,缺少知識分子,可以認為知識分子奇缺。而搞核彈是需要大量的知識分子的,特別地大量,少了不行。
那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都是有價格的,這個價格是隨供需關系而變化的。也就是說,什么樣的勞動力需要的多,什么勞動力就貴,價格上揚。比如說,如果廚師奇缺,那么廚師的工資就必然上漲,或者說廚師這種勞動力價格迅速上漲。
因此,在經濟發展之初,在知識分子奇缺的情況下搞市場經濟,勢必導致知識分子的勞動力價格急劇上升,因為供不應求嘛。那么,有人就會說就會有更多的人想當知識分子,會把自己訓練成知識分子。這是對的。但是,這種訓練仍然要有知識分子當老師,而老師則又供不應求,老師的價錢又會急劇上脹,這樣窮人就上不起學,當不了知識分子。這是一個死結。
而且,無論如何,知識分子培訓出來總得花時間,培養出一個大學生總要十幾年吧?這對于搞出核彈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在這種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搞核彈,勢必要用市場價來購買知識分子的勞動力,這就使得制造原子彈的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上升到國家無法承擔的地步。
因此,在建國初期要想搞出核彈,別無選擇,只有強力打擊知識分子,壓制他們的勞動力價格,讓他們吃的是草吐的是奶,最大限度地壓榨出知識分子的價值。否則的話,國家根本就無法承擔這種財力,而且優秀一些的知識分子都會迅速被其它的企業甚至國外聘走。作為經濟人的知識分子,必然在自己的勞動力價格被強行壓低的情況下進行反抗,一定要鎮壓這種反抗,否則根本不可能養得起這么貴的勞動力。
當然,會有知識分子愛國,寧可犧牲自己的一切的。但是從整個市場的統計平均而言,作為知識分子的整體而言,是一定不滿意自己的勞動力價格被強行壓低的。
綜上所述,一個后發國家想要搞出核彈,好象必然要經歷過我上面分析的路線,也就是說,別無選擇地經歷毛澤東時代的整個節衣縮食的過程,真的別無選擇。
那么,現在就要問,為什么我國就非要弄出核彈不可,不弄出來就不行嗎?
這要從毛澤東的矛盾論中去找答案。就是說,在任何的一對矛盾中,總有一方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處于次要方面。那么,擁有核彈,就是希望中國今后能夠在國際大家庭中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要處于次要方面。
比如說,資本家拖欠工人工資,則資本家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工人處于次要方面。而如果工人階級專政,你資本家給也得給不給也得給,就是工人階級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前的百年屈辱,就是因為中國總處于矛盾的次要方面,被動挨打,求爺爺告奶奶,在強權之間委屈求全。毛澤東是不喜歡這樣的,他是希望中國能夠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國本身就是強權,那在國際事務上才是揚眉吐氣的。
美國有一部電影,是講的設想有一顆小行星要撞上地球了,地球上的人類都要死亡,因此美國建造了一個結實的掩體,然后確定人類中最優秀的一些人的名單,讓這些人進掩體,其它的人就都死去算了,沒有辦法。
那么,在這部故事片中,美國有確定保護哪些優秀人物的權力,美國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是,中國的目標就是,將來真有這種事情發生,比如說全人類因為某種災難,不一定是因為小行星的撞,完全可以是其它的理由,比如說能源危機,必須要有大部分人死,要挑選一些優秀人物活下來,則決定哪些人是優秀的,要由中國決定,這才是中國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擁有核彈,則是中國要成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必然一步。
而且,說到生活水平,除了吃好穿好之外,有大件是一個重要的生活水平。正如我前面提到的深圳的一些同事,雖然在買房子期間節衣縮食喝稀飯吃咸菜,但是因為有了房子,從有房子這一點看,就是一個生活水平。同樣,中國的有核彈,就是一個生活水平,安全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都是屬于廣義的生活水平的。
再回想及檢討美國方面,當年阻止中國的核彈產生的過程中,有沒有更有效的路線?
一種設想就是,在毛澤東剛解放大陸還立足未穩時,向中國發動全面軍事進攻,占領整個中國,消滅共產黨,讓蔣介石政府繼續執政。
這種設想是在實施之中的。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核戰爭和常規戰中都取勝,對美國而言,成本才是重要的。
1945年,美國剛有核彈,那么,到了1949年,美國并沒有幾千枚核彈,當時制造核彈的成本還是相當貴的。我認為當時的美國不過幾十顆核彈。當時的核彈還是非常昂貴的。如果全部用在進攻中國上,按在日本一顆核彈殺死二十萬人計算,就算一百枚核彈,殺死兩千萬人,對于一個五億五千萬人口的中國來講,殺死的還是少數。
而且,你不能夠光投彈不進行常規戰的陸軍進攻。如果說,我就是沒完沒了地投彈,濫殺無辜,這就是我的戰略目標,沒有其它的目標。那么美國和希特勒政權無異,則勢必導致全世界在蘇聯的團結下形成新的聯盟,美國將失去整個歐洲的支持。
因此,必須是在一百枚核彈的轟炸下,完成占領中國的目標,而不能夠是為殺人而殺人,因此,陸軍是一定要進入的。
而蔣介石的陸軍是一定不能夠用的,已經被共軍打得稀里劃啦。而共軍的作戰能力根本不受大城市挨炸的影響,是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打出來的軍隊。因此,美國的陸軍還是要進攻中國。還是要用常規武器。
要知道美國當時的常規武器,是遠沒有什么GPS定位,也沒有衛星支持,沒有什么精確制導,基本上也就是轟炸機水平投彈和俯沖投彈,大炮也就是老一套的定位辦法,精度都是差的,想要對付運動戰都是沒有多少辦法的。
另外,你那一百枚核彈投在中國什么地方?中國當時是很爛的,沒有什么地方值得炸。稍微值得一點的地方就是上海和廣州。但是,用核彈炸不如用陸軍占領。我認為如果美國陸軍占領,共軍是會讓出這兩個地方的。甚至,會更加多地誘敵深入,導致美國的核彈用起來更不方便。
因此,美國是要測試中共軍隊的作戰能力的。如果測試的結果,是解放軍一觸即潰,如果美軍只需花極低的代價就象當年的八國聯軍那樣占領北京,美軍是一定會這么做的。這個測試工作,就是在朝鮮戰爭中完成。
在完成之后,美國就認為立即打中共并不現實。因此就要繼續發展更多的核彈,待到核彈多到能夠把整個中國大陸覆蓋的時候,美國就會進攻。因此,后來最危險的時候的確應當是在1966年至1969年,那個時候美國已經有了幾千枚核彈,確實能夠把整個中國大陸炸平的。但那個時候的美國的猶豫在于,不希望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挨上幾枚核彈,而在1970年,中國的衛星上天,中國果然具有這種能力,美國就打消了立即消滅中國的計劃。
從美國人的觀點看,中國人只不過是一群爛人,而自己則是高貴人士,為了消滅一群爛人而使自己吃很大的虧,這是不值的。正如一個人和螞蜂窩對抗,螞蜂窩原本不是對手,但這個人一定是要保護好自己不受一個螞蜂的叮且把螞蜂窩消滅。只要被一個螞蜂叮了一口,整個行動就會被這個人看作不值。
也就是說,中國發展核武的歷史機會也就是毛澤東時代的初期那些年,過了就沒有了。如果在1970年中國開始發展核武,美國一定會用幾千枚核彈把中國炸平。而在1950年,美國還沒有這個能力。
*****************************************
沒事想在網上發議論,但不想交朋友。
我寫的所有文章版權放棄,本人在人民日報強國論壇任
何貼子,可轉貼,可散發,可抄襲,可復制,可被冒名
頂替,可被任何媒體拿去用,可被任何人引用到任何文
章中且不寫出引文出處,本人分文不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