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經濟戰略對話結束后的聯想 |
劉伯松 |
|
美中經濟戰略對話中方讓步不少 美中第二輪經濟戰略對話結束了,中國多方讓步才能成功地過了財長一關,還有國會一腳,花樣繁多,恐怕不易渡過。 本來嘛,對話定調交流多于談判,北京還是在開會前,簽了價值326億美元的采購單,給美國送個大禮物;同時,在會議進行中,北京也在開航權、金融業和能源業等方面開放,給了美國不少甜頭。這些都令使美國金融商界心花怒放,喜出望外的,前金融界高盛公司(Golden Sachs)行政長官、現任財長鮑爾森果然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 他的對手,中方代表副總理吳儀也不愧為名鐵娘子,還能沉著氣,把守大門,對人民幣升值和貿易不平衡問題毫不讓步。同時,她更能頂住美方強求中國“全面經濟改革”,方便美國投資,尤其是保險、銀行、金融服務業。 不過,美國在過去6年來的確失去了320萬個制造業職位。但吳儀在《華爾街日報》一篇文章里指出,美國在過去10年中,制造了1,500萬個服務業職位,是制造業流失的五倍!換句話說,美國已經沒有工廠,不再是制造業超級大國了。工廠設在中國、在印度、在巴西等發展中國家。 今天,美國已成為一個服務業經濟體了。 美中貿易真正的得益者 美國人一直認為,與中國通商,是一條單行路,只有中國人得益。其實,這是一個假象,真相并不如此。但在反華右翼保守派勢力和主流媒體積極操作下,假象變成真相了。美中貿易真正得益者其實是那些為了賺錢,把工廠一一遷移到沒有勞工法和環保法的多勞低資國家的商界大老板!美國布什總統還給他們稅收優惠呢! 其實,美國這種經濟政策也不利于中國的。首先,由于工資和津貼太低,國內消費不能擴大,內需市場還是有限的。同時,中國又不能把它們提高,因為大部分財富都外流了。據報道,60%貿易順差都是來自外國公司的,尤其是美國公司!大部分錢都流落到美國大商家的口袋中了,怎能把美國失業歸罪于中國呢? 說得更透徹一點,直到目前為止,中國人一直在按照自由市場規律發展。比如,他們在非洲和拉丁美洲以援助承諾換取資源。而美國則拋開自由市場規律,以強大軍事干擾全球,并以它控制資源。有趣的是,老牌“資本主義家”自己放棄了資本主義,而不是被CNN名嘴Lou Dobbs稱為“紅色中國”的中國人!換句話說,中國人還是利用資本主義的老辦法,善用錢包,而不是用炮艦! 今天,中國已經很快地成為了世界制造業超國,甚至被稱為“世界工廠”了。 兩條發展道路的斗爭 美國財長鮑爾森的使命是迫使中國放棄自己的選擇,全面經濟改革,開放所有市場,并采取新自由主義政策。他的背后還有總統、國會、人民和主流媒體等勢力支持,危害美國利益,堅決反對;堅保美國利益,萬眾一心。 不過,一個基本的問題是:中國將會不顧國情和放棄主權一一聽從外資的支配和控制,還是按照自己國情和保護主權堅決走自己選擇的發展道路? 美國2008年民主共和兩黨總統候選人、國會兩院委員會領導人、主要政客和不少主流媒體已開始大舉非難中國了,比如反華反移民大將Lou Dobbs利用他在CNN的所謂新聞節目,幾乎天天在向“紅色中國“喊打喊殺”個不停的。從食物到毒物,從軍事到經貿,人權到知識權,從孔子學院到北京奧運,從芝麻小事到國際大事,幾乎沒有一樣不是丑化中國和中國人的。據報道,美國國會最少有一打以上對付中國的議案呢。中國還沒有真正崛起,其實離開這個發展階段還遠,美國已開始一面在抨擊、一面又在“捧殺”了。 近10年來,中國尤其從去年開始,無論是軍事能力、經濟發展、能源需求、生態破壞等都被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指責為威脅。其實,中國的威脅似乎離開不了他的龐大的人口。但中國為控制人口增長施行一胎化政策,又經常被國際輿論和組織抨擊為違反人權。吃飯是人權,發展是人權,政治是人權,生育也是人權,這可難為中國政府了! 其實,“對世界構成威脅的不是中國成功,而是中國失敗。把中國成功看作對世界的威脅,絕對是錯誤的,因為中國現代化如果失敗,才是人類的一個災難。”這是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裴敏欣在接受美國《僑報》記者專訪時作出上述判斷。它是1998年成為首位進入美國“政策圈”智庫的華人學者,在卡內基主持中國項目8年多了。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更進一步指出,如果美國對中國采取貿易制裁而遭到中國反擊,后果將是更多的保護主義行為,并可能觸發冷戰。他警告說: “這將使國際貿易及投資的大動脈緊縮,并破壞全球化的根基……我們所有的人都會遭殃?!?/p> 我深感,表面上這是一場經貿之戰,其實是美中兩國一場不同發展道路的斗爭:除了美國通過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會實行多年的新自由主義發展道路外,還有一個權力集中,不是多黨制,也不是選舉制的體制的發展道路。 因此,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深感的“中國威脅”,歸根究底,更多源于中國所采取的發展模式與西方的不同,打破了所謂“歷史的終結”的神話。中國將近30年連接不斷的高速度經濟成長,是在權力集中的一黨專制體制下出現的,雖然行政部門仍有貪污腐敗,還算是個有效政府,最少能夠創造一個既安全且穩定的社會環境、龐大而活躍的市場。 很明顯的,不少發展中國家已經把它視為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發展模式的另一選擇。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對中國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外交成就的妒忌和焦慮正是體現了這種威脅感。 其實,中國模式還沒有定型,仍是個不斷變化的概念;不過,一旦中國摸索出一套完整政治、社會、文化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那才是西方各國日益擔心“中國威脅”真正的來臨呢!中國有這個機會嗎? 5月30日《華盛頓郵報》一篇文章指出:“……中國靠著自己的力量使自己成為了自冷戰結束以來的首個可以替代華盛頓自由市場和民主模式的國家。隨著美國模式的蒙塵,中國贏得了新的光芒。”因此,“我們應該通過我們的國家利益這個鏡頭來看待中國。這不僅包括安全利益和經濟利益,還包括我們在一個擁有開放的政治體系和持異議自由的世界中的利益?!?最后,它呼吁:美國該到認真對待中國模式的時候了。換句話說,美式民主和自由市場已有對手了。 美國已經對中國啟動了一場新的“冷戰”了,中國還在蒙朧,還在為自己“和平崛起”中的經濟成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了嗎?(2007/5/31)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